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四川木里梭罗沟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木里梭罗沟金矿床是产于甘孜-理塘金矿带南端的大型金矿床。矿体产于近东西向断裂控制的构造蚀变带内,矿石类型主要为蚀变蚀变玄武岩矿石、凝灰岩矿石。由深部至浅部,依次发育硅化、黄铁绢英岩化、碳酸盐化蚀变。流体成矿过程包括早、中、晚3个阶段,分别以石英-他形黄铁矿组合、石英-五角十二面体黄铁矿-毒砂组合和石英-碳酸盐±少量立方体黄铁矿组合为标志。矿石矿物主要沉淀于中阶段,五角十二面体黄铁矿和毒砂是主要的载金矿物。早阶段热液石英中发育CO_2-H_2O型包裹体(C型)和水溶液包裹体(W型),中、晚阶段只发育水溶液包裹体(W型)。早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251~371℃,盐度w(NaCleq)为3.3%~13.7%;中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187~294℃,盐度w(NaCleq)为1.6%~13.9%;晚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144~224℃,盐度w(NaCleq)介于0.2%~10.6%之间。估算的早阶段流体捕获压力为102~343 MPa,推测最大成矿深度为10~11 km。上述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由早阶段中高温、富CO_2的变质热液演化至晚阶段的低温、贫CO_2的大气降水热液;流体温度降低、CO_2逃逸是控制成矿物质沉淀的主要因素。矿床地质及流体包裹体特征指示梭罗沟金矿床可能为断控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2.
延边东部五道沟脉型白钨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流体包裹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边东部五道沟矿床内的钨矿体主要呈平行脉状赋存于华力西晚期蚀变花岗闪长岩中,与相邻的杨金沟大型钨矿相比,具有矿脉数量少、单脉厚度大和品位高的特点;矿石中金属矿物以白钨矿为主,呈团块状、粗粒浸染状、细脉状产于石英脉及碎裂蚀变围岩中,具有热液脉型矿床的矿化特征。主成矿阶段形成的粗粒白钨矿及石英颗粒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白钨矿颗粒中尚含少量的含CO2三相包裹体。石英中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介于171.2~268.0℃,热液盐度(w(NaCl))为0.70%~10.74%;白钨矿中气液两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209.6~253.3℃,热液盐度为1.39%~8.67%;白钨矿中2个含CO2三相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分别为287.2℃和294.7℃。结合单个包裹体气相组分分析,认为五道沟白钨矿矿床的成矿流体为中温、低盐度的NaCl-H2O-CO2体系,并含一定数量的N2等气体。该矿床与杨金沟大型钨矿综合对比表明:两矿床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条件,围岩蚀变、矿石矿物组成、矿石组构及白钨矿赋存状态等矿化特征基本相同,不同赋矿围岩中含矿构造性质不同应是两矿区钨矿体形态、产状和规模差异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3.
哈图金矿床位于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西缘哈图断裂和安齐断裂夹持的狭长地带中。矿床受安齐断裂及其周围伴生的次一级断裂的控制,主要产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2种金矿体。根据矿物共生关系和脉体穿插关系,将哈图金矿床从早到晚划分为3个成矿阶段。石英脉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矿体存在3种类型的流体包裹体,分别为Ⅰ型:富液相L+V两相包裹体;Ⅱ型:富气相L+V两相包裹体;Ⅲ型:CO2-H2O型三相包裹体。早阶段发育Ⅰ型、Ⅱ型和Ⅲ型包裹体,均一温度293~379℃,流体盐度为1.0%~5.7%。中(主)阶段发育Ⅰ型、Ⅱ型和Ⅲ型包裹体,均一温度213~291℃,流体盐度为0.5%~5.9%。晚阶段只发育Ⅰ型包裹体,均一温度148~216℃,流体盐度为1.4%~4.0%。经过压力和深度计算,成矿压力为49~97 MPa,对应深度在4.8~9.4 km。根据哈图金矿石英的δ18OV-SMOW值为20.4‰~21‰,计算得到平衡水的δ18OH2O值在8.6‰~14.7‰,同时测得石英包裹体水的δ18DH2O为-77.2‰~-64.5‰。和前人研究结果对比,认为哈图金矿床为造山型中-低温热液金矿床,成矿流体是以大气降水为主体受岩浆和变质影响的低盐度CO2-H2O体系。  相似文献   

