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依据遇源岩浆演化理论和花岗岩类岩石等级体制的划分,将青海省侵入岩划分为13个构造岩石区,划分了108个超单位、117个(命名)单元(含7个独立单元)、255个岩性单元及数十个类型的年代加岩性侵入体。全省侵入岩成因初步分为幔源型、壳幔混合型、壳源深部型、壳源浅部型和浅壳源型;其分别形成于裂谷,深部裂冲、板块俯冲、板内挤压、板块碰撞及造山期后抬升环境。  相似文献   

2.
依据不同构造岩浆区单元,江西中南部中新元古代-晚三叠世的侵入岩可划分为武夷山构造岩浆区、赣西南构造岩浆区。其中武夷山构造岩浆区共划分了43个单元,归并为11个超单元;赣西南构造岩浆区共划分为34个单元,归并为10个超单元。这样较系统地建立了江西省中南部中新元古代-晚三叠世岩石谱系单位和等级体制,为今后开展全省侵入岩谱系单位划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费县马头崖地区新太代五台期TTG岩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县马头崖地区新太古代五台期侵入岩发育广泛,为一套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的岩石序列组合(TTG岩系),在形成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相对一致,为一次岩浆热事件多次活动的产物,其成分和结构具有双重演化特征,构成一个较完整的岩浆演化序列。依据岩性特点及其演化特征,归并为峄山超单元,是鲁西地区新太古代的第二套TTG岩系。  相似文献   

4.
大别山典型燕山期侵入体中矿物成分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大别造山带核部典型燕山期侵入体中的斜长石、黑云母和角闪石的化学成分和成因特点,并从矿物平衡角度讨论了典型侵入体岩石成因。结果表明:(1)石鼓尖侵入岩中,斜长石成分较稳定,共生角闪石和黑云母为岩浆平衡结晶的矿物;(2)天堂寨和九资河侵入岩中,部分斜长石和黑云母可能为深蚀残留矿物,角闪石属于火成岩区的新生矿物,可能为斜长石和黑云母发生融反应所形成;(3)三个侵入体的岩石均为岩浆成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晚古生代以来苏门答腊火成岩划分出四个岩浆-构造旋回或岩浆活动期次(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和喜山期),并讨论其板块构造背景。结果表明:分布于西苏门答腊地体海西期酸性侵入岩属于碰撞后地壳的火山弧I-型花岗岩带,其火山岩为大陆拉张带(初始裂谷)中的安山.玄武岩系列,而分布在东苏门答腊地体的大多数酸性侵入岩具有s-型花岗岩的性质。印支期西苏门答腊地体侵入岩为I-型花岗岩,属于火山弧花岗岩。印支期碰撞后板内岩浆活动带(廖内群岛-班加岛-勿里洞岛)的侵入岩以含锡s-型花岗岩为特色。燕山期以后的深成岩-火山岩活动的岩石类型和分布特征,受大陆拉张带(初始裂谷)及其相邻的洋岛的控制。燕山早期细碧岩属于陆缘裂谷火山岩。喜山期火山岩属于陆缘火山弧,其中橄榄玄粗岩落在洋岛玄武岩与洋中脊玄武岩(MORB)交界线附近。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次以同源岩浆演化等级体制单元、超单元研究法对四川南江米仓山地区中性侵入岩———寨坡超单元进行了有效解体和系统研究。寨坡超单元是一以石英闪长岩为主体的超单元,由5个侵入岩单元组成,具有明显的结构-成分演化特征。各单元岩石均为SiO2过饱和的正常岩石类型,δ=1.9~3.3,具钙碱系列岩浆演化趋势。稀土元素为具弱负铕异常的轻稀土富集型;微量元素指示岩浆遭受了一定的混染作用。本超单元岩石同位素年龄为942~870Ma,为晋宁期末岩浆活动的产物,具明显Ⅰ型岩浆同源演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李家振  张爱民 《现代地质》1997,11(2):253-260
摘 要  北淮阳金寨—苏仙石地区中生代侵入岩出露面积约150km 2 ‚按岩石谱系单位的划 分原则‚可分为3个超单元(包括10个单元)和3个独立单元。根据主要造岩矿物及副矿物组 合、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判别结果‚岩体成因类型以 I 型为主‚少数为 A 型和 S 型。岩 浆来源约30km 深处‚相当于下地壳或壳幔过渡部位。岩体形成深度约3~4km‚压力约0∙1 ~0∙2GPa。形成温度约866~1150℃‚氧逸度 log f O 2 平均为—10∙97。进一步讨论了岩浆的 水逸度、水压及岩浆密度、岩浆演化和侵入岩与火山岩的成因关系。  相似文献   

