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8 毫秒
1.
宋礼生 《甘肃地质》1999,8(2):28-46,T002
西秦岭南带志留系已发现14个笔石层位,划分为10 个笔石带,4 个笔石层,它们分别是:下志留统8 个笔石带,2 个笔石层;中志留统2 个笔石带;上志留统2 个笔石层。  相似文献   

2.
宁强组时代的再认识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正> 陕西宁强一带的志留系出露整齐,既有产笔石和其它浮游生物的页岩或泥岩层,又有富产珊瑚、层孔虫、海百合、腕足动物等底栖固着生物的碳酸盐岩。两种相型地层呈指状交叉或互成夹层,是扬子地台上富有沉积特色的志留系出露地区。1967年,陈旭、刘第墉,李蔚秾、王俊庚与俞昌民以及四川石油管理局南充地质调查处的同志,将本区的志留系划分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崔家沟组、王家湾组、中志留统杨坡湾组及宁强组。龙马溪组的下伏地层为晚奥陶世五峰页岩。宁强组与上覆地层早二叠世梁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  相似文献   

3.
四川盐边地区志留纪牙形石生物地层及年代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提供了四川盐边地区从下志留统至下泥盆统连续的志留系年代地层系统的实际证据和原始材料,由上而下建立8个牙形石带,2个牙形石组合带和1个笔石带,以此为依据建立了攀枝花阶、永兴阶、箐河阶、叉河阶、透底河阶和支六阶,分别归入下泥盆统、顶志留统、上志留统、中志留统和下志留统,为我国志留系安康阶以上地层的建阶研究工作提供了实际的基础资料。四川盐边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为笔石相地层,其上全为碳酸盐岩相,其中牙形石发育良好,形成连续完整的牙形石带序列,这对我国和更大的范围壳相志留系年代地层系统对比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傅力浦 《地质论评》1983,29(6):566-566
以往人们都认为,南秦岭南带高滩兵房街小区,下奥陶统含笔石地层与上覆下志留统呈假整合接触,其间缺失中和晚奥陶世沉积。1979年笔者同宋礼生在紫阳巴蕉口原下志留统硅质板岩的下部发现以叉笔石为主的晚奥陶世笔石动物群。1980年笔者同杨景华、秦克岭、苏福信又赴巴蕉口,采得丰富的五峰期晚期笔石,计有:Dicellograptus ornatus Elles et Wood(多),D.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达茂旗北瓦窑一带的西别河组和查干哈布组是1:20万区调建立的岩石地层单位,当时归于上志留统。1:25万区调中通过区域对比,将分布于巴特敖包一带的志留系、泥盆系进行了归并,不整合面之下的为上志留统西别河组,不整合面之上的为下泥盆统查干哈布组。该不整合的确立,标志着晚加里东运动在华北地块北部增生带有明显的响应,具有全球对比意义。  相似文献   

