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林地区一年四季都会出现大风,雷雨大风主要发生在3、4月及7、8月,季节、地形对大风分布影响很大;造成本地区雷雨大风的天气形势主要有冷暖气团交绥型和暖区不稳定扰动发展型;在雷达回波图上,雷雨大风总对应着回波带中的强回波中心或午后分散孤立发展旺盛的对流回波单体。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实况资料、地面自动站资料和黔东南州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3年4月17日发生在镇远县城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大风天气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发现:此次特大风灾发生在热低压外围暖区,"上干下湿"的大气不稳定层结、强垂直风切变和对流层中下层(500 hPa以下)大气环境较大温度直减率环境条件下,风暴沿地面辐合线发展东移,在镇远县城特殊的地形强迫作用下,触发大风灾害发生;雷雨大风、冰雹发生前雷达基本反射率因子图上有明显高悬强回波特征、钩状回波、弱回波区和三体散射特征,组合反射率图上存在明显的高反射率因子梯度区,基本径向速度图上存在逆风区和风暴顶辐散,风暴发生前VIL值呈跳跃式增减变化,最大值超过40 kg·m-2,且大于25 kg·m-2的面积呈明显增大现象,这些特征对大风预警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认识统计山西雷暴大风的雷达产品特征,做好其预报预警,利用2013—2017年4—9月高空探测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以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对山西39次雷暴大风过程进行研究。根据500 h Pa环流形势将其分为四大类型:西北气流型、冷涡型、西风槽前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切变型。统计分析了不同环流背景下雷暴大风的雷达产品特征及其预警提前量。结果表明:(1)块状孤立对流单体是任一环流背景下山西雷暴大风的主要雷达回波形态。(2)副高切变型雷暴大风的最大回波强度、回波顶高、最大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值最高,冷涡型最低。(3)低层径向速度大值区对雷暴大风的指示意义最明显,预警提前量最多,可提前30 min以上。(4)雷暴大风发生时,有阵风锋和逆风区出现,但出现次数极少。研究结果对利用雷达产品预警山西雷暴大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站资料、ERA5资料(0.25°×0.25°)以及务川雷达和铜仁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22年4月24日发生在贵州铜仁市多个区(县)的一次雷暴大风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天气过程是发生上干下湿的不稳定环境中,高空槽、南支槽、低涡、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都为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提供了触发条件。(2)大的DCAPE值、中层中等强度的垂直风切变和低层较强的垂直风切变以及较大的850hPa与500hPa的温差都是利于大风产生的条件。(3)大风常常出现在弓形回波前部突出处,高悬的强回波、弱回波区、高的回波顶高以及径向速度中出现逆风区和强并且深厚的中层径向辐合等都是出现大风天气的雷达产品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合利用各种观测资料,对华南前汛期同一天出现的两次强对流天气的不同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锋面过境前,局地辐合引发了单纯性分散的雷雨大风,在雷达速度图上无明显特征。锋面和切变线过境时,伴随着局地涡旋,造成了更为激烈的雷雨大风和广州市区突发性暴雨,在速度图上出现了明显的逆风区,本文还对雷达速度图和自动站资料在强对流天气识别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2001-08-07河南省局地强风暴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8月7日冷锋过境前河南中部出现了局地雷雨大风、冰雹、龙卷及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地面高温高湿,为强风暴的发生提供了热力条件;高层冷平流、低层暖平流提供了层结条件;地面流场上风向辐合提供了动力条件.强风暴出现在高能区,并在高能区传播和移动.雷达回波的反射率因子特征为强度强、高度高、移速快;强回波位于移动方向前方,弱回波位于移动方向后方.平均径向速度场特征为辐合系统和气旋性辐合系统,垂直剖面图上,低层有明显的辐合界面.  相似文献   

7.
对揭阳市近几年产生强对流风暴的环流形势及多普勒雷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揭阳市近几年强对流风暴主要产生于高空槽过境、高空冷涡前及副高边缘等环流形势背景下,其产生的灾害天气有冰雹、雷暴、暴洪及地面大风,最近两年以强降水为主的灾害性天气暴洪有增加增强的趋势,地面明显锋面出现预示强对流天气更加激烈。多普勒雷达特征表现为具有强的反射率因子(Z>57 dBz)、雷达回波发展迅速,具有悬垂回波、中气旋等结构。后侧入流缺口往往指示地面大风出现,强逆风区及高回波顶提示强的降水概率,其中冰雹具有最强的垂直风切变环境及最大反射率因子。中-β尺度的暴洪过程中,速度图上表现为低层暖平流叠加在辐合风场的特征,且可以发现具有"牛眼"结构西南大风核。  相似文献   

8.
杨松福  汪德  郑芬 《贵州气象》2006,30(1):18-20
通过对强对流天气典型个例的分析,得到滇东南强对流天气的一些雷达回波特征。冰雹、雷雨大风天气过程强回波高度高,达6~8Km,而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强回波高度仅3~4Km;冰雹、雷雨大风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移动速度快,而局地暴雨、大暴雨的雷达回波移动速度缓慢或停滞。冰雹、雷雨大风和暴雨天气的产生与多普勒径向速度场上的逆风区或辐合流场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一次冰雹过程的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常规资料、FY-2C红外云图和河南省三门峡市的多普勒雷达产品。对陕西中北部的一次强对流性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系统是高空下滑冷槽、中低层暖平流和地面弱冷锋。上干冷、下湿暖的对流性不稳定层结为冰雹天气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卫星云图上,锋面前部形成的两个中-β尺度系统受锋面附近前冲冷流的触发,造成这次强对流性天气。雷达反射率图上,回波强度越大、强中心高度越高,造成的天气越强;径向速度图上的“逆风区”,说明该地为风速的大值区、风向也发生了突变;当对流回波处于强盛阶段时,VIL值先猛增、后相对稳定,当达到峰值时即出现冰雹,当突然减小时,影响地面将出现大风.因此VIL对冰雹和大风的判别有很好的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前汛期发生在梧州地区的各类强对流天气在梧州多普勒天气雷达上的表现特征进行分析得出:短时强降雨回波常表现为块状回波,回波顶的外形比较平滑整齐,回波中心的强度在45d Bz以上;在速度特征上,在径向速度图上常出现逆风区;雷雨大风的雷达回波速度特征表现为,风向随高度顺时针旋转,存在较强的暖平流,在高仰角的速度图上(一般仰角在4.3°)有大风核存在;而冰雹等冷式切变回波,在速度特征上,零速度线出现90°折角,风向随高度逆转,可分析出存在冷平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