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江西乐平塔前钨钼矿中辉钼矿Re-Os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江西乐平塔前钨钼矿床位于下扬子板块南缘的“塔前-赋春”成矿带,近年找矿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显示该成矿带具有极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巨大的找矿潜力.本文利用ICP-MS对矿石矿物辉钼矿进行了Re-Os同位素分析,5个样品的模式年龄变化在160.8~ 163.4 Ma之间,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62±2 Ma(MSWD=1.7),表明矿床形成于中侏罗世晚期.通过对区域同类矿床的成矿年代对比发现,塔前赋春成矿带中矿床的形成时间明显晚于其周边的德兴铜矿等矿床,且主要控矿构造也相差很大,其原因可能与不同时期的构造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2.
新田岭矿床是湘南地区一大型矽卡岩-石英脉型钨钼多金属矿床,在成因上与骑田岭岩体早期侵位的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相关。分别对该矿床矽卡岩型和石英脉型矿石内的辉钼矿单矿物进行了Re-Os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矽卡岩型矿石中1件辉钼矿的187Re-187Os模式年龄为159.1±2.6Ma,6件石英脉型矿石中辉钼矿的187Re-187Os模式年龄为159.1~160.2Ma,加权平均值为159.4±1.3Ma,对应的等时线年龄为161.7±9.3Ma,与已有的矽卡岩内铁云母Ar-Ar年龄(157.1±0.3Ma)和石英脉内石英流体包裹体的Rb-Sr年龄(157.4±3.2Ma)在误差范围内相吻合,指示新田岭钨钼矿床的成矿时限大致可限定为157.1~161.7Ma,表明钨钼矿化与该区骑田岭岩体早期侵位的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160~163Ma)具有密切的时间关系。结合已有的研究结果认为,新田岭大型钨钼矿床与骑田岭岩体早期侵位的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密切的时、空联系,而南部的芙蓉锡矿与晚期侵位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更为密切,整个骑田岭A型花岗岩的侵位及相关的钨锡多金属成矿作用应为一个连续的演化过程,均为南岭地区150~160Ma钨锡多金属爆发式成矿作用的产物。该区在中-晚侏罗世(150~165Ma)岩石圈的伸展减薄背景下,软流圈地幔物质沿着深大断裂上涌,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可能为大规模的花岗质岩浆活动及钨锡多金属的成矿大爆发提供了主要的热动力和部分物源。 相似文献
3.
上房钨矿床是武夷山成矿带新近发现的大型白钨矿矿床,也是福建省发现的钨矿新类型.矿床产于上房似斑状黑云母正长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上,赋矿围岩主要为古元古代大金山岩组斜长角闪岩和黑云斜长变粒岩,矿体产状与围岩的片理一致,矿石类型为石英细脉型和浸染型,金属矿物主要为白钨矿和辉钼矿,其次为少量磁黄铁矿、黄铁矿和黄铜矿等.野外地质观察和矿化特征研究表明,上房钨矿的矿床类型为接触交代型.采用LA-ICP-MS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测年技术,对与成矿有关的上房似斑状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和与白钨矿共生的辉钼矿进行成岩成矿年代测定,获得上房似斑状正长花岗岩体的成岩年龄为158.8±1.6 Ma(1σ),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159.40±0.86~149.92±1.39 Ma(n=5),模式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156.5±4.0 Ma,等时线年龄为158.1±5.4 Ma(2σ).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上房钨矿床与矿区似斑状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关系密切,二者均形成于晚侏罗世,与华南地区中生代大规模钨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时代一致.传统观点认为,华南地区晚侏罗世(160~150 Ma)钨多金属矿床大规模成矿作用集中于南岭成矿带中东段的湘南、粤北和赣南地区,而本文的研究结果则说明这一区域成矿作用向北东延伸进入到武夷山成矿带的闽西和闽北地区.因此,华南钨多金属矿床的空间分布不是传统认为的近东西向,而是具有北东向或北东东向展布的特点,是滨太平洋构造-岩浆-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西藏努日矽卡岩型铜钨钼矿辉钼矿 Re-Os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西藏努日层状矽卡岩型铜钨钼矿床是冈底斯东段南缘斑岩-矽卡岩铜多金属成矿带上规模最大的矿床。笔者对采自该矿床的9件不同产状、不同形态含钼矿石中的辉钼矿进行了Re-Os同位素组成分析,获得其模式年龄为23.46~24.77 Ma,等时线年龄为(23.36±0.49) Ma(MSWD=0.60),模式年龄与等时线年龄结果基本一致。由于辉钼矿与黄铜矿、白钨矿呈共生关系,并考虑到该矿区内黄铜矿的年龄〔(23.75±0.18) Ma〕(作者未发表数据),表明努日矽卡岩型铜钨钼矿床的成矿时代为23~24 Ma。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可见,冈底斯南缘克鲁-冲木达斑岩-矽卡岩铜多金属成矿带从32 Ma至23 Ma发生了强烈的成矿作用。该成矿带的成矿时代明显有别于后碰撞期地壳伸展环境下形成的冈底斯斑岩铜矿带,显示出其为一套独立的成矿事件。该成矿事件可能主要受冈底斯南缘的晚碰撞走滑环境的控制。努日矿床成矿时代的确定及晚碰撞成矿事件的厘定,为今后研究和勘查该成矿带内同类型矿床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6.
