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地质灾害受地质环境条件控制,其发生、发展又与人类工程活动关系密切。利用GF-2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对营口地区地质灾害信息进行遥感识别与提取,并辅助野外验证,在查明地质灾害类型、规模、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圈定崩塌21处,泥石流16处和塌陷1处。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法进行地质灾害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人类工程活动等孕灾因素间的因果关系研究,结合区域上典型灾害点遥感特征分析,总结区域地质灾害形成条件,揭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对国产高分影像地质灾害识别应用进行了有益探索,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贵州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和诱因及其预防建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郭振春 《贵州地质》2003,20(2):103-105
通过贵州1993—2000年发生的345起地质灾害的资料统计,指出滑坡、泥石流、崩塌是我省分布广、危害性大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分析了在贵州省特殊的地质构造、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下,暴雨是地质灾害的天然诱因,工程活动则是地质灾害的人为诱因,建议组建地质灾害预测、预警、预报的专家机构,全面开展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加快山地的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工作,加强工程建设活动中的地质灾害评估及防治工作等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广州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基础上,通过分析广州市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现状,进一步探讨了地质灾害成因类型与地质环境条件之间的密切关系。地质环境条件差异决定了不同地质灾害类型在空间位置上的分布特点。北部低山丘陵区地质灾害点占地质灾害总数的82%。北部花岗岩分布区,由于残坡积土层厚度较大,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占该灾害总数75%。外部诱发因素决定了不同地质灾害类型在时间上发生的频率和密度。其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和强降雨又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其中,自然因素诱发占地质灾害总数的20.5%,人为因素诱发占地质灾害总数79.5%。因此,控制人类工程不合理活动和提高人民群众对地质灾害的预防意识,是减少地质灾害发生和降低或避免地质灾害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主要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清水县是甘肃省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根据清水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野外调查成果资料,在概述县域自然地理条件及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全县已有的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从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与结构、地质构造、大气降水、人类工程活动5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并探讨了地质灾害的分布发育规律,以期为区域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绥中县发育有不稳定斜坡(潜在危岩体崩塌、滑塌)、泥石流和海水入侵等三种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地质灾害的分布在时间、空间上都有一定的规律,主要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人类的工程活动等因素有关。通过对该县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认为,境内地质灾害的形成和发展与地质环境固有条件密不可分,是地质灾害的先决基础条件,人类工程活动是加剧和诱发地质灾害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主要地质灾害的特点、成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何永金 《福建地质》1995,14(4):63-271
本文主要介绍福建省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地面沉降的主要活动表现、特点、形成机理及其主要控制、影响因素,并从管理上和技术上提出防治的对策建议。此外,文中还扼要地介绍了福建发生地质灾害的背景条件和地质灾害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陕西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秦巴山区是陕西省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广,活动频繁,危害程度大,严重的制约着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分析了该地区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特征,总结了地质灾害成因机理,认为该地区地质灾害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该地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原则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四川地质学报》2022,(Z2):162-166
泸石高速公路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和甘孜州境内,公路沿线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类型多,形成原因复杂,对公路的修建和运行构成危害。为了提高道路安全,在大量实地调查和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泸石路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并提出了相应防治对策。结果表明:1泥石流、滑坡是泸石路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但崩塌也是不可忽视的地质灾害;2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地质环境因素和人类工程活动是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成因;3针对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泸石高速公路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和甘孜州境内,公路沿线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类型多,形成原因复杂,对公路的修建和运行构成危害。为了提高道路安全,在大量实地调查和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泸石路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并提出了相应防治对策。结果表明:1泥石流、滑坡是泸石路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但崩塌也是不可忽视的地质灾害;2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地质环境因素和人类工程活动是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成因;3针对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铜川市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铜川市是陕西省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大规模地开发煤炭资源及频繁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使该市成为地质灾害的多发区。