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前,航磁异常的计算机检测手段很单一,现有的检测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解释的最终结果停留在定性研究的水平上。这里提出了将图像处理中广义的霍夫变换方法用于航磁串珠状异常检测的新思路,将航磁串珠状异常检测的结果提升到定量研究的水平上。经实例检验,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航磁异常的几种计算机分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应用计算机对航磁异常进行分类存在很大局限性。为克服这些局限性,将航磁异常分类的结果从定性水平提升到定量水平,这里应用三种分类方法在计算机上对航磁异常进行分类。经实例检验,分类结果令人满意,有效地改进和实现了用于航磁异常分类的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精度磁测发现的大量非矿弱磁异常,不符合“单个磁性体均匀磁化”的简单模型。现在通用的各种定量解释方法,对这些复杂磁异常就不适用了。而目前尚未研制出适合复杂磁异常特点的定量解释方法,因此本章着重介绍复杂磁异常的定性研究方法。下面提出的各种定量解释方法,只是在严格限制的条件下才能应用,并通过定量计算为定性解释服务。8.1利用航、地磁差异研究复杂磁异常8.1.1充分利用现有航、地磁资料进行磁异常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建国40余年来,第一代航空磁测覆盖面积达200余万平方公里(含海域120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青海中-南祁连山察汗诺北部的青C-2012-280和青C-2012-281号航磁异常检查为例,在综合前人地质、物化探和矿产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质剖面测量、高精度磁法剖面测量、岩石磁参数测量和岩石地化剖面测量方法进行航磁异常地面检查。分析磁异常形成的地质原因,对航磁异常做出定性判断,对异常的成矿潜力进行评价,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建议。综合物化探方法在青海省中-南祁连山的航磁异常检查和找矿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西南地区航磁数据进行化极、垂导和延拓等处理,研究西南地区航磁区域特征,确定采用航磁化极上延20 km等值线图作为西南地区航磁区域异常,对西南地区区域航磁异常划分了13个分区。结合地质、重力、天然地震和遥感等资料进行综合推断解释,将西南地区划分为3个一级构造单元,9个二级构造单元,22个三级构造单元,并重点对6个二级构造单元的地质、矿产和航磁异常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认为班公湖—怒江异常带、雅鲁藏布江异常带、三江异常带等串珠状磁异常与该成矿带的矿产地位置吻合较好,证明航磁异常在找磁性矿产方面效果显著。通过航磁异常上延10 km与地震震中点位对比分析,证明航磁反映深部断裂构造特征明显,能明显反映出西南地区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6.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以航磁数据为样本 ,建立了航磁信息关联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山东省 1∶5 0万航磁水平一阶导数轴向图进行计算机自动关联叠置、提取航磁解释构造轴线的研究。经与垂向二阶导数对比分析 ,证实了该方法给出的模型具有较强的非线性、自适应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7.
航磁异常深部弱信号提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志馗 《地质与勘探》2015,51(6):1007-1015
磁异常通常是地下不同深度磁性地质体产生磁场的叠加,在规范高度的航磁测量结果中,深部磁性体所产生的异常通常表现为弱而平缓,其水平与垂向分辨率均较低,在航磁资料处理解释中难以有效捕获。因此,应用适当方法提取由深部地质体引起的弱磁信息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采用精度高且稳定的位场延拓技术将航磁异常向下延拓,可以稳定增强磁异常幅度,随着延拓面与场源之间距离的减小,浅成磁信号与深成磁信号的视深度差异将增大,在对数功率谱上可以将其区分,而后可利用匹配滤波方法将浅部信号剥离,从而得到深部弱信号,同时可计算深部弱信号的视深度。  相似文献   

8.
在中—新生代盆地区,受盆地盖层影响,砂岩型铀矿的航磁AT异常信息不明显,这直接影响利用航磁资料寻找砂岩型铀矿的应用效果.开展盆地内航磁微弱信息提取方法的研究,能充分发挥航磁资料在砂岩型铀矿勘查中的作用.本文总结了砂岩型铀矿形成微弱航磁异常的机理,分析界定了航磁微弱磁异常的定量范围,以1:5万高精度航磁数据为基础,通过对...  相似文献   

9.
