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根据地震反射特征,万安盆地地震剖面由上而下识别出T1、T2、T3、T3^1、T4、T5、Tg共7个地震反射界面。结合区域地层与钻井剖面资料,以T3、T5为界,由上而下将盆地的新生代沉积层序划分为I、Ⅱ、Ⅲ三个超层序。超层序Ⅲ由F(T5-Tg)层序组构成,为盆地初始发育阶段扭张构造应力产生的地堑内形成的层序,分布局限,其体系域展布特征不明。超层序Ⅱ由D(T3-T4),E(T4-T5)两个层序组组成,  相似文献   

2.
云南陆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良盆地是云南省第三系沉积盆地的典型代表。盆地中识别出四个不整合面,即Tg、T6、T3和T0其拉张史可分为两大阶段;(1)Tg-T5,拉张强度渐增期;(2)T5-现今,拉张强度渐弱期。与拉张史相对应,陆良盆地的沉降史可分为两个阶段;(1)N2c为快速沉降阶段;(2)Q为沉降缓慢阶段。据此,陆良盆地的形成演化阶段为:(1)盆地初始形成期;(2)盆地扩张发育期(T6-T3);(3)盆地发展稳定期(T3  相似文献   

3.
盆地中识别出三个不整合面,即Tg、T3和T0。其拉张史可分为两大阶段:(1)Tg→T3,拉张强度渐增期;(2)T3→现今,拉张强度渐弱期。保山盆地的演化阶段为:(1)盆地初始形成期(Tg→T5);(2)盆地扩张定型期(T5→T1);(3)盆地萎缩充填期(T1→现今)。  相似文献   

4.
本文按地震地层学原理,利用万安盆地大量的地震反射剖面,对其地震相特征作了综合解释。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工作成果和少量钻井资料,分析了三个勘探目的层(E2^3(?)-E3,N1^1-N1^2,N1^3)的沉积特征,进而推测沉积相对油气分布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楚雄复式盆地演化及形成的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楚雄盆地处于中国云南省中部,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南西界以红河断裂为界与哀牢山造山带相连,北西界为程海断裂,东边为绿汁江断裂。盆地基底包括结晶基底和褶皱基底双重结构。盆地内发育了中三叠世以后的沉积盖层,西部中三叠世和晚三叠世早、中期为海相沉积,晚期为海陆交互相和陆相沉积;盆地东部为陆相沉积。侏罗—白垩纪整个盆地为巨厚的陆相沉积。楚雄盆地的构造格架分为4个带:(1)哀牢山造山带;(2)褶皱逆冲带;(3)中部沉降带;(4)东部隆起带。盆地形成与演化分为六个阶段:(1)被动大陆边缘沉降阶段;(2)拉张热隆起边缘——裂谷盆地阶段;(3)沟-弧-盆系阶段;(4)残洋-周缘前陆盆地阶段;(5)走滑-拉张盆地阶段;(6)走滑-挤压-改造阶段。楚雄盆地的形成与演化体现了盆地动力学性质转化和复合,在多种动力系统作用下或经过多旋回构造阶段产生了复式盆地  相似文献   

6.
江达—维西陆缘火山弧的形成演化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达-维西陆缘火山弧为金沙江弧后洋盆向西俯冲消减和斜向碰撞过程中形成,其过程经历了俯冲造弧-碰撞成弧-张裂成盆的复杂发展历史。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P^21-P2)形成储冲型弧火山岩,早中三叠世(T1+2)形成碰撞型弧火山岩,晚三叠世早期(T^13)于裂谷盆地中发育“双峰式”火山岩。晚三叠世早期(T^13)裂谷分国地从北向南形成生达-车所-鲁麻弧后盆地、徐中-鲁春-红坡上叠(弧后)裂谷盆地和箐口  相似文献   

7.
川东梁平向斜隐伏断层与气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东地区海相地层沉积早(Z-T2)。断褶构造发生晚(N-Q)。断褶构造发育程度低及隐伏构造内致密储层后生孔洞缝发育区控制气藏分布。梁平向斜内及两翼变陡部位发育众多的隐伏构造,向斜是气源区。根据地震资料解释出隐伏断层及构造,优选了3个构造,定出4口井位供钻探。  相似文献   

