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简述了地震前这种短临异常现象的普遍存在。在新疆米泉县魏家泉5号井(XMW-5)用浮子式自记水位计对这种异常现象进行了长达九年的连续观测,其间共捕获到4次异常事件。观测表明,这种异常现象的水位曲线有着特定的形态。对这种异常水位曲线的典型形态进行分析后,作者认为这是由于震前一种未知的快速变化的应力场压缩观测水层造成的弹性形变渗流效应,由此提出了“在矩形脉冲状变构造力作用下单一水层二维径向非稳定流弹性渗流模式”的成因假说。据此,从理论上定量地合成了异常水位曲线。该假说构成了作者“弹性形变渗流理论”(The Elastic Deformation Vadose theory)—EDV理论的主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尼泊尔MS8.1地震引起中国大陆大量地震观测井水位和水温的同震响应. 从宏观结果看, 在54个同时存在水位和水温同震效应的观测井中, 有51口观测井的变化类型为水位上升-水温上升、 水位下降-水温下降、 水位振荡-水温上升或下降(以下降为主), 井水位与井水温同震效应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 这可能与地下水动力学作用有关; 有3口观测井的水位变化与水温变化方向相反, 且水温变化均为震后效应. 另外, 有1口观测井水位无变化而水温同震效应明显. 这些不同类型的同震变化与井孔条件、 水温梯度、 传感器位置及水位埋深等多种因素有关. 从微观结果看, 井水位同震效应出现的时间及变化幅度与井水温同震效应出现的时间及变化幅度之间的关联性比较复杂, 这与井孔条件和温度梯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王六桥  李善因 《地震学报》1993,15(2):194-201
针对所给出的地震前井孔水位下降型前兆的一些实例,提出了一种可检验的成因机理的定量理论--排-注水理论(简称 DIW 理论).通过对饱水多孔介质受力变形的本构定律进行分析,笔者首先提出了一种排水的 DNR 模式,计算出了一组理论前兆曲线,并把它们与观测曲线对比,分析造成两种曲线差别的物理成因,修正 DNR 模式,从而得到本文的DIW 理论.文中给出了排-注水线源场的一般方程,提出并发展了域的概念.DIW 理论对该种前兆的规律性及复杂性均能给出解释.DIW 理论能定量地将孕震短临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这对地震的时间预报及检验 DD 及 IPE 孕震模式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统计了海口ZK26井和ZK46井水位对2008年以来全球MS7.5以上地震的同震响应情况,得出所记录地震的次数及同震效应类型;并绘制两口井水位是否记录所统计地震的平面分布图(以震中距的对数为横坐标,震级为纵坐标),以此为基础得出两口井的水位记录地震能力曲线方程。根据所得的记震能力曲线方程,认为尽管ZK26井和ZK46井水位记震能力差异不大,但总体上ZK26井记震能力更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漾濞MS 6.4地震云南数字化井水位分钟值数据同震响应特征进行分析,分析观测仪器采样率对井水位映震能力的影响,并对水位同震响应机理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漾濞MS 6.4地震,13口同震响应观测井主要分布在震中距200 km范围内的红河断裂带北侧和小滇西地区;同震响应形态可分为阶升(上升)型、阶降(或缓降)型、阶变(阶升、阶降)—复原型等3种变化类型,阶升型同震响应幅度相对大于其他2种类型;由漾濞MS 6.4地震烈度长轴和短轴共同划定的椭圆区域来划分此次地震静态应力和动态应力的影响范围,可以从各观测井受力状态初步分析水位同震响应变化形态的力学机理;在静态应力影响范围内,井水位同震响应主要表现为阶升变化;在静态应力影响范围以外,除以阶变(阶升、阶降)—复原变化为主外,还有阶降(缓降)、阶升变化。观测仪器采样率对井水位映震能力的影响较大,水位秒钟值数据的同震响应变化形态更加完整,但目前水位秒钟值数据的收集和使用都还在不便之处,这种情况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6.
新疆乌鲁木齐04号井数字化水位同震阶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新04井2001年7月数字化改造以来水位同震变化观测资料分析、地震活动性对比和井孔地质构造条件等的综合研究,得到以下认识:①无论地震的方位和震源机制如何,新04井水位同震变化总是具有下降-回升的变化规律;井水位同震下降幅度随震级的增大而增大,随井震距的增大而减小,三者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②新04井水位同震响应能力受本地应力状态的影响,当井区附近孕震时,断层受到挤压闭锁,透水能力下降,井水位同震响应能力降低;地震发生后,断层解锁,透水能力恢复,井水位同震响应能力也恢复到正常状态。③新04井位于断裂交汇区,岩石破碎,裂隙节理发育,井孔穿过断层破碎带,具备水位同震下降的地质背景条件;受7级以上强震S波或面波的激发,穿过井孔的断层发生张合作用或蠕动,引起井水外泄可能是井水位同震下降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当发生喷涌异常的XMW—5井附近有断层影响时,我们深入研究了该井异常恢复水位阶段的过程。根据DSF理论给出了此阶段剩余降深与时间对数的关系曲线,它近似为由两条直线段组成的折线,且两直线段斜率的比值ξ=2。从而为用场地观测资料检验DSF理论做好了准备。使用本文作者在成果(A)中引用的两次震例资料,即1984年6月、1986年3月XMW—5井两次喷涌异常事件,把它们异常的恢复水位观测值(剩余降深)与相应观测时间对数的数据画出观测曲线,其结果与理论曲线形态完全相同,且由两次异常观测曲线测得的ξ_1=2.14,ξ_2=1.998,与理论值ξ=2,非常接近。至此,DSF理论获得了场地资料的验证。  相似文献   