乌拉溪钨矿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东南缘,该地区的钨矿床鲜有报道。本研究在进行大量的地质调查工作后,基本确
认该矿床为一具有中型规模远景的矽卡岩型矿床;并通过对该矿床中与白钨矿共生的辉钼矿进行Re-Os同位素测年,获得
6件样品的模式年龄介于161.5±2.2~165.3±2.2 Ma之间,加权平均年龄为163.7±1.9 Ma(MSWD=0.42,95% conf.),等时线年
龄为161.0±3.7 Ma(MSWD=0.87,2σ)。该研究结果表明乌拉溪钨矿形成于中侏罗世晚期,略晚于乌拉溪花岗岩体,属燕山
期构造-岩浆-热液成矿事件下的产物;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元古界里伍岩群,矿区深部可能有更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7.
河南沙坡岭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熊耳地体,产在燕山期花岗岩与围岩太华超群的外接触带,为东秦岭最近发现的细脉浸染型钼矿床。矿体受断裂或围岩裂隙控制,呈细脉、网脉状产出,矿石类型包括细脉状、浸染状和块状。为确定沙坡岭钼矿床成矿时代,本文利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研究表明:采集的6件辉钼矿样品Re-Os单样年龄为158.3±1.5~160.7±1.2 Ma,其加权平均值为160±1 Ma(2σ误差,MSWD=2.1),指示沙坡岭钼矿化发生于晚侏罗世,且早于花山岩基约30 Ma,指示与花岗岩基无关。另外,一件产于花山复式岩体的团块状辉钼矿样品Re-Os单样年龄为130.5±1.0 Ma,与赋矿的花山岩体成岩时代一致,同样与前人报道的辉钼矿年龄(125.4~129.4 Ma)基本一致,且不存在明显的单颗粒辉钼矿187Os迁移,表明部分钼矿化形成于早白垩世。因此,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显示沙坡岭矿床存在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两期钼矿化。结合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构造演化,认为沙坡岭钼矿与熊耳地体的花山岩基、花岗斑岩以及相关热液矿床,均属于秦岭造山带陆陆碰撞过程中挤压向伸展转变体制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干巴河脑钼钨矿是在北祁连山地区新近发现的中型石英脉型钼钨矿床。在研究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根据石英包裹体的C、H、O稳定同位素和辉钼矿Re、S含量的研究,认为成矿物质来自地壳,成矿流体以岩浆流体为主,成矿与S型花岗岩有关;通过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等时线年龄(424±10) Ma,成矿时间与其围岩--金佛寺S型花岗岩的成岩时间相近。综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矿床与晚志留世古北祁连海闭合后、陆陆碰撞过程形成的金佛寺S型花岗岩有着成因联系,金佛寺花岗岩体为成矿提供了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9.
拉荣钨钼矿床位于类乌齐-左贡成矿带的东南部,是藏东地区发现的首例大型斑岩型钨钼矿床。其成矿地质背景尚缺乏成矿年龄制约。本文对拉荣矿床含矿石英脉中的辉钼矿进行Re-Os定年,6件样品的模式年龄集中于91.5±1.3~92.3±1.3 Ma,其加权平均年龄为91.8±0.5 Ma,等时线年龄为90.6±2.1 Ma,表明拉荣钨钼矿床成矿时代为晚白垩世。辉钼矿样品的Re含量为53.0×10~(-6)~86.1×10~(-6),表明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源的特征。拉荣钨钼矿床成矿年龄指示了班公湖-怒江构造带北东侧类乌齐-左贡成矿带内存在一期晚白垩世的钨多金属成矿事件,成矿作用发生于拉萨-羌塘地体碰撞造山阶段。 相似文献
10.
