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0 毫秒
1.
在洪水预报和洪水计算时,我们需要确定该次洪水的土壤初始含水量或土壤的前期影响雨量。而要确定这个参数,关键在于正确确定这场洪水以前流域蒸发值的大小。在计算一次暴雨及其产生的相应径流时,过去往往忽略雨曰的蒸发。但当一次暴雨的降雨日数较多,或  相似文献   

2.
前期土壤含水量对水文模拟不确定性影响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金涛  张佳宝 《冰川冻土》2006,28(4):519-525
前期土壤含水量是影响洪水形成的重要流域物理因素,在该次水文模拟中土壤初始含水量采用新安江日模型计算得出.研究中,通过改变日模型模拟的时间长度TP,来研究初始时刻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对洪水模拟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土壤含水量对于洪水模拟的精度有显著影响,不同日模型计算时间可以使次洪初始土壤蓄水量W的变化达到42%,而相应的洪峰偏差达到57.7%.土壤和降雨观测数据分析显示,土壤体积含水量与前期累积降雨量有一定地相关关系.为有效解决传统模型与流域真实物理属性数据的融合问题,初步建立了实测土壤体积含水量数据与模型中土壤湿度参数及前期降雨的经验关系.  相似文献   

3.
雨水渗透与香港滑坡灾害   总被引:44,自引:1,他引:44  
本文分析了滑坡与降雨的关系,暴雨是激发滑坡的主要原因,绝大多数的滑坡都是由于短期强烈暴雨所致,而且这些滑坡事件与暴雨的峰值几乎同时发生;前期雨量对边坡稳定也有一定的影响,坡积土的含水量是仅次于短期雨暴影响边坡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典型岩溶山坡土壤剖面水分对降雨响应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揭示岩溶石山山坡降雨入渗补给机制,选取典型岩溶石山山坡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7-10月期间对不同深度土壤水分进行高分辨率连续监测,研究典型场雨条件下土壤剖面水分对降雨的响应过程,分析土壤剖面水分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可能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剖面水分对降雨的响应受前期土壤含水量、降雨量、降雨强度的影响,还与土壤所处的地形地貌有关;表层土壤水分对首次次降雨响应的滞后时间与前期土壤含水量有关,响应时间在0.5~4.75 h之间,旱季响应时间比雨季长;降雨阈值是引起土壤水分降雨响应的重要条件,旱季6 mm降雨量是土壤水分响应的降雨阈值。当降雨量补充土壤水分亏缺后,土壤剖面水分对降雨响应迅速,响应时间最小为0.25 h,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时间一致,说明下层土壤水分可能受到优先流或侧向径流补给影响。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幅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变化主要受土壤-大气界面、土壤-植被、土壤-基岩界面控制下的气候条件、植被蒸散发和介质渗透性差异影响。   相似文献   

5.
前期土壤含水量对红壤坡面产流产沙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田间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前期土壤含水量对两种红壤坡面降雨入渗、产流和产沙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含水量越高,两种土壤都是产流越快,达到稳定径流和入渗的时间越短.低含水量区(干态和稍干),两种土壤的径流系数和入渗率都与降雨时间呈线性关系,并在60 min内达不到稳定.高含水量区(稍湿和湿态),两种土壤的径流系数、入渗率及产沙速率与降雨时间关系都符合Boltzmann(玻耳兹曼)方程;第四纪红粘土发育的红壤稍干态和红砂岩发育的红壤干态下的产沙速率在整个降雨过程中变化不明显,并都维持在较低水平;第四纪红粘土发育的红壤干态和红砂岩发育的红壤稍干态下的产沙速率随着模拟降雨的进行而大致以线性关系增大.土壤前期含水量越高,两种土壤坡地累tk积入渗量都越小,雨水转化为土壤水分的比率亦越小.  相似文献   

6.
冻土影响下的降雨径流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我国北方地区,在降雨产流量的计算中,由于受冻土影响,解冻期的降雨径流关系与无冻期的降雨径流关系不尽一致,因此,在解冻期按通常方法计算的产流量远远小于实测值。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有的采用解冻期单独定线法;有的采用加大前期影响雨量的方法;有的按月份确定不同的初损值。这些方法虽对产流量计算的精度有所提高,但对冻土影响下的产流本质及物理机制无所揭露,方法不尽合理,提高精度也有限。本文分析的四个站,地处小兴安岭西北侧,北纬五十度附近,气候极为严寒,土壤封  相似文献   

