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概述了霍姆斯塔克金矿的地质背景、矿床地质,其褶皱构造与变质作用和成矿作用特点。对霍姆斯塔克矿床成因作了简介:该矿为前寒武纪变质的沉积同生层控及层状矿床,含矿建造产于20—25亿年前的浅海沉积环境,代表了化学沉淀的富铁碳酸盐—硅酸盐沉积物。矿体主要形成于同生沉积,前寒武纪的区域变质作用和褶皱作用形成了现今的富矿体和矿体产出的格局。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前寒武纪变质铁矿成矿地质条件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概略讨论了吉林省前寒武纪地质演化与铁矿成矿作用的基础上,从含矿地层、原始沉积环境、变质作用、构造等对前寒武纪变质铁矿成矿的控制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吉林省前寒武纪变质型铁矿完全受基底构造控制,含矿岩系原岩建造基本为海底火山建造;前寒武纪变质铁矿普遍经历了三期成矿作用;区域变质变形作用对矿床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地质研究须注意两个观点:一是演化的观点,只有研究其发生、发展和转化的全过程,才能真正了解地质现象;二是综合的观点,自然界是互相联系的,地质现象的形成绝非一种地质作用,只有综合认识,并查明不同阶段的主导因素,才能避免片面.研究变质矿床,这两个观点尤其重要. 区域变质成矿作用区域变质矿床的形成既包括变质原岩或原矿的形成过程,也包括变质成矿后的叠加改造.但区域变质成矿作用主要限于与区域  相似文献   

4.
<正>吉尔吉斯地区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在地壳发育的不同阶段,由于不同的成矿作用形成了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矿产。吉尔吉斯的矿床主要形成于前寒武纪、加里东、华力西和阿尔卑斯期四大旋回。1前寒武纪前寒武纪成矿期形成的矿床较少,主要分布在中天山。许多矿床产于前寒武纪变质岩中,早前寒武纪仅在变质的结晶基底中有石墨矿产出;晚前寒武纪的裂谷作用形成了里菲-文德纪火山-沉积建造,赋存有杰德姆超大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5.
王秀璋 《地质论评》1979,25(1):32-35
超变质作用形成的矿床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产在变质岩中尤其是前寒武纪变质岩中的大部铁、金、硼、部分稀有、非金属矿产与超变质作用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因此,研究超变质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超变质作用是指区域变质作用的高级发展阶段。当高中级变质岩遭受进一步改造,在温度增高出现重熔并有岩汁参加的条件下,可形成各种混合岩、成分  相似文献   

6.
矿床成矿系列(以下简称成矿系列)是矿床或矿床类型组合的自然分类,是矿床地质科学和矿产资源评价中研究成矿规律的成矿学理论之一。矿床在自然界并非单个(或孤立地)存在,它们靠成因联系,并相互依赖着构筑成矿床组合的自然体,赋存在与成矿作用相匹配的特定的地质构造单元中,构成一个矿床成矿系列。即:在一定的地质历史时期或构造运动阶段;在一定的地质构造单元及构造部位;与一定的地质成矿作用有关;形成一组具有成因联系的矿床组合自然体,称为矿床成矿系列(陈毓川等,2006)。特定的时间域是指一定的地质历史发展阶段内一个大地构造活动旋回(或相对独立的构造活动阶段);特定的空间域是指一定的地质构造单元,亦就是成矿的地质构造背景,一般相当于形成的三级构造单元(或跨越、或包含在老的构造单元内);特定的地质成矿作用是指特定的时、空域中发生的地质成矿作用,即岩浆成矿作用,沉积成矿作用(在水体中沉积成矿),变质成矿作用,表生成矿作用,与岩浆、变质成矿作用无关的流体成矿作用(陈毓川等,2015);并形成有成因联系的矿床组合的自然体。  相似文献   

7.
绪言尽管有关前寒武纪地质学和前寒武纪矿床学的文献很多,但仅有少数作者企图说明前寒武纪矿床在成矿作用中与构造环境的关系。要研究这个问题有两个途径,其一是通过前寒武纪矿床本身与在了解较清楚的构造环境中形成的晚显生宙矿床作比较,来推测前寒武纪矿床形成的构造环境;或从与母岩构造位置有关的整个地质作用和矿化作用来推测构造环境。这里我们同意后一种途径,主要是因为从前寒武纪地层层序比从矿床本  相似文献   

