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用2004-2005年6-9月日平均用电负荷资料和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气象条件与用电负荷的关系,分月建立了气象负荷的预报方程。对解决趋势负荷难以确定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通过计算气象负荷变量和用电负荷变量来预报用电负荷的解决方法。经2006年试用,预报效果稳定,平均相对误差为1.9%,而且对用电负荷起伏较大的变化过程亦能做出准确预报。  相似文献   

2.
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为“四化”建设、为人民生活服务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天气预报的作用使之达到准确、迅速、经济是每一个预报工作者肩负的重任。就预报工作来说准确是首要的,没有准确的天气预报就谈不上什么服务,而天气预报质量的提高,是与预报人员素质、技术高低、方法是否先进、预报经验多少以及“预报质量考核办法”贯彻执行如何等有关。素质差、技术低劣难以做出准确的天气预报,具备了相当技术水平的预报员若不按照“预报考核办法”的  相似文献   

3.
农业气象产量预报服务系统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建林  赵四强 《气象》1991,17(7):23-26
农业气象产量预报服务系统(简称AMYPS系统),是利用dBASEⅢ和BASIC语言建立的一套比较实用、方便的预报服务系统。该系统由数据库及其管理、定性分析和产量预测3部分组成。它不仅能够分析作物生育期内任一时段气象条件的利弊,还能较准确地预测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4.
用模糊聚类法预报冬小麦产量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长安气象观测站10a的冬小麦生育期、产量及气象观测资料,用回归分析确定出冬小麦生育期的冬前分蘖、拔节到孕穗期降水量、开花到乳熟期的降雨日数3个因子与冬小麦产量相关显。然后利用这3个因子进行模糊聚类,并用预报年的相关资料计算做出产量趋势预报。对1999年2000年西安地区产量年景试报,预报结果正确。  相似文献   

5.
1、前言柑桔的产量为结果数乘以平均果重,而结果数对产量的贡献率是非常高的(池田,1680)。笔者打算通过阐明气象条件对温州蜜柑桔结果数与发育早晚的影响,从气候生态的观点出发,推论出新和结果数的形成过程,为今后的柑桔气候研究,产量预报及裁培措施的改善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孙玉亭  王春乙 《气象》1984,10(5):24-26
研究天气对产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作物产量预报,这是目前使用较多的方法。实际上,农业气象产量预报并不是完整的农业产量预报,因为农作物产量不仅与环境条件有关,还与品种、肥料、农业技术措施有关。因此,只分析外界条件和产量的关系,往往造成与实际有较大的差异。作物生长动态模式是根据作物实际生长状况,如采用干物质累积量、有效分蘖数、穗数、粒数等惰性因子,并考虑未来将出现的天气条件,  相似文献   

7.
产量预报是世界各国都在开展的一项农业气象服务,它对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高精密观测仪器的使用以及计算机的广泛普及,使产量预报由最初的统计模型、大田试验估算等方法发展到现今运用计算机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计算,预报的方法不断优化,精度得到很大提高。1产量预报的发展1.1统计预报模型它是利用历史产量对照气象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后而建立预报公式。y=yl+yw+△y[1]式中y为实际产量,y为趋势产量,y。为气象产量,△y为随机产量(一般忽略)。该种方法中要对产量的历史资料进…  相似文献   

8.
玉米雌雄穗分化进程的预报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维勋  曹永华 《气象》1989,15(3):20-23
通过田间分期播种和人工气候箱的模拟试验,研究玉米发育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展开叶片数的增加速率与日平均气温和展开叶片数之间存在曲线关系。以实测数据为基础,建立描述这种曲线关系的两个方程。因此,可以预报逐日的展开叶片数。应用展开叶片数与穗发育阶控之间的关系,就能做出雌堆穗分化进程的预报。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佘修平同志的文章进行了学习研究,并结合我站开展预报工作的实践进行了座谈。对佘修平同志文章中第一个问题提出“县站就不能离开气象台的天气形势、环流背景,而独立做预报”这个观点,我们是不同意的。我们认为,县站预报工作只要真正作好了,不仅能够独立自主地做出预报,而且还可以准确及时地做出预报。  相似文献   

