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水文测验的实际工作中,多次要用到可逆计数器来解决出现正反转相互交替在一起的计数问题。如缆道测流时的起点距计数(当超过测点位置后要返回原位置;当发现已测过的垂线中有出错的垂线,需返回出错垂线重测时等);用缆道或测船测流时的测点深计数(这时测量的程序是正转作为水深计数,反转作为  相似文献   

2.
赵长军  董雯  于发强 《水文》2011,31(2):72-74
使用缆道或测船测流,经常用到水深计数器,然而购买水深计数器价格较高。制作电子水深计数器技术又复杂,只有专业人员才能做到。介绍一种小型计算器改制水深计数器,不仅价格便宜,改制技术又比较简单,稍懂一点专业技术人员都能改制。该计数器装置使用干电池或充电电池供电,特别适用于没有交流电源供电的地方测量水深。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控仪表在水文缆道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缆道数控仪、流速显示仪、水深、起点距的电子计数器及流量计算仪等都是数控仪表。在使用这些数控仪器、仪表时,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一台数控仪在室内调试完成,一切逻辑动作正常,但一旦在水文缆道上投入使用,就出现数字乱跳,动作乱套的现象,使仪器无法应用。这种  相似文献   

4.
鲁承阳  赵赛生 《水文》1997,(5):60-61
对水文缆道循回绞车设计方法的改进1现行水文缆道循回绞车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水文缆道的水平运行驱动设备———水文缆道循回绞车(以下简称绞车)的设计方法,目前大多沿用《水文缆道》和《水文缆道测验规范》中介绍的方法。即为保证循回牵引索不在驱动轮上“打滑”,而...  相似文献   

5.
《水文》2008,28(1):F0003-F0003
EKL-3A型全自动水文缆道测验系统是专为水文缆道测流研制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工业控制计算机和PLC可编程控制器作为完成自动化缆道测流的控制核心,配合交流变频调速、光电编码测距定位、流速自动测算、音频信号传输等成熟技术和计算机测流控制软件及流量成果自动生成软件等构成。系统可通过计算机对缆道测流装置进行全自动、半自动、手动测流控制,各种测量方式均可最终生成断面流量报表和断面流速分布曲线图。  相似文献   

6.
水文缆道测速,一般都是由流速仪接触丝或干簧管发出流速讯号脉冲,通过缆道用“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将脉冲讯号传到操作室内,经讯号接收器接收、显示,按流速公式计算出流速值。过去流速仪每20转或5转发出一个流速脉冲讯号,所以讯号频率较低,采用人工听音响计数测速是可行的。但是目前国内外一转一个脉冲讯号,或一转多个脉冲讯号的流速仪开始生产,并在缆道上使用。所以讯号的频率很高,采用人工听音响计数是不可能  相似文献   

7.
随着水文缆道的普及和应用,测流信号的产生、传输、接收已成为缆道测流的主要问题。没有一个稳定、可靠的信号系统,必将严重影响缆道测流的进行。信号系统不稳定、不可靠的主要原因,一个是水下发送设备的结构形式;另一个是传输与接收都没有解决好,其中的主要症结则在传输上,而传输损失往往又是人为因素居多。水文缆道的技术指标曾要求缆道信号的传输效率要大于10%,也说明人们认识到信号的  相似文献   

8.
郭星火 《地下水》2002,24(2):118-119
水文缆道一般建在河边、山脚人烟稀少地区,且支架和缆索都突出在河流两岸和水面以上,均高出周围地形地物,常常缺少高大建筑物或树木的屏蔽,容易成为雷击的目标,缆道遭到雷击以后可能使支架劈裂、倒塌,缆索断股、烧毁,操作室设备损坏,人员触电伤亡等严重后果。因此为了确保缆道设备和人员安全,本文将对缆道防雷保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们将原有缆车设备改造为缆道形式。选用开口式的电动、手摇两用缆道可控硅调速。缆车缆道结合方式如图所示: 从图上可以看出,将原有的缆车闭口式改成开口式,增加几个滑轮组和平衡锤,使缆车行车架与缆道行车架相联,成为缆车缆道结合方式。采用缆车、缆道结合设备的优点是: (一)畅流期以缆道为主,安全可靠。取沙时用  相似文献   

10.
几年来,水文缆道测流发展很快,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但若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则还有一些具体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例如:兴建了电动缆道,如果没有一套控制设备就无法准确定位;水面、河底信号不可靠,就无法测深等等。对此,我们几年来为提高无偏角电动缆道测深和定位的精度,在工作中进行了一些试验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现介绍如下。一、电机控制无偏角缆道水平来回运行与垂直升降是分别由两个电机带动的。我们采用JZ-Ⅱ型绞车和两台电动机功率各为1.5KW。控制线路如  相似文献   

