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通过对米级旋回成因的讨论,提出了用米级旋回单元厚度比值法进行旋回层序识别和层序划分的方案。在对北京西山张夏组米级旋回详细识别的基础上,采用米级旋回单元厚度法进行了层序划分,划分结果与露头层序地层学的划分结果基本一致。米级旋回单元厚度比值法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结果比较准确,有利于提高三级旋回层序识别及划分的精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层序划分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测井曲线小波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指导,以中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和下降半旋回为基本的研究单元,建立其理想的层序地层模型和相应的测井曲线模型,通过Morlet小波对测井曲线模型进行分析,建立中期基准面旋回的小波分析模型,分析小波模型对不同基准面旋回的响应特征。然后以由不同样式中期基准面旋回叠加而成的长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下降半旋回为研究对象,建立其理想的层序地层模型和测井曲线模型,并利用Morlet小波对测井曲线模型进行分析,建立不同样式长期基准面旋回的小波分析模型,分析小波模型对长期基准面旋回及其内部中期基准面旋回单元、旋回界面的响应特征。史134井实例分析表明,不同样式的基准面旋回的小波分析模型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层序单元及层序界面的识别和划分,对层序地层学的研究起到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对华北地区中寒武统颐滩碳酸盐建造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工作中首次识别出层序中最基本的地层单元──米级旋回层序,它是露头层序分析最基本的工作单元。本文总结概括出不同体系域内米级旋回层序类型和特征。这些米级旋四层序在塞向上叠加构成高级(五级、四级、三级)旋回层序时表现出周期性和规律性。这种不同级次的旋回层序的形成受不同动力成因引起的具不同周期和频率复合海平面变化的控制。米级旋回层序的识别与复合海平面变化的研究得出中寒武世鲕滩层序的形成经历了若干次周期性的淹没-间断-均衡堆积-加积进积事件,这为盆地充填史的恢复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层序地层学及旋回地层学的大量研究成果研究,浅海相地层的旋回记录是一种普遍现象。在进行露头层序地层研究中,不能机械地识别层序界面及进行体系划分,岩性、岩相,相序及其有序又珈形式才是研究的基础和关键。旋回层序的界面有两种类型;暴间断面及加深饥饿间断面。  相似文献   

5.
杨晓波  王鹏 《辽宁地质》2000,17(2):109-113
旋回和层序的有机结合,使地层学领域充满了理性,它摒弃了机械的体系域划分和层序界面的识别,更注重从不完整的地层记录中识别出更多的规律,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层序病”的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旋回和层序有了更深层次的发展,主要进展如下:1.旋咽层序为异成因机制下的自旋回产物,其与地内外及宇宙各因素密切相关;2.强迫性海退及强迫性海退楔体系域的提出对传统EXXon层序模式进行了修正;3.以淹没不整合为底界  相似文献   