10.
根据冬小麦理论产量由单位面积有效茎、穗粒数和千粒重求积的农学原理,结合冬小麦生长季气温、日照和水分适宜度的计算模型,在河南省选择5个代表站点,利用1995-2013年冬小麦生长季的逐旬气象要素,构建了气温、日照、降水和土壤水分适宜度序列,分别建立了各代表站点产量要素的变化率或距平百分率的动态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有效茎与气象条件的直接相关性不显著,但株成穗数的变化率与气温和水分适宜度的相关性较好,千粒重距平与土壤水分适宜度的相关性显著,穗粒数与气象因子适宜度的相关性小。除穗粒数变化率预报模型外,构建的株成穗数变化率及千粒重距平的动态预报模型显著性水平均较高。模型可从4月1日起,逐旬预报各产量要素值,各代表站点对株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的预报回代检验平均准确率分别为80.4%、88.5%和94.0%,5月上旬以后对理论产量的预报平均准确率为93.3%。利用2014年资料进行外推检验,对穗粒数和千粒重的预报准确率均在92.0%以上。因此基于主要气候因子适宜度与农学模式相结合的方法,可实现产量动态预报,预报准确率基本满足业务服务需求,但模型对产量的丰歉趋势预报准确率仍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1.
张万诚  郑建萌  解明恩 《气象》2002,28(6):32-34
利用典型相关方法作云南汛期(6-8月)降水的预报试验,选取有实际预报意义的北半球500hPa场1-4月平均环流特征产量、部分关键区的高度和距平资料及太阳黑子数作为共同影响因子,建立典型相关模型。并取所有的前10个典型变量分别作汛期雨量预报对比。对1998年、1999年的汛期雨量预报结果表明:取前10个典型变量为预报因子作汛期雨量预报的准确率优于取所有典型场为预报因子的预测模型。从实况检验来看,该模型物理意义清晰,效果较好。并作了2000年的汛期预报,其准确率为10/16。  相似文献   

12.
在吸引子上演变的天气和气候变量(局地地面气压和δ_(18)O-记录),从其相空间轨迹能演绎出可预报性。可预报性可由初始彼此接近的相轨迹之散度来定义,并且可由单一变量轨迹上扩展着的点对的累积距离分布估计出来,e倍膨胀率表征了可预报性的时间尺度。作为第一估计,我们得到了天气变量的可预报性时间尺度约为两周而气候变量的则为1.0~1.5万年。  相似文献   

13.
作物产量的形成与其一生中各个发育期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因此可根据这种关系在作物不同的发育时段作出产量预报。我们试用凤山县历年的中稻产量与气象条件的联系,分别在几个主要发育期作出产量趋势预测,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做出修正补充,逐步使最终预报结论向实际产量逼近。此方法简单易行,且有一定效果。 中稻是凤山县种植面积较广的粮食作物品种,一般在5月下旬播种,10月份成熟收获。经气候分析和社会调查可知,我县中稻生产时期的热量条件是优越的,基本上不存在冷害问题。主要的问题则是秋旱,在九月份当地气温仍较高,雨水偏少,田间水份往往欠缺。而此时期正是中稻的幼穗分化和抽  相似文献   

14.
小麦是昌吉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无论播种面积还是总产均占首位.小麦产量的丰欠,关系到人民生活安排和经济收入等.及时而准确的小麦产量预报,是政府制定计划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做好产量预报,对于指导昌吉市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一、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与气象  相似文献   