11.
黎敏仁  熊新保 《水文》1992,(2):39-42
一、概述ZC-1微机水文缆道自动测验系统(以下简称ZC-1系统),是以TP-801单板微型计算机为中心的水文缆道测验自动控制系统。凡具有水文缆道测验能力的水文测站,配上ZC-1系统,不用改换原有的缆道设备,在保留原有测验方法的同时,实现流量的全自动测验和不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缆道铅鱼测深的精度进行悬索的偏角改正,我们研制成功一种晶体管偏角直读仪。该仪器可将偏角度数直接在微安表上读出,使用方便,故能适用于手动、电功等各种类型的水文缆道,同时亦可用控制仪测量频率换算偏角度数。  相似文献   

13.
《水文》1981,(3)
我区十好桥水文站1979年汛期使用缆道积宽法测流,共测流53次.现将该站的缆道积宽法测流的基本方法、资料和分析情况、成果比较、几点建议分述如下.一、基本方法缆道积宽法测流是用缆道悬吊流速议沿着横断面作等速移动,仪器在横向移动速度和水  相似文献   

14.
张章新  叶道良 《水文》1999,(6):61-62,56
滑差电机调速缆道目前在水文缆道中约占20%~30%的比例,如何在使用过程中及时排除控制系统的故障是很重要的。为此,现就我省普遍使用的以FJ-2型电磁调速电动绞车为驱动装置的缆道控制系统常见故障,以我们在工作中的实践体会,进行分析。判断,并提出处理方法。滑差电机调速缆道控制系统常见的故障,按现象可分为两类:一是电动机不起动的故障;二是电动机运转正常,而滑差电机失控的故障。1电动机不起动故障的分析和处理FJ-2型电磁调速电动绞车,装有两台电动机,一台负责缆道的循回运行,另一台负责缆道升降运行。操纵有…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大多数水文缆道是用“无线法”测流(即通过缆索—水—大地—二次仪表形成回路)。由于缆道有一定的跨度和高度,相当于一条很长的架空线,在上面势必要感应各种干扰信号,特别是在电台附近,干扰更为明显;测深时的水面、河底信号多是凭听觉,用手动控制;流速信号凭心记,伴随着一定的人为影响。根据我们几年来的实践,研制了一套水文缆道防干扰、半自动测深测速信号简易装置,经在我省通化水文站使用,效果较为理想,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程进豪  安连华 《水文》1996,(2):63-64
一种水文缆道主索保护装置程进豪,安连华,张广海(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水文水资源局)1问题的提出水文缆道是一种重要的测量过河设备。目前,我国已有各种水文缆道(包括吊船过河缆道、自动化缆道、水文缆车等)近3000座,在水文测验中起了重大作用,它不仅减轻了劳...  相似文献   

17.
1前言水文缆道是目前水文测站主要的测流取沙设备,它由主索、循环索、起重索、支架等组成。循环索是缆道行车在断面上往来和铅鱼升降的动力传动纽带。循环索的受力很大,尤其是在大洪水测流时,由于铅鱼入水后循环索受到强大的水流冲击力,加上漂浮物的缠绕等,使其长时间处在疲劳状态下,而且,循环索在行车运行和铅鱼的升降过程中不断与导向滑轮及游轮产生摩擦,造成钢丝绳磨损、断丝等,所以水文缆道循环索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都必须及时更换新的钢丝绳,以保证测验工作的顺利完成。用传统的方法更换循环索,不但工作量大,而且麻烦,特别是大中河流和通航河流以及跨公路的缆道站,更换一次循环索不仅要花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且还担心安全问题。为此,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一种更换循环索的新方法,现介绍如下。2循环索更换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更换循环索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具体做法按以下步骤进行。(1)把行车架固定在主索上,避免其来回移动。(2)在行车前固定一个单饼滑轮于主索上,如图1所示。用架子把准备更换的钢丝绳架在行车下方的平地上,绳头穿过单饼滑轮。(3)用紧线钳收紧循环索后卸下钢扣,与新的钢丝绳连接在一起,具体连接法如图2所示。当跨度不大时采...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的“龙江811型水文缆道绞车”,具有操作联动、光电转换、袖珍电子计算器计数等特点。现将其技术性能、结构特点介绍如下:一、技术性能适用范围:净跨小于150米的手摇缆道铅鱼重  相似文献   

19.
问与答     
《水文》1988,(1)
问我国第一座岸上操作的水文缆道何时建于何处?此后发展情况如何? 答 50年代初,我国测流取沙的主要技术装备是普通船只,或过河索吊船。5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人在岸上操作的各种类型的水文缆道和在河流上方操作的水文缆车。据考证,1954年6月12日浙江省新昌县长诏水文站研制成第一座人在岸上操作的水文缆道。这种测流设备的最大优点是能保证测流人员安全。因此,它一出现就受到领导重视和测流人员的欢迎。水电部水文局多次组织技术协作攻关,逐步完成设备配套,  相似文献   

20.
宋兴治 《地下水》2010,32(6):191-192
随着水文缆道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水文自动化得到快速发展,如何将水下各传感器信号准确无误地传到室内,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实践证明,没有一个稳定、可靠的信号传输系统,必将严重影响缆道测验的正常运行。结合铁岭水文站缆道信号"无线"传输,进行实践,分析了影响信号传输的因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