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地震危险区划分的活动构造依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维明  马集遐 《地震》1996,16(2):105-113
分析了地震预报方法与活动构造结合的现状,活动构造与地震危险区预测的内在联系。指出现今预报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与活动构造结合的必要。同时还研究了以地震构造带为代表的活动构造条件,对中国大陆地震密集带进行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青藏高原晚新生代构造和第四纪地质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新进展,针对在活动构造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 今后研究工作的方向,认为应当加强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地区晚新生代构造变形方式、幅度和速率的研究,同时在研究中应当将第四纪地质与活动构造研究相结合,特别要注重深部构造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马集遐 《中国地震》1994,10(3):251-261
本文依据深部地球物理场、区域大地构造、地表活动断裂、地震活动等,划分了中国大陆的地震构造带,同时分析了地震构造带的活动特征和孕震构造条件,在此基础上,具体地把地震构造带的概念应用于地震危险区分析之中,探讨了地震危险区及地震前兆异常与地震构造带的关系,本文提出以地震构造带研究作为地震监测和预报工作的基础,将地震构造带作为系统性的活动构造条件应用于地震危险区划分之中。  相似文献   

4.
南海北缘北东东向构造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地形地貌特征,重磁地球物理场,深部构造与断裂构造以及地震活动,震源机制等多方面论述北东向构造是南海北缘的主要活动构造,对于长期以来认为新华夏系北东向构造是该区主要活动构造观点来说,这是一种新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5.
李侠 《山西地震》1995,(3):33-38
运用波浪镶嵌构造观点,对临汾盆地的构造背景和地震活动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临汾盆地正好位于环太平洋波系和特提斯波系壳下次级构造隆起的叠加部位,其地震活动明显受这2大波系的控制,即临汾大地震是在2大波系构造同时强烈活动时发生的,单方向构造活动,不足以引发临汾大地震。认为临汾盆地大震活动的周期约400年,其活跃期约100年,平静期约300年。  相似文献   

6.
王非  郑铁民 《地震研究》1996,19(4):371-376
本在活动构造考察及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精密仪器仪表,在模拟试验中自控制监测构造活动情况,深入研究地震前后的断裂运行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这对圈定地震危险区和判定可能发生强震的破裂段,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对逐步实现地震预报,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均具有重要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东南沿海地区的断裂与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帮华  黄日恒 《华南地震》2006,26(3):109-118
中国东部,相对来说东南沿海地区的地震活动较为频繁,断裂构造也十分发育。地震活动与断裂构造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震中与断裂构造的空间分布也关系密切。通过对东南沿海大量震例的调查和研究,分析三组断裂与地震的关系,得出东南沿海地区东西向、北东向和北西向的三组断裂构造,分别构成了区内的衰减构造、控震构造和发震构造,形成了东南沿海陆缘构造活动带。  相似文献   

8.
以1982-1995年云南中部地区跨主要断裂短基线(水平)、短水准(垂直)的监测资料为窗口,经数模计算和反演,讨论了该区现今构造活动性及构造形变应力场特征。其结果表明,该区现今构造活动是以水平位错为主;川滇菱块南部边界断裂扭运速率高于块内其它断裂,并显示了向南南东滑移兼抬升的活动趋势。  相似文献   

9.
在灵山地区北西向的六吉-蕉根坪断裂带上,存在着明显的窗棂脊构造地貌。叙述了该构造地貌的特征、形成时间及年变速率,并据此指出,该断裂具有较高的活动性,其地震危险值得注意。该构造地貌的发现为华南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和古地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核电厂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地震构造法,要求鉴定发震构造和划分地震构造区,在以往实践中,发震构造鉴定往往基于地表活动断裂构造,且表征为线状震源.当存在较强非随机分布的地震活动且难以找到清晰的地表活动断裂构造形迹时,地震构造法就难以合理地表现这些地震的危险性.本文以云南滇中大姚—姚安发震构造鉴定为例,探讨了在地表活动构造形迹不清,中强地震活动性较强的滇中大姚—姚安地区,采用面状发震构造来表征地震危险性的方法,讨论了在地震构造法中采用面状发震构造的必要性、鉴定思路和方法,并建议在今后的核工程地震危险性评价地震构造法中应充分考虑面状发震构造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岷山断块由岷江断裂和虎牙断裂自西向东的推覆逆掩运动所形成 ,处于我国南北地震带的中段。受区域NWW向主压应力场的控制 ,岷江断裂带第四纪以来表现为明显的推覆逆掩运动并具有一定的左旋走滑分量 ,岷山断块则处于强烈的隆起抬升状态。航片解译及野外地质考察结果表明 ,岷江断裂带由数条次级断裂呈羽列组合而成 ,其中尕米寺 -川盘右阶羽列区的羽列距达3km ,控制了低序次的地震破裂单元。第四纪地貌发育过程及断错地貌研究结果表明 ,岷江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 0 37~ 0 53mm/a ,水平位错量与垂直位错量大致相当 ;岷山断块第四纪以来的平均隆起速率为 1 5mm/a左右。地震活动特征表明 ,该地区 6级以上强震丛集于强烈活动的断块边界断裂上 ,中强地震及小震发生在新构造隆起区及近东西向断裂带上 ,与断裂的活动性质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2.
浑河断裂带在前震旦纪就开始活动,中生代时期活动剧烈,至第三纪和第四纪初、浑河断裂带的构造活动更为频繁强烈。本文主要讨论浑河断裂带自沈阳至清原县草市地段从第三纪以来的新构造活动的一些形迹  相似文献   

