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地震资料分频处理的应用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兴华 《物探与化探》1994,18(5):331-338
在地震资料信噪比比较低,叠加次数比较低的情况下,常规处理效果不好,可以采用分频处理。各个不同频带的地震反射波周期差别较大,分别进行自动剩余静校正及互相关静校正,能准确求出剩余时差。在各个频带内做反Q补偿及自适应倾斜面之叠加,可以更好的进行频率补偿及相位补偿,增加叠加次数,提高处理质量。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将各频带的地震反射能量相加,获得最终叠加剖面,提高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地震资料信噪比较低、叠加次数较低的情况下,常规处理效果不好,可以采用分频处理。根据频谱分析及能量扫描,把地震记录分成几个频带,分别进行自动剩余静校正、互相关静校正、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反Q滤波、消除噪音、自适应倾斜面元等处理。然后再将各频带的地震反射波能量加起来做最终修饰,获得最终叠加剖面。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各个频带的反射波能量,提高处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探地雷达谱白化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振幅滤波技术的谱白化的方法,提高探地雷达垂向分辨能力.该方法首先将时间域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再采用不同频带的带通滤波器进行分频处理,形成分频信号;分频信号通过傅立叶反变换成为分频后的时间域信号;采用自动增益方法对分频后的时间域号进行增益处理,进行振幅均衡:均衡后的分频信号进行加权叠加生成谱白化信号.该方法有效加强了有效频带信号,提高了探地雷达垂向分辨能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大民屯凹陷地震资料的详细分析,针对洼陷部位信噪比高、主要目的层沙三、沙四段频率相对较低的特点,研究出一套高分辨率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子波处理技术及优势频带约束下的分频处理技术,能满足沙三、沙四段储层横向预测的需要,见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波阻抗随机反演理论,提出了多道小波波阻抗反演方法,消除了噪音对反演结果的影响。针对地震剖面上不同频带和时段上有不同的信噪比,以及相邻地震道反射波有效成分在波形和能量上有较强的相关性特点,运用多道记录同时进行波阻抗反演,在迭代过程中将实际记录与模型合成记录的残差道进行小波分解,形成残差道分频小波剖面,然后利用K-L变换提取分频剖面中的相干部分用于波阻抗变化量的计算,从而避免了噪音参与波阻抗反演。展示了理论模型与实际应用的例子。  相似文献   

6.
多次波是海洋资料处理中最主要的噪音,目前有多种多次波压制方法,但每一方法均有其优势和局限性,任意一种单一的方法均难有效地消除各种多次波,常采用SRME、拉冬、分频去绕射多次波组合的方法进行多次波的去除。在某些工区,即使采用上述组合方法仍然有能量强、频带宽的残余多次波,用常规的方法难以对其进行去除,对这类残余的多次波,这里提出运用f-x域预测反褶积的方法进行去除。该方法主要在共偏移距道集上进行处理,是基于f-x域信号的可预测性进行多次波的衰减,首先追踪出待消除多次波对应有效波的层位,再以此层位信号为依据,在f-x域内进行预测反褶积,压制多次波后,再将其共偏移距道集进行成像。通过理论数据模拟与实际资料验证得出:该方法对压制资料残余的强能量多次波,具有很好的压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南堡4号构造中浅层纵向发育多套含油层系、含油井段长,但是单油层厚度薄,平面上油层分布零散,地震剖面上分辨率低,不利于开展河道砂体预测工作。根据实际地震资料特点,以原始资料野外采集频宽为依据,采用了VSP井驱动Q补偿、高保真分频去噪、分频剩余静校正、井约束反褶积以及优势频带反褶积等技术手段,在高保真保幅的基础上逐步拓宽频带提高信噪比及分辨率,最终提高了井震吻合程度,达到了河道砂体预测要求。  相似文献   