6.
北祁连加里东期造山带是在新元古代Rodinia联合大陆(Pangea-850)基础上裂解,经由寒武纪裂谷盆地、奥陶纪初期成熟洋盆、奥陶纪中晚期北祁连活动大陆边缘、志留纪-早、中泥盆世碰撞造山而形成的.奥陶纪中、晚期,北祁连、走廊地区中、上奥陶统发育洋壳-岛弧-弧后火山岩,形成典型的沟-弧-盆体系的沉积.志留纪-早、中泥盆世是北祁连-走廊沉积盆地的转换时期.除天祝、古浪、景泰及肃南等局部地区发育下志留统钙碱性系列火山岩以外,全区志留系均以碎屑岩沉积为主.志留系底部多见一套砾岩层.下-中志留统为典型复理石相的浊流沉积.上志留统变为滨浅海相磨拉石沉积.早、中泥盆世雪山群为典型的陆相粗碎屑磨拉石沉积.从空间分布上看,志留系-泥盆系在走廊-北祁连地区也有自北向南厚度加大、粒度变粗的特征,古流以由南向北、来自造山带的古流为特征.北祁连-河西走廊奥陶纪弧后盆地火山岩-志留系复理石-海相磨拉石-中、下泥盆统陆相磨拉石的充填序列以及空间分布特点,反映为典型的弧后盆地向前陆盆地转化的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7.
北祁连加里东期造山带是在新元古代Rodinia联合大陆(Pangea-850)基础上裂解,经由寒武纪裂谷盆地、奥陶纪初期成熟洋盆、奥陶纪中晚期北祁连活动大陆边缘、志留纪-早、中泥盆世碰撞造山而形成的。奥陶纪中、晚期,北祁连、走廊地区中、上奥陶统发育洋壳-岛弧-弧后火山岩,形成典型的沟-弧-盆体系的沉积。志留纪-早、中泥盆世是北祁连-走廊沉积盆地的转换时期。除天祝、古浪、景泰及肃南等局部地区发育下志留统钙碱性系列火山岩以外,全区志留系均以碎屑岩沉积为主。志留系底部多见一套砾岩层。下-中志留统为典型复理石相的浊流沉积。上志留统变为滨浅海相磨拉石沉积。早、中泥盆世雪山群为典型的陆相粗碎屑磨拉石沉积。从空间分布上看,志留系-泥盆系在走廊-北祁连地区也有自北向南厚度加大、粒度变粗的特征,古流以由南向北、来自造山带的古流为特征。北祁连-河西走廊奥陶纪弧后盆地火山岩-志留系复理石-海相磨拉石-中、下泥盆统陆相磨拉石的充填序列以及空间分布特点,反映为典型的弧后盆地向前陆盆地转化的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8.
北祁连加里东期造山带是在新元古代Rodinia联合大陆(Pangea-850)基础上裂解,经由寒武纪裂谷盆地、奥陶纪初期成熟洋盆、奥陶纪中晚期北祁连活动大陆边缘、志留纪—早、中泥盆世碰撞造山而形成的。奥陶纪中、晚期,北祁连、走廊地区中、上奥陶统发育洋壳-岛弧-弧后火山岩,形成典型的沟-弧-盆体系的沉积。志留纪—早、中泥盆世是北祁连-走廊沉积盆地的转换时期。除天祝、古浪、景泰及肃南等局部地区发育下志留统钙碱性系列火山岩以外,全区志留系均以碎屑岩沉积为主。志留系底部多见一套砾岩层。下—中志留统为典型复理石相的浊流沉积。上志留统变为滨浅海相磨拉石沉积。早、中泥盆世雪山群为典型的陆相粗碎屑磨拉石沉积。从空间分布上看,志留系—泥盆系在走廊—北祁连地区也有自北向南厚度加大、粒度变粗的特征,古流以由南向北、来自造山带的古流为特征。北祁连-河西走廊奥陶纪弧后盆地火山岩—志留系复理石-海相磨拉石—中、下泥盆统陆相磨拉石的充填序列以及空间分布特点,反映为典型的弧后盆地向前陆盆地转化的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9.
新疆柯坪地区Sinacanthus的发现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三十年代起,前人对柯坪地区志留系已做过大量工作,采集到不少化石.但是,对志留系的划分和对比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一直未能证实中——上志留统的存在,志留系与泥盆系间的界线与接触关系不明等.我们于1985年分别在音干山南、北坡调研,测制剖面时采到了大量化石,找到了中一上志留统在柯坪地区存在及其与扬子中——上志留统可对比的确切证据.  相似文献   

10.
广西钦州、玉林地区的志留系和泥盆系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正> 广西钦州、玉林地区是研究中国南方志留系、泥盆系,特别是含笔石、竹节石地层的重要地区。这个地区的志留、泥盆系是由广西区测队、广西第三地质队等单位最先研究的。汪啸风(1977,1978a)曾著文发表了钦州的志留纪地层和笔石动物群。玉林地区的泥盆纪  相似文献   

11.
广西岑溪地区泥盆系志留系地质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西岑溪地区志留系为半深,深海笔石相-滨浅海腕足相的碎屑岩地层序列,属地槽型沉积产物;泥盆系为滨岸碎屑岩相-台地碳酸盐岩相-槽盆硅质岩相的地层序列,富含鱼,腕足等多门类化石,具地台型沉积特征,泥盆系与志留系之间为平行不整事接触,表明广西运行在本区表现国整体抬升遭受剥蚀而非强烈的造山运动,其集中暴发时间在早泥盆世早期,前奏可追溯到中志留世。由于这一运动,结束了本区早古生代地槽的发展历史,此后进入准地  相似文献   

12.
论“钦州加里东期残留海槽向广东延伸”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东志留系上部的岭下组是以含三叶虫Coronocephalus rex为主的海湾沉积,尚未发现晚志留世的特征化石,地层时代属中志留世的可能性很大,志留系顶部可能有缺失;广东的泥盆系与前泥盆系均呈不整合接触,说明泥盆纪沉积之前存在地层停积,而且自西而东停积的时间愈长;其底部为非海相碎屑岩,自西而东由河流相→冲积扇相,与海槽的深水沉积毫不相干;广东泥盆纪的海相沉积在早泥盆世晚期至中泥盆世早期才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13.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基本查明海南岛万宁地区志留系的区域分布、岩石组合、层序、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该区志留系仅包括下志留统,厚达1552m以上,不整合于石炭纪地层之下,为一套经历浅变质的陆源碎屑岩系,上部含多层火山凝灰岩;自下而上构成深海-半深海→浅海→滨海的海退沉积序列。志留系陀烈组上部发现微古植物化石17属36种。  相似文献   