4.
杨国强 《地质学报》2008,82(1):1540-1546
土外山金矿位于海南西部戈枕含金剪切带的最北东段,属于破碎蚀变岩型金矿,矿体主要分布在剪切带下盘的混合岩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该矿床的原生包裹体主要以气液包裹体为主,含CO2包裹体较少,成矿流体属于NaCl- H2O型热液体系;早、中、晚三个成矿阶段的均一温度范围分别为240~320℃,210~260℃,180~240℃,盐度w(NaCleq)分别范围为8%~10%,4%~8%,3%~8%,具有中低温、低盐度特点。氢氧同位素测试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是岩浆水、大气降水的混合。成矿流体在演化过程中不断有大气降水的加入,导致成矿温度和盐度呈规律下降。  相似文献   

5.
甘肃拾金坡金矿床是北山造山带南部的一处重要中型金矿床。矿体以石英脉和蚀变岩形式产出,受东西向断裂控制,赋矿围岩为早泥盆世拾金坡二长花岗岩。矿石中主要金属硫化物为黄铁矿及少量方铅矿、闪锌矿和磁黄铁矿。石英脉两侧花岗岩发生强烈的硅化、黄铁绢英岩化和绿泥石化。热液蚀变绢云母40 Ar/39 Ar坪年龄为(364.6±3)Ma,表明成矿作用发生在晚泥盆世。矿石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流体包裹体群包含不同气液比水溶液包裹体和含CO2包裹体,指示成矿过程存在流体沸腾作用,其均一温度集中在280~325℃,盐度(w(NaCl))为7.86%~9.21%;晚期流体包裹体群只发育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160~230℃,盐度为9.47%~11.10%。成矿流体属中温低盐度、富CO2流体。流体从早阶段演化到晚阶段,温度降低约100℃,压力由约113 MPa骤减到约11 MPa。流体包裹体的δ18 OH2O值为1.39‰~3.39‰,δD值为-71‰~-99‰。氢氧投图中,石英脉和蚀变岩样品构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暗示初始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变质热液,晚期有强烈大气降水加入。矿石金属硫化物δ34S值变化范围为4.44‰~11.33‰,峰值为8‰~9‰,呈塔式分布。与区域S同位素资料对比分析表明,石英脉型矿石S主要来自前寒武系基底,蚀变岩型矿石S更多地继承了花岗岩围岩S。综合分析认为,拾金坡金矿床属于造山型金矿,形成于造山晚期挤压—伸展转换环境。  相似文献   

6.
山东平度大庄子金矿发育2种矿化类型:一是蚀变破碎带型矿体,二是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矿体.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体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兼有大气降水参与;而蚀变岩型矿体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石英脉矿化带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高于蚀变岩型矿化带的均一温度,较深部位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高于浅部.大庄子金矿目前揭露的矿体处于成矿作用发生时深度较浅、温度相对较低的部位,预测下部仍有较好的工业矿体.  相似文献   

7.
松江河金矿位于夹皮沟—海沟成矿带的东南段,矿床受一韧性剪切带控制,矿体主要赋存于SN向断裂中。按矿石自然类型,可进一步划分为蚀变岩型与石英脉型。矿化类型主要为浸染状和细脉状。依据矿物共生组合、交代与穿插关系,可将松江河金矿成矿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黄铁矿--石英阶段、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阶段及石英--碳酸盐阶段。研究结果表明,包裹体类型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及CO2三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38℃~355℃,盐度范围为2.23%~11.60%NaCl,密度范围为0.59~0.99 g/cm3,成矿压力为64~92 MPa,成矿深度为6.45~7.88 km。主成矿阶段含CO2三相包裹体与气液两相包裹体共存,且两种类型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相近,盐度差别较大,CO2/H2O比值降低,表明成矿流体发生了以CO2逸失为特征的不混溶或沸腾,残余流体盐度升高。成矿流体的气相成分为CO2与CH4,显示出幔源的特征。综合研究表明,松江河金矿床成因类型属于中成造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   