8.
岩石声发射Kaiser点信号频带能量分布和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赵奎  王更峰  王晓军  金解放  邓飞 《岩土力学》2008,29(11):3082-3088
通过单轴加载岩石破坏全过程声发射试验,根据Kaiser效应原理采用参数法确定了Kaiser点.在此基础上,首先采用小波包频带分解方法,对岩石声发射Kaiser点信号的能量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砂岩声发射信号的不同频带能量分布规律,得到了Kaiser点特征频带能量百分比大于相邻点的重要结论.其次,采用G-P算法计算了声发射过程关联分维数,结果表明声发射过程不仅具有分形特征,而且Kaiser点声发射信号关联分维数小于其相邻点,其结论可作为通过波形分析识别Kaiser点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叠前CDP道集的期望振幅谱由其叠加道振幅谱产生.采用窄带通滤波实现地震道数据滤波分频.以叠加道在叠加剖面优势频带范围内的振幅谱能量作参考标准,将其归一化,并加工成反射系数谱,这种方法可以防止低频噪声被放大.采用使期望振幅谱的高频端呈下滑的斜坡状等措施,可以防止高频噪声被放大,使叠加剖面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同时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在地震资料处理中去噪处理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地震资料的信噪比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处理的效果。针对地震记录的相干干扰特征,利用小波变换的分频技术,在相干干扰与有效信号共存的频带,利用径向道中值滤波方法提取相干干扰波,并由小波反变换重构整个干扰波场,再从原始记录中减去,实现了高保真度去噪处理,对有效波损失降至最小。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改善地震记录品质,提高地震剖面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11.
地震勘探测线经常要穿越工业区,不可避免地受到外界多种震源和50Hz工业电的影响,造成采集资料的大面积噪声干扰,这类干扰能量强、频带宽、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需在叠前资料处理前有效去除。针对工业区的噪声干扰特点,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零相位振幅滤波方法:即假定初至前噪声的频谱在信号区基本没有变化,据此估算出信号区噪声频谱n(w),然后计算信号频谱s(w),并将其反变换到时间域,从而达到去噪的目的。实例表明,去噪前后叠加剖面对应的频谱,其高频段弱信号能量明显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2.
A new power–law function has been derived to repres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ea of the set consisting of wave numbers with spectral energy density above S (A(>S)) on the two-dimensional frequency plane and S. The power–law relation holds if the field concerned possessing isotropic scale invariance or generalized scaling invariance involves rotational and ratio-scale changing transforms. The equation is valid for dealing with common exploration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fields encountered in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This power–law function not only provides a new model for characterizing anisotropic scaling invariance for generalized scaling field, for example, estimating the power exponent of power spectrum of generalized scale invariance measure in frequency domain, but also forms a theoretical base for the S–A filtering technique developed for decomposing a mixing field into components on the basis of distinct scaling properties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method has potential to become a general technique for image processing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相似文献   

13.
薄层地震响应分析及识别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勤学  付雷 《世界地质》1999,18(4):91-95
对薄层地震响应的振幅,频谱等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分析了影响该地震的应波形特征的因素。同时,利用积分能谱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可以识别出薄层的厚度变化及透镜体的存在。实际应用表明,该项技术较常规的时频分析方法有更高的分辨能力。  相似文献   

14.
全数字化地震数据采集设备和计算机地震数据处理系统能力的提高,使室内以提高高频地震信号信噪比为目标的处理技术得以实现。原始地震道校正组合技术在减少高频信号损失、提高信噪比方面效果明显。对比模拟野外检波器组合实验与地震道校正组合可知,随着组合道数的增加,高频干扰波能量明显减少,但模拟野外检波器组合却存在有效波高频振幅值下降的问题;相反,地震道校正组合即可有效降低高频干扰又能保证反射波明显增强。实例表明地震道校正组合技术在识别小断层和小间距煤层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针对野外数据采集参数对分辨率的影响,对资料处理过程中静校正、反褶积、速度分析、Q补偿及谱白化等几个重要模块原理进行分析,指出在高速岩层中数据采集,应采用小药量激发,小道距,小排列,全三维,不组合、单点数字检波器接收。高密度多点采集,能够充分保护有效地质信息的高频成份,在更大范围内满足高分辨地震勘探的要求。资料处理过程中,在保证同相叠加和高信噪比的前提下,采用提高分辨率的模块以弥补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损失的高频成份。实践证明通过高保真、宽频带数据采集和高信噪比前提下的高分辨率数据处理,完全能够为矿井采掘提供高精度地震勘探资料。  相似文献   