8.
我国前寒武纪非金属矿产的分布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我国前寒武纪非金属矿产的分布和特征,指出菱镁矿、硼矿、磷矿、滑石、石墨等非金属矿产赋存于不同的沉积建造、火山堆积以及不同变质岩系之中,是由古陆块的构造部位所决定的。前寒武纪非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与大陆地壳演化关系密切,古元古代大陆拼合焊接的造山带和新元古代稳定地块的海相沉积是两个十分重要的非金属矿产成矿构造环境,前者在中国北方(如胶辽裂谷、佳木斯地块)形成菱镁矿、硼矿、滑石矿和石墨矿等矿床,后者在南方(如扬子陆块、苏鲁大别带)主要形成磷矿床。前寒武纪产出大型、超大型非金属矿床数十个,成因类型主要有沉积变质型、岩浆热液型和沉积(弱变质)型,文中着重对硼、石墨、菱镁矿、滑石、磷矿等五个主要矿种的资源分布及矿床地质特征作了叙述。  相似文献   

9.
在解决前寒武纪许多成矿作用问题的时候,应该看到这一地质时代是非常之长,它延续的时间超过泛生代六倍.这就造成一个前提,使化学元素在岩浆作用→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再生岩浆作用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可以发生大量的运移.对于许多前寒武纪矿床和成矿省的成矿物质来源问题,正是应该从这一物质循环过程的观点出发,才能得到解决.关于地壳物质大规模循环的认识,由来  相似文献   

10.
四川会理拉拉厂铜矿床动力变质-热液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屠保涌 《矿床地质》1998,17(Z3):519-522
对拉拉厂铜矿床的成因一直存在着争论。笔者通过多年的研究,确定该矿床的含矿岩系为一套多种蚀变的碎裂,糜棱状角斑质-钠长质岩,韧-脆性剪切作用对矿床的形成具有决定意 义。其成矿作用经历了3个阶段:① 矿源层形成阶段;② 矿源层韧-脆性剪切变形变质阶段;③ 热液充填交代(蚀变)成矿阶段。首次提出新的成因观点:动力变质-热液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世界上前寒武纪铅锌硫化物、条带状含铁建造、含金砾岩以及含煤建造等若干世界著名矿床的地质特点,试图从金属及非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的角度,探讨在地球的这段古老的地质时期生物界对于成矿作用的影响。研究生物演化对成矿作用的影响,研究生物演化与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认识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机理,也有助于人们了解生物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矿床成矿系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省内矿床的形成时代、成矿环境、地质成矿作用及矿床"自然组合"的研究认识,认为矿床是地质环境中的组成部分,成矿作用是形成地质环境的地质作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各个地质历史阶段的地质构造环境(单元)中的矿床与一定的地质成矿作用有关。利用在一定的地质历史时期或构造运动阶段,在一定的地质构造单元及构造部位,与一定的地质成矿作用有关,形成一组具有成因联系的矿床的自然组合这一成矿系列概念,基本确定了甘肃省内成矿系列序次,重点是对成矿系列进行了划分和鉴别,提出全省有11个成矿系列类型、39个成矿系列的新认识。论证了成矿系列的产出特征,确定出各系列的矿床式。  相似文献   

