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汶川地震近震源区地形变短期前兆现象的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牛安福  张凌空  闫伟  吉平 《地震》2012,32(2):52-63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是我国自建国以来灾难最为严重的一次强地震, 有关震前该区域地壳变形情况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 本文给出了沿龙门山地震带地倾斜及跨龙门山断裂断层水准剖面临震前变化的特征: 汶川地震前沿龙门山地震带分布的康定、 汶川及茂县台地倾斜无明短期显变化; 6个断层水准观测场地, 除耿达场地观测到较大幅度变化有争议外, 其他断层观测场震前均未观测到突出的短临前兆性异常变化。 本文分析了汶川地震前大区域地震活动性资料及震前沿南北地震带显著形变异常点分布特点, 探讨了汶川地震震中区域应变积累过程, 认为近震源区域无显著短期前兆变化现象很可能与震中区域介质所具有的高应变、 小变形性质有关。 另外, 也不排除地形变观测点所处的位置等有关因素。  相似文献   

2.
姚安6.5级地震前云南倾斜场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仲全 《地震研究》2001,24(4):301-306
对姚安6.5级地震前云南地区的地倾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论述了震前前兆信息的异常特点,总结了震前倾斜场的异常变化特征:1、异常幅度大、异常面积广;2、趋势性异常地域相对集中;3、短临异常出现的时间相对集中;4、震前异常具有明显的阶段性;5、异常方向具有一定的指示性。最后对倾斜观测及地震预报作了相关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大灰厂的三种形变资料的年变化显然与雨量及温度变化有关,后者在某种程度上干扰了曲线变化中的有效信息.唐山地震前1975年开始的明显变化是上述干扰因素所不能解释的.由于雨量和温度干扰因素的存在,确定异常的幅度及其起始时间是有困难的.我们用多道维纳(Wiener)预测滤波方法由输入(雨量、温度)来预测输出(短水准、连通管及伸缩仪资料).预测输出和实际资料之间的差别(预测偏差)即为我们所求的有效信息.大灰厂短水准异常变化开始于1975年4月,即开始于唐山地震前一年多.震前三个月左右观测到明显的短期异常.总异常幅度约为2毫米左右(短水准基线为26米).异常表明,唐山地震前八宝山断层活动特征具有逆冲性.   相似文献   

4.
吉林汪清7.2级深震前东北地区形变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安福  张兴科  张晶  高福旺  吉平 《地震》2004,24(1):76-81
2002年6月29日在吉林汪清(43.5°N, 130.6°E)发生Mb7.2地震, 深度593 km。 该次地震是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地震后, 我国大陆发生的一次重要地震事件。 该稿首先讨论了深震区与昆仑山地震带强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 并对该地区观测的倾斜和短水准近几年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给出了与地震相关的形变场异常场特征: ① 震前2~3年开始出现较大幅度的倾斜异常阶跃; ② 东北地区地倾斜存在远离震源的特征迁移; ③ 华北地区短水准出现特征波形异常, 并沿痰庐地震带迁移。  相似文献   

5.
1996年11月9日长江口以乐海域发生Ms6.1地震,震前距震中290km的湖州地倾斜台观测到中期异常和短临异常,距震澡240km的宁波地倾斜台也观测到短临异常。这里简单介绍了地倾斜异常的演化过程以及地震三要素的预测。震前我们进行了中短期预报,取得较好效果,但没有提交短临预报意见,这主要是由于短临异常出现较晚和台站资料报送不及时所致。  相似文献   

