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采用动态自回归模型研究了大华北地区(32°N—42°N,105°E—123°E)自1900年以来Ms≥6.0地震的发震时间。结果表明,动态自回归模型时变参数(时变系数)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其增量大体上是一些简单周期函数的叠加。把它们用富里叶级数展开,并选取一定数量的主周期,即可对未来大华北地区Ms≥6.0地震的发震时间做出某种程度的预报。该法内符检验较好,作者认为它可能是预报强震发震时间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傅征祥 《中国地震》1993,9(2):104-111
在1800年至1989年间,华北地区(34.0°—42.0°N;117.5°—125.0°E)由于地震造成人员死亡程度(E)(E—logD,D为死亡人数)及其频度(N)满足指数关系N=37.71e~(-0.72E)。应用Gumbel极值理论估计该区在1988—1998年和1999—2009年间,地震造成人员死亡人数等于和大于1000人的概率分别是0.37和0.50。  相似文献   

3.
在文县-临江Ms5.0地震前,武都地电出现明显异常;N85°E道和N73°W道地电阻率资料,打破正常年变化形态;尤其N85°E道地电阻率资料出现近似勺形变化.  相似文献   

4.
根据华北晋、冀、豫交界地区(φN35°~37°,λE113°~115°范围,简称南三省)小地震月频度演变特点,讨论了中国大陆及边邻MS≥7.0、全国MS≥6.0、和华北地区(φN30°~42°,λE105°~125°)4.0≤MS≤5.9强震活动幕的时序关联性.指出南三省的小震频度演变异常可以作为华北与全国强震幕式活动的前兆,为华北地区的中期动态趋势预测提供较为可靠的背景参考.  相似文献   

5.
2008年3月30日16时33分,甘肃肃南发生Ms=5地震,微观震中在(38.0°N,102.0°E).甘肃地震速报台网给出的地震参数:震中(37°55′N,101°55′E),震级帆5.8(Ms5.5),震源深度h=27km.这是继2003年山丹一民乐6.1级地震后,河西走廊中强地震平静4年半的一次5级地震.  相似文献   

6.
张敏  周建峰 《高原地震》2009,21(3):17-21
选取苏南地区(30°-35°N,115°~125°E)为研究区,采用中国地震局提供的1970年以来ML≥2.0级地震活动的资料,经过完整性和一致性处理,对研究区进行全时空扫描确定中短期预备空区,以分析该地区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图像的时间、空间及强度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华北地区地震的时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华北地区地震的时间间隔与其出现频次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分布。例如:大华北地区地震有: Ms≥5.0时: 1gN_(△T)=2.33-0.39·|△T| Ms≥6.0时: 1gN_(△T)=1.84-0.41·|△T| 本文还讨论了利用上述经验式进行地震背景性预报问题。  相似文献   

8.
应用中国静止气象卫星FY -2C红外遥感资料对2009年8月11日安达曼群岛Ms7.5地震以及近年在震中(14.21°N,92.84.E)及周围区域(5°~24°N,82.~102.E)发生的多次强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s7.5地震发生前约两个月震中以南区域开始出现热红外异常,异常区范围随时间逐渐扩大,至震前约20...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华北北部11次Ms≥5.0地震前2年至震后1年震源区(△≤150km)附近中小地震主压应力轴相对背景场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Ms≥5.0地震前9~1个月左右,震源区附近中小地震主压应力轴往往出现45°~90°左右的转向变化,或主压应力轴出现仰角增大,且增大幅度大于45°的异常变化,这种变化一般在震后几个月至1年左右结束。  相似文献   