通过六十多年的积累,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中国陆域的航磁覆盖,为区域地质构造研究提供了详实的地球物理资料。航磁异常主要反映了岩石圈中磁性物质的分布情况,尤其是构造 岩浆活动能够产生明显的磁异常,为隐伏岩浆岩的预测研究奠定了基础。镁铁—超镁铁质岩通常具有较强的磁性,可以通过航磁异常进行识别。本文基于全国1100万航磁数据及其岩性 构造解释结果,阐述了通过航磁异常识别镁铁—超镁铁质岩的标志和圈定方法,分析了推断镁铁—超镁铁质岩与蛇绿岩带的关系。研究表明,蛇绿岩带通常都具有形态规则、宽度窄、异常幅值大的线性或串珠状磁异常特征,主要与蛇绿岩的保存情况密切相关。蛇绿岩带通常是不同板块的拼接带,呈现出区域磁异常边界的特征,代表不同陆块的基底性质的差异。但是,部分蛇绿岩带,如弧后盆地拉张等形成的蛇绿岩,因两侧地块基底性质相似,通常不具有分割区域磁场的特点。基于航磁推断镁铁—超镁铁质岩分布,在全国划分了22个蛇绿岩型镁铁—超镁铁质岩带,并对岩带的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例如,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呈现出双磁异常带的特征,北带磁异常的规模较大、延伸长,推断深部存在镁铁—超镁铁质岩。南带磁异常规模较小,仅在日喀则地区连续分布,其余为串珠状磁异常,且不具有分割区域磁场的特点。通过磁异常三维反演,构建了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深部结构模型。本文旨在通过磁异常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为蛇绿岩带(缝合带)的研究提供更多的信息,尤其是隐伏蛇绿岩,以指导铬铁矿找矿。目前航磁测量以中小比例尺为主,对于蛇绿岩带研究及铬铁矿找矿勘查是不足的,精细的分析和深部结构建模需要15万或更大比例尺航磁数据。  相似文献   

10.
在冶金地质系统开展航空磁测的十余年中,物探公司航测队为各地及时提供了大量的大比例尺航磁资料.然而,注意到航磁在寻找矿产资源过程中,有可能成为进行成矿预测的经济的手段,还只是近几年的事.在分析金属矿航磁资料方面,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方法是,通过磁异常图与已知的地质资料作定性对比,来进行地质填图.为了使这种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铁矿资源贫乏,目前的矿石储量不能满足钢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成矿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对区域成矿规律、典型矿床特征及航磁异常、重力异常分析研究,认为吉林省具备铁矿成矿的地质条件,只要科学部署、加大勘查力度,实现铁矿找矿突破是完全可能的.找矿方向应以寻找沉积变质型铁矿为主,兼顾夕卡岩型铁矿及其他新类型,如岩浆型、火山型等.应该加强在吉南地台区、元古宇塔东群出露区、沿深大断裂分布的基性杂岩体及航磁、重力异常叠加区、玄武岩覆盖区及中生代沉积盆地结晶基底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2.
