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钻探施工中,由于孔内阻力过大或操作不当而造成钻杆折断,是一种常见的事故.当折断处孔壁超径或钻杆断头上端紧靠孔壁时,处理起来困难更大.例如我们施工的一个钻孔,在孔深196.7米处钻杆折断,先后用一般方法处理13小  相似文献   

2.
在复杂地层发生钻杆折断、跑钻、脱扣、套管脱落等孔内事故,往往断头靠壁,或由于计算和判断的错误,找不到事故头,给处理事故带来很大困难。湖北省第三地质大队利用测井方法准确测定孔内断头孔深,处理孔内事故获得较好效果,受到广大钻探工人的欢迎。   相似文献   

3.
新钻杆和未到使用寿命的钻杆折断,是一种非正常现象,这种现象在我队生产中不断出现。据初步统计,79年1—10月份,全队共发生断杆事故231次,约占孔内事故总次数的53.08%,处理钻杆折断损失1681个台时,相当一台钻机2.3个月未钻进,极其严重的影响了生产。为了解决钻杆折断问题,我队曾下较大力量进行调查研究并取得一定效果。现将我队钻杆折断情况、折断原因及其预防措施介绍如下。一、钻杆折断情况1.从现场收集的钻杆断头样品看,约有98%的断头发生在丝扣的端部,而且绝大多数是沿着丝扣牙底断开,少数断头尚保留部分螺  相似文献   

4.
黄河远古故道,流砂层厚达530米。我队曾在此施工一孔,设计孔深800米,使用细分散泥浆,石灰钙处理泥浆。由于无法保持井壁完好,形成的“大肚子”使钻杆经常在孔内折断而找不到事故头。后来在一次孔内事故的处理过程中,由于处理时间较长井壁严重垮塌,使事故越来越严重,十几米长的立根断入井  相似文献   

5.
在金刚石绳索取心钻进中,常发生钻杆折断事故。一旦钻杆断口不齐,发生劈裂或磨成喇叭状,下公锥难以攻丝,同时容易将断头部断续撑裂,使事故变得复杂。由于使用的钻杆与孔壁间隙甚小不能下母锥处理,我们研制了这种螺杆打捞器。一、结构与使用方法螺杆打捞器是由螺杆(1)、滑动垫(2)、上锥套(3)、涨筒(4)、下锥套(5)、防转管(6)等组成,如图所示。在绳索取心钻进中,当使用的φ56内外平钻杆发生折断时,用φ42钻杆连接螺杆打捞器下入孔内,通过断头进入φ56钻杆内。螺杆打捞器下部的防转管  相似文献   

6.
1998年 ,我队承担了由日本政府资助的“云南腾冲梁河地域资源调查”项目中的钻探施工任务 ,在施工 6号孔的过程中 ,钻进到 1 0 3m孔深时 ,在 45 34m处发生 71mm绳索取心钻杆折断事故。在断头孔段 ,钻孔直径为 75mm ,因该孔段岩层裂隙发育、掉块等原因 ,钻杆断头严重偏离原钻孔轴线 ,经用 71mm绳索取心钻杆和 50mm普通钻杆带锥具打捞均告失败 ,无论带锥具的钻杆呈直或弯曲状态 ,均无法找到钻杆断头。后采用调整下入孔内的 71mm绳索取心钻杆的上下顺序 ,带同径马蹄管的方法 ,找到一种钻杆排列顺序才使马蹄管插入钻杆断头 ,但…  相似文献   

7.
由于钻孔出现沟槽而产生的卡钻事故,一般并不常见,但是,一旦发生,却较难处理.现就我们在钻探施工中所发生的钻孔沟槽卡钻事故的经过及处理方法,谈谈个人认识.一、钻孔沟槽及卡钻事故的产生:在钻孔(特别是斜孔)顶角、方位变化最大井段的上部井壁,有时会形成一道纵向沟槽.这是由于钻进中(或上、下钻具时)因钻杆和钻具的磨碰而逐渐形成的.这种沟槽形成后,在提钻时,钻杆在沟槽里面走,  相似文献   

8.
我队××矿区ZK_(86)孔,施工至孔深690米时发生埋钻事故。在处理事故过程中又发生反丝钻杆折断。其断头由于强力提拔变形呈鸭咀状,并弯曲在溶洞中(如图1所示)。该孔上部下入φ108套管至270米。在溶洞416~420米处事故钻杆断头位于419.36米,其下均在φ91孔径中。由于事故头弯曲于溶洞中,上部又受φ108口径的限制,矢锥极不易对头。我们先采用弯钻杆带公锥去摸头,没有摸到。后改用钻杆勾子(用φ50园钢特制的)去捞  相似文献   

