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就数金星与地球最相似。在很长的一个时期里,人们把地球和金星称作“姐妹”行星。甚至不少人认为,金星也应该和地球一样,存在着大量的水。在金星上覆盖着大面积的海洋,海中孕育了生命。然而,现代科学已经完全证明,金星表面是个奇热、无水,干旱到极点的行星,金星是个没有生命的世界。于是,又有人提出,过去的金星有过波涛汹涌的大海洋,只是后来在某个时期消失了。金星果真曾经有过大海吗?  相似文献   

2.
蓝色新事     
正美国宇航局发现"杀人行星"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美国宇航局称最新发现一颗"万圣节终极恐怖行星",HD189733b距离地球63光年,其气候被认为是宇宙中最恶劣的。美国宇航局指出,HD189733b行星存在前所未见的"杀人模式",人类肉眼观测,这是一颗遥远的亮蓝色行星,但是认为它存在类似地球大气层则是错误的,这颗星球的气候非常致命。研究人员计算显示,这颗星球表面风速每秒达到2千米,是音速的7倍,会将太空旅行者瞬间卷  相似文献   

3.
俯冲板片为板块运动和地幔流提供了主要的驱动力,地球动力学、地震以及地球化学的研究成为了解板块动力学和俯冲引起的地幔流的工具。以前大多数地球动力学研究都将俯冲带看作沿平行海沟方向无限延伸的(二维)或在宽度上是有限的,而空间位置上是不变的。但是俯冲带及其相关板片在水平方向上(250~7400kin)是有限的,而且它们的三维几何形状随时间将会发生改变。这里我们将介绍板块宽度控制板块构造的两个一级特征——俯冲带的弯曲和随着时间后退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历经30年的大洋科学钻探(DSDP和ODP)取得了惊人的发现,首先,它验证了根据地球物理资料提出的板块构造学说,诞生和发展了古海洋学。同时,它还有另外两个重要发现:在海洋沉积和洋壳中发现了深部生物圈,以及直接采集到了天然气水合物样品。深海钻探发现,在大洋沉积和洋壳中存在微生物,在数量上占地球微生物总量的三分之二。现在的问题是,这些微生物在确定大气成分(及这样的气候)方面起什么作用?它在油气生成中起什么指示作用?另外,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中这种有机物是怎样生存的,它们是否保存数百万年前生命的原始秘码,以及对地球生…  相似文献   

5.
地球被科学家称为水行星。事实上,在太阳系内表面存在液态水的行星只有地球。那么,地球是何时变成水行星呢?这是地质学家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谜团。  相似文献   

6.
关于二十一世纪我国海洋地质科学发展的建议世纪之交中国海洋地质科学发展之路学术研讨会占地球表面面积71%的海洋是生命的发源地,是人类的资源宝库,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同时海洋又是影响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巨大调节器。海洋不仅维系地球生态和人类生存的大环境...  相似文献   

7.
洪阿实 《海洋科学》1994,18(6):27-29
同位素海洋学(IsotopeOceanography),在海洋科学研究中不仅着眼于元素,而且着眼于同位素的研究领域。1海洋同位素地层学与同位素古海洋学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是研究板块构造、海底扩张等当代地球科学重大课题的强有力工具。它应用于海洋地层学即出现海洋同位素地层学。同位素古海洋学则是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在古海洋学即海洋古地理学上的应用,这是地球科学新的“生长点”之一。人们发现,在冰期,海水中氧的重同位素相对富集,在间冰期,海水中氧的轻同位素相对富集。因此,钙质生物骨骼的氧同位素值可以反映气候的…  相似文献   

8.
科学家们发现了清晰的迹象,证明水蒸气存在于其他恒星周围的巨型热行星大气中。这些巨大的系外气态行星质量类似于木星,甚至比木星更大(木星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317.5倍)。其中许多行星的轨道距其主恒星极近,因此这些行星是炽热的。  相似文献   

9.
那些汇编第1部所谓“矿物进化”综合年表的研究人员称:从大峡谷的铜锈色岩石,到墨西哥内卡(Naica)山下发现的10m长的硫酸钙晶体,绝大多数地球矿物的形成离不开生物。科学家们认为,自从地球出现开始,生物进化和矿物进化一直是不可分离的,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可以为两个领域提供新的认识,也可以为在其他行星上搜寻生命提供关键的线索。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述了在对地球过程的认识和联合国《海洋法》框架发展前提下的海洋非燃料矿产。在板块构造理论出现以前,洋盆被看成是被动的容体,接纳陆地风化物质形成重金属、宝石砂矿和一些化学沉淀矿床(磷矿)。板块构造认识到大洋板块边界是块状硫化物的物质来源,与陆缘物质一起形成锰结核、富钴铁锰结壳及相应的化能合成生态系统。就海洋矿产总体而言,海水淡化产生的淡水是最重要的资源,因为它是生命必须的物质,在陆地其消耗超过了补充。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人员首次发现,有机分子以甲烷的形式存在于太阳系以外的一颗行星上。这颗巨大的行星距离其主恒星太近,上面的甲烷不可能导致生命的产生。然而,该发现为天文学家们提供了希望,有朝一日他们将能够分析类地行星上的大气。  相似文献   