8.
在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南部地区的大多数地震剖面上,位于地震Tg5-Tg5’反射层间(相当于中上奥陶统)存在着一组反射能量强的特异反射波组,在平面上呈北西向展布。根据盆地的地球动力学特征和深海底流理论,认为这是由等深流侵蚀而成的切割谷,并初步分析了形成机制和石油地质意义,为盆地的非构造研究和油气勘探新领域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南部地区的大多数地震剖面上,位于地震Tg5-Tg5’反射层间(相当于中上奥陶统)存在着一组反射能量强的特异反射波组,在平面上呈北西向展布。根据盆地的地球动力学特征和深海底流理论,认为这是由等深流侵蚀而成的切割谷,并初步分析了形成机制和石油地质意义,为盆地的非构造研究和油气勘探新领域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扬子地台南缘早震旦世,古生代和晚三叠世海相碳酸锰矿石的εNd(T)值分别是-4.6--5.5,-8.1--9.0和-3.5--4.2。Z1-C1期间,它们的Nd模式年龄T2DM平均为1931±46Ma,εNd(T)-T演化线与亏损地幔演化线交点年龄为1950Ma,d(T)/dσ=0.96。Nd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华南陆壳晋宁期前的增生作用主要发生在早元古代的1931±46Ma前,晚元古代地壳增生作  相似文献   

11.
二连盆地白垩系非海相沉积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魏魁生  徐怀大 《地球科学》1994,19(2):181-193
辩证地将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二连非海相沉积盆地中,利用高分辨率反射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将白垩系划分为2个超层序和8个层序,每个层序含8-20个准层序;分析了层序界面特征及高振幅反射波与密集段的关系;总结了沉积体和体系域特征;绘制了基准面升降曲线。  相似文献   

12.
李文辉 《广东地质》2000,15(4):49-54
通过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将蕉(岭)-梅(州)地区晚古生代岩石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才虎头组,大湖组、忠信组、大埔组、黄龙组、船山组、栖霞组、孤峰组、童子岩组、翠屏山组大隆组,根据各岩石地层单位的基本层序特征差异,岩相变化及顶底界面几何特征等,将该区晚古生代沉积划分为不同的沉积体系域-2个低水位体系域(LST)、5个海侵体系域(TST)、1个饥饿段(SS)、2个最大海泛期沉积(MFS)、3个水位体系域(HST)和1个陆边缘体系域(SMST),各沉积体系域的基本特征表明,该区于晚古生代期间反复经历了多次海进一海退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松辽盆地“T2”天然水力断裂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梅廉夫  费琪 《地球科学》1996,21(6):632-632
松辽盆地“T2”天然水力断裂系统梅廉夫,费琪,徐思煌石油地质系,武汉430074由于分布和形态上的独特性,松辽盆地“T2”断裂系统的成因长期处于争论之中【’].主要的成因解释包括基底扭张作用,盆地拗陷早期的伸展作用【以及沉积作用等,然而,随着三维地震...  相似文献   

14.
柴达木盆地及相邻造山带区域断裂系统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根据对祁连山、昆仑山、阿尔金山和柴达木周缘露头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盆地地震反射剖面的解释,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及相邻造山带区域断裂系统及其对盆地演化的控制作用,提出5个区域断裂系统对柴达木盆地的形成和发展演化起着重要控制作用:(1)祁连山-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系统;(2)东昆仑山-柴达木盆地南缘断裂系统;(3)阿尔金走滑断裂系统;(4)鄂拉山走滑断裂系统;(5)甘森-小柴旦断裂系统。这些断裂系统控制了柴达木盆地的展布方向、盆地内次级断裂的形成和分布、沉积中心的迁移及油气聚集带的分布。  相似文献   

15.
中国板块构造与盐类矿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大陆的华北、塔里木、准噶尔-兴安、华南及甘青藏等五大板块发展过程中于地块边缘活动带、陆间裂谷、陆内裂谷等场所生成的含盐盆地,沉积了各时期(O、C、T、J-E和Q)盐类矿床。通过分析对比认为,甘青藏板块兰坪-思茅拗陷带(J2-E1、Q),塔里木板块(C、K-E、Q),华北板块(O2),华南板块(T1-2)为成钾有利地带,中国东部众多的K-E红层盆地中成钾条件较差  相似文献   