14.
广东地层发育,从上元古界至第四系均有出露,按区域性角度不整合可划分为3个自然断代:前寒武系至早古生界以类复理石碎屑岩为主夹有火山岩,碳酸盐岩及笔石页岩;泥盆系至中三叠统主要由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呈不等厚互层组成,夹有硅质岩和煤层,上三叠统至第四系以碎屑岩为主,下部含煤,中及上部夹火山岩。广东属于华南地层区,包括桂湘赣、云开东江、武夷、沿海和雷琼等6个地区分区和14个地层小区。广东地层研究自1869年起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研究扬子地台北缘的陕西西乡县穆家沟地区志留系底界界限年代.此区古生代沉积有下寒武统、中上奥陶统、下志留统及二叠系一套滨海浅相地层,化石丰富,可与国内外对比.区内以造陆性垂直升降运动为主,除奥陶系与志留系整合接触外,其余为平行不整合接触.未发现有同期岩浆活动,岩石基本未变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厚10m,含Glyptograptus persculptus,Parakidograptus acuminatus及Orthograptus vosiculosus三个笔石带.主要为砂质页岩、页岩,常夹有硅质岩条带.上与崔家沟组(S_1~1)页岩(厚82m)、下与观音桥组(O_3~3)砂岩(厚0.25m)呈过渡关系.主要物源来自北部的汉南古陆.对龙马溪组页岩进行全岩及分粒级对比研究,选取6个样品的不同粒级共8个点测试Rb-Sr等时线年龄t=438Ma,~(87)Sr/~(86)Sr初始比为0.7146,推荐此值为志留纪底界年龄.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白乃庙地区中晚志留世复理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陆台北缘的白乃庙地区,发现了中晚志留世复理石,不整合于奥陶—早志留世白乃庙群之上;其上被晚志留世末期的海相磨拉石沉积不整合覆盖;具有较完整的韵律结构和多种类型复理石印模的层面构造,为典型的浊流沉积产物。  相似文献   

17.
<正> 安徽宿松地区奥陶纪地层仅在龙山一带零星出露,以往常与南京地区相对比。1979年,杜森官、齐敦伦认为本区与黔北一带奥陶系较为相似,自老至新分为红花园组、蒋家围组、油榨岭组、庙坡组、宝塔组、涧草沟组、五峰组。 宿松龙山剖面位于宿松县城北5公里蒋家围西侧,出露奥陶系中、上统及下统上部,奥陶系顶界与上覆下志留统高家边组呈假整合接触,底界由于断层破坏,使红花园组与中  相似文献   

18.
齐文  侯满堂 《中国地质》2005,32(3):452-462
对镇(安)旬(阳)矿田泥盆系、志留系铅锌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分析表明,本区泥盆系、志留系铅锌矿总体属层控矿床类型。铅锌矿赋存于下志留统悔子垭组、中志留统双河镇组及中泥盆统大枫沟组、上泥盆统南羊山组;控矿构造为断裂、褶皱,容矿构造为顺层断裂带、剪切带,含矿岩石为含碳砂岩、千枚岩及灰岩、生物灰岩、白云岩;沉积环境为浅水陆棚相、台地边缘及泻湖、潮坪、台地浅海。以旬阳泗人沟为代表的志留系铅锌矿属细碎屑岩沉积强改造型铅锌矿床;以旬阳大岭、赵家庄为代表的泥盆系铅锌矿属碳酸盐岩沉积弱改造型铅锌矿床;以镇安锡铜沟、月西为代表的泥盆系铅锌矿属碳酸盐岩沉积强改造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9.
北祁连-河西走廊志留系包括下志留统鹿角沟砾岩和肮脏沟组、中志留统泉脑沟山组和上志留统旱峡组,泥盆系包括中、下泥盆统老君山组和上泥盆统沙流水组。鹿角沟砾岩为水下冲积扇沉积,断续分布于北祁连西段。肮脏沟组在北祁连-河西走廊分布广泛,主要为半深海碎屑复理石沉积。泉脑沟山组和旱峡组分布于北祁连和河西走廊西段,前者以浅海相砂泥岩和泥灰岩为主,后者以滨海潮坪-浅海碎屑岩沉积为主。老君山组分布于古祁连山山前和山间盆地,为粗碎屑磨拉石沉积。沙流水组分布于河西走廊东段,为湖相沉积。区域古地理分析表明,北祁连-河西走廊志留纪-泥盆纪的古地理主要受北祁连加里东-早海西期不规则造山作用控制。鹿角沟砾岩标志着弧-陆碰撞最早发生于早志留世早期。早志留世北祁连-河西走廊由弧后残余盆地向前陆盆地转化。中、晚志留世北祁连东段剧烈造山并与阿拉善古陆的连接,前陆盆地限于北祁连-河西走廊西段。志留纪末期为北祁连的主造山期,泥盆纪形成高峻的古祁连山。早、中泥盆世形成山前和山间盆地的粗碎屑磨拉石沉积。晚泥盆世造山带西段造山作用剧烈,形成剥蚀区。东段造山作用微弱,山地被剥蚀,山前形成湖泊相的晚泥盆世沉积。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境内的早志留世笔石地层仅分布于西南部淅川一带,不仅笔石丰富,而且还有许多其它门类的化石产出,是一套典型的混合相沉积。1957年,马杏垣、邓永高在本区胡家泉一付家营测制剖面,采得零星的笔石化石,方确定志留系的存在。1958~1961年间,北京地质学院在本区开展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测制了后凹—岭上志留系剖面(图1),获得一些笔石化石,但对含笔石地层的时代归属问题仍没能给予恰当的解决。1978年以来,河南地质科学研究所王德有等在豫西南开展地质工作,使本区早志留世笔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