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海底光缆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废弃的旧海缆越来越多。文章介绍各种海缆的废弃原因和废弃方式,并以泰越港海缆和亚太网络B17段海缆为实例,从对海洋环境、海洋功能区和海洋开发活动3个方面的影响分析比较其废弃方式的利弊;随着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提高海底空间资源利用率的要求不断提高,全线打捞回收废弃海缆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2.
在国内外深海光缆线路维修中,由于现有专用设备性能的局限,对海光缆的打捞一直是一项耗时、耗财、耗力且难度较大的作业。文章介绍了一种以双握切割、两端同持方式剪切打捞海缆的新型设备,它不仅能在2 000 m水深的海底对海光缆进行可靠剪切,还能在剪切后将海缆的两个断头牢固握持,并自行辅接深海打捞所需的钢缆。证明了使用该设备可取代常规打捞的断头打捞,不仅大大提高了维修工作效率,更有效地提高了维修打捞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路由区海域的海底地形、地貌、浅层沉积结构的探测及对其自然环境资料的综合分析,在中韩两国之间选择了一条条件最佳的光缆路线,并对其环境进行了全面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4.
随着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海上油气生产设施被建设,但是一般海上油气生产设施的寿命在20~50年,随着海上油气生产设施服役期的结束,其弃置也被提上了日程。由于我国油气开发起步较晚,海上油气设施弃置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研究尚未十分成熟,文章主要探讨了油气生产设施弃置过程中需要普遍关注的几个问题:一是海上油气设施弃置的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及要求,以及我国法律法规存在不完善的问题;二是弃置的相关技术问题,需要根据油田所在周围环境、经济技术、安全可靠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制订相应的弃置技术方案,因此需要关注每一个弃置方案的可行性;三是根据国内现有规范要求,关注弃置工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问题;四是弃置过程中和弃置后的管理问题,针对海洋油气生产设施弃置过程和弃置后凸显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或措施,从而为油气生产设施弃置的风险防范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东海国际海底光缆故障原因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底光缆的安全性一直是投资、建设、维护各方重点关注的问题.东海区的国际海底光缆阻断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我国对外通信.统计东海区国际海底光缆系统1994.04~2006.03期间所发生的故障,分析故障处光缆结构、埋深、水深、底质及各种人为活动,研究影响东海国际海底光缆安全的因素,为未来东海区海底光缆的设计、施工、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深海有中继海底光缆项目技术难题,中国海底电缆建设有限公司开发了海底光缆敷设施工控制软件,填补我国相关领域的空白。文章介绍海底光缆敷设施工余量控制的原理和控制软件的操作流程:海底光缆余量包括区域余量、底部余量和释放余量,余量控制是海底光缆敷设施工中最关键的核心技术环节,应用控制软件可极大地降低计算量和提高计算精确度,并可通过在施工中不断调整计划,从而极大地提高施工质量,具有传统人工计算不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渔业活动对东海海域海底光缆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东海海域海底光缆路由区作业渔场的捕捞方式、作业范围等的分析,结合已建海底光缆故障的调查结果,探讨了渔业活动对东海海域海底光缆路由调查和已建海底光缆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东海海域海底光缆主要穿越了长江口、江外、舟山、舟外、鱼外等5大主要作业渔场,各渔场的渔业活动频繁,拖网、张网和流刺网等不同捕捞作业方式集中,对海底光缆的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同时,捕捞渔船船只的数量逐年增多、触底深度的不断增加、作业时间的不断延长,使海底光缆路由调查时所获得调查资料的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船只、渔具的日益大型化以及拖网、张网、围网等捕捞活动范围的持续扩大,更使得海底光缆的故障频繁发生。为保护海缆的安全,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建议选择休渔期时进行路由调查,在捕捞活动的频繁区,选择双层铠装型(DA)的海底光缆,并适当加大埋设深度,以降低渔业活动对海底光缆工程的影响。实践表明,将海底光缆埋设深度增加至3.0 m以上,可有效地保护海底光缆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海底光缆工程发展20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全球第一条海底光缆问世后20年来海底光缆工程发展的历程作了简要回顾。随着光纤传输技术的不断进步,海底光缆的通信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近20年来,其商用系统已经历了四代。