8.
平顶山金矿床位于佳木斯地块东北部,矿床的产出受断裂构造控制,矿体主要赋存于高角度张性破碎带中,矿石类型为石英脉和蚀变岩两种。笔者在对平顶山金矿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详细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各成矿阶段代表性的原生流体包裹体进行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探针分析,探讨了成矿流体性质和矿床成因类型。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流体包裹体以气液两相为主。主成矿阶段流体均一温度具有中低温(142.2℃~267.3℃)、低盐度(1.90%~4.32%NaCl)、低密度(0.81~0.94 g/cm3)的特征。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2O,其次为CH4和CO2,液相成分主要为H2O和CH4。综合研究表明,平顶山金矿属于受断裂控制的中低温热液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双河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卢氏金多金属矿集区,为一石英脉型金矿;矿体呈脉状产于中元古代宽坪群石英二云母片岩切层断裂中;金主要产在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铁白云石脉中。以含金石英矿脉为中心由内到外围岩蚀变主要发育硅化、黄铁矿化及碳酸盐化。流体成矿过程包括早、中、晚3个阶段,分别以无矿白石英、石英-黄铁矿-多金属硫化物-铁白云石组合和石英-方解石组合为标志,矿石矿物主要沉淀于中阶段。双河金矿流体包裹体类型丰富,不同成矿阶段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H_2O-CO_2包裹体、H_2O包裹体、含子晶(NaCl、CaCO_3)包裹体和含C单质包裹体。显微测温学研究表明,成矿早阶段乳白色石英中包裹体类型有H_2O-CO_2包裹体和H_2O包裹体,H_2O-CO_2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20~350℃,盐度为3. 89%~16. 55%NaCleqv; H_2O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220~285℃之间,盐度为1. 40%~1. 70%NaCleqv。成矿主阶段烟灰色石英中包裹体类型包括H_2O-CO_2包裹体、H_2O包裹体、含NaCl子晶包裹体和含C单质包裹体,其中H_2O-CO_2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89~345℃,盐度为3. 33%~20. 23%NaCleqv; H_2O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介于180~348℃之间,盐度为0. 88%~14. 97%NaCleqv;含NaCl子晶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10~359℃,盐度为30. 92%~42. 50%NaCleqv。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来自岩浆水与变质水(δ~(18)O_水=5. 3‰~8. 6‰,δD=-72. 6‰~-38. 4‰);热液碳酸盐的δ~(13)C_(V-PDB)值为-7. 5‰~-5. 2‰,δ~(18)O_(V-SMOW)值为14. 7‰~17. 0‰。包裹体及C-H-O同位素的研究表明,流体的沸腾及水岩反应可能是双河金矿金沉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杨国强  毛景文  吕林素  刘珺  杨静 《地质学报》2008,82(11):1540-1546
土外山金矿位于海南西部戈枕含金剪切带的北东端,属于破碎蚀变岩型金矿,矿体主要分布在剪切带下盘的混合岩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该矿床的原生包裹体主要以气液包裹体为主,含CO2包裹体较少,成矿流体属于NaCl-H2O型热液体系;早、中、晚三个成矿阶段的均一温度范围分别为240~320℃,210~260℃,180~240℃,盐度分别范围为8%~10%,4%~8%,3%~8%,具有中低温、低盐度特点。氢氧同位素测试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是岩浆水、大气降水的混合。成矿流体在演化过程中不断有大气降水的加入,导致成矿温度和盐度呈规律下降。  相似文献   

