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深部矿产资源勘查中,地球物理勘探是最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应用综合物探方法在寻找深部金属矿中取得了显著的地质效果。通过几个典型案例的介绍,综合物探在深部找矿工作中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媒体广场     
正//我国"十三五"将致力实现万米油气资源勘探日前,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要重点研究我国深地资源勘探理论和技术装备,实现深部油气资源万米勘探能力。要从构造背景、深部过程等方面开展全链条研究,同时要大力发展矿产资源的高效开发和节约利用技术。(中国国土资源报)  相似文献   

3.
20多年来,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开展过多种方法的物探找矿工作,高精度磁法勘探是其中的主要方法之一.文章通过分析高精度磁法勘探在大厂矿田的找矿效果,试图说明在大厂矿田已不适宜使用磁法进行深部的找矿勘探.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俄罗斯油气勘探中一种最优化的重力、地震联合勘探技术在中国某工区预测油气藏的具体应用实例。该方法预测油气藏的结果,经后期1号井的钻探得到了成功的验证,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5.
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增加矿产资源储量是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随着地质找矿工作向寻找盲矿和深部隐伏矿方向发展,受矿体埋藏较深及构造破碎的影响,矿体与周围围岩之间的物理异常变得很弱,使得传统的重、磁、电等物探方法难以获得良好的找矿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地震勘探显示出了优势。8月16日,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地震方法研究室承担的国土资源部重点科技研究项目《金属矿地震方法技术研究》,在北京通过专家验收。由于具有分辨率高、探测深度大、探测结果可靠等特点,这项成果得到评审专家的充分肯定,成为国土资源部“十五”重大科技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6.
准南前陆冲断带油气资源认识与勘探实际之间存在矛盾,亟需开展油气资源的重新评价.根据油藏规模序列法存在的不足,采用改进的油藏规模序列预测模型,应用最新勘探成果数据,对准南前陆冲断带的油气资源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准南前陆冲断带未发现油气藏89个,剩余可探明油气储量约为11 543.6×104t,是已探明地质储量的近2倍.准...  相似文献   

7.
湘中地区具有良好的成油气地质条件,是一个在印支期后经历过多期次构造运动改造过的古生界含油气区块,地表碳酸盐岩广泛出露,地形陡峭起伏大;深部地层冲断、逆掩推覆和强烈褶皱,油气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目前,碳酸盐岩山地复杂构造带仍是地震低信噪比资料区,以前一直是没有得到很好的地震资料,经过本次对该地区重新进行地震数据采集,并对地震资料进行全方位的试验处理,使得该地区的地震资料得到了明显改善,尤其在叠前去噪、山地静校正、子波一致性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该地区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新资料的取得使得地质上也进一步明确了湘中地区确实存在三套以煤系地层为区域性盖层的含油气组合,为下一步的勘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地震勘探作技术为一种重要的勘探方法,可以经济、有效的发现资源和解决资源开采过程中遇到的构造、地层、岩性等问题。煤炭地震勘探发展过程中地震野外数据采集、地震数据处理和地震解释都取得了重大成就,目前煤炭地震勘探正进一步向高信噪比、高分辨率、高保真度、高清晰度、高精度、定量分析的方向发展,未来也必将在煤炭资源发现和矿井隐蔽致灾因素的探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澳大利亚南澳州政府在《南澳州加快资源勘探计划》中宣布,将在2009年之前增加1500万澳元的投入,用于加快当地矿产资源和油气资源的勘探.据澳大利亚官方数据,2002~2003年南澳的勘探费仅为3600万澳元.  相似文献   

10.
辽中凹陷北部湖底扇沉积模式及地震响应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合利用辽中凹陷钻井和地球物理资料进行井—震标定、地震地层学解释和地震相分析.在东营组二段(简称东二段)沉积时期,该区分布多个NE向古辽河水系发育的三角洲沉积体系,存在前缘相带砂体整体滑塌并近距离搬运而形成的湖底扇沉积.湖底扇具有期次多、数量大和横向展布范围广等特点,不同沉积亚相(内扇、中扇、外扇)具有敏感的地震响应特征.分析锦州20构造测井资料的岩—电组合特征,探讨湖底扇形成条件,建立湖底扇的沉积模式,识别湖底扇沉积各亚相的地震响应特征;基于井—震标定技术,利用地震相干体和地震属性方法,研究2期湖底扇沉积横向展布特征,精细刻画有良好油气发现的Ⅱ期湖底扇中扇亚相储层发育边界.结果表明:应用湖底扇沉积模式和地震响应特征,在辽中凹陷北部东二段发现多个湖底扇沉积体,是有利的岩性油气勘探目标,对渤海海域岩性油气藏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澳大利亚南澳州政府在<南澳州加快资源勘探计划>中宣布,将在2009年之前增加1500万澳元的投入,用于加快当地矿产资源和油气资源的勘探.据澳大利亚官方数据,2002~2003年南澳的勘探费仅为3600万澳元.  相似文献   