8.
我国开展地下水与地震关系的研究已经有十多年历史,获得了多次震例资料,本文介绍54次地震的震前水位实测资料,其中26次是6级以上破坏性地震的震例。不少观测井(孔)布设在震中附近并妾装有水位自动记录仪,取得了地震前后连续、完整的珍贵记录。通过这些资料分析,发现约65%水位曲线在震前几小时到几十天曾出现过打破正常动态规律的异常下降,地震就往往发生在下降的极值或回升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西昌43—8井是位于西昌断陷盆地昔格达层中的一口45米深的地震观测专用井,采用连续自记仪进行水位观测,平常反映大气降雨和固体潮的变化。木里地震前四个月现打破正常年动态周期变化的中期异常,震前几天的固体潮曲线被破坏,水位突然上升6厘米。  相似文献   

10.
柱坑深井水位年变规律明显,主要受降雨调制,多年来观测资料连续可靠,反映地震信息敏感清晰,与邬Ms5.5级震中相距约80公里。 对该井水位变化与降雨量的关系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相关分析,显示出在寻邬Ms5.5级地震前水位约有113天的低值短期异常前兆。异常最低值超出二倍均方差达120毫米。异常开始水位逐渐下降,在震前57天下降到最低值,接着转为回升,在回升的过程中发震,这一异常特征可用含水岩体在应力作用下裂隙演变过程来解释。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不同深度观测孔的资料与距太原300公里内大于5级地震的对应关系作一些分析研究.一、专用地震孔组的水文地质条件J_3孔组位于太原新生代断陷盆地的北端,太原市迎新街北一条隐伏断裂的北端.J_3孔深30米,观测第四系全新统和上更新统潜水动态,水位埋深6米左右.J_3~1孔深110米,观测67—98米第四系中更新统承压水动态,水位埋深20—28米.J_3~2孔深304米,观测216—296米第三系承压水动态,水位埋深15—24米.J_3~3孔深494米,观测42米以下的石炭系裂隙承压水动态,水位高出地表8米左右.二、分析震例,总结经验深入研究震例,是正确的认识地震与摸索预报方法比较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以2008—2017年腾冲地震台井水位记录的同震响应事件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该井水位的同震响应特征,结合井孔地质背景条件,对同震响应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腾冲地震台井水位同震响应能力随着震级增大而逐渐增强;因井震距不同,同震响应主要表现为近震阶降—复原型和远震振荡型变化;同震响应幅度随震级增大而增大,随井震距增大而减小,且水位同震变化受震级与井震距的影响力基本相当;震级越大,同震响应持续时间越长;发生井水位同震响应的地震分布具有明显区位型特点。分析认为,振荡型同震响应机理与面波作用有关,阶降—复原型同震响应机理可能与腾冲地震台观测井所处地质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13.
震前井孔水位异常的报道,国内外已屡见不鲜,本文介绍的是1984年11月北京塔院井捕捉到的一组典型的异常实例,包括水位的趋势异常,水位与气压的正相关异常、短临突降及水位固体潮畸变等。 塔院井位于著名的深大断裂—黄庄—高丽营断裂带的中段,井深361米,观测层为中侏罗系凝灰岩裂隙承压含水层。通过近十年的观测,已查明其正常水位变化的规律,即多年趋势性下降的背景上年变规律清晰,较清楚地记录到水位固体潮、水震波、气压效应及降雨荷载效应等多种地壳应力应变微动态信息。表明,该井井位好,对地壳活动的反映能力较强,已弄清正常动态特征,具有捕捉地震前兆异常信息的可能性和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腾冲台水温、水位观测井的地理位置、地质构造条件和水温、水位仪器布设、运行情况。对腾冲台水温、水位以及尼泊尔8.1级地震的同震响应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尼泊尔8.1级地震引起的腾冲台水温、水位同震响应表现形态为水位下降-水温上升型,同震效应表现非常显著。水温同震响应滞后于水位同震响应。当水位产生同震响应时,水震波引起井孔内不同温度层位的井水多次对流和掺混,致使水温产生同震响应变化。水位同震响应持续时间比水温持续时间短,但水位的响应程度相比水温要剧烈。  相似文献   