11.
吉林延边闹枝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闹枝金矿床地处延边—东宁金矿带西段,为一主体产于海西期花岗闪长岩体内的石英脉型矿床。矿床地质特征及含金石英脉内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含金石英脉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及少量的含子矿物三相、气相--富气相包裹体。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83.5℃~375.9℃,盐度为3.4~8.13 wt%NaCl;富气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416.5℃~431.6℃;含NaCl子矿物三相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303.9℃~393.2℃,盐度为38.21~45.3 wt%NaCl。包裹体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以岩浆热液为主,可能混有少量大气降水。矿床成因属中温岩浆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2.
豫西南湍源银多金属矿集区位于秦岭造山带中部,分布有板厂铜多金属矿床、银洞沟银多金属矿床、许窑沟金矿床、银虎曼铅锌矿,以及万人洞沟、铁罗沟、万沟等金银矿点。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与含矿有关的石英脉流体包裹体组成复杂,特别是富气包裹体十分发育,而不含矿的石英包裹体类型简单,多为水盐包裹体。获得研究区内与成矿关系比较密切的卢家坪岩体和五龙潭岩体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分别为446Ma±7Ma和424.6Ma±4.9Ma,据此认为该区成矿时间最早可延伸至加里东期。系统总结了矿集区矿床矿点的成矿作用过程,认为湍源银多金属异常区典型矿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与地层有关的火山喷流沉积及后期热液叠加改造的块状硫化物矿床(VMS-SEDEX),火山作用提供成矿物质,后期热液改造形成矿床,代表性矿床为银虎曼铅-锌矿床;②与构造有关的蚀变岩-石英脉型金、银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和围岩,朱-夏断裂带次级构造提供容矿空间,代表性矿床为银洞沟银多金属矿床、许窑沟金矿;③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矽卡岩型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和围岩,朱阳关-夏馆断裂带提供容矿空间,代表性矿床为板厂铜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3.
甘肃武都金坑子金矿床位于碧口地块北缘西秦岭南成矿亚带。本文为探讨金坑子金矿床成因,对矿床野外地质特征,H、O、S同位素组成及流体包裹体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体产于千枚岩与灰岩岩性不整合面及其附近的断裂破碎带中,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不同成矿阶段石英的δDH2O-VSMOW值范围为-81.4‰~-67.5‰,δ18OH2O-VSMOW值范围为7.51‰~10.55‰,显示成矿流体早期主要来源于深源岩浆水,晚期有大气降水的加入;黄铁矿δ34S值变化范围为-0.7‰~0.6‰,显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并有地层物质加入;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55.6~304.0℃,盐度(w(NaCl))为0.53%~13.29%,显示成矿流体具中温、中低盐度和富含CO2的特点。结合区域研究资料,认为金坑子金矿床成因类型为印支晚期的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
蓬勃山金矿床为一产于石炭系浅变质地层中的石英脉型矿床; 矿脉产出主要受不同方向断裂构造控制,多分布于海西期闪长岩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附近。微量元素分析表明,海西期闪长岩含金性明显高于石炭系地层,表明其可能为金成矿作用提供了主要的物质来源。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矿区主要成矿阶段石英中发育含CO2 及气液两相包裹体,前者均一温度为211℃ ~ 289℃,盐度为4. 51 ~ 5. 23 wt%NaCl; 后者均一温度为150℃ ~ 320℃,盐度为2. 1 ~ 5. 1 wt% NaCl; 表明成矿流体为中温低盐度NaCl --CO2 --H2O 体系热液,分析其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活动。因此,蓬勃山金矿床为产出于造山带中的中温岩浆热液脉型金矿床。通过对比,其成矿时代、地质特征及流体特征与穆龙套型金矿床具有一定相似性。  相似文献   

15.
湖南铲子坪金矿床位于雪峰弧形构造带西南段,是雪峰-金山巨型弧形推覆剪切金锑钨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于碰撞或后碰撞地质背景下的走滑和逆冲构造事件中。文章通过总结前人系统的硫、铅、氧、氢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时代的研究,并进行了成矿流体特征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铲子坪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研究结果显示,铲子坪金矿床矿石略富轻硫,具典型的岩浆硫+变质岩混合硫源特征,铅为壳幔混合铅,主要来自造山带。成矿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主要为140~220℃和260~300℃,盐度w(NaCleq.)范围主要为4%~10%和20%~24%,具有两个阶段成矿的特征,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中低盐度、H2O-CO2-NaCl流体体系,存在流体沸腾现象,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同时有大气降水的加入。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的来源为地层变质岩叠加印支期的岩浆作用。通过综合分析,初步认为铲子坪金矿床与造山型金矿相似,但具有一定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白乃庙矿田十四万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日晨  李文博 《岩石学报》2009,25(11):2973-2982
十四万金矿床是白乃庙矿田徐尼乌苏金矿化带内重要的石英脉型金矿,矿体产于EW向韧性剪切带的次级NE向断裂.成矿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早阶段形成无矿石英脉,石英遭受明显压应力作用,包裹体类型包括富水溶液型、富碳质型、纯碳质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60~420℃,平均盐度6.78%NaCl eqv;中阶段为硫化物-方解石-绿泥石-绢云母-细粒石英组合,充填早阶段石英的裂隙,未遭受明显应力作用,包裹体类型为富水溶液型和纯碳质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0~260℃,平均盐度7.22%NaCl eqv;晚阶段形成方解石脉,仅有富水溶液型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0~180℃,平均盐度2.15%NaCl eqv.激光拉曼测试结果表明包裹体气相成份主要为CO_2、CH_4和少量N2.早阶段成矿流体为富碳质流体,成分为CH_4+CO_2+H_2O,中阶段流体为富水流体,成分为H_2O+CH_4,早、中阶段均发生了流体沸腾作用,早阶段强烈的沸腾作用使流体CO_2和CH_4含量降低,中阶段方解石沉淀使CO_2含量进一步降低,并导致了硫化物沉淀和金矿化.十四万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矿床地质特征均与造山型矿床一致,为造山型金矿,成矿流体可能源于徐尼乌苏组浅变质作用产生的变质流体,成矿构造背景可能为二叠纪末-三叠纪初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间的陆陆碰撞造山体制.  相似文献   