辉钼矿中Re、Os含量高且几乎不含普通Os,通常被认为是开展金属矿床定年的理想对象。然而,在一些矿床中辉钼矿常以浸染状产出,矿物颗粒微小,挑纯难度较大,本文尝试使用含辉钼矿的岩石样品进行测年实验。选择研究程度较高、年龄数据较多的德兴斑岩铜矿田朱砂红矿床的4件含辉钼矿岩石样品进行了Re_Os同位素定年,结果获得等时线年龄为172.6±2.6 Ma,与前人已获得的年龄数据基本一致,说明该年龄数据可靠,样品中的硅酸盐矿物对定年结果没有影响。德兴斑岩铜矿田中3个矿床的辉钼矿Re_Os年龄与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U_Pb年龄相一致,表明其矿化与斑岩侵入体直接相关。而前人获得的Rb_Sr年龄及K_Ar年龄与近年得到的Re_Os、U_Pb年龄数据存在差别的原因可能是后期热液蚀变及热事件破坏或重置了Rb_Sr和K_Ar同位素体系。 相似文献
11.
小西南岔金-铜矿床为一主体产于海西期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体内的大型石英脉-蚀变岩型矿床,目前对其金、铜成矿时代认识主要有海西期、燕山期(148~123.35±0.8)Ma及108~98Ma等3种不同观点。本文利用矿区新发现的穿切金-铜矿体的辉钼矿-石英脉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对该矿床成矿时代进行了重新限定,确定了矿区金-铜成矿作用时代上限为109 Ma,提出了矿床形成时代介于(123.35±0.8)~109 Ma,金-铜矿化与燕山晚期细粒(花岗)闪长岩活动有关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滇西北衙金多金属矿床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9,他引:4
北衙金多金属矿床位于金沙江-哀牢山富碱斑岩带中段,近年来在矿产勘查中取得重大突破,金储量已达超大型矿床规模,并伴生铁、铜、银、铅、锌等金属矿种.本文通过对矿区内石英正长斑岩进行锆石LA-ICP-MS U-Pb定年,确定其成岩年龄为36.48±0.26Ma;并对矽卡岩型矿体中的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定年,首次获得北衙金多金属矿床高精度的成矿年龄为36.87±0.76Ma,测试结果显示成岩与成矿年龄基本一致.辉钼矿中Re含量指示成矿作用与岩浆壳幔混合作用有关.北衙金多金属矿床成岩和成矿年龄与哀牢山-金沙江富碱斑岩成矿带的成岩与成矿作用年龄相一致(40 ~ 35Ma),表明其形成受控于相同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是在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背景下,构造体制发生转变,导致加厚下地壳或上地幔的部分熔融而引起的岩浆-热液-成矿事件. 相似文献
13.
赣西北大湖塘钨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及其意义 总被引:19,自引:17,他引:19
江西省武宁县大湖塘钨矿位于武宁县西南方向41km,赣西北地区武宁、靖安、修水3县交界处,矿区处于下扬子成矿省之江南隆起东段成矿带之西部,是与燕山期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的钨矿床, 也是最近刚勘查出的我国规模最大的钨矿床。本文采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技术,测得大湖塘石门寺矿段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43.7±1.2Ma(n=6,MSWD=0.84); 狮尾洞矿段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40.9±3.6Ma (n=6,MSWD=2.30)。说明其成矿于早白垩世,与其北侧的、同处于下扬子成矿省的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九瑞-鄂东南矿集区的铜多金属矿床成岩成矿年龄非常一致,但与华南成矿省之南岭成矿带的钨矿成矿作用有诸多不同。下扬子成矿省主要为早期两大古陆碰撞对接、构造格局开始大转换时期成矿,而华南成矿省为地壳重熔形成的花岗质岩浆经过多期次和多阶段分异演化在最晚阶段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4.
15.
