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5月5日,地质出版社组织的《温家宝地质笔记》赠书仪式在厅三楼会议室举行。厅领导班子成员、各事业局领导班子成员、省地调局副处级以上干部及厅相关处室及事业单位有关人员参加。《温家宝地质笔记》一书收入温家宝同志1968年至1985年在地质系统工作期间的工作、学习笔记160余篇,手迹影印件632幅。这是作者从现存45本、400多万字的笔记中摘选的。本书还收入作者撰写的回忆文章24篇,照片50余幅。全书分为野外地质考察笔记、管理工作笔  相似文献   

2.
正5月4日,在第97个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为大力弘扬和继承"爱国、科学"的五四精神,追寻老一代地质工作者的地质梦想,探索他们的地质精神,辽宁省国土资源厅以"传承五四精神品读地质人生"为主题开展了《温家宝地质笔记》赠书交流座谈会。会上,与会代表听取了该书编辑、出版相关情况的介绍,并畅谈了读书感受与心得。艰苦的野外地质工作既是对身体的锤炼,又是对人的意志、品格的磨炼。我经常背着装满石头样品的地质包,一步一步向高山攀登,累了就靠着山崖歇  相似文献   

3.
赵凡 《国土资源》2016,(4):10-13
正"我喜爱野外生活。朱龙关河还覆盖着冰雪,两旁的山巍巍峨峨,山上白雪皑皑。四周是那样静寂,除了哗哗的水响,万籁无声。"——摘自《温家宝地质笔记》1974年4月19日日记写这篇日记时,作者32岁,在地质队工作的第六个年头。这段文字的场景主线是内心与自然的对白,很难将它与日后国家总理挂上钩,但它是的。《温家宝地质笔记》的通篇,都充满了这种文气。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一名上世纪80年代参加工作的地质队员,我有幸学习了《温家宝地址笔记》,并联想到自己地质工作的经历,感受到了国家地质工作发展历程。战略转移我属60后,自1982年走进地质系统,在地质系统工作已30多年了。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开发矿业"成为地质工作的代名词,找铁找铜铸就工业的骨骼,找油找气延续工业的血脉,矿业为工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  相似文献   

5.
正4月23日,第21个世界读书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新生代多功能厅笼罩着一种感动而激昂的情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联合地质出版社、中华读书报社举办的《温家宝地质笔记》读书交流会正在这里举行,来自10余所大中小学的师生代表畅谈自己阅读的收获和体会,汲取奋发前行的力量。"非常之人,成就非常之功""这本书,值得每一位科技工作者认真学习,也值得大学生们认真品味,从中汲取丰富而宝贵的精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是2018年,回过头来,再问21世纪是什么世纪?是海洋世纪?还是信息世纪?一位曾任地质工程师的人这样说过:"21世纪将是一个生态文明的世纪,绿化国土,改善生态环境,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和长远发展。""将是",是一个预言式的回答,21世纪来临前的回答。作答的地质工程师何许人?他是曾在祁连山、河西走廊和巴丹吉林沙漠工作10年的温家宝同志。在《温家宝地质笔记》中,我们了解到:在河西走廊,他曾经见到老乡砍伐祁连山的植物当柴薪,试图在祁连山找到煤矿以代之,以减轻环境问题;在巴丹吉林沙漠,他感叹一条叫穿心河的河流:"穿心河地处甘肃省临泽  相似文献   

7.
正4月22日,国土资源部举行《温家宝地质笔记》读书座谈会。来自一线的地质工作者代表,温家宝同志大学同学代表、老同事代表等人,畅谈研读体会,回顾与温家宝同志同窗、共事时的点点滴滴,回顾老一代科学工作者、地质工作者经历的时代故事,学习温家宝同志的地质情怀、科学精神、做事风格。为地质事业前仆后继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唐菊兴艰苦的野外地质工作,练就了  相似文献   

8.
正《温家宝地质笔记》一书的出版发行,在温家宝同志的母校——中国地质大学的师生中广泛传阅。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学校组织了读书交流会。他的地质生涯、朴实的文字,格外地亲切感人和启人深思,学生们更期盼这位学长能再回母校,为大家讲述他的人生感悟。作为温家宝同志大学期间的同学,我读此书时感想更多。  相似文献   

9.
《青海国土经略》2014,(3):80-80
正近日,"全球地质一张图·中国"正式上线,首次面向全球提供中国主要陆域面积1∶10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英文版)的发布与网络服务,填补了"全球地质一张图"数据中国区域的空白。"全球地质一张图·中国"的上线,标志着我国作为一个地质大国完成了"全球地质一张图"计划参与国的职责。"全球地质一张图"计划又称"大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三队,是全省煤炭地质系统的一个具有光荣传统的地勘单位,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煤炭地质勘查先进单位"、"全省地质勘查先进单位"、"新乡市文明单位".2006年,我队在全省煤田地质行业首次突破生产总值和对外创收"双过亿",成为全局同行中唯一达到这一水平的地勘单位.  相似文献   

