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通过典型含煤段沉积成因标志的分析认为,南华北太原组属于比较典型的障壁岛─潮坪─泻湖成煤模式;山西组(P_1 ̄1)则属于比较典型的三角洲成煤模式,而华南龙潭组(P2)基本上代表了泻湖沉积相当发育的障壁岛─潮坪─泻湖成煤模式。在此基础上,根据反映成煤环境的综合标志(还原性质)的系列指标划分出三种四类基本煤相,即Ⅰ1─强还原型腐泥煤/腐殖腐泥煤煤相、Ⅰ2─强还原型富类脂组或富高氢镜质组的腐殖煤/腐殖腐泥煤煤相、Ⅱ─较强还原型腐殖煤煤相和Ⅲ─较弱还原型腐殖煤煤相。煤的还原性(类型)具有既能表征成煤环境又可反映煤质特征的双重功能。正是通过煤的还原类型(即煤型)才把环境与煤质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建立了沉煤环境-成煤煤型-煤质特征的成因模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典型含煤段沉积成因标志的分析认为,南华北太原组属于比较典型的障壁岛-潮坪-泻湖成煤模式;山西组则属于比较典型的三角洲成煤模式,而华南砻潭组基本上代表了泻湖沉积相当发育的障壁岛-潮坪-泻湖成煤模式。在此基础上,根据反映成煤环境的综合标志的系列指标划分出三种四类基本煤相,即Ⅰ1-强还原型腐泥煤/腐殖腐泥煤煤相、Ⅰ2-强还原型富类脂组或富高氢镜质组的腐殖煤/腐殖腐泥煤煤相、Ⅱ-较强还原型腐殖煤煤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所划分出的“三种四类”煤型的煤质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论述了由不同煤相决定的不同煤型制约着不同煤质的观点。通过揭示不同为在型所和持有的煤质特征,阐明了煤型与煤质之间的成困联系,进一步论证了“沉煤环境(煤相)-成煤类型(煤型)煤质特征-(煤质)”这一概况成因模型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4.
王春江 《地球化学》1998,27(5):483-492
应用Rock-Eval方法,对不同类型煤的生烃潜力进行了评价研究,提出了源岩有机质类型及生烃潜力(量)划分的“折扇”法,并尝试性地提出了腐殖煤类型的评价标准,生气型(Ⅲ3),(S1+S2)/TOC〈200mg/g;一般生油型(Ⅲ2),(S1+S2)/TOC=200-280mg/g,优质生油型(Ⅲ1),(S1+S2)/TOC=280-380mg/g,另外,少数腐殖煤属性极好生油型,类似于腐泥型(Ⅱ2  相似文献   

5.
应用煤岩学对强还原型腐殖煤系列样品(R_0=0.55%~1.01%)研究表明,它们含有较多的镜质组—类脂组过渡显微组分,这种组分的特征是:比基质镜质体反射率低,但荧光强度和生烃潜能较高。据显微特征可将其分为两种亚型——交织型和膨融型。它是荧光基质镜质体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和强还原型腐殖煤生油的主要母质之一。  相似文献   

6.
根据大量样品综合配套分析研究结果,提出并论证了中国南华北盆地晚石炭世太原组(C_2)富镜质组腐殖煤是一种新的煤型油源岩或生油煤。其特点是主要油源组分不是类脂组而是镜质组;确切地说,它是一种有少量类脂组“参与”的、主要由富氢镜质体构成的富镜质组腐殖型的生油煤。这种新型生油煤的发现和确定是“煤成烃”和“镜质组生油”领域的重要突破,具有全球性的科学与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有机岩石学一热解分析(ROCK-EVAL)热模拟分析方法对三种典型煤相和镜质组的产烃性质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产烃性质和有机岩石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根据相同煤阶下煤和镜质组的产烃潜量S1 S2值气态烃和液态烃的产率以及湿气含量,得出煤相Ⅰ>煤相Ⅱ>煤相Ⅲ的特点:气态烃和液态烃组成上也有较明显差异.镜质组和煤的产烃潜量.S1 S2值与镜质组的相对荧光强度(I650nm rel%)和光变幅度(Ig/Io)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根据有机岩石学特征和产烃性质.镜质组可分为富氢镜质组和贫氢镜质组两类.在评价煤产烃性质时,必须考虑煤中不同煤相镜质组的还原类型。  相似文献   