9.
钻具折断是钻探中常见事故,有时钻杆断头弯曲于溶洞或坍塌成“洞”的孔段,很难找到断头。为了扶正钻杆和找到断头,通常下钻杆勾子去捞取、扶正。这种钻杆勾子由于上部套管和孔径的限制不能增长,如上部是108套管,在91孔径中勾子最大长度就不能大于95毫米,否则下不去。由于勾子长度小,在大溶洞中捞取钻杆就不起作用。为了捞到钻杆,必须加大勾子的长度,尽可能使勾子和孔壁能碰到,这样钻杆就易于找到。为此目的,我队工人总结了实践中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一多头井故类型与发生原因1.升降钻具跑管挤夹,由于蘑菇头、钻杆丝扣磨损、松动或在升降钻具时没扭紧,造成脱扣跑管,或处理钻杆折断事故,提钻到最后几根,用转盘扭叉卸钻杆,开车过猛,而提引器未关上,垫叉坐跳起,造成钻杆和蘑菇头一齐跑下井内.2.钻进中钻杆折断或丝扣不好而滑扣,没察觉到,关车不及时,上部钻杆继续回转无阻力,使部分甩脱,甚至从机上钻杆全部甩脱下去.  相似文献   

11.
钻杆折断、甩脱后引起的穿插、夹挤,是目前生产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双重孔内事故。实践表明,要预防穿插、夹挤,必须从解决钻杆折断、甩脱着手,因为穿插、夹挤事故是由于钻杆先折断或甩脱后发生的,分析引起折断、甩脱事故的原因有:1.钻杆本身质量较差,或没有经过适当的热处理,性脆;2.炖粗部分长度和厚度不合要求,强度不够;3.丝扣部分粗糙,精度低,不相吻合或过度磨损;4.地层及钻进工艺方面的原因,如超径、缩径、坍塌、转速过高以及操作不当等。为了消除这类事故,应从根本上克服其发生事故的原因。本文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尚嫌不足  相似文献   

12.
过去处理一次烧钻事故少则一天,多则五天。后来摸索出一套省时省力的方法,现介绍如下:我队使用的钻杆规格为φ43,钻具是φ55×3.5为外管、φ45×2为内管的单动双管钻具,钻头为φ56双管孕镶金刚石钻头。处理方法是:将事故钻具通过强力起拔,使其折断,折断的位置一般有两处,一处是钻杆上,另一处则是扩孔器上端。若从钻杆上折断,应先将所剩钻杆、异径接头、内管反掉。若从扩孔器上端折断,孔  相似文献   

13.
钻杆折断是钻探现场经常发生的事故,它受多种因素影响。通过理论计算发现,钻具级配不合理,是钻杆折断的主要原因。在复杂层中钻进,更容易发生钻杆折断事故。  相似文献   

14.
我局七二三地质队在煤田地质中钻探,由于地层松软,常易造成孔壁坍塌,钻孔超径。当钻杆折断在超径孔段中,往往贴靠孔壁的一边,用捞锥及其它打捞工具下去打捞,不容易找到孔内钻杆断头,造成事故处理时间长,甚至报废管材和钻探工作量,使钻孔达不到预期目的。这种事故钻探工作者认为是“老大难”问题。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战斗洗礼的该队职工,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  相似文献   

15.
我们昆钢地质一分队钻探施工的矿区,由于钻进岩层硬,加压大,管材磨损厉害,所以有时发生钻杆在丝扣处折断的事故.使用胶箍的钻杆,由于焊有挡环,一旦折断就很难再加工,因而报废.今年,我们看到《勘探技术》上谈到金刚石钻进中应用焊接钻杆的情况,这对一般断钻杆的焊接也有启发.为了给国家节省勘探资金,我分队机修车间开始试验,将断钻杆套上接手加以焊接(接手也是旧料,有两种焊法,均见附图),  相似文献   

16.
目前处理钻杆折断事故,最普遍使用的工具是公锥和母锥。这种工具在使用时,有很多缺点,既麻烦也浪费时间,而处理效果也不十分好。最近苏联某勘探队工人布聶金同志,提出一项捞取工具的建议,用于捞取折断的钻杆。其结构参见附图,图中所示的捞取器是用于捞取折断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通化盆地地质调查井工程钻探施工工况、钻杆折断事故及折断部位,基于钻杆和钻进工艺参数对井内钻杆接头螺纹受力进行理论计算,采用SolidWorks对钻杆接头螺纹连接处进行建模然后将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中进行应力和疲劳仿真分析,预测钻杆接头的疲劳寿命。通过分析仿真结果,再结合地质岩心编录和测井资料,探讨涌水伴随大量气体钻探施工的钻杆折断原因,优化钻进工艺参数,从而减少孔内钻杆折断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钻杆打捞器     
我队在施工矿区进行小口径金刚石钻进,岩层坚硬,一般8~10级,而下部则为较软的大理岩,钻孔超径严重。钻杆折断后,由于上部孔径小,打捞时使用弯度大的钻杆下不去,钻杆弯度不够又找不到断头。  相似文献   

19.
岩心钻探施工中,常见的卡钻事故有:井壁掉块卡钻、套管脱扣卡钻和落物掉入孔内卡钻等等,而对钻孔槽沟卡钻尚未引起注意。近几年,我队在栖霞矿区钻探施工中,经常发生钻具在提钻过程中途被卡住。起初也认为是孔壁坍塌或钻孔超径造成的,当一般卡钻事故来处理,结果越处理越复杂。特别是钻杆折断在槽沟孔段中,断头靠在槽沟里,往往不易找到,因之,处理时间长,甚至报废管材和工程量。1975年以来,我队施工的15个钻孔中,就有5个钻孔由于槽沟卡  相似文献   

20.
钻杆折断造成的穿插事故多发生在复杂地层的深孔和中深孔段。现就其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略述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