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几个问题的理解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在城市建设、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工程及其他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建设项目,在项目选址阶段都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目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技术标准,主要是依据1999年12月1日实施的《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以下简称为《技术要求》。笔者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实践中,对以下几个问题谈一谈粗浅的认识与理解,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发展现状及若干技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是国土资源部按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求为社会发展及经济建设服务的原则,采取的一项主动防灾措施。其核心内容是“在城市建设、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及其它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项目建设,在项目选址阶段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结果由省级以上地矿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并作为建设项目用地审查报批的必备条件之一。我国从1999年底开始此项工作,经过近8年的推行,已取得了良好的地质灾害预防效果,明显地减少了工程建设诱发和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类活动导致的地质灾害问题越来越严重,建设项目是目前人类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已明确要求对建设项目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针对目前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大多处于定性评估阶段的现状,提出利用GIS技术进行建设项目危险性评估。以桂西某县冶金化工加工厂建设项目为例,设计了基于GIS的地质危险性评估模型,详细介绍了评估过程,并通过GIS技术实现了评估结果的可视化显示。实践证明,GIS技术可为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定量评估和可视化输出提供科学的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4.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对地质灾害的活动程度进行调查、监测、分析、评估的工作,主要是评估地质灾害的破坏能力。本文以某石油仓储项目为例,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现状和预测评估,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罗家寨气田内部集输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属于一级评估项目,我们在该项目中运用了GPS、遥感数字化正射影像地图等新技术、新方法,同时采用了灾损率(Zs)法、风险区划法半定量的综合评估方法,通过系统的整理第一手资料和综合分析,对本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评价工程建设用地适宜性并提出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滨海火电厂地质灾害问题及风险控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海火力发电厂工程主要包括厂区建筑、码头、管道、取排水、填海和贮灰场等工程。其主要面临着福建省海岸带构造运动、断裂及地震活动、港湾淤积、海底滑坡、软土地基、海底活动地貌、基岩不均匀风化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主要的灾害性地质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潜在的致灾特点分析,提出了滨海火电厂地质灾害风险控制应包括选址阶段地质灾害风险回避、设计施工阶段地质灾害风险处理及运行阶段地质灾害风险监控等3方面。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滨海火电厂地质灾害风险控制的首要任务。针对滨海电厂工程的特点,评估内容应着重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易损性评估。选址阶段地质灾害风险回避主要是对构造不稳定的回避。地质灾害风险处理主要是电厂工程的基础处理及管道抗冲刷处理。电厂运行阶段地质灾害风险监控主要是对建筑物基础稳定性及海域冲淤变化的监控。  相似文献   

7.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对工程建设场地及可能危及工程建设安全的邻近地区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和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做出评估,对于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对凌源市翅冀矿业有限公司项目生产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确定了评估范围、评估级别、预测可能引发和遭受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危害程度,并提出了工程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卢俊义  余宏明 《探矿工程》2004,31(12):23-25
在对宁樟高速公路湖北段沿线一定范围的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从其发育特征、分布范围及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地质灾害的稳定性和危害性进行了危险性现状评估,最后提出了防治对策建议,为拟建项目防治地质灾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山区地质灾害与建房选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增加,山区地质灾害频发,危害越来越严重,直接影响了当地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山区地质灾害的特点,作者分析了地质灾害频发的原因主要是人类工程活动同时,山区居民住房选址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甚至选择在地质灾害易于发生的危险地段。结合目前山区建房用地存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防范山区地质灾害的具体建议,对新农村建设选址应当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加强山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建房谨慎选址;采取一定的工程治理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尽最大可能避免或者减轻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已依法被作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本文以诸永高速公路为例,介绍了公路工程建设场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工程分类、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综合评估的内容与方法。对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发育、工程类型繁多的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长敏  齐干 《城市地质》2015,(Z1):117-121
通过多年参与北京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发现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过程中,技术人员对有些建设项目的重要性把握不准,从而影响评估级别。因不同评估级别的评估报告技术要求不一,因此建设项目的重要性划分正确与否,最终影响评估报告的质量。本文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DB11/893—2012)为基础,结合相关标准和北京地区的实际,修改了北京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方案,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邢岩  张琦 《化工矿产地质》2004,26(4):245-247,252
依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选择积分法对工程建设用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结果认为: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简单—中等类型,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有崩塌灾害—种类型7处,属危险性小的级别,对其危险性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有:地形条件、地层岩性、构造与地震和人为活动。  相似文献   

13.