内蒙古化德县三胜钨钼矿床位于华北陆块北缘,为岩浆期后中高温热液型矿床。采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分析获得辉钼矿的模式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38±1Ma,等时线年龄为138.6±1.4Ma,推测三胜钨钼矿床的形成时代为燕山晚期,这与区域上华北陆块北缘主要金属矿床的形成年龄吻合。辉钼矿的Re含量平均值为0.5548×10~(-6),表明其主要为地壳来源特征。成矿发生在陆内构造环境,为燕山期大规模构造-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列廷冈铁多金属矿床不仅是西藏林周盆地已发现的众多铁多金属矿床中工业价值、找矿远景最好的矿床之一,而且是冈底斯成矿带Fe、Cu、Mo、Pb、Zn等多矿化元素组合的典型代表。本次研究利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代学测试方法,对列廷冈矿床8件辉钼矿进行了精确定年,首次明确了矿床成矿时代。测试结果表明,辉钼矿模式年龄为(60.97±0.92)Ma~(63.19±0.93)Ma,等时线年龄为(62.28±0.66)Ma(MSWD=0.74),矿床形成于古新世,与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阶段在冈底斯成矿作用有关。矿床辉钼矿Re含量变化于0.54×10-6~84.72×10-6,指示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壳幔混源。列廷冈矿床成矿时代和成矿物质来源的厘定,对于区域上开展古新世铁多金属矿床的找矿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拉抗俄斑岩铜钼矿床位于西藏特提斯构造域拉萨地块东段中南部,是近年来青藏高原地质大调查项目评价的重点矿床之一。本文在钻孔地质编录的基础上,采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技术,对拉抗俄铜钼矿床中8件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中的辉钼矿进行定年,获得了拉抗俄矿床辉钼矿成矿年龄,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13.20±0.20)Ma~(13.64±0.21)Ma,加权平均值为(13.38±0.15)Ma,等时线年龄为(13.12±0.44)Ma,代表了拉抗俄斑岩铜钼矿床的成矿时代,成矿作用发生于中新世。辉钼矿中Re的含量为343.6×10-6~835.7×10-6,平均557.8×10-6,指示其成矿物质中有幔源物质加入。拉抗俄斑岩铜钼矿床形成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造山带碰撞过程的伸展背景,其成矿年龄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段中亚带众多斑岩-矽卡岩成矿系统年龄基本一致(17~12 Ma),相对于同一矿集区的驱龙、甲玛、邦铺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的成矿年龄小2~3 Ma,但其形成受控于相同的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18.
太平村钼矿床位于燕辽钼(铜)成矿带中段南部,马兰峪复背斜核部西段。矿体主要赋存于燕山期中酸性侵入体外接触带的变质岩及角砾岩中,深部主要表现为隐伏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的稀疏浸染状辉钼矿化,表明区内钼矿化与侵入岩系统有关。对矿区深部矿体中的7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测年,其模式年龄为(162.5±2.5)~(165.7±2.5)Ma,加权平均年龄为(164.11±0.92)Ma,MSWD=0.82,等时线年龄为(164.4±3.9)Ma,MSWD=1.7,表明太平村钼矿形成于中侏罗世晚期。辉钼矿中Re含量为18.79×10~(-6)~66.65×10~(-6),平均41.86×10~(-6),指示成矿物质可能为壳幔混合来源,与同属燕辽钼(铜)成矿带的辽宁肖家营子钼矿床、冀东唐杖子金(钼)矿床、峪耳崖金矿床及下营房金矿床辉钼矿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基本一致,同属燕辽钼(铜)成矿带第三期构造-岩浆岩-成矿事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秦岭造山带秋树湾铜钼矿床辉钼矿Re-Os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33
秋树湾铜钼矿床是秦岭造山带东段最大的斑岩-夕卡岩型铜钼矿床,通过对矿石中6个辉钼矿样品的Re-Os同位素分析,得到了145.57±1.80~147.98±2.21Ma的模式年龄(平均为146.42±1.77Ma)及一个相关性很好的等时线年龄147±4Ma,表明秋树湾铜钼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与其以北的华北克拉通南缘的主要斑岩型钼矿床及位于扬子克拉通北缘的长江中下游铁铜矿床的大规模成矿时间一致,是中国东部中生代第2期大规模成矿作用的产物.秋树湾铜钼矿床辉钼矿的含铼量平均达151.8×10-6,明显高于华北克拉通南缘钼矿带同期形成的钼矿床(16.13×10-6~28.09×10-6),认为主要是由于两者成矿元素Cu/Mo比值的不同造成的;结合矿石硫同位素特征,认为矿床的物质主要来源于下地壳. 相似文献
20.
西藏波龙斑岩铜金矿床的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波龙斑岩铜金矿紧邻多不杂矿床,是多龙矿集区内新发现的一个超大型矿床。波龙矿床早期有两次成矿花岗闪长斑岩侵位,随后较晚期花岗斑岩侵位;地表广泛分布绢英岩化蚀变,深部发育钾化。本文对采于波龙斑岩型铜金矿床内石英-辉钼矿脉中的4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测试,获得等时线年龄为119.4±1.3Ma (MSWD=0.63, n=4)。此年龄代表了波龙矿床的成矿年龄,与多不杂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成矿年龄一致。波龙和多不杂斑岩型铜金矿床紧邻,并具有一致的成矿年龄,可能表明两个矿床的成矿受控于相同的构造-岩浆-成矿事件;斑岩铜矿具有成群分布的特征,波龙和多不杂斑岩铜金矿床的发现也暗示多龙矿集区具有找到其他大型斑岩铜金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