8.
新疆准东煤田五彩湾矿区西山窑组煤层厚度稳定,分布广泛,煤质优良.笔者从成因角度运用煤田地质学、煤岩学、煤地球化学及沉积学等,进一步探讨西山窑组巨厚煤层煤岩组分特征、煤相类型.结果表明,煤层微观煤岩以镜质组为主,惰性组次之,含少量壳质组.相学分析表明,该区聚煤沼泽类型以湿地森林沼泽相为主,干燥森林沼泽相次之.少数样品指示成煤过程中短时期、周期性深覆水或开阔水域沼泽相存在.煤相分析显示威煤环境具网状河三角洲沼泽相沉积特征.煤岩和煤相分析为聚煤环境分析、煤质评价和预测、煤的可选性评价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东胜煤田延安组煤的两种主要成煤模式,结合煤质分析数据,探讨成煤环境条件对煤质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河流成煤模式的煤层,煤岩类型以暗淡型为主,煤中富丝质组,煤层中矿物质含量较高,灰分含量多大于10%,煤类以不粘煤为主。湖泊三角洲成煤模式的煤层,煤岩类型以光亮煤和半亮煤为主,煤中富镜质组,煤层中矿物质含量低,灰分含量少于10%,煤类以长焰煤为主。经对比两种成煤模式煤的工艺性质,认为富丝质组煤利于气化、动力燃烧、制吸附剂,富镜质组煤则首选液化和配焦。  相似文献   

10.
1引言显微组分是显微镜下可辨认的煤的有机成分。显微煤岩类型是煤的显微组分及矿物的天然组合 ,不同的显微煤岩类型反映出煤的地质成因、煤相、成煤原始物质和煤的化学工艺性质的差别。因此 ,进行显微煤岩类型分析对研究煤的聚积方式、煤相变化、煤层对比以及评价煤的可选性和炼焦工艺性质等都有实际意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提出了显微煤岩类型的分类标准。我国的《显微煤岩类型分类》国家标准[1]中显微组分按三大组划分 :镜质组、壳质组、惰质组。但这与《烟煤显微组分分类》国家标准[2]的四分法不一致 ,缺少半镜质组—镜…  相似文献   

11.
赣东北上二叠统龙潭组为一个完整的准二级层序,含15个三级层序,按体系域分七个阶段描述了古地理特点。垂向上水体由浅至深再至浅,横向上南浅北深,有官山段上部、狮子山段、王潘里段上部三个障壁形成期。赣东北龙潭期含煤建造,多数是在潮汐为主的水动力条件下形成的,成煤环境与潮汐带伴生在一起,不同成煤环境形成不同的煤。退积型平缓潮坪,分内、中、外三种亚环境,分别形成富镜质组树皮煤、贫镜质组树皮煤、富镜质组含树皮煤;障壁后潮坪形成富镜质组富树皮煤;三角洲平原和滩脊带形成腐植煤。真正质量最好的乐平树皮煤,只发育在退积型平缓潮坪的中带。不同类型的煤,生烃条件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成煤模式与煤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煤的两种主要成煤模式,探讨成煤环境条件对煤质的控制作用.河流成煤模式的煤层富惰质组,湖泊三角洲成煤模式的煤层富镜质组,由于不同显微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质的差异,富惰质组煤利于气化、动力燃烧、制吸附剂,富镜质组煤则首选液化和配焦.  相似文献   

13.
腐泥煤变质系列热解色谱和氯仿沥青“A”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滕县、淄博两煤田与腐殖煤共生的不同煤级的腐泥煤进行了热解和氯仿沥青“A”的族组份分析,获得如下认识:热解的结果,Tmax、S1、S3、Ip全部高于共生腐殖煤,It全部低于共生腐殖煤,S2和Cp在低煤化阶段高于腐殖煤,而中,高煤化阶段则低于腐殖煤;氯仿沥青“A”都随煤级的增高而减少,腐泥煤全部高于腐殖煤,腐泥煤从低煤级到高煤级其族组份的排序从饱和烃>非烃>芳烃>沥青质变化到非烃>芳烃>沥青质>饱和烃;而腐殖煤族组份的排序则从沥青质>芳烃>非烃>饱和烃>沥青质。  相似文献   