8.
冀北双井子穹状火山活动时代为晚侏罗世张家口期,其总体活动特征是一个早期从酸性岩浆活动开始,晚期以中酸性岩浆活动结束的反序活动“演化”过程,与正常的岩浆演化规律相悖。根据岩石化学、稀土元索等资料分析后认为:张家口早期酸性火山-侵入岩主要源于陆壳物质的重熔作用,岩石成分富硅、钾、铝而贫铁、镁、钙,钠含量相对偏低,标准矿物刚玉常见,与典型陆壳重熔型岩石特征一致;张家口晚期中酸性火山-侵入岩主要与壳幔物质的混合(或混熔)作用有关,岩石成分以富铁、镁、钙且钠含量相对偏高为特征,标准矿物透辉石常见,硅、钾、铝则明显偏低,与典型壳幔混源的同熔型岩石特征相同。表明张家口早期酸性火山-侵入岩与张家口晚期中酸性火山-侵入岩之间不存在同源岩浆演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川西1∶25万甘孜县幅内侵入岩的填图和详细研究,划分出印支期和燕山期两个完整的侵入岩序列,并依据各时期侵入岩的岩石特征、岩石成因和岩浆源区分析,结合岩体的构造特征及侵位机制研究,总结了本区松潘-甘孜造山带的各动力学演化阶段及其不同侵入岩岩石构造组合的特点。从侵入岩研究的角度,首次提出本区造山带经历了燕山期陆内造山作用过程,属多旋回复合造山。  相似文献   

10.
安徽铜陵地区是中国东部长江中下游构造-岩浆-成矿带中的一个重要矿集区,区内铜金多金属矿床与晚中生代 (燕山晚期) 岩浆作用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以往研究认为,铜陵地区侵入岩的同位素地质年龄集中于147~135 Ma区间, 结合最新的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发现,铜陵地区还存在部分锆石U-Pb年龄介于132~124 Ma间的侵入岩。因此,将铜陵地 区晚中生代侵入岩划分为早、晚两期,对应的地质时代分别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和早白垩世。文章系统对比和研究了铜 陵地区早、晚两期侵入岩的岩石类型、产状、空间分布等地质特征,以及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对比长 江中下游构造-岩浆-成矿带宁芜地区和庐枞地区火山-侵入岩,认为铜陵地区晚中生代早晚两期侵入岩分别形成于陆内 挤压-伸展过渡和伸展的构造应力背景之下,晚期侵入岩是早期岩浆房中的岩浆再次侵位和深部地壳进一步熔融岩浆侵位 形成的,与之相应的成矿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花坤头营子侵入岩是花坤头营子旋卷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分出4个侵入体,分别为早石炭世辉绿岩、早三叠世闪长岩、中侏罗世二长花岗岩、早白垩世花岗斑岩,最晚还有一期流纹斑岩脉侵入.岩浆来源除早石炭世辉绿岩来自上地幔,余下几个序次来源于下地壳,并熔融了部分陆壳物质.以被动就位机制为特征.  相似文献   

12.
江苏赣榆城头地区中生代侵入岩岩石谱系单位划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城头地区中生代侵入体经地面调查和对比分析,初步建立了夹山、朱苍2序列共7个单元,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有一定的演化规律,根据同位素年龄及区域地质资料,确定夹山序列为早白垩世侵入岩,朱苍序列为晚侏罗世或更早的侵入岩,两个序列皆属Ⅰ型花岗岩,岩浆来源初步认为是上地幔与下部地壳经同熔作用的产物,侵位机制为受北东向构造控制的被动式侵位。  相似文献   