15.
南昌井是华南井网中的一口“动水位”观测井。含水层岩性为花岗片麻岩,属基岩裂隙承压水。该井水位对地壳应力应变反映灵敏。水位固体潮清晰,潮差为50—60mm。对一些远大地震井水位有明显的异常显示。如: 1986年11月15日05时20分在台湾花莲(北纬24.25°,东经112.9°)发生了7.6级地震。震中距井孔765km。震前南昌井水位在趋势下降的背景上于10月25日和10月31日出现两次上升,上升幅度分别为30和25mm,同时水位自记曲线出现台阶状变化。11月2日  相似文献   

16.
郑文俊  钱家栋  田山  刘允秀 《地震》2007,27(2):81-88
通过对宝坻台地电阻率与当地降水量以及该台深、浅井水位观测资料的相关性计算,并结合该地区水文地质和构造背景的分析,对该台十余年来地电阻率观测出现的缓慢下降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宝坻台地电阻率的长期缓慢下降主要与地下基岩背斜溶岩裂隙储水构造的含水量减少有关,而每年下半时段由降水集中引起的浅水位变化对地电阻率的短期变化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岫岩深井地处辽东半岛中部大洋河断裂与苏子沟、向荣断裂的交汇处。井深250米,含水层厚度67米(183—250米)。属元古代花岗岩裂隙承压水。该井于1975年10月开始观测,从1977年8月起用“红旗-1”型水位自记仪观测至今。 由于地球固体潮汐作用,深井水位具有同固体潮相同的变化特征(图1a)。图1a为水位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汶川MS8.0地震引起的甘肃"十五"数字化水位、水温同震响应特征.结果表明:①响应灵敏性上,水位高于水温,井孔水温下段高于中段;②响应起始时间上,不论是水位还是水温,均出现在S波达到之后;③同井并行观测的不同测项上,响应起始、结束或转折时间水位均早于水温;④响应起始时间与震中距的关系,当震中距相差比较大时,各测项起始时间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延迟;⑤响应的曲线形态上,水位、水温大多表现为下降变化,并且同井观测的水位和水温在形态上很相似,具有很好的协调性特征,即同为上升或同为下降或同为振荡.通过对变化较稳定的响应过程进行曲线拟合分析,结果显示水位的响应曲线几乎均为3次曲线形态,而水温的响应曲线几乎均为对数形态.  相似文献   

19.
曹玲玲  高安泰 《地震学报》2010,32(3):290-299
分析了汶川MS8.0地震引起的甘肃ldquo;十五rdquo;数字化水位、水温同震响应特征.结果表明:① 响应灵敏性上,水位高于水温,井孔水温下段高于中段;② 响应起始时间上,不论是水位还是水温,均出现在S波达到之后;③ 同井并行观测的不同测项上,响应起始、结束或转折时间水位均早于水温;④ 响应起始时间与震中距的关系,当震中距相差比较大时,各测项起始时间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延迟;⑤ 响应的曲线形态上,水位、水温大多表现为下降变化,并且同井观测的水位和水温在形态上很相似,具有很好的协调性特征,即同为上升或同为下降或同为振荡.通过对变化较稳定的响应过程进行曲线拟合分析,结果显示水位的响应曲线几乎均为3次曲线形态,而水温的响应曲线几乎均为对数形态.   相似文献   

20.
2013年7月4日永安地震台观测井进行数字化改造,安装了福建省首台SWY-II型数字式水位仪,并且同步安装了SZW-1AV2004数字式温度计和WYY-1型气温、气压、降水量综合测量仪。以2014、2015、2016三年数字化观测资料为研究对象,对水位资料的年、月、日动态特征及主要干扰因素等进行分析,研究数字化观测水位在地震前兆监测中的效能情况。结果表明:水位数字化观测资料连续可靠,对大地震有明显的同震效应,地壳应力-应变响应灵敏度高。观测资料年变规律明显,有望在破坏性地震的中期或中短期前兆监测中发挥一定的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