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启荣 《铀矿地质》2000,16(5):285-290
本文在对和丰-布尔津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史作简要分析之后,将盆地水文地质发展历史划分成若干水文地质旋回与阶段,然后恢复上、下第三系含水岩组的水文地质期发展演化史,总结出下第三系乌伦古河组找矿目的具备良好的古淋滤水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和丰—布尔津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发展史作简要分析之后,将盆地水文地质发展历史划分成若干水文地质旋回与阶段,然后恢复上、下第三系含水岩组的水文地质期发展演化史,总结出下第三系乌伦古河组找矿目的层具备良好的古淋滤水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综述查干德勒盆地地质概况的基础上,阐述了盆地水文地质特征,划分了含水系统,分析了水动力条件。应用稳定同位素测试成果进一步佐证了传统的水文地质分析。根据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特征,从目的层空间展布,铀源,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水中微量元素,放射性水化学特征等角度充分提取了铀成矿信息,在盆地中部南缘圈定了一片铀成矿景区。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伊勒门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水文地质条件初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伊勒门盆地地下水赋存条件与分布情况,论述了该盆地的构造-水文地质特征,着重阐明区内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等水动力条件以及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总结了有利的铀矿成矿水文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5.
新疆布尔津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水文地质条件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启荣 《铀矿地质》2000,16(6):343-352
本文在简要介绍布尔津盆地地下水赋存条件与分布的基础上,论述了该盆地的构造-水文地质层特征,进而着重阐明区内地下水初、径、排等水动力条件以及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总结有利的铀矿成水文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6.
在简要介绍布尔津盆地地下水赋存条件和分布的基础上,论述了该盆地的构造-水文地质层特征,着重阐明了区内地下水补、迳、排等水动力条件以及水文半球化学特征,最后总结出有利的铀矿成矿水文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简要介绍布尔津盆地地下水赋存条件与分布的基础上,论述构造—水文地质层特征,然后着重阐明区内地下水补、迳、排等水动力条件以及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最后总结出有的铀矿成矿水文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8.
文章依据砂岩型铀矿床的研究实例,将陆相盆地古水动力条件大致分为强、中、弱3类,分析了沉积期古水动力条件与铀成矿的关系,指出中等强度的古水动力条件是我国中新生代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的适宜条件。文章最后简要介绍了古水动力条件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9.
相山铀矿田成矿古水文地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山矿田是我国著名的大型热液铀矿田。该矿田产于中生代相山火山岩盆地古水热系统之中,是水热系统中水-岩相互作用的产物。因此,查明当时的古水文地质条件对于研究矿床成因、指导找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相山地区的地质基础资料、构造演化历史和古气候条件,运用构造-古水文地质分析法,对该矿田进行了古水文地质分期、分区,分析了古地下水的补给区、排泄区和径流途径,并对成矿古水热系统的形成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托斯特地区是新疆北部一个山间凹陷,属福海盆地的一部分.通过对该区进行1∶250000铀资源区域评价,在该区古近系乌伦古河组发现了受氧化带控制的砂岩型铀矿化.根据水成铀矿理论,从水文地质角度出发,分析本层位层间氧化带铀成矿的水动力机制、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及古水文地质条件,着重研究有利层位古近系乌伦古组,并提出有利的铀成矿区段.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水成铀矿理论,对公婆泉盆地地质构造背景、岩相古地理特征、水文地质条件、铀源等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该盆地具有层间氧化带发育条件,并有砂岩型铀矿化显示,具备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值得进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12.
吐哈盆地水文地质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谭鸿赞 《铀矿地质》2002,18(2):97-103
铀成矿层间氧化带的形成,发育与地下水的形成演化密切相关,本文采用古水文地质的分析方法,对吐哈盆地地下水的演化史进行了研究,定量确定了地静压力系统和水静压力系统对沉积水的改造作用,计算了压挤水和渗入水的水交替强度,指出了铀成矿层间氧化带发育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含矿含水层的岩性、水文地质结构、水动力条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评价,认为地浸水文地质条件良好,可满足地浸采矿要求。针对该地区承压水头小、涌水量偏低的实际情况,结合抽注水连通试验涌水量显著增大的试验结果,提出了加压注水的技术方案,以人工方法提高地下水承压水头,增大涌水量,使之满足地浸采矿要求。  相似文献   

14.