14.
基于Y1井煤系烃源岩样品微量元素分析、煤岩显微组分及热解测试结果,结合小波分析的米氏旋回划分结果,系统研究了崖南凹陷Y1井崖三段煤系烃源岩特征及发育规律。研究表明:①以104和260尺度结合岩芯沉积序列及地球化学测试结果,将崖三段划分为2个中期和5个短期米氏旋回,垂向上表现为旋回厚度及烃源岩比例向上增大的趋势,中期旋回上部为烃源岩优势发育层位,其中ⅠA2、ⅠA3和ⅠB2为煤系烃源岩发育的优势旋回;②煤系烃源岩有机显微组分表现为富镜质组、贫惰质组、贫壳质组+腐泥组,镜质组含量为44%~100%,平均为83%,以基质镜质体及镜屑体为主,烃源岩类型以Ⅲ型(腐殖型)有机质为主,少量为Ⅱ2型(腐泥-腐殖型)有机质,烃源岩以产气为主,其成熟度较低,Ro值平均为1.12%,处于生烃阶段初期;③煤系烃源岩发育受多种因素控制,其中断陷盆地向坳陷盆地的转化时期是成煤的关键构造时期、强烈进积作用使得煤系烃源岩保存不全、区域海平面上升时期是成煤的关键时期、短期旋回小波曲线右偏拐点处为煤系烃源岩相对发育层位。  相似文献   

15.
研究煤相的几种方法(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所谓煤相就是煤层的沉积相,也就是在某一成煤环境中形成的煤的原始成因类型。一定类型的成煤沼泽导致一定煤相的形成。通常可根据下列三方面特征鉴别煤相:(1)煤的有机显微组分、矿物组分的组成与含量;(2)基本上不受煤变质程度制约的一些化学成分,例如硫与氮含量、灰分与灰成分、镜质组的氢/碳等;(3)煤的某些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6.
鲁南和苏北煤田,在相同煤阶下,强还原型镜质组显微组分及由其组成的太原组煤比弱还原型镜质组显微组分及由其组成的山西组煤具有的较高的氢含量、挥发分产率和焦油产率、较强的粘结性和结焦性及液化性能,从而论证了它们各自的煤质特征及合理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7.
干酪根的类型及其分类参数的有效性、局限性和相关性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众所周知,不同类型干酪根的成烃潜力有很大差别,且产物性质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油气资源的评价中,正确判别干酪根的类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982年,我们曾在“干酪根类型划分的X图解”一文中,在法国石油研究院分类的基础上,利用岩石热分析(ROCK-EVAL)资料把干酪根划分为三类五型,即标准腐泥型(Ⅰ1),含腐殖的腐泥型(Ⅰ2),中间型或混合型(Ⅱ),含腐泥的腐殖型(Ⅲ1)和标准腐殖型(Ⅲ2)。与此相应,我国陆相沉积盆地的油源区,按主力油源层的干酪根类型,基本上可以分为五大类  相似文献   

18.
对鄂尔多斯盆地石炭-二叠纪、三叠纪和侏罗纪3套煤系烃源岩,进行煤岩煤质基本特性研究,并结合热解试验结果,探讨不同煤系煤的生烃潜力。研究认为:煤型有机质的液态烃产率普遍较低,且主要产出气态烃;本区煤的生烃潜力表现为三叠纪和石炭纪煤高,侏罗纪煤低的特点。综合考虑成煤地质条件、煤岩煤质和热解试验结果,煤的成烃母质类型为Ⅲ型,继而细分为3级:即三叠纪和盆地东缘二叠纪的半亮煤、镜煤为Ⅲ1型;盆地东西缘石炭纪的半暗煤为Ⅲ2型;盆地西缘二叠纪和侏罗纪的暗煤、暗淡煤为Ⅲ3型。  相似文献   

19.
西北地区中侏罗统的煤层多为不粘煤、弱粘煤,其煤岩组分以丝炭居多,也见有镜煤透镜体,以镜煤反射率可将其变质程度分为Ⅰ、Ⅱ、Ⅲ阶段,它与惰质组含量有很大关系。惰质组含量高、煤化程度低是造成二氧化碳分解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应用煤岩学、煤化学、煤地球化学理论以及多种煤相学的参数及其组合对新疆准东煤田五彩湾矿区ZKL805钻孔西山窑组巨厚煤层进行了煤岩煤质、煤相特征及成煤环境分析,并在巨厚煤层内部识别出了若干水进水退含煤小旋回。该巨厚煤层宏观煤岩类型以暗淡型煤为主,其次为半亮型煤及半暗型煤。煤层有机显微组分组总体以惰性组含量占优势,镜质组次之,壳质组含量极低。煤相类型主要为干燥森林沼泽,其次为潮湿森林沼泽。依据煤相参数的垂向演化,巨厚煤层内部识别出4个水进型、4个水退型及1个加积型含煤小旋回。巨厚煤层形成于覆水较浅、水体活动性较弱的稳定泥炭沼泽环境,垂向上由这些水退水进含煤小旋回叠加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