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陆边缘是地球碳氢化合物和金属矿产资源形成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地震、火山、滑坡等灾害的多发地,此外,大陆边缘附近还拥有当前最高的人口密度。因此,大陆边缘具有很高的社会和经济重要性。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于1998年启动大陆边缘研究(MARGINS)计划,该计划于2010年结束,并取得可喜成绩。之后,NSF在2012年启动"裂谷与俯冲边缘的地球动力学过程"(Geodynamic Processes at Rifting and Subducting Margins,GeoPRISMS)计划及其项目征集工作。2013年12月,GeoPRISMS执行计划(GeoPRISMS Implementation Plan)发布。在此,我们对GeoPRISMS执行计划中的研究区域及其将探讨的具体科学问题做一简要介绍,以便相关人员能更好地了解该计划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在未来5年的时间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将资助2.19亿美元,用于支持为深人了解北美大陆而开展的具有深远意义的地球科学探索——“地球透镜计划”。  相似文献   

3.
测井技术的应用及其在科学钻探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井技术是从上世纪20年代发展起来,60年代渐趋成熟,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油田、煤田等地质勘探工作中.上世纪开始的DSDP(深海钻探)、ODP(大洋钻探)I、CDP(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KTB(德国的大陆科学钻探计划)等项目采用测井曲线研究古环境、古气候,确定地层性质等方面取得了进展,极大的拓展了地球物理测井在地质上的应用范围,使测井技术由油气、煤炭测井的地层分析上升到测井地质的成因研究,也渗透到提取古气候信息的领域上.我们在柴达木盆地盐湖科学钻探工程中也采用了测井技术,旨在通过与岩芯多指标对比分析,探索应用其指示意义测井技术在石油、盐类资源普查及古环境研究中.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当代固体地球科学发展所面临的若干关键问题──板块大地构造学说的崛起、地震预测研究、大型隐伏矿床预测和科学钻探结果产生的冲击等出发,提出了大陆科学钻探是固体地球科学新发展的突破口的观点.本文对大陆科学钻探的进展情况做了综述。特别是对在这一领域中有代表性的前苏联、美国、德国大陆科学钻探计划和做法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对在我国实施大陆科学钻探计划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会议 名 称会议地点联 系 人 及通讯地址1985.21985.51985.61985.6.26—281985.7.29—8.9阿拉伯和东北非泛菲地壳演变讨论会(第二届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第164项目会议)海洋地质学会议国际中、南美洲近代地壳运动讨论会国际非洲大地测量学讨论会月球与行星科学会议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会议(两年一次会议)欧洲岩石圈演变会议大陆扩张构造学会议国际地球化学勘探会议(地球化学勘探协会第八届国际会议)国际数学大地测量学讨论会海洋断裂带会议欧洲科学编辑协会第二次会议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春季会议第二届国际土壤力学和地震工程会议欧洲勘探地球物…  相似文献   

6.
深井地震与地球物理观测(Borehole Seismology)是21世纪的一项崭新的高科技项目. 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地球的表面效应和人类社会高度发展的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带来的噪音干扰,提高信噪比,推进现代地球物理观测与研究.随着地球系统科学的深入以及解决环境、资源、地震灾害预报等问题的需求, 近年来世界大陆科学钻探以及在钻孔深井内进行的地球物理长期观测得到了飞速发展,取得了高精度的观测研究成果.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长期观测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已经启动并正在构建我国第一个无地面干扰的深井地震、地球物理长期观测站,为实现我国的“入地”科学计划,开创我国21世纪地球科学观测研究的新局面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正2001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和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局(NASA)联合发起地球透镜(Earthscope)计划。2003年该计划获美国国会批准,该为期15年(2003—2018)的探测项目预计将投入200亿美元,其目标是通过多学科、跨领域的研究与合作揭秘北美大陆的构造与演化。2014年1月,正值该计划启动10年之际,《今日物理学》(Physics Today)期刊刊登文章《北美大陆探测10年回顾》(Scoping out the North American continent,10years on),对美国地球透镜计划在过去10年所取得的研究进展总体进行了概  相似文献   

8.
资讯     
《地球》2018,(6)
正入地7018米亚洲大陆科学钻井之最5月26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黑龙江省安达市松科二井工程现场召开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松科二井)完井暨学术研讨现场会。松科二井于2014年4月13日开钻,历时4年多时间,完钻井深7018米,成为亚洲国家实施的最深大陆科学钻井和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成立22年来实施的最深钻井,也是全球首个钻穿白垩系陆相地层的科学钻探井。  相似文献   