17.
新疆托库孜巴依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托库孜巴依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同位素年龄,氢、氧、硫等同位素测试和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该矿床经历了热液成矿期和地表氧化期2个成矿期,工业矿体主要富集在热液期的金-硫化物-碲化物-石英阶段。含矿石英脉中黄铁矿的δ(34S)值与围岩硫特征基本相符,具上地幔源δ(34S)分布特征。石英中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组成落于大气降水线之下,在变质水、岩浆水下部边缘,具混源特征。铅同位素组成落在上地幔和造山带增长线之间偏造山带侧。成矿流体气相成分以水为主,CO2、CO成分很少,液相离子成分以Ca2+,Na+,K+,HCO3-,SO24-为主。流体包裹体的盐度为6.00%~9.44%,密度为0.763~0.922g/cm3。均一温度为275~324,207~273,207~218,191~222℃。托库孜巴依金矿床属于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构造变形作用促使流体萃取了阿勒泰组上亚组第二岩性段变质火山岩或火山沉积岩中的成矿元素,导致金元素在有利的空间形成含金石英脉,后期岩浆侵入活动为金的进一步富集提供了热源和流体。  相似文献   

18.
山东三山岛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山岛金矿床位于莱州市三山岛—仓上断裂带内,矿石主要为蚀变岩和含金石英脉2种类型。随着胶东金矿床研究的深入和三山岛金矿资源的不断减少,对三山岛金矿床的成矿作用及深部开发前景问题研究具有更重要的意义。针对上述问题,对三山岛金矿床2种类型矿石的成矿流体特征进行对比研究,认为代表成矿早—中期的蚀变岩型矿石形成于中温(均一温度为325~240℃)、低盐度(2.07%~6.88%)、低密度(0.720~0.868g/cm3)、酸碱性不均匀(pH=3.27~10.43)、以氟化物和氯化物为成矿物质载体的还原性流体;代表成矿中—晚期的含金石英脉型矿石形成于中—低温(均一温度为306~160℃)、低盐度(1.05%~9.73%)、低密度(0.739~0.962g/cm3)、碱性(pH=9.25~9.85)、以氯化物和硫化物为成矿物质载体的还原性流体。成矿流体性质的转变反映了成矿流体处于由比较封闭到比较开放的构造环境的转变期,且成矿流体早期以原生岩浆水为主,后期有变质水、大气降水以及海水的参与作用。三山岛金矿成矿深度为2.5~5km,根据目前的开采深度推算其深部还有一定的资源量可供开发。  相似文献   

19.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是中国重要的金、有色金属成矿区段。小塔子沟金矿的容矿围岩为太古宙建平群小塔子沟组变质杂岩,NE和NEE向断裂为主要的容矿断裂,燕山早期北大山二长花岗岩是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岩体。矿区内最具工业意义的矿脉是1~#脉,其矿石自然类型为石英脉型。1~#脉石英流体包裹体有富CO_2三相、气液两相和纯气相3种类型。流体盐度介于2.06%~11.72%NaCl_(eqv),集中在2.06%~3.37%NaCl_(eqv),4.69%~6.97%NaCl_(eqv)和9.86%~11.72%NaCl_(eqv);流体密度介于0.689~0.977 g/cm~3;成矿温度在174~348℃,集中在302~348℃和174~187℃。研究表明成矿早阶段流体为低盐度、富CO_2的高温流体,而且富CO_2型和气液两相型包裹体共存;后者可能是由两种不同流体的混合作用造成的不均匀捕获而形成。成矿中晚阶段温度突然降低,盐度明显升高。温度的突然降低导致以CO_2逸失为特征的沸腾,由于沸腾使残余流体盐度和密度升高。通过等容线图解法估算成矿压力范围在16~28 MPa,用静水压力梯度计算成矿深度为1.6~2.8 km。通过与典型的造山型金矿特征对比,该矿床成因类型为浅成造山型金矿,其形成动力学背景为J_1—J_2时期华北与西伯利亚克拉通碰撞对接后的陆内造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