王宇 《中国地质》2003,30(2):220-224
笔者根据岩溶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特征的差异,以地下水循环的特征为纲,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将岩溶水系统分为三级,对各级系统进行了分类。第一级为岩溶水系统,第二级分为浅循环和深循环岩溶水系统、第三级分别进一步分为裸露型、裸露-覆盖型、裸露-埋藏型、滞水型及层控型和断裂带型6类基本的岩溶水文地质单元。并论述了各类型的水文地质特征,指出了各类系统的供水意义,对断陷盆地岩溶水资源的勘查和开发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罗梅 《铀矿地质》1996,12(4):197-203
本文从中国北西部地区实际地质情况出发,着重阐明了区域中新生代盆地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形成的铀源条件、含铀建造的形成与分布、盆地类型与结构及富铀性对形成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影响;并以区内已有层间氧化带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为例,论述了砂岩型铀矿床形成的岩相古地理条件及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盆地古水文地质与层间氧化带发育条件及对铀成矿的影响;同时,从含铀盆地的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岩相古地理条件、含矿主岩的地层时代和铀成矿时代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四方面阐述了本区层间氧化带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分布规律与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6.
江民忠  王怀武  石岩 《铀矿地质》2002,18(6):365-370
民和盆地铀矿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前人在盆地边缘已发现了一些砂岩型铀矿化和大批航测铀异常,显示了一定的找矿前景,本文以区域地质背景为基础,通过对高精度航磁、航空放射性(简称“航波”)和布格重力资料进行解释,结合对盆地水动力,岩相古地理与古气候的分析,对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进行了综合研究,并指出了成矿的有利区段。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古水文地质条件与铀成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陈法正 《铀矿地质》2002,18(5):287-294
本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的古水地质、古气候及地质构造的演化过程,认为现在为开放式盆地的鄂尔多斯盆地在渐新世以前具典型的渗入盆地特征。突破了前人认为该盆地为开放式盆地,不利于铀成矿的评价结论。其古水地质条件、古气候条件及地质构造条件对发育区域层间氧化带非常有利,层间氧化带的发育期和主成矿期自中侏罗世晚期至始新世末,持续时间达115Ma。圈定的古层间氧化带前锋线,经钻探验证,具良好的含矿性,未来该地区有望成为我国一个新的铀矿资源基地。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海流图盆地的区域地质背景、盆地结构、沉积盖层的岩性岩相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论述了盆地内沉积盖层主体李三沟组东、西部具有不同的沉积体系,呈同期异相特征。着重分析了盆地内铀成矿条件和铀矿化信息,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找矿目的层,圈定了有利砂岩型铀成矿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19.
相山铀矿成矿古水文地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山矿田是我国著名的大型热铀矿田。该矿田产于生代相山火山岩盆地古水热系统之中,是水热系统中水-岩相互作用的产物。因此,查明当时的古水文地质条件对于研究矿床成因、指导找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相山地区的地质基础资料、构造演化历史和古气候条件、运用构造、古水文地质分析法,对该矿田进行了古水文地质分期、分区、分析了古地下水的补给区、排泄区和径流途径,并对成矿古水热系统的形成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华东南相山铀矿田成矿地质背景、古气候条件基础上,运用古水文地质分析方法研究铀成矿古水热系统的构造——古水文地质条件和古水动力条件。划分了两个古水文地质期和两个古水文地质区,确定了成矿古水热系统补给区、排泄区位置,并分析了水循环过程中铀的矿化形成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相山铀矿田的形成是由于大气降水在补给区渗入地下,经深循环加温和水岩相互作用形成的富铀成矿热液在古水热系统排泄区(减压区)沉淀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