12.
20多年来,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开展过多种方法的物探找矿工作,高精度磁法勘探是其中主要方法之一。文章通过分析高精度磁法勘探在大厂矿田的找矿效果,试图说明在大厂矿田已不适宜使用法进行深部的找矿勘探。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广西多年来油气勘探开发的最新成果 ,较全面地介绍和论述了广西境内陆地及海区新生界第三纪盆地、中—上古生代前陆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现状与资源潜力 ,同时依据现代油气勘探地质理论并结合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 ,提出了广西面向新世纪油气资源勘探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发展方向及发展层次 ,展望了广西油气勘探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一种最优化的俄罗斯油气勘探中的地球物理和实用方法.简要描述了作为该方法的基础的重力-地震综合解释,并在理论上建立了这种解释模式.用该方法可给出油气勘探阶段远景区评价,其预测探井成功率在80%~90%。  相似文献   

15.
首先综述了现在对全球油气资源量的估计和对 2 1世纪全球油气资源发展形势的预测。表明2 1世纪全球油气资源不会枯竭。未来 10 0年 ,不是世界上有没有油气可供开采 ,而是环境允不允许和在多大程度上允许以及用多大的成本开采的问题。在所有情况下 ,技术进步都起着关键的作用。然后从油气勘探角度对技术进步中的一项主要技术———多分量地震的历史、现状和发展作了评述 ,并结合国家 86 3项目关于海上多波地震技术研究的状况提出了进一步实施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浅层地震勘探方法(特别是透射CT技术)在陕北黄土梁峁地区隧道勘探中的综合应用问题,认为在实际勘测中应结合具体的地表地震地质条件因地致宜地选择浅层地震勘探方法技术,以达到使工程勘探结果最佳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地质科技通报》2019,38(1):29-34
巴布亚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巴布亚褶皱带是该盆地最重要的含油气区。受地下构造复杂、地表崎岖影响,巴布亚褶皱带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利用二维地震 测 线,采用以区域应力分析为指导,地表与地下相结合的思路,综合地震、露头、灰岩锶同位素、钻井等资料,对巴布亚褶皱带复杂构造开展了综合解释和分析,证实构造综合解释技术在挤压区复杂构造解释和分析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对于复杂褶皱带油气勘探中的构造解释和评价工
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油气勘探实践中,传统油气地质理论为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油气勘探向非常规油气资源转变,传统油气地质理论与认识遇到了诸多问题与挑战,已不能有效指导非常规油气勘探。从非常规油气成藏条件来看,"源"不只是生成油气的岩石,而且是勘探的储集层和目的层;致密岩层也可以成为有效储层;非常规油气的封闭机制与常规油气不同;连续和准连续成藏不需传统圈闭条件;滞留和短距离运移均可成藏;保存条件的评价方法也与常规油气不同。从油气成藏机制而言,非浮力也可成藏,且是以大面积、连片富集成藏为主;从赋存状态而言,油气除呈游离态赋存外,还可以呈吸附态、溶解态等方式赋存;从富集分布模式而言,油气除在圈闭和高点富集成藏外,盆地的洼陷、斜坡均可富集成藏并达到满凹含油。世界上非常规油气资源是常规油气资源的4倍以上,展示出巨大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9.
深水油气勘探是近些年油气勘探取得重大发现的主要领域,我国已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央峡谷体系中发现并成功开发了首个深水大气田——陵水17-2气田。为进一步扩大油气勘探成果,急需阐明中央峡谷源头区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勘探前景。基于在多口钻井约束下覆盖整个研究区的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解释建立的等时地层格架,系统总结了中央峡谷体系的形成演化过程,及各演化阶段中央峡谷源头区的沉积体系类型、空间展布和沉积模式,进而结合研究区天然气成藏条件和成藏模式分析,讨论了中央峡谷源头区油气勘探前景。研究结果表明,中央峡谷源头区在黄流组发育了深水水道、陆架边缘三角洲和水道化扇等沉积体系,来源于印支地块、红河和海南岛等多物源区的沉积体系总体以重力流方式呈汇聚型向盆地深水区搬运,并最终汇聚于中央峡谷体系内。在中央峡谷源头区沉积的轴向水道、陆坡水道和水道化扇内发育了优质储层,因此,来自深部的天然气在具有以泥-流体底辟构造作为天然气输导通道的区域,有望聚集形成大型整装天然气藏。该研究成果不但丰富和完善了中央峡谷沉积体系的认识,而且对南海北部深水油气勘探具有重要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北地区晚古生代地层具有油气资源潜力,是东北地区深部油气勘探的接替层系。基于野外观察、测井等资料,结合东北地区上二叠统构造、沉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研究区上二叠统暗色泥岩发育展布特征及其生烃潜力。结果表明:东北地区上二叠统暗色泥岩分布范围广,构成以松辽盆地四站地区、内蒙古索伦地区、官地地区为沉积中心的暗色泥岩展布特征,暗色泥岩厚度整体上具有南厚北薄、西厚东薄的特点;297件暗色泥岩样品有机碳质量分数为0.03%~2.42%,其中中等—好暗色泥岩占比为68.68%;暗色泥岩有机质类型以Ⅱ型干酪根为主,发育Ⅰ型及少量Ⅲ型干酪根;镜质体反射率分布在0.86%~5.47%之间,其中属于过成熟阶段的样品占69.72%,106件暗色泥岩样品最高热解温度分布在402.00~593.00℃之间,处于高熟阶段的样品占比为51.89%,暗色泥岩有机质成熟度整体为过成熟阶段;中国东北地区上二叠统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可成为中国东北地区深部油气勘探的新层系。该结果为中国东北地区晚二叠世地层的勘探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