6.
大庆长垣姚家组高频层序地层与米兰科维奇旋回对应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阳  樊太亮  傅良同  王海荣  胡晓兰 《现代地质》2011,25(6):1145-1151,1166
选取典型取心井对大庆长垣姚家组进行高频层序划分,共识别出98个超短期旋回,33个短期旋回,9个中期旋回和3个长期旋回。同时大庆长垣姚家组自然伽马曲线频谱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层中很好地保存了米兰科维奇旋回。其中,偏心率短周期引起的沉积旋回厚度为2.679~3.972 m,地轴倾角周期引起的沉积旋回厚度为1.379~2.131 m,岁差周期引起的沉积旋回厚度为0.601~0.901 m。高频层序与米兰科维奇旋回之间存在着较好的一致性,高频层序中期旋回、短期旋回和超短期旋回大致分别与米兰科维奇旋回的偏心率长周期、偏心率短周期以及岁差周期对应。地球轨道变化所引起的湖平面变化是高频层序形成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传统米级旋回成因的讨论,提出了在传统的四种米级旋回之间存在米级旋回的过渡类型,即单岩性米级旋回的观点,并从米级旋回的成因及层序—岩相古地理方面对单岩性米级旋回的形成模式进行了分析,在野外露头对北京西山张夏组碳酸盐岩进行了旋回地层划分,就沉积间断面不易识别的旋回地层进行了讨论,并识别出了单岩性米级旋回。层序—岩相古地理背景下的米级旋回模式,可对米级旋回的平面展布进行预测;单岩性米级旋回的发现,有利于提高三级旋回层序识别及划分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河北兴隆中、上元古界旋回层序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以岩相及相序为基础,不同级别旋回层序及其有序叠加形式为研究核心,在进行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同时,对河北兴隆中、上元古界旋回层序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将厚近万米、延续时间达10亿年左右的地层,划分为4个一级超层序、17个二级大层序、62个三级层序。三级层序的划分和识别建立在米级旋回层序及其有序叠加形式的基础之上。旋回性沉积记录的研究,为中、上元古界“系”的划分和建立提供了基本资料,一级超层序与银河年旋回存在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剖面的观察实测、剖面精细解剖及沉积观察描述,识别出了辫状河道、决口扇、泛滥平原三种辫状河沉积的微相类型,并分析了其沉积特征。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准面旋回变化原理,在所测剖面中划分出了两个完整的中期旋回和多个构成中期旋回的短期旋回,在研究区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总结了辫状河野外露头基准面旋回转换面的两类识别标志:洪泛面及层序界面。洪泛面,包括河间潮湿泛滥平原泥岩发育段(需要具有一定厚度和分布范围),河道之间叠置的决口扇(厚度较大处)及孤立的辫状河道层段。层序界面,包括泛滥平原泥岩段较少或不发育段,冲刷面之上具有相互叠置特征的河道沉积位置及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可对比性且规模较大河道的位置。在低A/S比值条件下产生的横向上叠加成片、纵向上相互叠置的辫状河道砂体,其连通性相对较好,砂岩的厚度较大,泥质含量少,均质性较强,具有较强的可对比性。而在高A/S比值条件下产生的较少叠置或孤立河道砂岩,厚度较薄,横向上延伸范围有限,泥质含量高,可对比性较差。由此,初步形成了露头辫状河沉积相中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的方法,为辫状河沉积体系内高精度等时对比格架的建立、储层的识别与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单位是层序。准层序和准层序组构成了层序的基本结构单元,它们在层序内有规律的空间叠置样式是识别体系域的客观标准。准层序被定义为以海泛面为界的向上变浅序列,但是准层序是一个比较松散的概念,存在问题是对其成因机制研究不足。米级旋回作为旋回地层学的基本单位,定义为数厘米至数米厚的向上变浅的岩相序列,是高频率海平面升降变化的产物,其形成时限为相应的米兰柯维奇天文旋回周期。作为旋回地层学的基本单位,米级旋回以其明确的沉积学涵义和有规律的天文成因机制,是对层序地层学概念体系中的"准层序"的良好补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从准层序到米级旋回这一概念体系的演变,代表了层序地层学与旋回地层学相互交融的纽带。最后介绍旋回地层学的最新进展亚米兰柯维奇旋回,它对精确数字定年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周勇  李东涛等 《地质通报》2002,21(3):144-149
通过辽北早白垩世泉头组地层研究,提出泉头组沉积层序划分方案:划分为2个层序,11个旋回层序,20个基本层序;总结了层序划分的4种类型及其识别标志;识别出3种沉积体系———湖相三角洲分流河道沉积体系、浅湖相沉积体系、湖相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2.
杭嘉湖平原第四纪地层高精度对比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标准孔古气候旋回宏观识别标志的研究,并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理论,解决了杭嘉湖平原第四纪地层划分和200余个钻孔的等时对比问题,在此基础上制作了高精度对比的剖面图及准瞬时岩相古地理图,为研究杭嘉湖平原第四纪地层划分、古地貌变迁提供了更为精确的资料。运用“基准面旋回”作为层序地层的划分依据,以古土壤层及其可与之对比的暴露面和河流冲刷面为边界,将平原第四系划分为9个亚层序,并发现亚层序与气候旋回呈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3.
根据柴达木盆地西南部80余口钻井的岩心、测井等资料,对研究区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进行了划分。在对柴达木盆地西南部第三系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分析基础上,识别出向上变深、变浅的非对称型旋回层序和向上变深复变浅的对称型旋回层序3大类型。根据层序可容空间发育特征,进一步将每种类型层序进一步细分为3种、共9种样式;重点阐述了不同类型层序与砂体发育间的关系,并指出了各类型层序的岩性油气藏发育潜力。  相似文献   

14.
沉积地层旋回性记录中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层序地层学及旋回地层学的大量研究成果表明,浅海相地层的旋回性记录是一种普遍现象。在进行露头层序地层研究中,不能机械地识别层序界面及进行体系域划分,岩性、岩相、相序及其有序叠加形式才是研究的基础和关键。旋回层序的界面有两种类型:暴露间断面及加深饥饿间断面。不管是间断面还是凝缩段均存在一个级别归属问题。判断一个旋回层序是否存在的标准,是看组成它的“成因相关的相序”是否存在空间上的有序性及时间上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15.
辽南地区张夏组中上部高频率旋回地层特征明显,反映高频旋回特点。根据岩性、岩相及界面特征,对其进行划分。其中复州地区划分出4个四级旋回层序,21个五级旋回层序,70 ̄80个六级旋回层序;大连地区共划分出4个四级旋回层序,19个五级旋回层序及74个六级旋回层序。各级别旋回层均由相应的次一级旋回层序向上变浅、变厚、变粗的序列组成,其底部均以相应级别的间断-加深面为界。三、四级旋回层序具有区域对比意义。该  相似文献   