12.
大洋岩石圈的形成与演化主要是地球化学变异和物理变化的过程,板块构造每100~200 Ma可以完全更新大洋盆地.而岩石圈则是地球的地幔到地壳、地壳到海洋与大气的物质和能量传递与转换形成的产物,独立的阳光与演变的洋壳提供了生命在独特的海底和次海底的类似地球早期生态系统的生长环境.洋壳的形成到重新俯冲到地幔,始终伴随着海水的相互作用,海水与其他物质最终经循环又重新进入了地幔.  相似文献   

13.
32时区地质图描述了板块构造格局、尤其是北极地区从寒武纪到新近纪的古环境与岩相。创建占大陆基岩图的板块构造模式,是以板块构造重建和古地质图计划为基础的。这些计划根据使用者制定的标准将构造特征用数字化的形式归档。板块计划保存了最新的大洋磁力和构造数据库,可以连续不断地增加古地磁、热点、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来拓展全球板块构造重建的范围和精度。  相似文献   

14.
《海洋世界》2009,(12):6-6
11月9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无奈在官方网站上公开辟谣:2012年12月21日不是世界末日。在NASA网站上的公开信中,科学家们表示:影片中的宣传毫无根据,如果真的会发生行星与地球相撞的惨剧,天文学家早在10年前就预测到了,而且现在距离2012年12月21日已经很近,我们即便通过肉眼也能目测到这颗行星了。全世界的科学家都知道,2012年不会是所谓的地球末日。而且需要强调的是,地球在过去40亿年中都很平安。  相似文献   

15.
超级地球     
《海洋世界》2012,(10):8
据科学家估计,在银河系的恒星中,太阳系以外可能有数十亿个"超级地球",它们的质量是地球的10倍,但由于其内部活动过于迟缓,难以支持其表面形成生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员弗拉德·斯塔曼科维奇说:"在我们发现的那些绕着遥远恒星公转的行星中,它们的成分与地球相似,但质量更大。这些岩石性的超级地球是否像地球一样有着厚厚的大气层、  相似文献   

16.
《海洋世界》2011,(2):11-11
肯定有一部分入会因为这个消息而沮丧,不管怎么说,地球人都不希望自己在宇宙中没有芳邻。 外星人是人类对地球以外智慧生物的统称,现在人类还不确定是否有外星人或外星生物的存在。1977年9月5日发射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是人类第一次以科学的方法尝试联系”外星智慧“。虽然科学家鉴于星球间存在着巨大的距离.认为即使有外星人,也不可能飞抵地球.但他们并未否定外太空存在智慧生命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试论青藏高原第四纪沉积地球化学演化与环境变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扼要介绍最近几年青藏高原第四纪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和矿物学及其与气候环境关系研究的一些新进展。青藏高原第四纪沉积地球化学信息综合分析,初步建立了长、短期时间尺度的气候曲线。揭示了青藏高原强烈隆升引起的气候环境配制的改变,即在3.40-0.73MaB,P.高原强烈隆升,亚洲季风稳定形成,气候以干冷、湿暖型波动为主;0.73MaB.P.以来高原再次强烈隆升,气候环境愈趋干旱;进入全新世以来,出现凉干、暖干、暖湿和冷湿的多种气候波动模式。在空间格局上划分二个地球化学沉积区,即西藏和新疆为富镁区;青海为富钾区。还揭示了青藏高原湖泊沉积地球化学的分带性,其分带规律与高原隆起的差异性是一致的。此外,青藏地区风化壳和古土壤的地球化学演化与高原古气候变迁也有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8.
地质学家们重新考察了格陵兰西南部一系列古老的岩石,发现了板块构造史上最为古老的、具有代表性的岩石。2007年3月份,该发现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在此之前研究人员一直认为,在大约25亿年前地球上的陆地才开始凝固的。这个新发现表明,陆地开始凝固的过程要早得多,时间上更接近地球形成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英、法科学家在对大西洋海底进行考察研究时,发现了深藏在大西洋底的海底热泉。这种海底热泉,能释放出大量的氢元素。从而,为解释地球早期的生命起源,提供了新的重要线索。由于生命在约35亿年前开始在地球上出现时,地球大气中并不含氧。因此,有的科学家推测认为,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首先诞生在海底热泉周围。新发现的深藏在大西洋底的海底热泉,则使地球早期生命的演化图景,显得更为清晰。这一新发现的海底热泉,位于大西洋底3500米深处的一处海脊上。它从海底岩石中,间歇性喷出,形成富含大量矿物质的黑色烟柱,烟柱的温度高达36℃左右。据悉,科学家们在20多年前,就已发现海底存在着独特的热泉生态系统。但是,在发现大西洋底的海底热泉之前,已知的一些海底热泉,所产生的氢数量都很少,都不足这次新发现的海底热泉所释放出的氢的1%。科学家认为,海底热泉中释放出的氢,主要是由深海海水与岩石反应而生成的。海底热泉要支持生命系统,至少要满足两个重要的条件:一个是在海底地壳中,必须有能够与海水反应生成氢的岩石;另一个是氢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产生的能量,可足够生命诞生。而在大西洋底新发现的海底热泉,已基本具备了支持生命系统的这两个重要条件。为此,英、法科学家...  相似文献   

20.
用地质学的眼光来考察生物多样性中心,特别是对时间以及地质过程的深人思考,为单纯的生物学方法在研究生物多样性中心的空间稳定性以及持久性方面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研究思路。这些地质过程是与那些影响着大洋盆地间水交换、生物群落的迁移以及生境分布的板块构造活动密切相关的。而且全球气候环境也对这些地质过程有着较强的影响,并与之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