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吕才玉  肖福权 《安徽地质》2008,18(2):110-113
根据铜陵地区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特点,经过对现有矿床的成因分析和深部成矿地质条件的讨论,提出了对铜陵地区的深部找矿深度、寻找矿床类型、找矿方向以及找矿地段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铜陵地区是安徽省主要金成矿区。本文根据铜陵地区地质背景、成矿特点,分析了该区金矿找矿前景及下步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3.
安徽铜官山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深部成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在分析铜官山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特征基础上,根据铜陵地区层控夕卡岩铜矿成矿规律和控矿特征,对铜官山矿床宝山矿段和罗家村矿段深部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进行了预测,认为该两区段深部具有一定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4.
曹晓生 《安徽地质》2005,15(4):260-264
介绍了朱家冲地区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特征,在此基础上与铜陵地区几个较大的矿床控矿构造、赋矿层位、矿床类型进行了分析对比,认为朱家冲地区找矿具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5.
万秋  杜建国 《西北地质》2015,(2):205-215
从铜陵地区成矿的地质条件和成矿地质特征出发,笔者系统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对铜陵矿集区的深部成矿作用与过程进行了深入探讨。构造分析显示铜陵地区盖层具有多期多个变形系统,以上褶下断为主,志留系以下的地层变形性质可能已经改变;岩浆作用显示含矿岩体以同熔型花岗岩类为主,岩浆岩具有明显的成矿专属性特征,与铜金矿关系密切的岩石主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成铁、硫的火山-侵入体主要为橄榄安粗岩系列。岩浆岩空间分布主要受构造控制,岩浆热液的运移深部以中尺度渗流为主,浅部以"岩脉"式上侵,成矿岩体与围岩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成矿时代以燕山期为主。通过对矿床的分布、类型及成矿规律的总结,结合成矿预测理论,对研究区的成矿部位、类型及地段进行了预测,对铜陵地区深部找矿的方向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晓红 《安徽地质》2011,(4):247-251
位于铜陵矿集区南部的茗山石英二长闪长岩是本区"五通组"以下早古生代地层中开展"第二成矿空间"找矿的"窗口",本文通过对该岩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主要特征与铜陵地区成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相同,应是矿集区岩浆成矿系统的一部分,进一步开展岩体含矿性及其深部与早古生代碳酸盐岩地层接触带部位的矿产勘查对于指导铜陵矿集区的深部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铜陵及其邻区的深部找矿仍然存在巨大的找矿潜力,找矿勘查难度主要表现在隐伏矿床的埋藏深度大、深部构造格架及成矿过程等找矿信息不足。要实现找矿勘查的高效增储,维持这一地区铜工业持续发展的战略,就必须对深部构造和成矿过程进行研究。通过发展找矿信息探测技术和钻探技术,提高矿床预测的准确度,使投资决策更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8.
本文涉及的范围为湖北黄石至安徽铜陵的长江沿岸地区.本区矿产资源集中,找矿和地质研究历史较长,为配合该区近期及今后的地质找矿工作,我们开展了该区成矿地质条件的综合研究,探讨其进一步找矿的前景.目前工作正在进行中,仅把一些初浅的设想和认识提出来供讨论.  相似文献   

9.
安徽铜陵隆起北缘的成矿作用特征及找矿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铜陵隆起北缘是指铜陵矿集区与繁昌火山岩盆地之间的过渡地段,近年来地质找矿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在总结该地区的成矿作用特征的基础上,认为铜陵隆起自然向北东延伸,在繁昌火山岩盆地下部存在寻找铜陵式铜金(铁)矿床的可能性,分析了地质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0.
铜陵矿集区中酸性侵入岩与成矿关系密切,区内几乎所有的内生金属矿均与侵入岩有关,岩体周边和深部是主要的找矿方向,发现和圈定隐伏及半隐伏岩体对本区新一轮深部找矿工作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铜陵矿集区1:5万航磁数据的3D反演成像为基础,结合物性参数和地质信息,选取适当的磁化率边界,对矿集区岩体的空间分布进行了识别和圈定,共确定了33个岩体,并对其3D空间形态进行了定量分析,大部分推测岩体与地表地质填图所得岩体吻合较好.依据"层位+岩体"的找矿模式,以航磁反演推测岩体为基础,结合其他成矿信息,确定了本区圈定深部找矿远景区的6条基本原则,圈定了6个深部找矿远景区,对铜陵矿集区深部找矿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陵根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陵根铅锌矿床位于西秦岭北带关子镇—太阳寺加里东构造带上。为揭示该地区铅锌等多金属成矿规律和控矿因素,从区域地质背景、含矿建造以及成矿构造等几个方面讨论了关陵根铅锌矿床的成矿条件,通过分析初步认为,该矿床为较典型的中低温岩浆热液型矿床,铅锌等主要成矿物质为深部来源,成矿具有多阶段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甘肃西秦岭地区代家庄铅锌矿床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代家庄铅锌矿是西秦岭泥盆系铅锌矿带近年来新发现的矿床,矿床类型是以白铅矿、菱锌矿为主的碳酸盐型,是区内有别于硫化物型的一种新类型,野外难以识别.代家庄铅锌矿床的发现,反映了该区成矿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说明泥盆系铅锌矿带继续向西延伸,含矿层位向西也有逐渐抬高的趋势,并且出现了新的成矿类型.因此,要用新的找矿思路重新认识区内成矿环境,用新的我矿模型指导地质勘查,以取得找矿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3.
对赋存在震旦纪大绀山组的矿体进行了研究,根据最新矿产勘查成果及矿体严格受层位控制,厚度大与围岩界线平整清晰等,认为黄铁矿、铅锌银矿主要来源于地幔,并随海底火山喷流(气)作用运移至海底有利部位聚集成矿,经后期构造改造进一步富集成为富矿。其矿床成因应为沉积岩容矿的喷流(气)沉积型矿床,而非沉积变质型矿床。  相似文献   

