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乌兹别克共和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概况在苏联中亚地区五个共和国中,只有乌兹别克和塔吉克两个共和国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乌兹别克共和国年降雹日数达25-30天,单站降雹日数平均4-5天,也是多雹地区之一.1969年乌兹别克开始进行人工防雹工作,防雹保护区面积为15万公顷.至1989年,防雹保护区面积已扩大到160万公顷,20年(1969-1988年)防雹效果平均超过90%.1981年乌兹别克开始实施前山区人工增水计划,冬季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单回顾苏联人工防雹工作历史及理论和实验研究,着重介绍苏联的“雷达-火箭”人工防雹业务系统,概述了苏联人工防雹工作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工作动态。苏联的作法,对于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其中包括防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胡腾章 《气象》1982,8(10):36-37
人工防雹是直接抗灾保收的一项气象科学试验。其效果如何,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防雹效果包括科学效果和经济效益。目前,已经提出了不少检验防雹科学效果的方法,但还缺乏估计其经济效益的客观方法。苏联学者提出过一些估计防雹工作经济效益的方法,但绝大多数是基于防雹工作的统计效果而  相似文献   

4.
据 WMO 统计,全世界每年由降雹造成的农作物经济损失达20亿美元。目前,至少有30个国家开展了人工防雹作业和科学研究。近几年来,阿根延、保加利亚、匈牙利和南斯拉夫先后实施新的人工防雹计划;苏联也在扩大防雹保护区面积;瑞士、法国和意大利三国联合在瑞士进行一项人工防雹  相似文献   

5.
1989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我随中国气象专家代表团访问了苏联,参观了苏联高山地球物理研究所、实验气象研究所以及位于北高加索的防雹综合试验基地。通过访问,对苏联的人工防雹工作,特别是以“雷达——火箭”为主要手段,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和较大作业规模的人工防雹业务系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针对我国实际,下面就苏联的双波长雷达、防雹火箭、作业设计和组织管理等情况作一概要介绍。一、双波长雷达苏联的(?)——5双波长(3.2和10cm)雷达是专门为人工防雹设计的新型雷达。它不仅同时具备3cm和10cm常规天气雷达测示降水云体回波结构和强度的能力,同时还具有测示云内降水(冰雹)粒子大小与分布的功能,是人工防雹作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李斌  胡寻伦 《气象》2006,32(12):56-60
为了客观地评估博乐垦区多年开展人工防雹的作业效果,利用兵团博乐农五师垦区1976--2003年中,后15年开展防雹工作和前13年未开展防雹工作期间的年雹灾面积资料,运用简单序列检验法、不成对秩和检验法以及t-检验法等统计学的方法进行了人工防雹作业效果统计评估分析。结果为:人工防雹作业使平均年雹灾面积减少841.53hm^2,雹灾面积相对减少率为26.56%,统计显著性水平达到α=0.05。因此,博乐垦区人工防雹作业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群众性的人工防雹工作有了很大发展,如何检验人工防雹的效果,是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1974年,民和县在过去土火箭防雹的基础上增添了三七高炮(?)化防雹试验(试验区位置见示意图)。我们对高炮防雹试验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目的是要确定高炮催化法防雹的作用是否显著。  相似文献   

8.
关于我国人工防雹效果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美元  亢雪巧 《大气科学》1978,2(2):124-130
冰雹是我国农业上重大自然灾害之一,也是一种很典型的强对流云活动的产物。因此开展冰雹和人工防雹的试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十多年来我国各地广泛开展了这项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为了进一步总结经验,搞好人工防雹,需要科学地分析人工防雹的效果。但防雹效果的检验是一个复杂而尚未完全解决的课题,看法也并不一致。在这里,我们想从所收集到的国内实际资料出发,用统计方法讨论有关人工防雹的效果问题。  相似文献   

9.
2001年至2005年青海省形成了由东部11个防雹县125门高炮组成的防雹作业网;形成了以空中飞机人工增雨为主,以高炮、火箭、燃烧炉、焰弹地面为辅的多种作业方式的人工增雨模式,青海省人工影响天气已初具规模。通过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效益进行评估分析,为今后持续科学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1引言 人工增雨防雹工作在黑龙江省已开展了30多年,从一开始用土炮搞防雹实验,后来用"三七"高炮增雨防雹,到目前用飞机、高炮、火箭搞增雨防雹,经历了理论实验、自我完善、普及应用3个过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这项技术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11.
1989年7月20日到8月3日笔者随黑龙江省人工影响天气专家代表团访问了苏联,参观了苏联国家水文气象委员会所属的中央高空观象台(ЦАО)、高山地球物理所(ВГИ)和摩尔达维亚军事化人工影响天气局等单位,受到领导和专家们的热情接待.中央高空观象台是目前苏联人工降水科技工作的牵头单位;高山地球物理所是防雹科技工作的牵头单位;摩尔达维亚军事化人工影响天气局是苏联防雹业务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一个局.  相似文献   