13.
云南景洪自治州国防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含铁建造位于滇藏地槽区澜沧江变质带的东南部。该建造属于前寒武系澜沧群“国防组”。该组由一套变质的泥砂质沉积岩夹变质的中基性海底火山喷发岩系组成,在区域呈北东方向分布。国防铁矿床产于该组变质火山岩段内。矿床形成与火山喷发作用密切相关,受火山机制控制。矿床具有多种成因类型且呈组合形式出现,在经受区域变质作用后,又有变质热液和混合岩化热液脉状铁矿床迭加其上。因此对这一矿床组合进行综合研究,不论是对成矿理论研究,还是对指导找矿勘探实践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含矿原岩建造和矿床特征出发,对各类矿床形成条件及多种成矿作用相互关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北山及邻区金属矿床类型及其时空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金属矿床围岩岩性组合和成矿作用特征,将内蒙古北山及邻区分布的各类金属矿床(点)划分为6种类型,即①斑岩型钼—金和铜矿床(点);②夕卡岩型铁—铜矿床(点);③火山气液型铁和锑矿床(点);④热液脉型钨、锡和稀有金属矿床(点);⑤岩浆岩型铬和钒—钛—铁矿床(点)和⑥变质热液型金和铁矿床(点)。在较详细剖析各类金属矿床(点)基本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划分了4个成矿带和9个矿化集中区,并且讨论了区域地壳演化与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本区金属矿床(点)成矿作用分别发生在前寒武纪和晚古生代,但是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的时间与海西期板块活动高峰期相吻合,是地壳特定演化阶段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大红山铜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演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于大红山矿床的成因,过去主要有变质热液富化的火山矿床,火山喷发(喷气)-沉积变质矿床,受变质火山喷气——沉积矿床等观点。本文研究表明,矿床为火山喷流热水沉积-变质-改造成因。成矿作用演化经历了火山喷流热水沉积,区域变质及后期改造三大成矿阶段。盖层中矿脉可作为基底隐伏矿床的预测标志。  相似文献   

16.
诸广铀成矿区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本文通过对诸广地区内生铀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分析,系统论述了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对本区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提出诸广地区存在富铀的前寒武纪结晶基底;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幔流体与下地壳富铀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混熔交代;成矿作用受晚中生代伸展裂陷构造——深源热流体演化机制控制,形成中高温热流体充填成矿的高品位脉型矿化和中低温热流体交代成矿的较低品位碎裂蚀变岩-微脉浸染型矿化。  相似文献   

17.
试论李伍铜矿床成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伍铜矿床是一个富铜矿床,在成因上长期存在争论。本文以野外观察资料为基础,着重从含矿建造、矿床地质特征、矿石微量元素、硫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成矿物质来源等,较系统地论证了李伍铜矿床的成因及其形成机制,提出了该矿床是在海底火山喷流─同生沉积形成“胚胎矿”或“贫矿层”的基础上,经区域变质作用改造,富集生成。区域变质晚期阶段的构造动热变质作用对矿质再它集起了极积作用。矿床的成矿金属物质主要来自火山喷发活动,硫主要来自海水硫酸盐所含的重硫与火山硫的混合源。故此类矿床应称为“火山喷流沉积-变质改造矿床”。  相似文献   

18.
勉略宁地区区域地质背景,矿床类型及其成矿特点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以地质演化为基础,从沉积-构造-岩浆-变质-成矿作用角度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提出煎茶岭—七里店和黑木林—峡口驿两大构造岩浆带对勉略宁地区矿床起主控作用, 认为各类型矿床成矿作用与先存基底岩石有成生关系, 将矿床形成时代统一在秦岭陆-陆碰撞时限范围, 对该地区地质找矿工作及矿床理论研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冀东太古代地质及变质铁矿 该项目负责单位是河北省地矿局十六队和综合研究队,协作单位是长春地质学院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室,项目负责人为张贻侠教授。 该项研究运用近代沉积学、火山学和变质地质学等方法,首次发现和论证了有科学价值的大型古糜棱岩带(韧性断裂带)和科马提岩;对迁安片麻岩和角闪质岩石作了重新分类并提出了新的成因观点;对条带状铁矿的铁质来源、成矿机制、矿床类型、赋存层位和变质作用改造等进行了系统论  相似文献   

20.
赋存在前寒武纪地质体中的金矿产,除外生者与地质体沉积期为同时代形成,但一般还有沉积期后内生成矿作用叠加、改造者以外,其他内生金矿产则可能与火山喷发-沉积或岩)或侵入成岩同期,也可能是在成岩期后的前寒武纪构造-岩浆作用下新生、改造和叠加形成,还可以在显生宇地槽阶段、地洼阶段的强烈构造-岩浆作用下新生、改造和叠加形成。本文重点讨论其形成时代的判别及在地洼阶段形成、并赋存在前寒武纪地质体中的金矿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