9.
大陆科学钻探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大陆科学钻探是国际岩石圈动力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地球科学的重大前沿之一,是一项划时代意义的地学高科技系统工程。大陆科学钻探不仅具有直接揭示地壳内部组成、结构、构造、流变学、流体作用、热历史,应力及应变机制以及重塑地壳与岩石圈动力学的重大理论意义,并且具有充分利用地下资源、减灾及保护环境的实际经济价值.2.大陆科学钻探在世界范围内实施30年来已取得巨大进展,解决深部水资源、深部流体资源、深部地热资源、壳幔过渡、岩石圈动力学及变形、地球历史、生物圈及环境变化、地应力、地下强磁区、矿床成因以及盆地演化、碳氢化合物成因与迁移等科学问题已成为世界性地质目标。3.作为地质大国,面临地球科学新挑战以及21世纪资源、减灾及环境的需求,填补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的空白已成为当务之急。4.根据需用科学钻探解决的中国关键性深部地质问题,提出选址原则及十大选区(域),并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的战略目标提出切合国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深井地震与地球物理观测(Borehole Seismology)是21世纪的一项崭新的高科技项目。东海深井地球物理长期观测是我国开展深井地震学观测研究迈出的第一步。20世纪70年代起,国外地球物理学界开始从地面观测向地下深井发展,前苏联等国相继进行了不同深度的科学钻探。1995年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组织成立,中国为其成员国之一。此后随着项目的进行与发展,世界发达国家的科学家规划建设了多个深井钻孔与观测台站,组建了区域深井观测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全观式三维地震采集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陆科学钻探不仅是打一口钻,而是深部钻探同地球物理遥测结合起来的相互反馈系统,这里地球物理遥测主要是指三维深反射地震.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三维地震调查是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数据采集中提出了全观式三维地震调查新技术,它是指排列不滚动的三维地震调查,即将地震检波器铺满全部测区的一种地震采集方法,尤其适合于有限面积的三维地震工作.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1)快速高效; (2)叠加次数高; (3)与常规三维地震相比成本大幅度减少. 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内进行的全观式三维地震测量,全面实现了预期目标,包括:(1) 配合钻探查明孔区地质构造,将钻探的一孔之见扩展到深6000m、长宽超过3000m的三维岩柱;(2)提供高精度定位的地壳反射体以供标定;(3)发现中、下地壳及地幔内的反射体等.  相似文献   

12.
会讯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陆地震活动和地震预报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中国北京召开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VNEACO)、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国救灾署(UNDRO)、国际地震及地球内部物理协会(IASPEI)及中国地震学会联合发起并主持的大陆地震活动和地震预报国际学术讨论会于今年9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13.
1980年l0月2日至11日在苏兹达尔市举行了“数值方法解释地震资料”的国际地球物理学术讨论会。讨论会由苏联科学院部国际地球物理委员会、西伯利亚科学分院计算中心、苏联科学院大地物理研究所按КАПТ计划组织的。讨论会日程分两个部分:一是听取解地震学中正演和反演问题的理论和方法的报告,二是对数值方法用于人工地震测深和地震学的成果及其今后发展远景进行了讨论。会议共听取了60篇讲演、报告和报导,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引言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和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局(NASA)在2001年联合发起了地球透镜(Earthscope)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分布式、多用途仪器和观测台网的组合使用,来加深对北美大陆结构、演化和动力学特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台湾车笼埔断层深井钻探计划(TCDP)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车笼埔断层深井钻探计划(TCDP)是台湾车笼埔断层上进行的科学钻探工程。该计划于2004年开始实施,拟通过深达2 000 M的钻探,获取台湾1999年集集MW7.7地震深部断层带的岩芯样本和流体观测资料,并通过一系列的深井探测和观测研究,分析车笼埔断裂产生剧烈错动的原因。本文介绍了台湾车笼埔断层深井钻探计划(TCDP)的基本情况,论述了TCDP项目的科学假设、工作计划、合作项目以及近期的进展。全面了解TCDP相关内容,对我国大陆进行地震研究和深井钻探工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德国大陆深部钻探计划(KTB)是一次引人注目的尝试,它加深了我们对最薄的地球外层大陆结晶地壳的了解。但与该计划有关的报告并没有被广泛地发表,只在《地球物理研究杂志》(102,No.B8,1997)上发表了一组有价值的专门文章,把KTB计划的主要科学研...  相似文献   

17.
谭茂金  郭越 《地震》2013,33(4):225-237
大地震发生后, 在断裂带开展科学钻探是研究地震发震机理的快速反应和科学计划手段。 测井技术是重要的井中地球物理探测方法。 本文结合日本Nojima断层科学钻探、 美国San Andreas科学深钻、 台湾车笼埔钻探和中国汶川地震科学钻探研究成果, 综述了国内外地震科学钻探计划实施和研究进展, 对比和分析了测井技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和取得的成果。 最后, 对地震科学钻探井中观测研究提出了建议, 并展望了测井技术在地震科学钻探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标定大陆科学钻探孔区地震反射体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 (江苏省东海县南部 )进行了系统的地球物理调查 ,包括二维地震测网和专门的地震剖面 ,大地电磁法和位场方法等 .地震调查表明 ,在超高压变质岩出露区上地壳充满了反射体 ,包括倾斜反射体与上拱的反射弧 .本文介绍大陆科学钻探先行研究中地震调查的成果 .根据大陆科学钻探预先导孔的岩芯和测井资料、井旁VSP和数值模拟结果证实 ,高波速的榴辉岩体、破碎断裂带和大型韧性剪切带都可引起倾斜的地震反射 ,而上拱的弧形反射体则是由近似直立的榴辉岩体和其中的破碎带的综合反映 .由于地壳深部广泛分布着经受变质的岩石 ,上述研究结果对标定地壳中的反射地震信号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艘属于国际海底钻探计划(ODP)的深海探船(18600吨)1989年春将抵达日本。该船能在世界深海底开凿直径约30厘米、深1000米以上的钻孔探索地球奥妙。按照计划,其任务是从海底开凿的细长钻孔中取出沉积物和岩石,研究地壳成分和微生物化石,并在钻孔中观察地球内部的温度和地壳应变等,以便对日本海形成的时间、近海地壳变化、火山活动及气候变化等进行分析。国际海底钻探计划是1985年以美国为中心由日本、联邦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联合实施的。目前,有西欧各国及土耳其等12个国家参加的欧洲科学财团也参与了这一计划。钻探船是配备有测定装置和微机的“漂浮式研究室”。在船上工作的有来自参加国和钻  相似文献   

20.
据《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记事报》1980年第139期报道: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于1979年12月2日至15日在堪培拉召开的第十七届全体大会期间举行了第20次多学科讨论会,其中包括国际近代地壳运动科学讨论会和地球物理仪器研制新技术科学讨论会。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