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分布广,活动频繁,危害程度大。目前,已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和大量人员伤亡,严重地制约着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危害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文中分析了该市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特征,总结了地质灾害的成因机理。认为该市地质灾害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共同怍用的结果。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加剧,人为因素已成为地质灾害发生的主导诱发因素。据统计,全市约有70%的地质灾害是由不规范的工程经济活动所诱发。由此进一步提出了该市地质灾害的防治原则和防治对策,力求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鞍山市铁矿矿山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矿山地质灾害较其它地质灾害相比有其独特性。在鞍山铁矿区,排土场沉降不仅与采矿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有直接的联系,还与松散细粒土层、活动断裂有关;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与地形地貌、水源条件及构造有一定的关系,更重要的是采矿活动产生的废石废渣为其提供了大量的物源;尾矿库灾害主要表现为:洪水漫顶、尾矿砂液化破坏、尾矿坝渗漏及管涌溃堤、尾矿坝滑塌破坏等。本文简要分析了鞍山市铁矿山主要存在的地质灾害类型(排土场地面沉降、滑坡、泥石流及尾矿库地质灾害)和形成条件并提出了防治地质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主要地质灾害的特点,成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永金 《福建地质》1995,14(4):263-271
本文主要介绍福建省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地面沉降的主要活动表现,特点,形成机理及其主要控制,影响因素,并从管理上和技术上提出防治的对策建议。此外,文中还扼要地介绍了福建发生地质灾害的背景条件和地质灾害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杜伟  王娜 《吉林地质》2013,(4):151-153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基础。本文所述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规定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形地貌、岩体类型、密度、降水强度等地质环境条件及人为工程活动等密切相关,本文对吉林省地质灾害易发地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榆阳区地质灾害的详细调查,分析该区地质环境条件,讨论其地质灾害类型、危害、分布规律和活动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地质灾害类型少,分布广,局部密集,小型灾点多,影响因素多,发生频率高,具有群发性、突发性、差异性和链生性。  相似文献   

15.
地层岩性、岩土体结构及其工程地质特性为黄土区地质灾害提供了物质基础,黄土斜坡的坡型、坡度、坡高、阶地等地形地貌因素为地质灾害提供了边界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为黄土区地质灾害提供了触发条件。黄土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土体结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性、水文地质条件等为粘黄土区地质灾害形成的内在因素;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为其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6.
邢岩  张琦 《化工矿产地质》2004,26(4):245-247,252
依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选择积分法对工程建设用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结果认为: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简单—中等类型,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有崩塌灾害—种类型7处,属危险性小的级别,对其危险性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有:地形条件、地层岩性、构造与地震和人为活动。  相似文献   

17.
全国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及预测图编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区域地质灾害预测是地质灾害研究的难题。本文运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价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将全国剖分为2700个单元,对地质灾害进行现状评价,并与已数字化的地质灾害图件进行单要素叠加,编制了全国地质现状等值线图,在现状评价基础上,对地质灾害进行趋势预测,将降雨条件、区域地震活动、区域地壳稳定程度、区域岩组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等作为区域地质灾害演变的因素,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进行综合评判,编制了1:600万中国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图。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鲁甸县地质灾害特征与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甸县地质灾害类型众多,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裂缝等.鲁甸县境内现有地质灾害86处,其中滑坡60处、泥石流13处、崩塌10处、地裂缝3处.地质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占62.79%,其次为中型和大型,有少量巨型地质灾害.在资料收集与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从地形地貌条件、地层岩性条件、地质构造条件、降雨、人类工程活动、地震活动等方面探讨了地质灾害的形成因素,找出成灾规律,并提出了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9.
苏锡常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苏锡常地区由于超量开采深层地下水,相继出现了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已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成为影响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在分析苏锡常地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总结出本地区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分布特征以及形成条件等,并对人类活动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王娜  付进 《吉林地质》2023,(3):90-93
本文以通化市东昌区为单元,在调查地质灾害数量、类型、规模的基础上,发现该地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对地形地貌、构造、岩组、水文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等不同角度的孕灾条件进行分析,为今后地方建立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和防灾减灾等工作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