13.
华北地区断层现今活动速率与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车兆宏  范燕 《地震地质》1999,21(1):69-76
系统分析了华北地区跨断层形变资料,计算了断层活动平均速率,研究了断层活动年变率的动态演化。结果表明,华北地区现今断层活动水平较低,平均速率为0.17mm/a;山西—延怀地区断层活动水平高于华北地区平均水平;山西带及郯庐带北端活动速率呈上升趋势,这与现今及近期的地震活动有密切关系;强烈地震发生前,存在大范围断层活动平均速率的增加;大范围断层活动方式的转折,可能是地震活动分期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4.
将土体中的第四纪断层作为一种土体结构面,已成为岩土工程新的研究领域,通过对土体断层面上物质特征的研究,发现当断层面上土颗粒的定向度大于80%,且有次生矿物生成时与蠕滑有关;当定向度小于80%,无次生矿物生成时与粘滑有关。  相似文献   

15.
断层活动是地壳应力释放等的一种表现。其主要应力一般通过区域性断层释放,小断层除释放剩余应力外也可是前者活动时的牵动。因此,在一个局部地区内断层活动时间常具有同步性特点。对化稍营地区大、小断层的研究表明,传统法确认油房断层被上更新统复盖,其最后一次活动时间在晚更新世以前;应用热释光、铀系法与显微构造分析结合,研究发育在基岩中的壶流河断层、F_(207)断层、F_(214)断层和F_(213)断层,确定其最后一次较强烈活动为距今20~30万年前。两者结果的吻合,证明了断层活动时间的同步性特点。  相似文献   

16.
对新疆北天山地区跨断层流动水准观测资料进行整理,利用断层垂直活动速率求解断层形变异常强度值。基于其变化特征与北天山地区中强地震的对比研究发现,研究区域断层活动整体处于断层形变强度趋势增强的背景下,局部断层形变异常强度值超过指标阈值0.6时,可作为北天山地区中强地震的预测依据。  相似文献   

17.
走滑断裂的枢纽运动是形成特征地震的一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华林  耿杰 《地震地质》1990,12(1):57-62
本文通过特征地震特点与枢纽运动特征的对比分析,得出走滑断裂的枢纽运动是形成特征地震的一种机制,断裂的枢纽轴部是特征地震发生的位置。研究结果表明,富蕴、海原、炉霍和郯城地震断裂皆属特征地震断裂  相似文献   

18.
黄河小浪底水库区断层的ESR年龄测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以健  赵颇 《地震地质》1989,11(4):83-90
为了检验应用ESR方法测定断层运动年龄的可行性,在黄河小浪底水库区内的5个断层剖面上采集了13个样品进行ESR年龄测定。结果指出;研究区内的断层活动大致发生于距今0.154—0.183Ma及0.374—0.532Ma两个时期。并对一些有关问题作了讨论,指出这是一种很有希望的确定断层活动近似年龄的新方法,在地震地质及工程地质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程各庄断裂断层泥显微结构特征及其断裂活动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各庄断裂是马坊-夏垫断裂带北段的一条东分支断裂,根据其断层泥的显微结构,石英碎屑SEM特征,热释光年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断裂不同区段的最新活动都是以粘滑迷主,但各个区段不同地质时期其活动方式和强度不同。  相似文献   

20.
滇东南楔形构造区发震构造背景探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宏林 《地震地质》1992,14(3):217-226
滇东南楔形构造区的区域断裂几何结构突出地表现为半棋盘格式。具有区域应力场分界意义的红河断裂,把其它几条断裂限制在其北部,并与小江断裂带构成第一级的半断块。构造区内,曲江断裂被李浩寨断裂限制在其西侧;后者与异龙湖断裂交汇于建水盆地中;建水断裂把黑泥地断裂限制于其东,并与李浩寨断裂构成建水盆地右阶拉分岩桥区,向南终止于山花。 深部构造、区域形变及断裂活动表明该构造区是一个断块挤压隆起构造区。最后,对楔形构造区的地震活动与挤压隆起断块运动的关系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