15.
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在GRAPES同化系统中的误差控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RAPES-3Dvar系统,分别对2004年9月3~5日、2005年7月2~4日、2008年7月20~22日的3个降水个例进行了常规地面资料各同化变量误差倍数改变的质量控制试验。结果表明,改变地面同化变量的误差倍数对进入同化系统的资料条目数是有所改变的;H的误差倍数取4时就能保证80%的资料进入同化系统,而U、V、Q的误差倍数取到2时,就能保证90%的资料进入同化系统;通过对目标函数及其梯度随跌代步数下降趋势对比分析,发现同化各变量的误差倍数取4及其以下时,其代价函数就能满足收敛条件,从而得到分析场;随着误差倍数的增加,进入同化的H资料的条目数越多,其对四川境内的降水预报的改善程度越差,而进入同化的U、V、Q条目数越多,其对四川境内的降水预报的改善程度越好,同时当误差倍数取到3以上时,各同化变量在四川境内的降水雨带与各自的误差倍数取3时一致。在既保证最大程度的利用更多同化资料,又保证其同化质量的前提下,H、U、V、Q的误差倍数的取值分别为4、3、3、3。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经验预报、理查逊数(Ri)预报、载荷因数变量方程预报等3种颠簸预报方法的讨论,得出了不同的天气系统及环境、风的水平与垂直切变、大气层结、温度的水平与垂直梯度、温度的局地变化等多个气象因子与颠簸的关系,提出了一些预报颠簸的经验指标.  相似文献   

17.
集合卡尔曼滤波同化多普勒雷达资料的观测系统模拟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秦琰琰  龚建东  李泽椿 《气象》2012,38(5):513-525
本文将集合卡尔曼滤波同化技术应用到对流尺度系统中,实施了基于WRF模式的同化单部多普勒雷达径向风和反射率因子的观测系统模拟试验,验证了其在对流尺度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对同化系统的特性进行了探讨。试验表明:WRF-EnKF雷达资料同化系统能较准确分析模式风暴的流场、热力场、微物理量场的细致特征;几乎所有变量的预报和分析误差经过同化循环后都能显著下降,同化分析基本上能使预报场在各层上都有所改进,对预报场误差较大层次的更正更为显著;约8个同化循环后,EnKF能在雷达反射率、径向风观测与背景场间建立较可靠的相关关系,使模式各变量场能被准确分析更新,背景场误差协方差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有着复杂的结构,是高度非均匀、各项异性和流依赖的;集合平均分析场做的确定性预报在短时间内能较好保持真值场风暴的细节结构,但预报误差增长较快。  相似文献   

18.
利用气象与生态要素预测冬小麦产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海英  万信  杨兴国 《气象科技》2008,36(4):440-443
选用对陇东黄土高原塬区冬小麦产量形成至关重要的发育期间光热要素、水分复合因子以及表征冬小麦生长状况的定量因子生长势等气象要素和生态要素,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冬小麦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产量预报方程,试预报准确率达到92%以上.该方法改变了利用气象单类要素预报粮食产量的传统观念,为利用生态要素、水分复合因子等综合要素预报粮食产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使数字农业、生态农业气象要素在陇东黄土高原得到有效推广.  相似文献   

19.
最优集合预报订正方法在客观温度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值模式的直接输出预报在实际应用时常与实况产生一定的偏差,对模式预报进行有效的本地化订正是提高预报准确率的重要手段。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模式细网格资料,采用最优集合(anolog ensemble,AnEn)预报订正方法对北京市各站1~7 d的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进行订正,并对相关参数进行了本地化。采用了滑动训练期、优化变量权重两种方案进行训练。检验评估结果表明:(1)滑动训练期采用60 d时能同时保证计算效率和预报准确率;采用最优变量权重方案后,与预报员主观预报准确率对比,AnEn的最低气温优于预报员主观预报,最高气温基本相当;增加训练期的长度(引入多年的历史资料)相比优化变量权重方案能更有效地提高预报准确率。(2)AnEn预报订正方法在改善数值模式预报的固有偏差(如对由数值模式对局地地形、边界层日变化等形成的误差)效果显著,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对于因局地天气(如霾、降水、大风等)影响下,AnEn的温度预报准确率虽优于ECMWF,但不如主观预报,未来还有改进空间。还对检验结果进行了时间和空间验证,确保在以后的业务尤其是智能网格预报业务中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20.
作物产量预报是气象为农业服务的重要课题。及时、准确的作物产量预报,是国家有计划地安排国民经济所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对农业部门趋利避害夺取丰产稳产,也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利用百色地区气象局测报站的气象资料和百色县统计局提供的四塘公社历年早稻亩产资料采用调和权重产量趋势预报方法,建立单站作物产量预报模式的思路与途径。 一、农作物产量预报模式 的一般表达 根据国内外的有关研究,农作物产量预报模式一般可表达为: y=yt ym △y(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