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河北省位于华北板块的东北部,区内普遍赋存晚古生代含煤岩系,地层后期改造强烈,存在逆冲推覆控煤构造、向斜控煤构造、复合控煤构造等多种控煤构造类型。根据控煤构造在空间上的展布规律,对本区自北而南划分为四个控煤构造类型区,并指出在不同的控煤构造类型区内进行找煤工作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徐州—淮北地区主要控煤构造与深化找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约徐州—淮北煤田找矿工作深入的主导因素是对该区整体上构造控煤规律的认识存在误区。由于该区所处地质背景及自身构造现象的复杂性,这一问题始终未能解决。笔者最近的研究表明,徐宿弧形构造应为中生代末期伸展变形体制下形成的滑脱构造组合,而非逆冲推覆体;弧形构造西侧的淮北煤田主体部分基本不受弧形构造变形影响。中生代以来伸展变形机制下的掀斜断块及断块间差异升降活动对煤系赋存有着控制作用。据此确定的新的找煤靶区有部分被证实发现了赋存条件较好且储量可观的工业煤资源。  相似文献   

3.
鲍继坤 《中国煤田地质》2004,16(5):14-15,24
龙岩地区东部盖层下主要发育滑覆、推覆两种构造,探讨了这两种构造的控煤作用,根据控煤构造的展布规律,对该区自东向西划分了三个控煤类型区,并分别提出了各类型区内的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遥感、物探资料和已知矿区的构造特征等综合分析认为:徐州地区构造有必要重新分析研究,深部找煤还有希望。根据冲断—推覆构造及滑脱构造的理论提出了五个构造分区:腹地滑脱区、弧后(同生)沉积区、叠瓦推覆区、中间凹析区和对冲带,并指出不同的构造区找煤方向和方法亦应不同。  相似文献   

5.
沈树龙 《中国煤田地质》2005,17(1):11-13,25
以大量的钻孔资料为基础,研究了华亭矿区中侏罗世含煤地层的分布、含煤性和聚煤作用,通过编制华亭含煤盆地走向、倾向沉积剖面,分析了研究区含煤岩系的沉积旋回结构及煤层的分布情况,对华亭矿区控煤因素进行了总结评述,为今后煤矿生产及外围找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青海全吉山地区煤炭勘查工作的关键是对构造控煤作用的分析研究。为有效指导研究区煤炭勘查工作,通过对近年来最新物探、钻探等地质资料系统的整理,在分析研究区内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过程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构造控煤作用。研究认为:全吉山地区NWW向压性、扭性逆断层发育;断层交错,形成沿NWW向展布的一系列条带状断块,对含煤地层改造影响强烈;研究区内控煤构造经历了4个演化阶段,各阶段控煤作用不同且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北地区赋煤构造是在太平洋地球动力学体系影响下形成的一系列NE—NNE向断陷盆地,目前对本区赋煤构造单元划分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根据东北地区含煤岩系赋存特征,将东北赋煤构造单元划分为三级体系,即:东北赋煤构造区—3个赋煤构造亚区—11个赋煤构造带。以地球动力学理论为基础,以构造控煤特征为研究主线,探讨了三级赋煤构造单元的基本控煤特征。该项研究对煤炭资源评价和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含煤地层主要为中二叠统童子岩组。煤类相对单一,98%为无烟煤;煤层厚度小,绝大部分为薄煤层;童子岩组煤系被多期次构造运动破坏,构造复杂,尤其是含煤地层内及上覆、下伏地层之间广泛发育多层次的缓倾角断裂,成为福建含煤地层的主要控煤构造。在长期的勘查实践中,福建煤田地质工作者基于对控煤构造的研究,首次提出福建煤炭勘查理论——滑脱构造理论,该理论在找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勘查实践的不断深入,发现该理论在指导隐伏区找煤中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滑脱构造理论进行了重新厘定,将原定义的滑脱构造分解为滑脱构造、滑覆构造、推覆构造三类。  相似文献   

9.
王红霞 《西北地质》2015,(1):191-195
窑街煤田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窑街组,煤炭资源较丰富。由于多年开采,资源面临枯竭,解决资源接续问题已成当务之急。通过对区内主要控煤构造F19断层的特征和煤系地层层序的研究,推断F19断层可能是煤系沉积过程形成的同沉积断裂,对煤层赋存起控制作用,预测研究区F19断裂带以东有可采煤层存在。通过研究窑街矿区沉积特征、聚煤规律和构造控煤因素,认为研究区与窑街矿区应属同一山间聚煤坳陷,成煤环境为河湖沼泽相,岩相旋回以河流相开始,泛湖相结束,煤层位于旋回中上部,其厚度大,含煤性好,资源潜力大。根据已知矿区地质条件,结合以往地质工作,提出在窑街矿区东部的散马池—阳洼一带开展找煤工作。  相似文献   