12.
正一、项目背景虽然严格的效果检验在国内外都仍然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但效果评估是人工增水防雹作业中必不可少,难以回避的重要环节。新疆是我国西北地区冰雹灾害多发地区之一,也是全国名副其实的人工防雹大省。开展本课题研究,有利于回答社会上关心的防雹效果如何的疑问;有利于获得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全社会对此项事业的理解和长期稳定支持;有利于改进防雹作业技术和方  相似文献   

13.
苏联进行防雹活动已经15年了。对国民经济的意义和冰雹防护计划的高收益—费用比促使人们去考虑扩大在苏联的防雹规模。苏联现行防雹部门有十个。他们分为53个组(小分队)。1979年防护作物的面积超过六百五十万公顷。在1972—1979年间,防雹计划的效果如表1。从防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东营市人工防雹增雨工作在抗旱增雨、防雹减灾、缓解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东营市也是山东省开展人工防雹增雨工作比较早的地区之一,在许多方面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普遍性。笔者对东营市的人工防雹增雨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人工防雹增雨工作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新疆主要冰雹多发地区及全疆年雹灾面积资料,根据各地防雹业务发展节点确定各地科学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开始年,利用Welch检验、t-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主要冰雹多发区和全疆科学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前后的年雹灾面积系统性差异进行分析,以评估新疆绿洲人工防雹作业效果。结果表明:阿克苏地区科学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减灾效果非常显著,显著性水平高达0.01。在统计显著性水平α=0.1下,平均年雹灾面积减少15062.9 hm2,相对减少率为43.14%,平均年减少雹灾损失28109万元,占年平均农业产值的3.49%,平均年投入产出比为1:6;区域回归分析显示,阿克苏地区科学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后,平均年雹灾面积减少23802 hm2,相对减少率为54.5%,平均年减少雹灾损失44417万元,占年平均农业产值的5.51%,平均年投入产出比为1:10,显著性水平高达0.01。奎玛流域和伊犁河谷地区科学开展人工防雹作业效果显著度为0.2,显著性一般。新疆整体科学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减灾效果显著性水平接近0.05,作业减灾效果显著;在统计显著性水平α=0.1下,全疆平均年雹灾面积减少3374.3 hm2,相对减少率为4.1%,平均年减少雹灾损失6663.6万元,占年平均农业产值的0.09%。新疆兵团博乐垦区和五家渠垦区的人工防雹减灾效果经统计检验,显著度均为0.05,人工防雹减灾效果显著。说明,新疆兵团人工防雹作业效果好于地方;全疆整体防雹减灾效果显著;阿克苏地区人工防雹减灾效果显著性高;但其它地区人工防雹作业效果一般,这导致全疆的平均雹灾面积绝对减少值和减少率低。同时表明,新疆人工防雹减灾作业管理、作业方式方法有待改进,作业效果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异常的加剧,各地冰雹灾害出现的机率明显增加,同时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各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增加,而经济作物对冰雹灾害的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因此,人工防雹也就越发显得关键与重要。如何开展防雹工作,有效地发挥防雹工具的作用,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气象  相似文献   

17.
冰雹是世界上一些国家危害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为了控制冰雹的危害,已有三十多个国家开展了人工防雹试验,从年代较长的试验来看,对保护粮食、果园、葡萄、烟草等经济作物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一、国外防雹概况从五十年代后期起,苏联进行了系统的野外观测和研究.1961年,开始在格鲁吉亚阿拉善谷地使用火箭携带碘化银进行催化雹  相似文献   

18.
我市的人工防雹降雨工作,从1977年成立防雹降雨指挥部以来,一直未间断过。1981年由于人工防雹降雨效果学术上的争论,上级将此项工作定为试验性研究,全国对人工防雹降雨工作进行了调整。在调整中大多数省、市人工防雹降雨工作下了马。我市不但没有受下马风的影响,而且在调整中得到了巩固发展。这是因为市领导坚持从实、  相似文献   

19.
正确分析降雹特点、防雹情况和防雹效果,寻求规律,对于今后开展人工防雹是十分必要的。我们结合省、地防雹办公室在我县设的试验基地,利用76年至78年三年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川西地区一次人工防雹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工防雹是指为避免或者减轻冰雹引起的气象灾害,在适当的天气条件下,通过人工干预,对冰雹云的物理过程进行影响,实现防雹活动。本文对雅安市汉源县2016年5月6日发生的一次冰雹过程进行人工防雹作业,通过分析人工防雹作业前的天气背景,作业情况和冰雹实况,以及利用雷达、卫星、雨量来分析防雹效果,并对如何提高本地防雹作业效益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