16.
从分析ETM各波段图像的信息特征入手,在黄土覆盖等环境因素干扰严重的地区,利用遥感技术对其铀矿化的信息进行了提取.在ERDAS软件的支持下,应用图像融合、波段比值、主成分分析、光谱指数等技术方法,对ETM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增强处理.其中,图像融合与传统的图像融合略有不同,是在进行图像融合前将原始图像(ETM1~5,7)进行低通滤波处理,使得融合后的图像既保留高分辨率数据的空间信息,又保留低分辨率数据的光谱信息.在对研究区的遥感数据进行增强处理后,选取有利波段组合,圈定了有利铀成矿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17.
基于小波包的地下洞室群地震响应及其频谱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崔臻  盛谦  刘加进  冷先伦 《岩土力学》2010,31(12):3901-3906
基于有限差分数值模拟,在合理选择地震动力分析阻尼参数的条件下,开展白鹤滩水电工程13#机组剖面地下洞群围岩地震响应研究,并结合小波包变换方法从加速度峰值及振动能量角度评价了地震波在岩体中的传播规律及洞室群不同区域地震响应的频谱特征。结果表明: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强度随高程增加而增加,层间错动带有一定减震作用;小波包分解可以较全面地给出地震响应成分的频率分布;地震波的高频分量在岩体传播过程中逐渐衰减;在地下洞室群附近,岩体地震响应的加速度峰值和振动能量频谱特征以1~3 Hz频段为主,其他频段对岩体地震响应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面波频散能量谱成像精度是近地表横波速度计算的重要影响因素,有效提取面波频散曲线是后续反演地层结构及介质物性参数的重要环节。文中论述了τ-p变换法(τ为垂直波慢度,p为水平波慢度)、高分辨率线性Radon变换法、频率分解法、相移法、f-k变换法(f为频率,k为波数)、SFK变换法和矢量波数变换法等7种不同面波频散能量谱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通过上述方法,对三层速度递增水平层状介质模型正演模拟合成Rayleigh波记录进行频散能量谱计算,并与理论频散曲线进行比较;根据所得频散能量谱,分析不同方法在数据处理过程中的特点与应用差异。结果表明:在提取频散曲线过程中,高分辨率线性Radon变换法和矢量波数变换法提取精度较高,f-k变换法提取精度最低,低频信息与高频信息无法有效识别;SFK变换法、矢量波数变换法、高分辨率线性Radon变换法抗噪性能强;τ-p变换法、f-k变换法、相移法计算速度优于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不同岩性及含水率的岩石声波传播规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旭  俞缙  李宏  蔡燕燕  张亚洲  穆康 《岩土力学》2013,34(9):2527-2533
利用智能声波仪对红砂岩、大理岩和花岗岩试样在干燥及饱和条件下进行了声波纵波透射试验,研究声波在岩石中传播的速度特征,同时利用傅里叶变换及小波变换研究声波在岩石中传播的波形、波幅衰减规律、波谱特征。结果表明: (1)红砂岩、大理岩和花岗岩在饱和状态下的纵波波速比其在干燥状态下略高。(2)岩石纵波速度受到岩石的致密程度、孔隙度、密度及硬度的影响。(3)在同样的激发信号下,饱水的砂岩、大理岩、花岗岩岩样声波信号能量集中在低频部分较多,而干燥岩样声波信号能量集中在高频部分较多。(4)饱水的3种岩样声波信号能量衰减较快,尾波不发育;干燥的3种岩样声波信号能量衰减较慢,尾波较发育。(5)穿过岩石的声波信号的波速、波形的时域特征、频域特征及时-频域特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岩石内部的孔隙及微裂隙的发育情况和岩石含水情况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