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灌水量和气温对玉米生物耗水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掌握玉米适宜灌水量,以石羊河流域武威荒漠生态和农业气象试验站为试验地点,按照常规灌水方式设计玉米全生育期灌水量3 750 m3·hm-2、4 500 m3·hm-2、5 250 m3·hm-2、6 000 m3·hm-24种处理,并按1∶1.5∶1∶1比例分4次灌溉,采用水量平衡法计算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耗水量,分析研究不同灌水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气候年景下,不同灌水条件对玉米发育期影响不明显;在玉米生物耗水过程中,气温升高耗水量增加,气温升高1℃,耗水量增加124mm;玉米全生育期耗水量呈抛物线变化,峰值出现在拔节至抽雄期间,此期间也正是耗水量影响玉米产量最敏感的时期,期间耗水量每增加1 mm,玉米产量增加0.33 kg·hm-2;不同灌水处理情景下,水分利用率以灌水量为5 250 m3·hm-2最高,可达34.7 kg·hm-2·mm-1,故该灌水量可视为当地适宜灌水量。  相似文献   

2.
冬小麦耗水量和耗水规律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朱自玺  牛现增  付湘军 《气象》1987,13(2):29-32
本文根据1983年10月—1986年6月的试验资料,从产量与耗水量的关系上确定最佳耗水量。同时对籽粒产量、秸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水费用等进行综合评判,确定最大经济效益的水分处理。并对不同生育阶段的耗水规律进行分析,为田间水分管理和气候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典型草原水分条件与天然牧草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琼  梁秀婷 《气象》2006,32(S1):116-120
水分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天然牧草生长的限制因子。分析水分条件与牧草产量的关系是确定旱灾指标、评价草原生态环境优劣的基础。利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3个站点近15年的天然牧草、土壤水分和气象观测资料,计算了降水量、土壤水分和耗水量与不同时期牧草产量的相关系数,分析了各水分因子相关性的时空分布规律。得出:土壤水分与产量的相关好于降水量;降水与产草量多呈二次曲线变化,土壤水分和耗水量与产草量多呈直线变化;相关程度随生长进程的推进,有逐渐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麦田耗水与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1983—1984年和1984—1985年两年人工控制水份条件下的冬小麦农田水分试验资料,分析了农田耗水量与小麦生长特性、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关系,得出了冬小麦拔节到成熟期的最佳水份指标和最佳产量。另外,讨论了水分利用效益问题。  相似文献   

5.
西峰市冬小麦耗水规律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甘肃省西峰市的气象、土壤湿度、作物发育期和产量资料,通过水量平衡方程计算冬小麦在各生育阶段的耗水量,揭示了该地区冬小麦的耗水规律、土壤湿度变化规律和水发亏缺状况。通过回归模拟建立产量-耗水量模型,确定影响产量的水分关键期。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夏玉米优化灌溉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年全方位控制水分试验的基础上,获取了夏玉米最优耗水量,以此为准,权衡山东省各地不同水文年型下的有效雨量,划分出三个类区,进而确立了不同类区的优化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7.
利用多年玉米生育期观测资料和大气观测资料,计算了抚顺地区玉米全生育期和各生育阶段的产量水分指数,按百分位划分不同的旱涝等级。评价水分状况,揭示了不同生育阶段水分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为采取必要的农业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陇东旱作麦田累积耗水量贮水量的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旱作麦田的水分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所见文章多侧重于对其耗水量的研究,而对累积耗水量、贮水量的研究却较少。本文旨在通过对陇东黄土高原旱作麦田累积耗水量、贮水量的动态变化研究,揭示该区旱作麦田利用水的规律,并寻求用前期贮水量来预报后期产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干旱地区春小麦耗水量和节水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春小麦耗水量与产量的关系及其耗水规律,分析了土壤湿度、耗水量对春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至抽穗是春小麦的水分临界期,抽穗至成熟期耗水量最多,耗水模系数最大;产量与耗水量呈二次曲线关系,适宜土壤水分下限为:出苗至拔节期为田间持水量的70%-75%,拔节至抽穗期为60%-65%、抽穗至灌浆初期为55%-60%.灌浆初期至成熟期为50%-55%,本文还对春小麦覆盖地膜的节水增产原因及效果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黑河流域春小麦节水增产的技术措施及进一步研究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重庆地区春玉米气候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玉米气候生态角度出发,对重庆地区春玉米的热量、水分、光照等气候条件进行了适应性分析,组建了玉米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模型,同时对影响本地区玉米产量的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趋利避害的生产措施。  相似文献   

