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兴乐  曹真  何忠波  刘铁军 《地下水》2011,33(3):162-163
文章遵循水资源的自然规律,将"开源、节流、净化和预测"作为开发利用水资源达到供需平衡发展的重要措施.客观分析了辽宁省"沈阳经济区和沿海经济带"水资源的供需现状,指出该区域水资源供需形势的较好区、中等区和较差区.从开源和预测两方面提出了该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安琪  付强  乔洁  韩美玲 《地下水》2020,(1):155-157
水资源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健康的水环境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本文从廊坊市地理位置、气候特征、水资源基本状况和水资源保护工作现状等方面分析了廊坊市目前的水资源现状以及现行保护措施。结果认为,推进国家节水行动、建设水资源配置工程、推进水污染的防治、统筹修复水生态环境以及完善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机制,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面对水污染,要从根本上解决水污染,污水回用要合理,真正做到水资源的"开源"与"节流"。  相似文献   

3.
西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樊春贤 《地下水》2007,29(1):17-19
西安市是我国西部的中心城市,水资源严重短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缺水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西安市水资源、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合理可行的开发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崔秉忠  张广艳 《地下水》2003,25(1):39-40
廊坊市的缺水状况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了稳定农业生产,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通过“节流”、“开源”、“优化水资源配置”等科学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措施,合理地解决水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宋飞 《地下水》2019,(3):157-159
对水资源随时间变化的效益系数运用模糊动态AHP法计算,在此基础上对区域水资源优化调配方案利用区间数线性规划法确定,然后以朝阳市为例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与仿真性能。结果显示: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中基于模糊动态AHP法的计算模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与适应性,该模型取得了理想的计算效果;可为促进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优化配置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阐明优化配置密切相关的基础上,介绍南阳市的水资源概况,提出该市存在着供水水源单一、缺乏较为科学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水质污染已影响到城市供水、地下水动态监测与研究滞后等问题。在进行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时应坚持公平性、再循环性和开源与节流并重的原则,提出合理开发多种水资源、加大水资源管理力度、加强地下水监测和预警工作、完善水务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朱力源 《地下水》2019,(3):65-67
解决干旱区水资源缺乏问题必须要从水资源系统配置的角度考虑,虚拟水理念有别于传统的水资源直接配置,通过改变农产品流通格局,进而优化虚拟水流动状态,实现水资源系统配置。结合甘肃省实际情况,在满足"农产品不减收""各地农业用水量不增加"两大约束条件下,以优化算法为工具,搭建了基于甘肃省14个市(州)的以农产品为调控对象的数学模型,调控后,地区总收入呈上升趋势,上升约7%,但农业用水量呈下降趋势,下降约4%。玉米的进口总量上升了9%~10%,而小麦进口总量同比下降了28%~30%。调控方案使虚拟水流动均衡性在当地农业用水综合调控中集中体现,提高了地区水资源系统配置实现的可能性,实现了水资源直接配置和间接调配的综合管理,对缓解干旱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中水资源配置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珠江水资源预警体系的建立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资源预警的基本概念出发,提出建立流域水资源预警体系的思路和预警指标的选择原则.根据珠江的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特点以及存在的水资源突出问题,设计了一套适合于珠江水资源顸警的指标体系.建立了珠江4个重点区域的干旱预警体系,并在珠江枯季水量调度工作中得到很好的应用,为珠江的水资源调配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徐建国 《山东地质》1995,11(1):84-89
本文以高青县引黄灌区为例,从灌区水资源利用量计算、水资源合理调配以及加强管理与节流三方面论述了灌区在水资源利用中应遵循的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10.
刘竹梅  姜克华 《地下水》2005,27(6):433-434,485
本文分析了莱州市水资源开采利用现状及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先利用地表水、跨流域合理调配汛期洪水、本流域拦蓄补源、自来水调水工程等优化调度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1.
周左 《地下水》2011,33(5):181-182
西安市是我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量大大低于国际公认的维持一个地区发展所必须的人均1 700m3的临界值。本文阐述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概念与特征,分析了西安市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其它水资源紧缺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张崇智  孙田录 《地下水》2005,27(4):276-277,286
在分析水资源状况的基础上,回顾了西安市农业节水灌溉的成就,并对其水环境效应从地下水位变化、环境地质和区域水质三个方面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黄河流域水资源-能源-粮食的协同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能源和粮食主产区,然而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能源、粮食发展的关键要素。为优化流域水资源、能源、粮食之间的关系,引入协同学原理构建水资源-能源-粮食整体分析框架,建立具有总分结构、互馈关联的协同优化模型,采用多要素均衡智能算法,提出黄河流域粮食生产、能源开发与水资源调配一体优化的布局方案。结果表明,通过水资源-能源-粮食协同优化,2030年增加流域供水量23.98亿m3;优化了流域粮食生产布局,人均粮食产量提高12%;优选了能源产业规模和结构,煤炭开采、石油加工和火电总装机分别增加了2.86倍、4.08倍和0.80倍;在满足生活、生态环境用水的同时实现了粮食增收、能源增产。  相似文献   