10.
2011年9月18日20时40分,印度锡金邦发生Ms6.8地震(27.7°N,88.2°E).受此次地震波及,我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出现了严重灾害.地震在西藏灾区造成7人死亡,136人受伤,数千群众转移安置,地震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3.3亿元.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提供的资料, 2004年8月华北地区(33.0°~42.0°N, 111.0°~125.0°E)共发生ML≥3.0地震3次(见表1), 25日21时19分辽宁普兰店ML3.3地震是本月显著的事件. 本月地震频次略低于上月, 参考1992年以来的月平均地震频次, 8月处于中等偏低水平, 地震活动月能量释放处于偏低状态. 震中分布在辽宁半岛曲家屯断裂带和聊城-兰考断裂带南段河南境内.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云南省及其边界地区按平方度划分成网格,利用1965年以来的地震资料建立了两项单因子预报判据,并由此组成多因子综合判定程序。使用这一程序对1970—1986年省内除边界地区的31个平方度区内的地震危险性进行判定,结果3次7级以上地震都能正确判出,2次6.5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提供的资料, 2004年6月华北地区(33.0°~42.0°N, 111.0°~125.0°E)共发生ML≥3.0地震6次(见表1), 21日18时59分大丰ML3.8地震是本月显著的事件.本月地震活动频次与上月持平, 参考1992年以来的月平均地震频次, 6月处于中等偏低水平, 地震活动月能量释放处于中等偏低状态.震中分布在陈家堡-小海断裂带、唐吾-葛沟断裂带、大洋河-康家岭断裂带以及山西中部地震带上.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 2004年1月华北地区(33.0°~42.0°N, 111.0°~125.0°E)共发生ML≥3.0地震4次(见表1), 20日16时34分昌黎ML5.0地震是本月显著的事件.本月地震频次低于上月.参考1992年以来的月平均地震频次, 1月处于中等偏低水平, 地震活动月能量释放处于中等状态.震中分布在康家岭-大洋河断裂带、滦县-东亭断裂带、夏垫断裂和新河断裂带之间以及晋获断裂带南端, 沿华北平原带近似一字排列.  相似文献   

15.
依舒断裂带北段及邻近地区地震活动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0~2007年发生在研究区域(48°00’150°00’N,128°00’--134°00’E)的地震,用测震学方法研究该区内地震活动性,认为b-t曲线变化与地震活动有很强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2009年4月19日在新疆阿图什市阿合奇县(41.1°N,78.3°E)发生了Ms5.5级地震。此次地震前,阿合奇台地倾斜资料、乌什台水管倾斜资料和二氧化碳、巴楚台地应力均出现了明显的震前异常。趋势异常表现为年变畸变;短临异常表现在矢量加速和减速。  相似文献   

17.
结合华北地区MS≥6级地震活动的韵律特征进行了地震幕的划分,并统计分析了华北地区(33°~43°N,108°~125°E)1980年以来出现ML4级地震平静与中等地震的对应情况,主要结论如下:(1)华北地区目前处于第五地震活跃幕的相对平静时段,目前6级地震已经平静16年多,随时可能进入新的地震活动幕;(2)ML4级地震平静对中强地震的前兆意义与当前地震活动所处地震幕的不同阶段有关,在1980—2000年ML4级地震平静与M5级及以上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2000年之后ML4级地震平静与ML5.2级及以上地震对应关系较好;(3)2013年11月23日山东莱州ML5.0级地震打破华北地区ML4级地震平静189天,虽然在预报期限内没有ML5.2级以上地震,但是2014年4月1日发生黄海ML5.1级地震,鉴于目前震群活跃,仍要警惕华北地区出现更大地震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35.6°N,81.6°E)发生Ms7.3地震,震源深度33km.这是继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青藏块体西部边缘发生的又一次7级以上大地震.本次地震距2008年1月9日西藏改则6.9级地震约480km.  相似文献   

19.
本文联合地震震相报告数据与波形互相关数据,采用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结合的方法,对2020年云南巧家Ms5.0地震以及震后一个月的余震序列进行了重定位研究,并结合距主震最近的2014年鲁甸Ms6.5地震序列特征对巧家地震的发震机制进行了深入讨论.重定位结果显示,巧家Ms5.0主震位于27.19°N,103.17°E,震源深...  相似文献   

20.
岫岩MS5.4地震前后S波分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辽宁数字地震台网的营口台的三分向数字化地震资料,研究了1999年岫岩Ms5.4地震前后S波分裂特征.结果表明:(1)延迟时间大部分在0.9~7.2ms/km范围内,平均4.23ms/km;(2)震前快S波的优势偏振方向为N51°~88°E,平均N58.66°E;震后S波的偏振方向主要集中在N1°W~N2°E和N55°~84°E范围内,平均偏振角为近NS向和N68.13°E.NE的偏振方向与震源应力场的主压应力方向N70°E接近,由此推测1999年岫岩Ms5.4地震的S波分裂是震源应力场引起的介质各向异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