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描记采于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一洞穴的盲副鳅一新种,命名为茂兰盲副鳅Paracobitis maolanensisLi,RanetChen sp nov。该种与产于该县的长须盲副鳅Paracobitis longibarbatusChen,YangetSket(1998)的区别为:①口须纤弱而不是发达;②鼻瓣不成须状;而不是鼻瓣发育成鼻须。③胸鳍较长,后伸接近腹鳍起点且形态特殊;④尾鳍深叉;⑤臀鳍条ii,5;而不是ii,6。新种与分布于广西的后鳍盲副鳅Paracobitis posterodarsalusLi,RaoetChen的区别为:①背鳍起点与腹鳍起点相对;而不是在整个腹鳍之后;②口须纤弱鼻瓣不呈鼻须;而不是口须发达,鼻瓣发育成鼻须;③背鳍条iii,8;而不是iii,6;④臀鳍条ii,5;而不是ii,4;⑤胸鳍长而形态特殊。  相似文献   

2.
描记采于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一洞穴的盲副鳅一新种.命名为茂兰盲副鳅Paracobitis maolanensis Li.Ranet Chen sp nov。该种与产于该县的长须盲副鳅Paracobitis longibarbatus Chen,Yang et Sket(1998)的区别为:①口须纤弱而不是发达;②鼻瓣不成须状;而不是鼻瓣发育成鼻须。③胸鳍较长.后伸接近腹鳍起点且形态特殊;④尾鳍深叉;⑤臀鳍条ii,5;而不是ii,6。新种与分布于广西的后鳍盲副鳅Paracobitis posterodarsalus Li,Rao et Chen的区别为:①背鳍起点与腹鳍起点相对;而不是在整个腹鳍之后;②口须纤弱鼻瓣不呈鼻须;而不是口须发达.鼻瓣发育成鼻须;③背鳍条iii,8;而不是iii,6;④臀鳍条ii,5;而不是ii,4;⑤胸鳍长而形态特殊。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刺鳅(Mastacembelusarmatus)形态性状和雌、雄个体的形态差异。【方法】运用差异显著性分析、主成分分析、R-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测量分析了248尾珠江流域野生大刺鳅3个可量性状和25个标准化形态性状。【结果】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在方差均呈齐性(P0.05)的性状中,下颚长/头长和L1-3/体长这两个标准化性状达到显著水平,L1-2/体长、L2-8/体长、L3-4/体长、L3-5/体长、L4-6/体长、L5-6/体长和L7-8/体长等12个性状达到极显著水平。在主成分分析中,提取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7.169%,结合主成分分析和R-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大刺鳅个体的差异主要集中在头部、鱼体形态和尾部3个方面。通过逐步判别分析法从248尾大刺鳅的25个标准化形态性状中筛选出16个性状,建立性别判别方程,对雌、雄群体的综合判别准确率为69.2%。【结论】雌性与雄性比较,头部和躯干部较长,眼间距较宽,体高较高;而雄性与雌性比较,上下颚较长,尾部较长,体长较长  相似文献   

4.
描记采于贵州省荔波县茂兰自然保护区范围内一地下河中的金线属一新种 ,以采集地县名命名荔波金线Sinocyclocheilusliboensis.sp .nov。新种外形与广西凌云金线相似 ,但前者鳃耙少 ,仅 4— 5 ,后者 9— 10 ;前者眼间距较窄 ,头长为眼间距的 3.4~ 3.6倍 ,后者 2 .4~ 3.0 (2 .8)倍 ;前者尾柄较细 ,尾柄长为尾柄高的 1.8倍 ,后者 1.3~ 1.6 (1.4 6 )倍 ;前者侧线鳞与体鳞一致 ,侧线上下鳞分别为 2 8— 30和 16— 18,后者侧线鳞大于体鳞 ,侧线上下鳞为 14— 17和 8— 11。  相似文献   