11.
棉花耗水规律和灌溉随机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5年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棉花产量与耗水量的抛物线关系,确定了棉花最佳耗水量;根据棉花植株在不同土壤湿度情况下气孔阻力、蒸腾强度和蕾铃脱落率的变化,确定了不同生育阶段的适宜水分指标和干旱指标。在此基础上,研制了棉花灌溉随机控制模型,可以动态预报棉田土壤有效水分含量和实际蒸散量,并从经济效益和水分利用效率的角度提出优化灌溉决策。  相似文献   

12.
在进行5年的田间试验基础上,从水分利用效率的角度确定了棉花的适宜耗水量指标,根据棉花的蕾铃脱落率,气孔阻力,纤维品质以及产量结构等与土壤湿度的关系,确定了棉花生产的适宜水平指标和干旱指标。  相似文献   

13.
通过盆栽与大田试验相结合,分析了白城地区向日葵各生育时段的需水规律。探讨了水分与向日葵产量、含油率,向日葵耗水量与气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干旱综合防御集成技术推广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小麦底墒效应+土壤深松保墒增产效应+玉米千秆覆盖效应(分覆盖,粉碎还田处理)+有限水分胁迫高产效应集成技术的推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覆盖处理,粉碎还田处理的冬小麦发育期的根,茎,叶,穗,总生物量与对照相比有明显增加,其中粉碎还田处理的增加量明显大于覆盖处理,666.67m^2的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9.7%,35.6%,全生育期耗水量分别比对照减少14.8%,12.1%,节约灌溉1-2水。  相似文献   

15.
7个水分等级下棉花耗水量特征及其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棉花设定的4个生育期进行7种不同土壤水分含量(W1-W7)的水分试验,利用气象和作物观测资料对不同水分条件下的棉花耗水量进行了模拟,建立了棉花的耗水量模型,并用实测资料进行验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冬小麦设定的5个生育期分别进行不同程度的水分肋迫试验。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内,冬小麦耗水量呈双峰型,且随土壤湿度的增加而增大。本文利用了气象和作物观测资料对不同水分条件下的冬小麦耗水量进行了模拟,并用实测资料进行验证,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黄振均 《贵州气象》1993,17(4):31-33
本文根据试验资料,对“七五”期间育成的杂交玉米新品种进行耐旱抗旱性能鉴定。分析干旱缺水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并从玉米品种对干旱天气的承受能力和水分临界期降水量与产量形成的关系论证玉米品种耐旱抗旱性能。筛选出几个具有耐旱抗旱性能兼备高产特征的玉米良种。为引进和推广杂交玉米新品种、发展我省玉米生产提供气象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陆葆跃  严文生  钱国平 《气象》1993,19(10):38-41
根据试验资料,建立春玉米耗水量的数学模式,计算不同生育阶段的耗水量。在此基础上,借助农田水分平衡议程,设计出计算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灌溉量的动态变化议程,综合考虑未来天气趋势和土壤性质的作用,判断未来旱象的发生发展,科学地决策抗旱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多年玉米生育期观测资料和大气观测资料 ,计算了抚顺地区玉米全生育期和各生育阶段的产量水分指数 ,按百分位划分不同的旱涝等级。评价水分状况 ,揭示了不同生育阶段水分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为采取必要的农业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定量分析了盆丘中陵地区小麦、玉米等作物各生育期的需水量、日耗水量及水分盈亏值的变化规律,重点讨论了不同台地作物需水关键期的干旱情况。指出(1)小麦需水关键期(拔节——抽穗)水分亏缺多达24.8~32.4mm,各台地小麦普遍发生干旱,以二、三台地更严重:(2)玉米需水关键期多夏旱,频率高达40%~60%。容易导致玉米受旱;(3)小麦有最少需水期与最多需水期之分,玉米则只有最多需水期,但玉米对水分反应更敏感;(4)提出了该地区抗御土壤——作物干旱的若干气候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