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早在1910年就有人从事土壤地球化学方面的工作,但直到1950年А.П.维诺格拉多夫编写出版了《土壤中稀有元素和扩散元素的地球化学》一书,成为早期代表著作。1975年,J·J.康纳和H.T.沙克立特编写了“美国大陆某些岩石、土壤、植物及蔬菜的地球化学背景值”,这一工作把岩石—土壤—植物看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无疑使研究工作又向前推进了一  相似文献   

2.
本项工作对沈阳市西部100km2范围内的表层和底层土壤进行了环境地球化学研究,运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求得本区15种元素的土壤背景值及其范围,依照单元素评价指数和综合评价指数对土壤的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认为存在着严重的Cd、Pb、Zn、Cu、As、Sb、Hg等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污染区沿张士灌渠由上游至下游有不断扩大的趋势.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是长期污水灌溉,同时查明底泥是一种新的次生污染源.  相似文献   

3.
平阴县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是按每1km^2采集1件表层样,4km^2组合成1件分析样,每4km2采集1件深层样,16km^2组合成1件分析样,分析测试Ag,As,Au,B,Ba,Be,Bi,Br,C,Cd,Ce,C1,Co,Cr,Cu,F等54元素或指标;统计了这些元素或指标的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背景值等参数;研究了区内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背景值与全国、黄河下游流域土壤及平原区、丘陵区土壤的差异;对比区内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背景值变化,认为区内大部分元素或指标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继承了土壤母质,后期人类活动对其影响较小,但C,Cd,C1,Hg,P,N,S,Se,Corg等元素或指标在表层土壤中已明显富集,表明表生作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已对这些元素或指标的含量变化与分布分配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桂林市及近郊土壤汞的分布和污染研究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通过对桂林市区及近郊表层、底层土壤汞的系统取样,测试和编图,阐明了本区土壤汞的分布规律,确定了土壤汞的污染区段和污染程度。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基岩汞测量、热释汞方法和重金属元素组合分析,对土壤汞的来源、污染无比汞的赋存状态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江西德兴铜矿集区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方法的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璐  赵元艺  薛强  王晓亮  柳建平 《地质通报》2014,33(8):1114-1120
确定矿集区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是矿山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的重要任务,而遴选出合适的地球化学基线值的定值方法是该问题的关键。以江西德兴铜矿集区表层土壤地球化学数据为依据,运用地球化学对比法、相对累积频率方法和标准化的方法分别计算了德兴铜矿集区表层土壤6种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并将其与江西省土壤背景值对比。结合成土母岩重金属含量分析了各种基准值定值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证明标准化方法较适用于确定研究区表层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  相似文献   

6.
江苏土壤地球化学分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廖启林  刘聪  金洋 《江苏地质》2011,35(3):225-235
土壤地球化学分区的实质就是依据不同地区土壤中元素含量等差异及其分布规律,划分地球化学特征一致或相似的土壤分布范围。以江苏1:25万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新获得的大量土壤样品元素含量等测试数据为基础,从全省土壤元素含量等分布不均匀的现状出发,根据土壤中的元素组合、特殊元素含量差异、酸碱度差异等,并结合各地第四纪地质作用特点等要素,将江苏土壤划分为3个地球化学区、24个地球化学亚区,指出了部分土壤地球化学亚区的特殊用途,为江苏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土壤地球化学分区的实质就是依据不同地区土壤中元素含量等差异及其分布规律,划分地球化学特征一致或相似的土壤分布范围.以江苏1:25万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新获得的大量土壤样品元素含量等测试数据为基础,从全省土壤元素含量等分布不均匀的现状出发,根据土壤中的元素组合、特殊元素含量差异、酸碱度差异等,并结合各地第四纪地质作用特点...  相似文献   