山东齐河地区航磁磁场特征与深覆盖区铁矿靶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开展1∶5万直升机航磁测量,进一步研究山东齐河深覆盖区侵入岩体与矽卡岩铁矿的赋存特征和分布规律。以高精度航磁资料为基础,结合地质和钻探成果,研究该区岩浆岩的航磁异常及断裂分布特征,编制了航空物探推断岩性构造图。通过研究深覆盖区不同规模及埋深磁铁矿石模型ΔT异常曲线特征、航磁ΔT异常对比结果及重点剖面L8040线航磁ΔT人机交互反演结果,获得了深覆盖区铁矿的航磁磁场特征,建立了矽卡岩铁矿的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标志,预测了铁矿找矿远景区。共圈定了7个铁矿找矿远景区和8个铁矿找矿靶区,预测铁矿资源量达1.5亿t。该成果对山东齐河地区基础地质研究和深覆盖区铁矿靶区预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航磁概查对青藏高原一些地质问题的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根据青藏高原中西部1:100万航磁概查结果,对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塔里木盆地南部边界、高原内部几条规模较大断裂和区域性负磁异常带等高原地区几个有关的地质和地球物理问题进行了解释和探讨,获得了与以往不同的认识,这对青藏高原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表明了通过航磁概查所获得的青藏高原中西部最新航磁图用于地质问题的研究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傅敖云 《物探与化探》1984,8(6):352-361
在研究磁异常时,习惯将正常地磁场从测得的地磁场值中消除,以便突出上地幔和地壳内的各种磁异常。正常地磁场的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们对磁异常的认识及地质现象的研究。对于大面积的航空磁测编图,正常地磁场的选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Integrated aeromagnetic and field-based structural analysis provides a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constrained regional-scale tectonic model where insufficient outcrop, remoteness or restricted access precludes widespread structural mapping. In this method the different scales of observation lead to uncertainty in integrating the observations. An integrated analysis of the Deering Hills region of the Musgrave Province shows that this uncertainty is largely dependent on the magnetic data resolution, the scale of deformation, and mineralogy. In the Deering Hills, four deformation events are defined, each with different structural character. These differences in character result in different levels of uncertainty in integrating these observations with aeromagnetic data. D1 was only evident at small scales in outcrop, and therefore any correlation with aeromagnetic data is inherently uncertain. However, well-defined relative timing to D2, and the parallel nature of an S1 foliation and regional D1 structures identified in the aeromagnetic data permitted the derivation of a moderately reliable regional model indicating northwest to southeast directed shortening at a deep crustal level during the Musgravian Orogeny. This resulted in a pervasive gneissic foliation, and a regional array of northeast-trending reverse-shear zones and tight to isoclinal upright folds. A higher confidence regional model was derived for the second deformation event (D2), which was identified at the regional scale in outcrop and could be directly correlated with features in the aeromagnetic data. North–south-directed crustal shortening, either in the late Musgravian Orogeny or during deformation ca 1060 Ma resulting in east-southeast- and southeast-trending reverse- and dextral-reverse shear zones and southeast-trending recumbent isoclinal nappes. For the third and fourth deformation events, links could not be made between field observations and aeromagnetic data, and the regional models for these events are low in confidence. The regional setting of D3 is not defined, and D4 is interpreted to re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shear zones during north–south compression in the Petermann Orogeny.  相似文献   

16.
对于高精度航空磁测来说,飞机磁干扰必须有效的消除,其方法是补偿飞行。补偿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物探飞行数据的质量,所以有必要采用一些量化指标对磁补偿的效果进行评价,从而对补偿飞行的质量进行有效地控制。这里介绍了飞机磁干扰场的补偿原理及两种评价补偿效果的指标:品质因数(FOM值)和标准差(σc),采用了这两个量化指标对磁补偿的效果进行评价,就能对补偿飞行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将数字图像处理中的纹理分析技术运用到航磁异常数据中,有效地增强了异常的边界信息。纹理分析在增强光栅数据中的细节信息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图像局部区域的灰度共生矩阵是常用的数字纹理特征,通过计算图像的局部平稳度可用来表征图像的纹理信息,利用纹理分析的这一特征对航磁异常数据进行处理。通过模型试验和对非洲某区域的航磁异常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增强了航磁异常边界。地球物理图像中的线性异常往往对应着地下的断裂、接触带或其他构造特征,本方法也可以帮助解决地质构造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贺兰山深部构造及其对浅部构造的响应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椐实测贺兰山地区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含煤地层热解数据及石英脉中包裹体测温发现贺兰山地区热演化程度整体水平较高,相对邻区而言,明显具有异常地热场的特征。在分析航磁ΔT化极图、重力上延5km、10km等值线图后认为该区并不存在磁力高,前人设想贺兰山下2~5km处发育中酸性巨型岩基造成该区地热异常的说法缺乏足够证据。并且在贺兰山地区重力上延3km、5km等值线图上存在明显的重力高,剩余重力异常、莫霍面深度和地温梯度图也显示贺兰山地区为一热异常的幔隆区,它明显有别于其他造山带区。因此,贺兰山地区的高热演化特征应是莫霍面的上隆引起的地温梯度升高所致。最后结合研究区玄武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贺兰山及周邻地区莫霍面上隆是造成早中侏罗世以来的热事件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