6.
通过倾斜矢量法和垂直形变剖面图分析法,对安庆Ms4.8地震前肥东短水准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肥东台短水准数据在安庆地震前出现异常变化.对比分析了安庆地震与九江地震前肥东短水准异常形态的差异,认为安庆地震和九江地震的震源机制不同,震前应力积累在肥东台附近的不同类型可能是两次地震前肥东短水准异常形态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5.1震前大气电场异常与地震 灾害性地震的巨大破坏力不仅使人们对地震产生恐惧感,也使众多科研人员对地震和地震预测观测研究产生了农厚的兴趣.由于大气电场与震前动物异常和地光间可能存在联系,以及震前观测到的大气电场异常现象,唐山大地震发生后,我国不少科研院所和社会人士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始用观测大气电场变化的方法探索地震短临前兆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8.
1996年11月9日长江口以东海域发生MS6.1地震,震前距震中290km的湖州地倾斜台观测到中期异常和短临异常,距震中240km的宁波地倾斜台也观测到短临异常.这里简单介绍了地倾斜异常的演化过程以及地震三要素的预测.震前我们进行了中短期预报,取得较好效果,但没有提交短临预报意见,这主要是由于短临异常出现较晚和台站资料报送不及时所致.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模糊分维公式计算了大同6.1级和5.8级地震前震中及附近地区前兆观测资料的模糊维数。结果表明,震前前兆观测资料的模糊维数明显下降,且震中位于降维最大的地区附近。唐山7.8级地震前,短水准观测资料也有类似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模糊分维公式计算了大同6.1级和5.8级地震前震中及附近地区前兆观测资料的模糊维数。结果表明,震前前兆观测资料的模糊维数明显下降,且震中位于降维最大的地区附近。唐山7.8级地震前,短水准观测资料也有类似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前南北地震带中北段地形变变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牛安福  张凌空  闫伟  贾晓东  李晓帆 《地震》2009,29(1):100-107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是我国自建国以来灾难最为严重的一次强地震。 文中讨论了汶川地震前震源附近与外围地区潮汐形变变化及龙门山地震带、 鲜水河地震带和祁连山地震带断层活动的特点。 分析结果表明: 震前沿龙门山地震带分布的雅安、 汶川及茂县观测台地倾斜测项在2006年初发生转折, 由单向东倾或西倾转向平稳, 临震前无明显变化; 龙门山断裂带及附近地区有5个断层水准观测场地, 除耿达场地观测到巨幅变化外, 其他场地震前未观测到突出的前兆性变化。 震源外围龙灯坝断层蠕变仪(Δ=220 km)震前观测到持续时间在3个月左右的突变性异常, 但依据突变持续时间较难估计相应地震为8级。 而离震中较远的祁连山地震带中西段, 震前也有巨大的断层水准变化, 其与汶川地震的关系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12.
陈岩 《地震》1992,(2):23-29,38
本文应用分形与分维中的关联维方法,计算了唐山7.8级地震前有异常反映的形变台站水准和倾斜观测时序的分维值,表明短水准的分维值介于2 0—4.2之间,定点水准的分维值介于0.2—1.5之间,倾斜仪的分维值在0—1.0之间,指出这可能与不同手段、不同观测环境条件有关。震中距小于250km的13套仪器震后分维值不同程度降低的占78%。分维值随时间变化直方图呈“凹”字形和阶梯形,但前兆性分维指标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考虑各种干扰因素(如温度、气压、地下水和台站高程变化等)的同时,详细分析了唐山地震的后区域重力场变化的几个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唐山地震前发生了明显的区域重力场异常。异常有四个特点:(1)重力变化围绕着震中,最大变化值恰好在震中;(2)重力随时间的变化是非线性的;(3)变化最大值出现在1975年年中,而不是在1976年7月份;(4)1977年区域重力场基本恢复到震前水平。不能用台站高程变化和地下水位变化来解释这些异常。作者用扩容模式计算了区域重力变化理论值,计算结果同观测值相符。