14.
阿尔泰地区水资源十分丰富,但目前开发利用极不合理,仅就地表水来说尚有90%的资源未能发挥作用;即使地表水绰绰有余,也要“三水”统一调配,建立一套能灌能排的水利设施,方能保障农牧业永兴不衰。  相似文献   

15.
镶黄旗属于典型的半干旱牧区,部分地区水资源供给已无法满足其经济发展需求,急需在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基础上规划水源调配方案。依据镶黄旗水资源利用特点构建了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投影寻踪模型作评价。投影特征值计算显示,全旗水资源承载力整体较弱,各分区中,以新宝拉格镇最弱,翁贡乌拉苏木稍好。最佳投影方向识别出地下水开发程度、人口密度、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单位GDP耗水量、生态用水率是对承载力影响较大的指标。根据承载力评价结果,制定了从翁贡乌拉苏木阿日宝拉格水源地调水至新宝拉格镇的水源调配方案,有助于缓解新宝拉格镇及宝格达苏木的供水压力。本成果可为镶黄旗水资源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其它类似地区的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贾廷泉  赵长征  田超 《地下水》2006,28(3):43-45
通过研究茌平县城区地下水资源条件及开发利用现状,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对其地下水开发利用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即"开源"与"节流"并举;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法制建设,科学管理地下水;搞好分层取水,开发利用微咸水;健全完善地下水监测网络,保证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锁志 《西北地质》2003,36(3):92-96
西北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带,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水资源紧缺,生态环境脆弱。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对水资源的不合理或过量开发利用,引发诸如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次生盐渍化等一系列与水有关的多种生态环境问题。针对存在的上述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如下对策和措施:在水赍源利用上要以流域为基础,合理调配,计划用水,既要保证发展经济用水,又要保持生态环境不遭受管理坏;严格控制地表水库的建设,充分发挥戈壁滩天然地下水库作用;要把水资源评价与如何开发管理联系起来,建立具有超脱地位和跨部门的权威性机构,按流域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18.
赵志韵  吴旭 《地下水》2013,(6):144-145
河北省武安市属于资源型缺水地区,供需矛盾突出,地下水超采严重,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水资源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探索解决当前水资源问题的对策,提出了强化水资源管理、加大水资源开发力度、合理调配水资源、加强节水工作、开发雨洪资源等可持续利用战略。  相似文献   

19.
王安霞  王培森 《地下水》2013,(3):133-135
宜川县水资源总量少,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属贫水区域。对县域水资源利用进行调研分析,分析表明在水资源利用中存在水利设施不足、供水保证能力差、污染和浪费严重、配置不合理等。提出从合理开发水资源、提高水利工程利用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依法保护和优化配置水资源等多个方面入手,加强保护水资源措施,提高现有水利工程利用效率,优化配置水资源,发展节水型农业,建设节水型社会。  相似文献   

20.
黑河流域干流地区水资源宏观调控与优化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河流域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区。近十几年来,由于中游地区经济发展,用水量增加,进入下游的水量大幅度减少,致使下游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本文依据分水目标,采用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应用优化配置理论,对水资源量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评价,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水资源宏观调控方案,阐明了中游应加强引输水工程改造、大力推广田间节水工程、充分利用巨厚含水层的调节功能,优化开采地下水,走开源与节流并举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