5.
2012年12月3日,在渤海海峡的蓬莱近海浅水海域捕获雄性成体鱼1尾,该鱼体长34 cm,体高18cm,体长为体高的1.9倍,体宽4.5 cm,头长12.5 cm,体长为头长的2.7倍,尾柄长4.5 cm,体光滑无鳞。管状侧线前半部弧形,后半部平直,行于体中央。棘状骨板沿背鳍基底两侧各12块,臀鳍基底两侧各8块,每一骨板中央具1棘,向后;胸部6块,自第3骨板开始分左右两行;腹部7块,自第2骨板开始分左右两行,胸腹部骨板棘小,形成锯齿缘。背鳍1个,鳍棘部与鳍条部之间有一深缺刻;鳍棘细长,棘间鳍膜延长成丝状,最长超过尾鳍末端。据其形态特征和测量值,鉴定为云纹亚海鲂(Zenopsis nebulosa Temminck et Schlegel,1847),为该海域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6.
描记采于贵州省荔波县茂兰自然保护区范围内一地下河中的金线鲃属一新种,以采集地县名命名荔波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liboensis.sp.nov。新种外形与广西凌云金线鲃相似,但前者鳃耙少,仅4—5,后者9—10;前者眼间距较窄,头长为眼间距的3.4~3.6倍,后者2.4~3.0(2.8)倍;前者尾柄较细,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8倍,后者1.3~1.6(1.46)倍;前者侧线鳞与体鳞一致,侧线上下鳞分别为28—30和16—18,后者侧线鳞大于体鳞,侧线上下鳞为14—17和8一ll。  相似文献   

7.
鲮的胚后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人工授精获得鲮(Cirrhinus molitorella)受精卵,观察其胚后发育,描述9个主要发育期的仔鱼形态特征。结果表明,鲮胚后发育的主要特征是:身体较为透明,淡黄色,体形短小,孵出时,体长4.7mm,肌节数36(10+16+10);鳔一室期后,其胸鳍基部有2~3个黑色素花,头部较为尖突,尾柄下具黑斑;出膜5d后,全长7.1mm,卵黄被完全吸收,尾锥开始上翘;经过25d的生长和发育,进人幼鱼阶段,此时平均全长达30.1mm,初步呈成鱼体征。为监测及保护珠江水系早期鲮鱼资源,讨论鲮与其他几种常见鱼类胚后发育形态差异。  相似文献   

8.
描记采于云南东部的鲤科鱼类一新种 ,命名为多衣河白鱼AnabariliusduoyiheensisLi,MaoetLusp ,nov。新种鳃耙少 ,仅 7~ 8;背鳍具硬刺 ;胸鳍长后伸超过至腹鳍基距离的 2 /3 ,可明显区别于大鳞白鱼AnabariliusmaorolepisYihetWoo。  相似文献   

9.
描记采于贵州省茂兰自然保护区境内一洞穴的中国野鲮亚科(Labeoninae)一新属长臀鲮属Longanalus,spnov和一个新种大鳍长臀鲮Longanalus macrochiroussp nov。新属以臀鳍分枝鳍条为7根等特征,区别于该亚科所有属;新种以偶鳍发达,胸鳍后伸达到腹鳍基,腹鳍后伸超过臀鳍起点等显著特征命名大鳍长臀鲮。  相似文献   

10.
6个不同鲤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黄河鲤、荷包红鲤、高背荷包红鲤、兴国红鲤、建鲤和黑龙江野鲤等6个鲤群体的12个形态比例性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眼后头长/头长外,各鲤群体间在其他比例性状上出现较明显的差异。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35.316%、23.221%、10.146%,累计贡献率为68.683%,并明显可将6个鲤群体划分为2个簇,荷包红鲤和高背荷包红鲤明显与其他群体区分开。聚类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一致。在体高/体长、头长/体长、体厚/体长和尾柄高/尾柄长等4个比例性状上,有些群体的差异系数大于1.28,说明这些群体在这4个指标上的差异可达到亚种水平。结果表明,6个鲤群体在形态上存在一定差异和分化,主要体现在体型和头部特征上。  相似文献   

11.
青海湖裸鲤是我国的濒危物种之一,形态学数据是其亲本选育的基础。测定人工养殖的200尾2+龄青海湖裸鲤的全长、体长、头高、眼间距、体高、体宽、尾柄长、肛前距和臀鳍基长等9项形态学指标和体质量,采用通径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青海湖裸鲤各形态形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青海湖裸鲤形态性状与体质量间的相关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发现青海湖裸鲤体长、体高、臀鳍基长对体质量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径分析显示,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其次为体高、臀鳍基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刺鳅(Mastacembelue armatu)仔、稚鱼的生长特性及摄食节律。【方法】采用生长测量和摄食节律评估方法,在水温25.5~31.0℃条件下,研究人工培育大刺鳅仔、稚鱼的生长及摄食节律。【结果】0~42日龄大刺鳅仔、稚鱼平均全长和体质量的特定增长率分别为6.23%和10.08%;全长(L_t/mm)与日龄(t/d)的回归方程为L_t=0.022 t~2+0.510 t+5.113(R~2=0.991,P<0.01);体质量(m_t/g)与日龄(t/d)的回归方程为M_t=4.464×10~(-4)t~2-0.007 t+0.027(R~2=0.993,P<0.01);体质量(m_t/g)与全长(L_t/mm)的幂函数回归方程为M_t=3.993×10~(-5)L_t~(2.294)(R~2=1.000,P<0.01),幂指数b<3。在实验条件下,大刺鳅仔、稚鱼摄食强度有较明显的昼夜节律,摄食强度高峰期分别为8:00-20:00和8:00-18:00,最高峰均出现在16:00;对卤虫无节幼体和枝角类消化时间分别为12.0~12.5 h和14.0 h。【结论】大刺鳅仔稚鱼的生长属于非均匀生长类型,有较明显的白昼摄食习性。  相似文献   