此外,作者用相应地区的垂直形变资料和地下水观测资料讨论了该模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应用芦山MS7.0地震震中附近跨断层及连续形变观测资料, 分析了芦山地震前不同阶段地形变变化的特点, 讨论了震中附近区域异常时空演化过程. 结果表明: ① 自2013年1月起, 沿鲜水河断裂带一些跨断层基线观测到显著的加速转折变化, 沿安宁河、 则木河断裂带个别场地的跨断层水准基线, 2010年以来出现的巨幅异常等是突出的场兆变化; 沿龙门山断裂带一些水准观测在汶川MS8.0地震后持续的调整变化具有近震源区变形特征. ② 鲜水河、 龙门山和安宁河3条主要断裂围成的三叉口地区, 地倾斜、 应变、 重力及断层水准和蠕变观测临震前均未有显著的异常变化, GPS水平、 垂直位移年速率最小, 该地区是形变变化或形变异常分布的“空区”. ③ 在对近场与远场多种连续形变数据通过傅里叶变换提取年周期成分后发现, 临震前2—3年近震源区域的地倾斜、 重力年变化幅度不是增大, 而是减小. 芦山MS7.0地震前观测到的形变前兆现象特征与汶川MS8.0地震等震前的前兆现象较为接近. 因此, 芦山地震前近震源区及外围形变异常分布特征不是个别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形变观测提取的地震短临异常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张晶  牛安福  高福旺  吉平 《地震》2003,23(1):70-76
数字化形变资料由于采样率的大幅度提高, 丰富了潮汐观测的震前变化信息, 使研究震前短临的异常信息成为可能。通过对2001年10月27日永胜6. 0级地震以及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 1级地震前后若干倾斜、重力数字化观测的结果进行计算分析, 初步获得了两次地震前形变异常的阈值及临震异常特征图像。对临近地震前形变异常时间、空间上的特征进行总结。依据固体潮汐观测模型计算潮汐、非潮汐参数与日异常频次、日差分异常频次, 将各参数综合考虑, 有可能对未来发震的时间及地点给出预估计。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重庆地震台地倾斜观测资料,结合重庆辖区内10多年来的地震活动,提取地倾斜观测异常,为地震预测提供前兆参考。资料分析认为:对于发生在震中距为80~120km的5.0级以下地震,地倾斜观测地震异常少;5.0级以上的地震,地倾斜观测有异常记录,地震中期异常往往表现为震前几个月倾斜量的较大幅度变化,短期异常多数表现为震前差分值的低值变化(在均值附近变化,幅值较小,持续时间20d左右),部分表现为差分值震前突跳,临震异常主要是震前几天短周期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17.
根据1991年大同—阳高2次中强地震后的水准复测资料,分析了地震前后山西地区的垂直形变场。结果表明,该区垂直形变场震前显示出前兆形变,震后有明显的调整。定点形变分析证实太原台连通管、水平摆震前相继出现异常。大同台短水准震前数年观测到幅值不大的变化。震后,对这2个台继续进行跟踪,结果表明,再次出现新情况,显示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王在华  滕海涛 《内陆地震》2012,26(4):347-353
主要研究2012年6月30日新源、和静6.6级地震前,震中附近的观测台站观测到了丰富的趋势异常和部分中短期异常。分析结果表明,①震前存在9项趋势转折异常,异常比例为40.9%,这些异常时间上具有同步性,这表明,震前背景性异常突出;②震前观测到6项中短期前兆异常,异常比例仅为27.3%,中短期异常主要分布在200~300 km范围内;③石场、精河水平摆、榆树沟水管、阜康伸缩仪和克拉玛依钻孔倾斜记录到的中短期异常,其共同特点是异常幅度大,克拉玛依出现的突变异常具有短临异常性质,部分中短期异常具有重复性。  相似文献   

19.
应用宁夏银川台和石嘴山台倾斜固体潮观测数据计算了潮汐因子γ值,进一步计算了γ值的熵值,并对各熵值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认为γ值熵在震前的异常表现比较突出,熵值变化到最低时,很有可能是应变积累到最大程度,即进入了临震状态。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70年代开展地震地电观测研究以来,我国已积累了不少的震前地电异常震例.这些异常变化既有趋势的,也有短临剧烈的变化.无论是70年代唐山,澜沧一耿马地震,还是近年印尼,汶川强震,都获得了较多的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