14.
喜马拉雅构造-成矿域及其成矿效应初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近年来的研究 ,提出了全新的喜马拉雅构造 -成矿域概念。从大喜马拉雅构造域及其成矿效应出发 ,通过构造域对矿集区的控制作用、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深部过程与成矿效应的分析 ,从而较全面地评价了青藏高原及邻区的资源潜力和需要进一步工作的重要成矿带或矿集区。通过分析认为喜马拉雅构造 -成矿域内强烈的壳幔物质交换 ,下地壳翻天覆地的物质和流体交换 ,导致了在同一构造地质单元内可以有一个或多个超大型矿床的存在。并对多个重要矿床类型提出了更切合实际的观点 ,如西藏甲马铜钼银铅锌金多金属矿床属于矽卡岩 -斑岩复合型 ,云南羊拉铜钼金多金属矿床也属于矽卡岩 -斑岩复合型矿床等。在喜马拉雅构造域内形成的燕山晚期或喜马拉雅期矿床大多和大陆地壳深部复杂的动力学过程有关 ,所形成的矿床矿物组合及成矿元素组合复杂 ,特别是矿石中钴、银元素含量较高 ,许多矿床中银、钴已经作为主要成矿元素。最后明确提出了青藏高原主体及东缘重要矿集区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以航放为主的多源地学信息数字图像综合技术在连山关地区进行了铀成矿预测的试验研究,不仅探讨了成矿预测的方法与步骤,而且取得丁明显的预测效果。实践表明,该项新技术在铀矿地质勘查中,具有更直接的找矿意义和更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浦城地区火山岩型铀成矿远景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浦城地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利用信息量法、逻辑矢量长度法和逻辑矢量长度加权法,在已有成矿地质模型的基础上,筛选出有利的地质变量。根据地质变量对成矿的贡献大小,建立评价模型,圈出有利成矿区。经地质评价,认为各有利成矿区成矿条件有利,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7.
镇康芦子园地区遥感和GIS成矿预测示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遥感及GIS技术,对云南省重要原矿化集中域-镇康芒子园地区进行成矿预测示范的方法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在GIS平台下,充分利用遥感图像多功能处理成果及遥感地质解译数据,综合地物化遥信息,建立遥感地质成矿模型并类比外推,在芦子园地区进行成矿预测。经对预测靶区进行野外查证,不仅发现已有多个民采点存在,且可望近期会有找矿突破,充分说明遥感和GIS成矿预测的方法技术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8.
宝兴厂矿区是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多金属成矿集中区,地层、斑岩体、矿化体具有明显的物性差异,有利于开展激电测量,圈定多个物探异常,工程验证发现多金属矿化体.  相似文献   

19.
根据埃达克质岩的特征、时空分布及有关矿产的产出情况,将中国与埃达克质岩有关的矿床分为产于造山带和产于陆块内两大类,若干成矿带(区)和次一级的成矿亚带。与前者相关的有古亚洲洋、秦祁昆洋、环太平洋和新特提斯成矿带;与后者相关的有中国东部、青藏高原和藏东南一川西南一滇西北成矿(区)带。埃达克岩与成矿作用的密切关系开辟了一条围绕埃达克岩来找矿的新思路。根据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需求,从立足于找大矿和世界级大矿出发,认为我国寻找Cu,Au,Mo和Ag等的找矿方向应当从战略目标、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3个不同层次来考虑,希望加强在古亚洲洋造山带和冈底斯造山带的找矿工作。在评述了早期和现行的找矿方法后,初步拟定了在埃达克岩出露地区的找矿思路,建议将埃达克岩作为找矿勘查的前提和标志之一来考虑。  相似文献   

20.
云南个旧锡矿的成矿时代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个旧锡矿经历了印支期海底基性火山——沉积成矿、海底喷流——沉积成矿和燕山晚期的花岗岩叠加改造成矿的作用。用Ar-Ar、K-Ar和Pb-Pb法分析了3个成矿系列的成矿年龄,结果表明,成矿系列Ⅰ的Ar-Ar法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为95.93±5.41~123.91±15.41Ma,K-Ar法表观年龄为112.50±2.25Ma,普通铅法年龄为210~240Ma;成矿系列Ⅱ的Ar-Ar法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为191.81±2.26~205.11±4.38Ma,K-Ar法表观年龄为186.01±3.72Ma,普通铅法年龄为200~230Ma;成矿系列Ⅲ的Ar-Ar法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为83.23±2.07~85.22±2.38Ma,K-Ar法表观年龄为43.49±0.87Ma,普通铅法年龄为83~116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