11.
《河南国土资源》2014,(4):17-17
正近年来,在省国土资源厅的正确领导下,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打造新型工业城市、山水旅游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生态焦作、美丽焦作"的总体要求,在全省经济转型中作示范,着力推进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工作。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卓有成效(一)统一规划,科学部署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为统筹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我们开展了地质环境问题调查,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的湖南地质工作承载着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发展新理念的新使命,迫切需要转向"新地质";要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系统观,巩固传统地质,拓展地质灾害防治、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关键矿产勘查、生态修复、地下空间勘查开发、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地质大数据建设领域以及"一带一路"新的区域,打造"大地质、大资源、大生态、新空间、大数据"的"新地质"格局。  相似文献   

13.
4月26日,著名地质摄影家赵洪山编著的《地质摄影》一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地质摄影》是国内第一部系统介绍地质摄影的著作。此书首次对"地质摄影"给出了定义,并追溯了世界地质摄影的历史,指出了地质摄影的特点,介绍了地质摄影的经验和方法,分析了地质摄影与风光摄影等其他摄影门类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形成了系统的地质摄影理论。同时,该书还收录了作者众多精美的地质摄影作品,既展示了国内地质摄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服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紧紧围绕"美丽浙江"建设,主动对接自然资源管理。以"大地质""大岩土"专业特长,不断拓宽海洋地质、水工环地质、农业地质、岩土工程一体化等技术服务特定领域,走出了一条地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子。一、以地质基础支撑海洋生态建设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地处长三角一体化南翼、"一带一路"重要枢纽,  相似文献   

15.
地质之秀     
<正>读过艾青的《鱼化石》一诗,这些诗句让你记忆犹新:"过了多少亿年,地质勘察队员,在岩层里发现你,依然栩栩如生。"也读过徐迟《地质之光》一文,这些文字留下诸多回忆:"它在地质上也是相当破碎的,半岛、岛屿、岬角、港湾相间。"但还是有许多人对地质停留在概念上,那些"艰苦、偏远、朴素"等等词汇,往往成为其代名词。而在地质工作者和热爱地质的人们之镜头下,留下了精彩一瞬,彰显地质之秀。  相似文献   

16.
<正>7月6日,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走基层、访一线"记者团从青海省西宁市出发,奔赴野外一线,开展为期一周的新闻"掘金"行动。宣传地质找矿成果,展示地质人风采。据介绍,2016年,青海省地矿局以生态保护统领地勘经济发展,树立大地质理念,着力打好生态保护牌和绿色发展牌,系统推进绿色勘查,拓展地质服务领域,不仅在矿产勘查领域取得了一批新成果、新突破,其中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申报的"三江造山带铅锌多金属成矿理论创新与找矿突破"获2016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而且在农业地质、环境地质、民生地质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7.
正千里雪山穿云去,茫茫戈壁踏歌行。50多年来,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青海总队(以下简称"青海总队")足迹踏遍了青海省72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尽管这里环境艰苦,气候恶劣,但是这支队伍坚持传承地质人"三光荣"、"四特别"精神,始终坚守"建材及非金属矿地质勘查"的主业,集中力量寻找国家和地方急缺的非金属矿产,为青海省地质找矿突破和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一随着资源的逐渐匮乏和能源危机的凸显,人们越来越  相似文献   

18.
正广西地质调查院是广西国土资源系统一支独特的队伍,他们主要承担国家和自治区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近年来,该院全体职工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围绕"强基础"和"优服务"这两大任务(加强基础地质工作和区域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为地质勘查以及全社会提供多方面优质地质信息服务),通过突破、创新、开拓的工作思路,唤醒沉睡的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19.
正在巴颜喀拉掘金,在东昆仑探镍,在沱沱河找铅锌,在海东进行多目标化探……有一支驰骋雪域高原找宝藏、纵横青海大地寻矿藏的地质勘查队伍——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凭借一份信念与执着,凭借过硬的本领和敢打硬仗的作风,凭借地质"三光荣"精神和高原"五特别"品质,在实现地质找矿突破的进程中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地质找矿捷报频传、屡立新功,缔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为促进青海经济发展和增强国家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地质勘查正面临着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传统地质勘查向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核心的现代地质勘查、从以资源保障向资源环境保障并重、从"一种资源,一个市场"向"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转变的重大变革时期,在此变革中,地质勘查科技水平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为此,应从明确主攻方向,选准科技发展目标,加快矿业权市场建设,争取多渠道资金,加大对地勘方法技术研究的投资,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大力推进科研基地建设,制定和完善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的优惠政策,加强科研管理协作和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来推动我国地质勘查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