7.
华北山区坡地土壤水分动态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北京市怀柔区汤河口镇东台沟坡地径流实验小区上进行人工模拟降雨实验,探索降雨过程中体积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水基质势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降雨强度和前期土壤含水量较为稳定以及蒸发微弱等条件下,不同场次降雨过程中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时间与降雨强度之间呈现明显的幂函数关系;同一场次降雨过程中,坡地内不同部位不同土壤层次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时间与土壤层次和土层部位相联系。降雨过程中体积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水基质势的动态变化可划分为5个阶段。得出的坡地土壤水特征曲线表明了坡地砂质土壤在含水量较大时土壤吸力较小、含水量减小时土壤吸力迅速增大的水力特性。  相似文献   

8.
論徑流系数     
确定暴雨洪水最大流量的問題有着巨大的国民經济意义。正确地确定这种流量对于有根据地来計算小的人工建筑物(桥梁和涵管)、小水电站、排水沟、漁堤、渠系网和其他建筑物是必需的。最大暴雨徑流現象的极度复杂性和实測資料的数量不足而得出各种不同的結果以致引导出各式各样的計算公式,而这些公式的缺点大都是不正确地反映着洪水形成和損失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黄土区坡地降雨入渗产流过程中的滞后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坡地天然降雨入渗-产流的实测资料分别对考虑滞后效应与不考虑滞后效应的情况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降雨入渗-产流过程中,滞后效应加快入渗速率,减少径流量;滞后模型使土壤含水量、产流过程更加接近实测值.由此可见,土壤水滞后效应对土壤含水量、入渗速率、产流过程及产流量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因此在水量转化研究工作中考虑滞后效应的影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太行山迎风区降雨径流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北省太行山迎风区是河北省降水量较多的地区.降水量和径流量年内及年际变化大,空间变化也较为剧烈,区内存在多个降水径流高值中心.由于受降雨集中程度及前期土壤含水量影响,降水量相同或接近的年份,年径流量可能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1.
降雨人渗补给规律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峰 《地下水》2010,32(2):30-31
浅层地下水资源计算中,降雨入渗补给系数是最基本的参数,而求解参数关键是确定降雨入渗补给量。从其土壤水下渗机理,包气带蓄水库容,降雨入渗补给系数方面分析研究,最后得出:包气带可容纳库容是降雨入渗补给量的极限值;降雨入渗补给系数因不同岩性、土壤前期含水量、降雨量等因素而变化;降雨入渗补给规律存在一个地下水最佳埋深。  相似文献   

12.
在用泥漿進行鑽探時,因为泥漿或水內含有不同程度的砂粒雜質,沉澱在缸套下部,因而泥漿泵的缸套與皮碗磨損很快。必須經常更换缸套或皮碗,才能保持足够的水壓或水量。根據對缸套內徑被磨損部位的分析,AB部份磨損最为嚴重(如圖),因此,我們採用了切削磨損缸套內徑,加大皮碗的辦法來延長缸套的使用時間。其具體作法是:當缸套內徑磨損到一定程度時,將缸套內徑削去一層,削去多少,应根  相似文献   

13.
滑坡临界暴雨强度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本文介绍了几个主要暴雨滑坡集中区的临界暴雨强度,分析了各地临界暴雨强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指出前期降雨对滑坡滑动是否有明显影响,取决于滑体岩土性质及滑坡形成机制等多种因素,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山区泥石流灾害的发育特征及预报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山区泥石流灾害较为发育。泥石流分布地域广泛,但相对集中于部分乡镇、主干断裂构造带附近或几组断裂构造交汇部位、坚硬岩石分布区、末级和二级沟谷以及降雨高值区内,且多发生在7-8月份暴雨季节。受地形地貌、地质条件、降雨分布、土壤类型、气温条件以及植被覆盖程度等影响明显。对于泥石流的预报,目前主要依据的是临界雨量值。本文通过认真研究北京地区泥石流的发育规律,深入分析了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北京地区泥石流预报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建立了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土壤类型以及降雨情况等因素的判断公式,并就如何开展北京地区泥石流预报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自然降雨事件下红壤坡地壤中流产流过程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红壤坡地的壤中流输出特征,采用野外大型土壤入渗装置,对红壤坡面草地和裸地不同深度(30 cm和60 cm)壤中流输出开展自然降雨-产流过程的观测试验。结果表明:① 壤中流产流过程随着土层的加深,滞后时间和拖尾时间均延长,与降雨过程相适性减弱。草地壤中流产流量、峰值、产流历时均大于裸地,其差异在突发型降雨下表现更为明显;② 壤中流产流量和降雨量呈显著性正相关(R2为0.6942~0.8770),但与雨强关系不明显。突发型和峰值型降雨壤中流产流过程洪峰升涨迅速,而均匀型壤中流产流过程平缓。突发型、峰值型和均匀型降雨裸地壤中流产流量与地表径流量相比分别为13.82%、91.73%和159.04%,草地则为118.95%、312.11%和368.33%;③ 土壤前期含水量增加,壤中流产流滞后时间缩短,峰值和流量增大。  相似文献   