13.
The newly discovered three alkali-rich intrusive rock belts in the Mt. Kunlun Mt.Altun region of southern Xinjiang are the Lapeiquan-Yitunbulak alkali-rich intrusive rock belt,the Gez-Taxkorgan alkali-rich intrusive rock belt and the Beilisai-Abulash alkali-rich intrusive rock belt. The former two belts were formed during the Yanshanian period, and the third one was formed during the Himalayan period, which is the youngest alkali-rich intrusive rock belt in China. The discovery of the alkali-rich intrusive rock bel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shedding light on the history of tectono-magmatic activities in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14.
山东蓬莱地区岩浆岩出露广泛,特别是浅成-超浅成岩类岩石发育,其与研究区部分矿种(萤石、多金属等)的分布密切相关,加强对该类岩石的分析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主要分析研究了该区新建雨山超单元(浅成岩)的地质产状、岩石特征等,通过对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等数据的分析,论述了雨山岩体的物质来源、构造环境及其成因和侵位机制等,为今后该地区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基础性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5.
The newly discovered three alkali-rich intrusive rock belts in the Mt.Kunlun Mt.Altun region of southern Xinjiang are the Lapeiquan-Yitunbulak alkali-rich intrusive fock belt, the Gez-Taxkorgan alkali-rich intrusive rock belt and the Beeilisai-Abulash alkali-rich intrusive rock belt.The former two belts were formed during the Yanshanian period,and the third one was formed during the Himalayan period,which is the youngest alkali-rich intrusive rock belt in China.The discovery of the alkali-rich intrusive rock bel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shedding light on the history of tectono-magmatic activities in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侵入岩构造单元的划分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岩浆活动显示多期活动的特征,侵入岩较发育,占全省基岩出露面积的23.5%以上,岩石类型齐全,与其有成生联系的矿产资源丰富。文章参考潜力评价全国构造侵入岩带的总体划分方案,结合河南省岩浆岩分布特征、岩石类型、岩石组合及岩浆岩的演化规律,划分出2个构造侵入岩省、5个构造侵入岩带、12个构造侵入岩亚带、进一步划分出22个构造侵入岩段,并对其基本特征及与成矿关系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7.
侵入岩是铁法矿区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根据矿区地质资料,阐述了侵入岩特征:区内侵入岩主要为辉绿岩和辉绿玢岩,岩体产状以岩床和岩墙居多,少量为岩株、岩盖及不规则小岩体;自北向南分布面积增大、岩体数目增多,岩体形态以大隆井田较为复杂;垂向上岩床以侵入阜新组4、7煤居多,在煤层顶板尤为发育。侵入岩形成于古近纪,岩浆侵入的深部通道为先存的北北东向断裂,浅部断层及地层埋深、围岩性质对侵入岩体具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东秦岭北部富碱侵入岩钕、锶、铅同位素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东秦岭北部富碱侵入岩主要分布在陕西省洛南与河南省卢氏-确山一带,岩石有碱性岩、碱性花岗岩和石英正长岩三大类。岩石Nd、Sr和Pb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该区富碱侵入体的源区应是以下地壳为主,并通过碰撞造山作用带入少量地幔和上地壳物质。源区同位素组成横向与垂向的不均一性说明华北块体存在成熟的下地壳层,而北秦岭块体是造山带环境。古大陆边缘经历了多次裂解作用和多期碱性岩浆活动;碱性岩浆是在减压扩容环境  相似文献   

19.
MAGMATISM AND TECTONO-MAGMATIC EVOLUTION OF JINNING CYCLE OF EASTERN KUNLUN OROGENIC BELT1 JiangChunfa ,YangJingshui,FenBinggui,etal.OpeningclosingtectonicsofKunlunmountains[M] .Beijing:GeologicalPublishingHouse ,1992 .12 5~ 14 3(inChinesewithEnglishabstract) . 2 GuFengbao,WuXianglong,JiangChangyi.Hercynian—Indo SiniancycleGraniteassociationandtheirtectonicsettinginEastKunlun[J] .QinghaiGeology ,1996 ( 1) :18~ 3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