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降水量的模糊聚类分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徐国昌  姚辉 《气象》1989,15(9):13-17
本文采用模糊聚类中的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全国年、季降水量作了分压计算。为了客观地表示区内相关程度,提出了一种计算区内相关系数的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选择降水分区方案的原则。结果比较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谢晖 《贵州气象》1997,21(5):35-37
本文用灰色关联模糊聚类分析法对广西防城港市进行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再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分区结果进行了评述,为当地合理开发和利用农业气候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新疆气候变化特征及气候分区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毛炜峄  南庆红  史红政 《气象》2008,34(10):67-73
为了探讨考虑气候变化影响的气候区划方法,选用新疆88站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45年(1961-2005)平均值及其均方差为气候分区的4个基本因子,以各站之间的相似系数构建模糊矩阵,进行模糊聚类分析.按不同聚类水平,区划出北疆、南疆、天山山区等气候类型,还细致刻画出干寒山区、典型风区等特殊气候类别.区划结果与天气气候特征和地理景观吻合好,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新疆气候业务的3个区域及其代表站.区划结果也为其它专业区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陶向新 《气象》1983,9(3):16-17
农业气候区划工作中,经常收集到大量的定性资料,如何将这些资料充分应用到区划中,是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以辽宁省抚顺县气候调查资料为例,谈一下运用定性资料进行相似聚类的区划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京津冀地区的冬小麦农业气候生产潜力为研究对象,根据统计检验聚类方法(CAST)与旋转主分量分析(RP-CA)相结合的气候分类区划新方法,对该区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了区划试验,计算验证了理论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从而进一步证明该方法的合理性及可靠性。同时也印证了CAST和RPCA用于气象场分类区划具有等价性和互补性的事实;此外,各分区具有不同的年际变化特征,也表明区划结果是合理的,从而较好地佐证了这一新的分区方法。  相似文献   

6.
暴雨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暴雨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研究需要,综合20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在灾害风险评估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相关文献资料,简要介绍了暴雨灾害风险区划的基本原理与技术路线;概述了暴雨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的基本步骤;着重对暴雨灾害风险评价具有借鉴意义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灰色系统理论、信息量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等四种数学评价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未来暴雨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研究工作的重点,一是优化暴雨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二是合理选择暴雨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的支持系统,三是完善暴雨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袁开朗  宋永康  孙玉凤 《气象》1982,8(7):11-12
在县级农业气候区划工作中,往往由于气象站点不多,气象资料年代不长而带来农业气候分析和划区工作的困难。如何立足于现有的资料条件,使农业气候分析有较可靠的依据,使划区客观化,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在金县曾作了用气象产量进行农业气候区划工作的尝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今将这一工作的思路、方法和体会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的气候分型区划方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理论上证明统计聚类检验(CAST)与旋转经验正交函数或旋转主分量分析(REOF/RPCA)用于气候聚类分型区划的关联性。研究表明,CAST在一定的意义上可认为是REOF/RPCA用于气象要素场(气候)分型区划的理论基础。由此,作者提出CAST与REOF/RPCA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分型区划方法,并用仿真随机模拟资料和实例计算验证了理论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从而证实了这种分型区划方法的有效性及其优点。  相似文献   