16.
百色盆地百岗组高分辨率层序分析及研究意义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地表露头、钻井岩芯、测井资料和地震剖面以及ESR测年数据的综合分析,在百色盆地百岗组内识别出4个级别的层序界面,并研究了各级别层序界面的特征。根据层序界面和湖泛面积识别标志,在百岗组内识别出短期、中期、长期、超长期4种类型的基准面旋回序,具体划分为1个超长期、8个长期、21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指出由Ⅴ级层序界面控制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按结构类型的不同划分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对称型等3种类型,由Ⅳ级层序界面控制的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结构类型与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结构类型相似。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各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垂向序列、岩性岩相组合、结构类型及叠加样式等特征;探讨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地层划分与对比,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确定有利储层发育部位、砂体分布规律及油层和小层砂体精细对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米兰科维奇旋回划分柴达木盆地第四系层序地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柴达木盆地第四系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频谱分析结果表明, 地层中保存着厚度稳定的地层旋回.按柴达木盆地第四纪沉积速率0.87~0.90 m/ka计算,地层中保存的地层旋回厚度在厚度比值和沉积时间周期上都与米兰科维奇旋回周期一致,且主要受控于米兰科维奇旋回中的地轴倾斜度周期, 其引起的地层旋回厚度变化范围为25.0~36.1 m.据此采用Fischer图解法, 求取其可容纳空间变化曲线,以指导层序地层的正确划分.  相似文献   

18.
测井曲线旋回分析在碳酸盐岩层序地层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伊海生 《古地理学报》2011,13(4):456-466
在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层序的研究中,通过旋回计数和厚度测量,采用费希尔图解法解析高频米级旋回或副层序的叠置形式和空间结构,进而标定三级沉积层序的界面,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个方法。但是,这一方法目前主要用于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而在地下油气勘探区受到极大的限制。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它可以根据测井资料求取任一地层段沉积旋回的个数和厚度。根据数值模拟,详细讨论了海平面变化周期和幅度与沉降速率、沉积速率的相关关系,提出高频沉积旋回的分布模式和叠加样式可以指示低频海平面变化的轨迹,这为划分三级沉积层序、标定层序界面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以川西北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为例,说明了应用自然伽马测井资料进行数据处理的流程和步骤,以及根据旋回厚度累积偏差曲线标定层序界面的位置、识别旋回谱系标志。  相似文献   

19.
伊海生 《沉积学报》2015,33(5):855-864
在陆源碎屑岩地层的沉积记录中,测井曲线上一个砂泥岩旋回可以采用正弦波进行描述,测井曲线幅度的高低反映旋回粒度大小的变化,旋回波长则是度量旋回厚度的标尺。本研究表明,测井曲线变化幅度与其平均值之差计算的累积残差曲线,是识别沉积体系、判别旋回层序界面的一个有效图解方法。根据数值模拟实验,证实对于任意一个级次的旋回复合波系,累积残差曲线的正半波和负半波曲线分别对应低频旋回的向上变细和向上变粗的沉积序列,正半波和负半波曲线的转换点位置对应旋回层序界面的深度。同时,引进测井曲线的频谱分析和滤波方法,可以划分沉积旋回的级别,进而研究沉积旋回变化形式的驱动机制。文中以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仙3井为例,根据测井数据计算的累积残差曲线,说明了划分低频和高频旋回层序的方法和流程,讨论了旋回幅度、波长变化与沉积环境和沉积速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四川盆地东北部二叠系层序发育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可容空间分析法,在野外剖面岩性、岩相厚度和旋回变化分析的基础上,对川东北地区宣汉县渡口镇羊鼓洞二叠系剖面的旋回层序进行研究,识别出3种类型5种亚类型的高频旋回层序类型,并将剖面中栖霞组、茅口组以及吴家坪组下部划分为118个高频旋回层序。根据测井曲线的旋回变化,将普光4井的长兴组划分出49个高频旋回层序,据此运用Fischer图解绘制了二叠系可容空间变化曲线。将可容空间变化曲线与相对海平面升降曲线之间进行对比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良好的对应关系。采测井曲线的频谱分析,对研究区长兴组进行了米兰科维奇沉积周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兴组中广泛地保存着124,44.89,35.11,21.16和17.72ka的米兰科维奇沉积周期;地层中的沉积旋回主要受古气候变化的控制,偏心率、地轴倾角和岁差周期引起的地层旋回厚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2.47—13.74m,3.56—5.21m,1.78—2.41m,其中受偏心率周期的影响最大。在构造活动相对较弱的川东北二叠系中,层序发育的动力学因素主要为相对海平面的变化和气候变化两个方面。相对海平面的变化主要是三级层序的控制因素,而气候变化则是高频层序旋回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