地面沉降危险性分级标准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地面沉降是我国广大平原区最主要的地质灾害。各评估单位对其都有详细的研究和论述,但对危险性程度的划分,尚无统一标准。以沉降速率或累计沉降量划分均不全面,难以给建设单位和规划部门提供一个系统的量化的指标。现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正交试验法对地面沉降危险性程度进行量化分级,拟对地质灾害评估提供统一的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14.
贵州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和诱因及其预防建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郭振春 《贵州地质》2003,20(2):103-105
通过贵州1993—2000年发生的345起地质灾害的资料统计,指出滑坡、泥石流、崩塌是我省分布广、危害性大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分析了在贵州省特殊的地质构造、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下,暴雨是地质灾害的天然诱因,工程活动则是地质灾害的人为诱因,建议组建地质灾害预测、预警、预报的专家机构,全面开展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加快山地的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工作,加强工程建设活动中的地质灾害评估及防治工作等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长白山天池地区全新世以来火山活动及其特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生代以来,强烈而频繁的火山活动铸成了长白山火山的主体——白头山火山锥。近几年来,从火山学和火山灾害学角度在该区进行研究和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发现,长白山天池地区在全新世至少有六期火山活动在地表留下了记录。除白云峰期和八卦庙期喷发出大量碱流岩质浮岩形成的火山碎屑流造成了严重的火山灾害之外,其他四次喷发的规模均较小、影响面不大。老虎洞期活动发生在浮岩喷发之前,主要产物为玄武质火山渣和熔岩;气象站期喷发可能是该火山近期活动的表现,以碱流岩喷溢为主。这些喷发活动证实,该区近代火山活动不仅从未停止过,相反,活动的频度却逐渐加大。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渭北矿区地表裂陷的成因、危害、防治的方法和意义。指出地震、活动性断裂、人类采矿活动、地下水活动等地质作用和煤层埋藏地质条件是矿区地表裂陷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矿山有关部门在减灾、防灾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广州地铁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文以广州地铁二、八号线为例,根据《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结合拟建地铁所处地质环境背景、铁路工程技术标准、施工方式及工程结构要求,预测工程项目在建设中及建设后,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隧道围岩失稳、岩溶地面塌陷、基坑突水、地面沉陷和基坑边坡失稳等;工程建设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有断裂活动破坏、桥梁地基失稳及地震砂土液化。预测分析选取的评价要素主要为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构造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气候条件及工程施工条件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气候条件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变化,尤其是2012年7·21后,房山区突发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产生了新的变化。为了掌握新时期区域地质灾害空间分布规律,服务于防灾减灾工作,本文借助全区突发地质灾害新一轮的详细调查数据,对全区的突发地质灾害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再研究。研究表明,构造形成的地形地貌仍是形成本区突发地质灾害的基础条件,而岩性及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形成具有强化及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区突发地质灾害隐患较多,发生频率较低,诸多学者已做了大量的现场调查和理论分析研究工作,但多是专注于一类或几类灾害或是局部地区的地质灾害,规律总结的依据主要为地质灾害隐患数据,难以准确反映北京地区突发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2004~2014年已发生的地质灾害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近10年北京地区突发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上海及其邻区活动断裂构造及有关地区潜在地质灾害特点的研究,论证了上海及其邻区潜在地质灾害的三种基本类型及其构造背景与成因机理;指出:上海及其邻区楔形断裂系统的存在与活动是诱发有关地区潜在地质灾害的主导因素。文中明确指出了上海及其邻区楔形断裂系统的研究在相关地区进行潜在地质灾害评价与预测方面的应用前景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