16.
华北克拉通印支运动及其与早中生代盆地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汪新文 《地球科学》1996,21(4):449-454
探讨了华北克拉通印支运动的时空分布,不同地区印支运动的变形特征,印支运动与该区早中生代盆地发育的关系以及印支运动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研究表明,该区印支运动可以分为早期(T1-T2)和晚期(T3),对应于华北克拉通的两个构造幕,印支运动产物的变形主要发育于华北克拉通的东部,以近东西向褶皱,冲断和北北东向转换构造为特征,印支运动改造了本区晚古生代一中三叠世大型克拉通盆地,且对早、中侏罗世盆地的发育有控制  相似文献   

17.
S40界面是琼东南盆地新近系裂后期的重要地质界面,发育时代为晚中新世末期(约11.6 Ma),是裂后期充填序列中梅山组和黄流组的分界面.通过对琼东南盆地大量二维测线的精细解释,结合钻井、生物等资料,从海平面变化、地震-沉积相跃迁、沉降速率等方面总结了该界面的特征,指出S40界面在盆地东西部特征差异明显:在盆地西北部浅水...  相似文献   

18.
周蒂  孙珍  杨少坤  林鹤鸣 《地球科学》2011,36(5):789-797
曾母盆地是南沙海区研究和勘探程度较高的盆地, 其地层系统一直是建立整个南沙海区地层系统的重要依据.然而由于盆地沉积厚度大和横向相变快等原因, 对曾母盆地的分层方案和地层时代的认识存在很大分歧.为了给曾母盆地甚至南沙海区的油气勘探中地层划分对比和地震剖面的解释提供基础依据, 在搜集整理和分析国外有钻井控制的地震剖面和分层方案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个实用的、便于与南海北部盆地对比的曾母盆地地层划分对比方案.将中海油对南海北部诸盆地制定的一套地层界面编号系统和地矿部广州海洋地质局对曾母盆地地层的命名结合起来, 并根据国外在曾母盆地获得的钻探和联井地震测线资料对界面的时代作了一定调整, 将曾母盆地基底以上的地层划分为4组1群(曾母组、立地组、海宁组、南康组、北康群), 之间由5个重要不整合面(Tg、T60、T40、T32、T30) 相分隔.还将该方案与国内外其他方案进行了对比和讨论, 以供阅读有关资料时参考.为了方便将这套地层系统应用于地震剖面的解释和分析, 用实例显示了同一地层中由于地层相变而造成的地震相的巨大变化, 以及各重要不整合面的特征及其在地震剖面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桑托斯盆地历经早白垩世早期克拉通坳陷盆地、早白垩世早—中期裂谷盆地、早白垩世晚期至全新世大陆边缘盆地3个演化阶段,石油资源主要富集于裂谷盆地的生储盖组合中,目前的盆地构造单元划分方案不能够准确地反映裂谷期的构造格局。根据最新的重磁、地震、钻井、大洋钻探等基础资料,提出了桑托斯盆地盐下构造单元划分的新方案:(1)以晚断陷期主要断裂和沉积特征作为划分一级构造单元的依据,根据断裂分布结合晚断陷期沉积厚度600 m等值线确定隆起与坳陷的边界;(2)以晚断陷期次级断裂和沉积特征作为划分二级构造单元的依据,根据同沉积拉张断裂、二级走滑断裂及其调节断裂分布,结合晚断陷期和早坳陷期沉积厚度1 000 m等值线确定凸起和凹陷的边界;(3)将盆地划分为"二隆三坳"5个一级构造单元,包括西部坳陷、阿乌隆起、中央坳陷、卢苏隆起和东部坳陷,并进一步划分为38个二级构造单元。以裂谷盆地构造演化特征为主要依据划分的构造单元对未来油气勘探选区和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胶东地区中生代岩石圈减薄的证据及其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胶东地区可划分为两个大地构造单元:胶北断块和胶南造山带。前者为华北板块组成部 分,后者为华北和扬子板块的碰撞拼合带。五莲-青岛-海阳-牟平深断裂构成上述两个构造单 元的边界。本文从地质(陆壳隆升、构造岩浆活动与断陷盆地形成)和地球物理(重、磁异常与地震 测深)两个方面论述了胶东地区中生代经历了两个不同构造演化时期:前期(T3-J2)陆壳隆升和后 期(J-K)陆壳拉伸。我们认为,岩石圈减薄的动力学条件是与库拉-太平洋板块以不同边界类型 向欧亚大陆俯冲以及郯庐断裂以不同方式的强烈活动密切相关。在综合分析基础上建立了胶东地 区岩石圈减薄的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