9.
根据甘肃林木生长与气候因素的相关分析,选取8个对林木生长影响较大的气候因素作为聚类因子。应用模糊聚类方法,把我省划分成9个不同类型的林业气候区,并对各分区作了较详细的评述,提出了保护和发展林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陈坤生 《气象》1982,8(7):13-14
只有一、两年观测资料的地方,其超短序列月平均气温资料的订正延长,一般采用回归或条件偏差(也称条件差值)这两种方法进行。但是,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哪一种方法订正延长,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这方面的工作还不多,还有进一步分析研究的必要。 在富阳县农业气候区划工作中,我们对上述两种订正延长方法作了分析比较,得出以下几点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1.
单个聚类方法得到的结果会存在不稳定性等问题,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本文在证据理论(又称为信任函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聚类集成方法.多数情况下,聚类集成方法主要包含2个关键步骤:得到一组基划分,以及结合基划分得到最终聚类结果,本文的方法重点考虑第2步.在第1步得到基划分之后,将其转换成一种中间表示,可以称这种中间表示为关系表示.在证据理论中,我们认为得到的关系表示是不可靠的,可以用折扣过程对关系表示进行预处理,然后就可以用不同的结合法则融合关系表示.从融合后的关系表示中提取信任矩阵或似然矩阵,将其视为样本间的互相关矩阵.为了能够充分利用样本间的传递性,将得到的互相关矩阵视为一个模糊关系,对其做传递闭包处理,从而得到一个模糊等价关系.将模糊的等价关系视为新的相似性数据,用能够处理相似性数据的聚类方法得到最终的结果.通过实验,表明了该聚类集成方法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云分类中逐个修改聚类和模糊聚类分类性能的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亚平  刘健文  白洁 《气象》2007,33(2):15-21
利用卫星图像对各种云型进行识别在大气科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深入了解云分类过程中逐个修改聚类和模糊聚类对各种云型的识别能力,采用极轨卫星EOS/MODIS图像资料和静止卫星GMS-5图像资料,在样本采集和特征提取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的光谱或纹理特征对两种分类器的分类性能进行测试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不管采用哪种图像资料,提取哪些特征量,逐个修改聚类的平均分类准确率总体上略高于模糊聚类。但就两种分类器对各种云型的识别能力而言,模糊聚类对低云和高云(如层云、薄卷云、密卷云、卷层云、积云)的分类准确率明显好于逐个修改聚类,而逐个修改聚类对积雨云的分类准确率稍高于模糊聚类。从各类别间混判的情形来看,积雨云和高中低混合云、低云之间及卷云子类之间混判的情形较多,模糊聚类与逐个修改聚类相比,混判的类别增多,相对比例减少。  相似文献   

13.
模糊聚类分析法是运用模糊数学原理,进行类别划分的一种方法。在农业区划中,探讨农业气候分类,进而划分农业气候区,是了解当地气候资源,进行科学评价的重要依据,也是农业区划的基础之一。气象中的许多问题是典型的模糊问题。如:“气候干旱”就是一个模糊问题。借助这个模糊概念,把多种气象因素综合形成的气候特征表示得更简单更明确。复杂多样的气候决定了气候类型界限的模糊性,影响气候变化的因子越多,区划中问题的复杂性越  相似文献   

14.
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 (FCM)、遗传算法 (GA) 和模糊减法聚类 (FSC) 交叉融合、优势互补思想进行副热带高压影响因子的综合聚类分析和副热带高压指数的诊断预测。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选择若干与副热带高压指数关系密切的影响因子构成了高维特征空间, 进行了综合聚类分析, 实现了副热带高压指数的聚类判别和诊断预测。该文提出的综合聚类方法既可克服FCM/GA算法全局/局部寻优的不足, 又可客观确定聚类数目。试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分类效果, 判别结果与实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5.
农业气候区划是合理农业区划的基础之一。在区划方法方面,国内外学者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摸索出诸如主导因素法等不少好的经验,但在客观定量方面仍没有很好地解决。同一地区同样的资料数据,不同的人区划结果往往不同,因为各区分界线实质是一模糊过渡带,进一  相似文献   

16.
将逐个修改聚类和模糊聚类的多光谱云分类技术应用于2002年6月10日03时锋面气旋云系的识别,并采用同一时次的地面常规观测与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两种聚类方法对典型锋面气旋云系均有较好的识别能力,分类结果与天气概念模型云层分布情况一致;逐个修改聚类对组间差别较大的情况分类效果较好,而模糊聚类却对性质相近的类别有较好的识别;卫星图像分类结果与地面常规观测比较一致,但在层云、积云、层积云等性质较为相近类别的识别上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7.
秦巴山区根类中药材气候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秦巴山区农业气候特点,对丹参、党参、西洋参等当地主栽根类中药材,在气候生态适应性分析基础上,利用GIS技术,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气候适宜性区划,并分区评述。  相似文献   

18.
徐永和 《气象》1987,13(11):41-45
本文尝试在数理统计多元分析方法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的原理,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划分影响区和对比区,计算分析了大冶县1978年夏季开展高炮人工降雨作业的效果,并用目前常用于人工降雨的统计分析方法对聚类划分出的影响区进行了对比检验,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相关距离系数为相似性度量参数。采用逐级归并聚类法,首次对广西86个气象站1960—1985年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进行聚类,划出了这两个气象要素的气候区域,并用其他方法对所划区域合理性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吴忠祥  张季梅 《气象》1987,13(5):34-37
本文采用模糊聚类的方法,分别对地面气压场、本站气象要素进行聚类,分析其与SO_2浓度变化的关系,并用逐步回归的方法试做SO_2的12小时与24小时浓度值和等级预报,为开展空气污染潜势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