10.
从福建省天湖山煤矿区二叠纪煤系所处的聚煤环境和煤矿区经过后期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改造的区域构造背景入手,通过分析构造特征及其含煤性,并结合近年来在隐伏区下找煤(火山岩与岩体下找煤、推(滑)覆体下找煤)的成功实例分析,圈定了曾坂、西坑、尾厝和天湖山深部等四个隐伏找煤远景区,指出该区域下一步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湖南省东南部煤田卫片地质解译的构造与找煤信息的研究,就进一步认识区内主干构造格架、煤系沉积、分异与构造控煤规律提出了新的看法和论证,并提出了今后找煤工作重点应放在中、新生界盖层下或山构造推(滑)覆造成的隐伏、半隐伏区的观点以及找煤靶区和基地。  相似文献   

12.
寇宏杰 《甘肃地质》2007,16(1):40-43
通过对大煤沟井田含煤地层特征、煤层特征和煤质特征等的分析与研究,依据井田内含煤地层的聚煤规律,考虑到后期构造改造作用对煤系、煤层的影响,对可能含煤的区域进行了预测,为今后在该区找煤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涟邵煤田北段位于湘中弧形褶断带北段,是一个独立的含煤区,构造分带明显。通过对寒婆坳预测区勘查验证的实例,说明通过区域构造及构造分带的研究,对普查、找煤尤其是构造带下找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湖南白兔潭矿区荷田区段构造特征与找煤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是湖南省的主要能源,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暴露区和浅部的煤炭资源已基本采完,因此,在隐伏区寻找新的煤炭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隐伏区找煤主要指“三下”(老地层下、构造下和红层下)找煤,而“老地层下和构造下”找煤主要是指利用推覆构造理论寻找新的煤炭资源。为了深化对区域构造和煤田构造发育规律的认识,为本区煤炭资源勘探和矿井生产地质保障提供新思路、开拓新领域,以当代构造地质理论为指导,结合已有资料,对白兔潭矿区荷田区段的煤田构造进行了研究,揭示了煤田的构造格局,提出了该区可能存在的两种构造模式,对该区找煤前景做出了科学评价,指出了可供进一步勘探的有利区段。   相似文献   

15.
章健全 《中国煤田地质》1998,10(3):21-22,33
分析了龙永煤田的构造特征与构造演化,富煤形成机理,研究了构造演化与富煤带的相关性,指出了研究区的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16.
湘东推覆构造及找煤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观测基础上,运用板块构造理论,对湘东地区的主要断裂及主要褶皱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确认了相东推覆构造的存在,并以三个实例为证,阐述了该区的找煤方向即在湖南广泛分布的老地层区不应成为找煤的“禁区”,而透过一个个孤立的构造窗,有可能找到新的煤炭资源。  相似文献   

17.
根据煤矿区勘查资料和广平推覆构造研究成果,论述吉口煤矿区地质特征与控煤作用。认为矿区上部煤系为受推覆构造影响从将乐—将溪一带推覆而来的"外来岩系",二者煤系特征相近,而另一部分则表现为"原地岩系"。通过对吉口煤矿区推覆构造研究,总结近年来以推覆构造为主导思想在深部找煤取得突破,为新一轮深部找煤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测井曲线判识构造软煤技术预测煤与瓦斯突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构造软煤与硬煤的物性差异,分析构造软煤分层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根据煤层段测井曲线的形态特征,将揭露区钻孔测井曲线初步判识的结果同钻孔邻近巷道煤壁观测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形成了一套测井曲线判识构造软煤技术。利用该技术获取了研究区的构造软煤资料,对研究区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区域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9.
渣渡矿区南段—毛易矿区外围位于晏家铺含煤向斜至毛易含煤向斜之间,根据以往地质勘查资料分析,本区尚存在一些构造解释问题。结合生产矿井揭露煤层情况以及最新地质勘查资料,对该区段构造进行了重新厘定,认为金盘仑断层(F1)为本区主要控煤构造,是一条规模较大的由南东向北西的逆冲推覆构造,其下盘测水组(C1c)在区内呈现一向斜构造,为一隐伏含煤区,通过估算获得预测资源量(334)3 075万t。研究认为本区具有较好的找煤前景,其分析方法对进一步寻找煤炭资源勘查靶区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位于天山 ̄兴蒙地槽系的东部,中生代亚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形成了由隆起区和内陆凹陷组成的三个大的北北东向构造带。依据中新生代构造运动特点与聚煤盆地分布规律,可将我省中新生代聚煤盆地划为四个聚煤坳(断)陷区。根据区内聚煤盆地群分布规律及其各坳(断)陷内煤系岩性,岩相特点,在聚煤坳(断)陷区内研究“赋煤”(次级)构造是在我省今后开展找煤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