海底光缆工程发展的重要标志,还体现在海底光缆施工技术的日趋完善,水下定位、海底数字式高分辨率的地球物理探测、海底原位测试等高新技术在海缆路由调查与埋设评价调查中的广泛应用。此外,对海底光缆市场与行业结构所经历的深刻变化作了分析,并预测了国际海底光缆网络的发展和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国际海底光缆的发展状况,通过对登陆我国的国际海底光缆及其所在地区状况的分析,总结了登陆点的选择原则(主要考虑其社会经济因素),讨论了登陆点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在我国发展国际海底光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据统计,我国近岸70%以上海底光缆失效是遭受了渔船拖网作业或抛锚等活动的破坏。维护损坏的海底光缆,首先需要快速准确地定位光缆损坏段,同时获取光缆在海床上的布设状态以及布设区域的海床地形特征、地貌与底质特征等信息。在实际工作中,复杂的海床环境为海底光缆的检修及维护带来巨大的技术困难。围绕海底光缆巡检的技术需求,系统分析了常规海底光缆检测技术的特点,基于国内外水下无人机器人的发展现状,为提高海底光缆的检测效率、识别准确率和智能化水平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根据在亚洲快线海底光缆香港段(水深小于300m区域)开展的路由勘察中获取的浅地层剖面、侧扫声纳、柱状取样、多波束等数据,同时结合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对路由区的海底工程地质条件、自然环境条件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分析发现,路由区海底地形无大的起伏,平均坡度小于0.3%;路由区跨越了淤泥/粘土质、砂质以及沙波区海底,其中发现的沙波最大波高达3~4m;路由区地震活动强度小,属于地壳稳定性较好的地区;路由区海底面存在沉船、抛弃物等海底障碍物。综合所有获取的数据和信息,在路由跨越大型沙波及距离障碍物太近的区域,对路由线路进行了适当调整,调整后的路由基本适合海底光缆的铺设,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埕岛海上石油平台周边海底管道与电缆的探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上石油平台周边海底管缆密集,管线状废弃物多,且有相互交叉现象,常有管道与电缆分辨不清或将管线状废弃物误判成海底管缆等情况发生。这严重影响了生产运行和作业平台就位的安全,给指挥作业平台插桩、就位、船舶抛锚带来了很多困难和安全隐患。在埕岛油田平台附近海底管道电缆探测技术研究中,利用目前世界上已有的、对海底管缆探测较为有效的各种仪器设备和方法手段,进行了试点研究,从中寻求适合埕岛油田海区海底管道、电缆位置和埋设状况探测的最佳方法和手段。通过试点研究,对探测海底管道和电缆的各种仪器的探测性能、探测方法、探测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Most submarine canyons are erosive conduits cut deeply into the world’s continental shelves through which sediment is transported from areas of high coastal sediment supply onto large submarine fans. However, many submarine canyons in areas of low sediment supply do not have associated submarine fans and show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morphologies and depositional processes from those of ‘classic’ canyons. Using three-dimensional seismic reflection and core data, this study contrasts these two types of submarine canyons and proposes a bipartite classification scheme.The continental margin of Equatorial Guinea, West Africa during the late Cretaceous was dominated by a classic, erosional, sand-rich, submarine canyon system. This system was abandoned during the Paleogene, but the relict topography was re-activated in the Miocene during tectonic uplift. A subsequent decrease in sediment supply resulted in a drastic transformation in canyon morphology and activity, initiating the ‘Benito’ canyon system. This non-typical canyon system is aggradational rather than erosional, does not indent the shelf edge and has no downslope sediment apron. Smooth, draping seismic reflections indicate that hemipelagic deposition is the chief depositional process aggrading the canyons. Intra-canyon lateral accretion deposits indicate that canyon concavity is maintained by thick (>150 m), dilute, turbidity currents. There is little evidence