8.
息朝庄 《地质与勘探》2023,59(4):803-816
通过对贵州省独山县表层土壤、土壤剖面、农作物样品的研究,对土壤理化性质、微量元素、土壤-农作物硒含量进行测试分析,研究土壤-农作物硒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独山县表层土壤中Se元素含量范围为(0.07~5.42)×10-6,均值为0.45×10-6,高于我国土壤背景值和贵州省土壤背景值;西红柿样品中Se含量范围为(0.009~0.017)×10-6,为富硒农产品;土壤总体偏酸性;SOM、N、K2O、B含量均值分别为0.34×10-6、2.04×10-3、11.03%、89.32×10-6,K2O、B含量超过中国土壤A层背景值;N、P、SOM含量高;土壤养分条件优良,有利于富硒农作物的种植。(2)研究区共有富硒耕地 20205.80 公顷, 占全县耕地面积的 50.03%;独山县的富硒耕地大多分布于中北部,南部较少,各乡镇富硒耕地比例最高的是麻万镇和影山镇,分别为 70.96%、70.03%。(3)研究区成土母岩类型Se含量均值白云岩>灰岩>砂岩>粘土岩;土壤类型Se含量均值为水稻土>黄壤土>石灰土;土壤剖面、成土母岩呈现出从深部到表层富集特征;成土母岩样品中Se元素含量为(0.03~0.21)×10-6,泥盆系中统鸡窝寨组、石炭系上统黄龙组和二叠系中统茅口组Se较为富集;这表明富硒农产品、富硒土壤、母质层和富硒岩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朱立新  马生明 《地质与勘探》2002,38(Z1):143-147
冲积平原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的成因复杂多样,而且每种类型的异常又有多种控制因素.对冲积平原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成因的解析,就是使用各种有效的手段,筛选甄别出控制异常形成的主导因素.研究发现,成壤母质特性、地球化学示踪指标以及土壤中元素存在形式等均对冲积平原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的成因解析具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40年土壤碘的油气勘查表明,土壤碘是战术性油气勘查的一个辅助指标,但是土壤碘的战略性油气勘查意义却未见报道。应用松辽盆地中部8.15万km2的多目标地球化学勘查数据,在研究土壤碘的近地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试验了表层土壤碘(1个点/4 km2)和深层土壤碘(1个点/16 km2)的地球化学异常对油气的指示意义,首次发现了与油气有关的土壤碘的巨环状地球化学异常。研究表明,土壤碘的地球化学异常主要与大中型油气田和富生油凹陷相联系,1个点/16 km2的土壤采样密度可以较好地进行战略性油气勘查。松嫩平原土壤碘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地貌景观、土壤类型、土壤pH值、人为耕作和河流等因素。  相似文献   