16.
鄂西岩溶槽谷区洼地的水位响应特征及产流阈值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春来  罗明明  周宏 《中国岩溶》2020,39(6):802-809
以湖北省兴山县黄粮镇刘家坝和龙湾两处岩溶洼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其降雨、水文和土壤水等监测数据,探讨灌入式补给条件下洼地汇流的水位响应特征和产流特点,并基于降雨量和洼地内明渠流量的关系,采用数学拟合方程,估算两处洼地的降雨产流阈值,进而分析了影响产流阈值的因素。结果表明:降雨强度增大,产流阈值减小;土壤前期含水率越大,越有利于坡面产流;落水洞和岩溶泉水位与降雨有较好的同步响应关系,水位变化曲线随雨强大小分别表现出“陡升陡降”和“缓升缓降”的特点;刘家坝和龙湾洼地的产流阈值分别为7.4 mm和10.6 mm。   相似文献   

17.
《水文》1965,(7)
一、問題的提出 1960年我省曾对30个測站进行过降雨径流关系的分析研究,最大初損Ⅰ_n采用35毫米,折减系数K一律采用0.85,来計算前期影响雨量P_a值,建立了R=f(P,P_a)相关图,并初步划定区域,为无資料地区的径流計算提供了参考数据,但从成果来看尚有些偏离的点子,比較普遍突出的是:初次洪水的点据偏离較大(多是二、三月洪水),径流深显著偏小,久旱  相似文献   

18.
降雨条件下土坡饱和-非饱和渗流分析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谭新  陈善雄  杨明 《岩土力学》2003,24(3):381-384
分析了降雨入渗的过程,提出了降雨概念模型:讨论了如何用饱和-非饱和渗流数值方法分析边坡在不同雨型下的渗流场;分析结果表明:雨水入渗过程受初始渗流场影响很大,初始含水量的大小影响湿润锋的推进。暴雨情形下,雨水入渗缓慢,浅部土体保持一定吸力,雨停后渗流场仍有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9.
降雨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普遍认为,湿润锋下移导致的土体基质吸力减少是降雨影响滑坡失稳的主要原因,而土壤前期含水率是影响湿润锋下移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Green-Ampt模型,推导了考虑坡角影响下的滑坡体降雨入渗表达式,同时,结合无限斜坡模型分析了持续稳定的降雨条件下滑坡体稳定性的变化情况,探讨了前期含水率对于降雨过程中浅层滑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降雨的持续进行,浅层滑坡稳定性开始下降较快,之后趋于平缓。前期含水率会影响湿润锋的下移速度,当前期含水率分别为0.32,0.36,0.40时,湿润锋下移速度分别为0.109,0.173,0.42m/h,说明前期含水率越大,湿润锋下移的速度越快;而前期含水率对于浅层滑坡稳定性的影响主要在降雨初期。  相似文献   

20.
降雨入渗对土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基础上,从降雨强度、前期降雨总量、不同的土坡坡度以及是否考虑植被护坡等方面对大气降雨条件下土坡的稳定性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在土体饱和渗透系数一定的条件下,强降雨对土坡稳定系数影响显著;土坡越陡,降雨强度大小对土坡安全性影响就俞显突出;土坡表层植物根系的存在影响非饱和区渗流场分布,可以延缓非饱和区含水量的增大,土坡稳定系数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