for erosion, mass-wasting, or sand-rich deposition in the Benito canyon system. When a canyon loses flow access, usually due to piracy, it is abandoned and eventually filled. During canyon abandonment, fluid escape causes the successive formation of ‘cross-canyon ridges’ and pockmark trains along buried canyon axes.Based on comparison of canyons in the study area, we recognize two main types of submarine canyons: ‘Type I’ canyons indent the shelf edge and are linked to areas of high coarse-grained sediment supply, generating erosive canyon morphologies, sand-rich fill, and large downslope submarine fans/aprons. ‘Type II’ canyons do not indent the shelf edge and exhibit smooth, highly aggradational morphologies, mud-rich fill, and a lack of downslope fans/aprons. Type I canyons are dominated by erosive, sandy turbidity currents and mass-wasting, whereas hemipelagic deposition and dilute, sluggish turbidity currents are the main depositional processes sculpting Type II canyons. This morphology-based classification scheme can be used to help predict depositional processes, grain size distributions, and petroleum prospectivity of any submarine canyon.  相似文献   

14.
海洋路由勘测对海底光缆工程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水深、海底坡度、土壤剪切强度以及潮流、雷暴等海洋路由各勘测要素及其在海底光缆通信施工中的作用,并对它们在施工中的作用及其必要性进行了评价,从而使海洋路由勘测与施工的需要结合得更紧密,更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
海底电缆预选路由方案的比选需要参考多种指标,这些指标包含定量和定性两种,但各指标间的不可公度性,给路由方案的选择提出挑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离差思想和模糊向量投影的多属性决策法。首先引入三角模糊数,将定性指标合理量化,构建决策矩阵,规范化后运用离差思想求解各指标权重,然后计算各方案在正理想方案和负理想方案上的投影,最后求出相对贴近度,依据其大小比选出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中国海海底沙波对海缆埋设施工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海大陆架区海底沙波的分布、形态和移动特征,分析了沙波对海缆施工的埋设张力和埋设深度的影响。提出了在沙波区进行海缆施工时应注意的事项和需要采取的必要措施,为在中国海海底沙波区进行海缆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沙波区海底电缆的埋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沙波地形特征的分析,结合现有电缆埋设技术,从埋设器具及施工方式两方面介绍了在海鹿沙波区的电蜕埋设施工技术.同时,总结了过去电境埋设的成功经验,说明了在沙波区成功埋设电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琼州海峡500 kV海底电缆地形地貌特点及保护方式,分析了侧扫声呐及多波束检测的基本原理,对侧扫声呐在海底电缆裸露及悬空检测的原理进行了重点阐述。结合海南联网500 kV海底电缆近几次检测数据,通过侧扫声呐地貌检测结果,重点对海底电缆裸露情况、抛石坝及铸铁套管保护状况、海底电缆周围异常进行了分析,能够正常检测出海底电缆的裸露、抛石坝的坍塌及周围异物等异常情况。通过多波束地形检测结果,分析了海底电缆路由区域整体地形状况及抛石坝整体状况、通过Kriging插值方法生成不同的DEM(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海底电缆路由区域地形冲淤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沙波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论认为,部分区域地形冲刷严重,容易造成海底电缆裸露、悬空,需要及早关注并采取防冲刷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浙江象山檀头山海底电缆路由勘察中获得的地形测量、侧扫声纳和浅地层剖面探测、工程地质钻探等资料基础上,结合其他自然环境资料对路由勘察区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工程环境较适合海缆的铺设,海缆可铺设于勘察区的南部,登陆点附近基岩裸露区和砾石应进行清理、开挖和采取防护措施,海底和冲刷槽边坡稳定,檀头山附近水下浅滩地层中浅层气上冲至海底面以下最浅不足5m,对海底电缆影响不大,但要在开挖施工时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