11.
Br和I是卤族元素的重要成员,I用于油气勘查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但是,目前还未见到国外有关Br元素勘查油气的报道。应用松辽盆地中部8.15×104km2的多目标地球化学勘查数据,在研究土壤Br元素近地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试验了表层土壤Br和深层土壤Br的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对油气的指示意义。在松辽盆地中部发现了表层土壤Br的地球化学巨省和深层土壤Br的地球化学巨环,它们与油气富集区带、大中型油气田和火山岩油气藏相联系。土壤Br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作用和油气微渗漏是表层巨省和深层巨环形成的主要机制,因而,土壤Br元素也是战略性油气地球化学填图的一个新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2.
潘根兴 《地学前缘》2000,7(4):580-587
以桂林丫吉村岩溶实验场为例 ,对湿润亚热带岩溶土壤系统进行了土壤植被系统CO2 浓度变化、土壤有机质分解的CO2 产生等野外观测以及实验室土壤灰岩土柱系统模拟实验。实验表明在土壤地球化学条件的控制下 ,岩溶土壤系统存在着对空气CO2 的显著吸收效应 ,其值可达 2 2~ 130 g/ (m2 ·a) ,并以此为依据估算了中国岩溶土壤系统对大气的碳汇约为 4× 10 13g/a。因而揭示了岩溶土壤系统可能是十分重要的陆地碳汇 ,在讨论全球碳汇饱和问题中必须重视这一碳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基准值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基准是指自然环境中土壤元素正常含量,属于土壤固有的化学组成与结构特征。江苏省现有国土面积约102 600 km2,至2007年已经完成全省1∶250 000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按照4 km2采集1个样品、采样深度150~200 cm,16 km2分析测试1个组合样,共获得全省6 127个代表自然环境土壤之样品的52个元素与TOC含量的数据,剔除异常含量数据后,以平均含量代表全省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基准值、"基准值±1.5或2倍标准离差"表示元素基准值变化范围,获得了江苏省土壤52个元素及TOC的地球化学基准值,为土壤环境评价等提供了基础资料。结果表明:(1)全省土壤大多数元素含量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但剔除异常数据后对平均含量影响不明显;(2)人为活动因素导致江苏土壤的Cd、Hg、Se、N等元素在地表20 cm以上深度发生显著富集,给建立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基准值增添了新的难度;(3)成土母质、土壤成因类型与地貌等差异是影响江苏土壤元素含量分布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4.
辽河流域花生产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生丰富的营养价值奠定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重要地位.运用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方法,对辽河流域花生主产区的气候特征和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分析评价,认为:1)土壤中富含Si元素和K元素,N、P相对缺乏,微量元素含量低,比较适合花生耐贫瘠的特性,能够满足花生的正常生长.2)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低,土壤环境质量优,符合发展绿色花生种植条件.3)土壤孔隙度、持水量、质地适合花生生长的土壤特征,建立了适合花生种植的地球化学模型.4)建议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对整个辽河流域进行土壤环境质量地球化学分类,扩大适合花生种植的区域,为辽河流域花生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地球化学在嵩县地区农业环境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自然气候、土壤特征、母质(岩)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土壤理化性状、营养元素全量、营养元素有效态、重金属元素分布分配特征的研究,阐述了嵩县土壤农业地质背景和营养元素丰缺及土壤环境质量,为农业生产和产业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土壤化学元素的背景值与基准值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成杭新  李括  李敏 《地学前缘》2014,(3):265-306
通过对中国31个省会城市3 799件表层土壤样品(0~20cm)和1 011件深层土壤样品(150~180cm)中52种化学元素(Ag、As、Au、B、Ba、Be、Bi、Br、Cd、Ce、Cl、Co、Cr、Cu、F、Ga、Ge、Hg、I、La、Li、Mn、Mo、N、Nb、Ni、P、Pb、Rb、S、Sb、Sc、Se、Sn、Sr、Th、Ti、Tl、U、V、W、Y、Zn、Zr、SiO2、Al2O3、TFe2O3、MgO、CaO、Na2O和K2O)及pH和有机碳(Corg)数据分布结构的研究,采用中位数-绝对中位差法、正态和对数正态法计算出中国及31个省会城市土壤52种化学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基准值及它们的变化区间。数据显示,城市土壤中Corg、N、Ca、Hg、Ag、Au、Bi、Cd、Cu、Mo、Pb、S、Sb、Se、Sn、Zn元素的自然背景发生了显著变化,清晰显示出中国大规模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对这些元素在城市土壤中累积的重要贡献。这对全面认识中国城市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土壤环境质量保护立法及执法标准制定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扎龙湿地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生态环境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松嫩平原南部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成果,以扎龙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元素含量变化和元素间的相关关系,探讨了湿地土壤元素分布分配的地球化学规律。通过湿地的环境变化对土壤元素含量变化的影响,以及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计算,从地球化学角度,分析了湿地的生态环境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内蒙古额济纳旗沙河北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和1∶1万土壤地球化学剖面测量,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对区域土壤地球化学数据进行元素含量特征、单元素异常、元素组合异常的分析,根据异常检查和土壤地球化学剖面验证结果,发现了较好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地段,并对该异常进行解释评价,从而圈定找矿靶区,并提出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昂正娇  阮传贵 《安徽地质》2021,31(3):261-264
土壤质量评价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利用分区的主要技术依据和决策因素.本次针对研究区开展调查,基于土壤地质调查与数据分析进行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综合评价和分级.结果表明:区内总体土地质量良好,但存在土壤养分元素氮、磷、碘、硒等元素缺乏.土壤总体酸碱度呈弱碱性—中性.土壤综合等级以三等及以上等级为主,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4.7%.土壤养分元素的缺乏以及土壤污染是影响土地质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成都经济区土壤质量地球化学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成都经济区土壤重金属元素和有益元素含量高低的测定,参照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根据土壤环境质量、土壤养分质量进行地球化学分等,最终进行土壤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结果表明:成都经济区土壤质量以Ⅲ、Ⅳ等为主,占调查面积的56.05%左右,土壤较清洁,养分较高,适宜农业生产;其次是Ⅴ、Ⅵ等,占总面积的39.02%左右,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现象,养分低,应加强管理;Ⅰ、Ⅱ等土壤面积仅占4.95%,是发展有机、无公害农业的理想区域,应注意强化保护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