13.
描记采于云南东部的鲤科鱼类一新种,命名为多依河白鱼Anabarilius duoyiheensis Li,Mao et Lu sp,nov。新种鳃耙少,仅7-8;背鳍具硬刺;胸鳍长后伸超过至腹鳍基距离的2/3,可明显区别于大鳞白鱼Anabarilius maorolepis Yih et Woo。  相似文献   

14.
描记采于云南省玉溪地区的金线属二新种,以形态特征和采集地县名分别命名为长鳍金线SinocyclocheiluslongifinusLi,sp.nov和华宁金线SincyclocheilushuaningensisLi,sp.nov。前者头的后部不隆起,体表裸露,胸鳍长,后伸达腹鳍起点等特征区别云南省的其他金线;后者外形与大头金线相近,但侧线鳞较少(59~60),前躯裸露或被稀疏细鳞,口须较长等可区别,两者遗传距离为1.7%,也已达到种级差异。模式标本保存于云南省路南县黑龙潭水库和云南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15.
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褐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与清水石斑鱼(E.polyphekadion,♂)杂交子代(下称杂交石斑鱼)3月龄幼鱼全长(X_1)、体长(X_2)、头长(X_3)、吻长(X_4)、体宽(X_5)、体高(X_6)、尾柄高(X_7)、眼径(X_8)及眼后头长(X_9)等9个形态性状对体质量(Y)的影响效果,并建立最优回归模型。结果表明,3月龄杂交石斑鱼9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相关性均极显著(P0.01),其中,全长、体高、体宽及尾柄高等4个性状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总决定系数为0.933;全长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0.713),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最高(0.508),体高、体宽及尾柄高对体质量直接作用均较小,主要通过间接作用来影响体质量。以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以全长、体高、体宽及尾柄高估计杂交石斑鱼体质量的最优回归方程:?=–35.301+3.678 X_1+3.234 X_6+2.432 X_5+2.226 X_7。  相似文献   

16.
描记采于曲靖市郊一地下水出水口金线鱼巴属一新种,命名为曲靖金线鱼巴Sinocyclocheilus qujingensis, sp.nov..新种口须特长,与长须金线鱼巴S. longibarbatus Wang(1989) 相近,但体鳞细小,隐于皮下,头长等于体高,两种间分子遗传距离13.6%,表明为亲缘较远的两个独立种.  相似文献   

17.
描记采于云南省沪西县城郊龙潭及阿庐古洞的金线鲃属一新种,命名为阿庐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aluensisL ietX iao sp.nov。新种在外形上与狭孔金线鲃S.angustiporusZhengetX iao(1985)相近,但有下列特征与之区别:1)新种头长显著大于体高;后者头长约等于体高。2)新种背鳍起点至吻端的距离大于至尾鳍基的距离;后者正相反。3)新种鳃孔大,上角超过眼上缘水平线;后者鳃孔小,上角低于眼上缘水平线。4)经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测定,两者分子遗传距离为3.0%,提示是两个独立种。  相似文献   

18.
云南金线鲃属鱼类一新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记采于曲靖市郊一地下水出水口金线鱼巴属一新种 ,命名为曲靖金线鱼巴Sinocyclocheilusqujingen sis,sp.nov.。新种口须特长 ,与长须金线鱼巴S .longibarbatusWang(1 989)相近 ,但体鳞细小 ,隐于皮下 ,头长等于体高 ,两种间分子遗传距离 1 3 6% ,表明为亲缘较远的两个独立种  相似文献   

19.
云南金线Ba属鱼类二新种:(鲤形目:鲤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描记采于云南省玉溪地区的金线Ba属二新种,以形态特征和采集地县名分别命名为长鳍金线Ba Sinocyclocheilus longifinus Li,sp.nov和华宁金线Ba Sinocyclocheilus huaningensi Li.sp.nov。前者头的后部不隆起,体表裸露,胸鳍长,后伸达腹鳍起点等特征区别云南省的其他金线Ba;后者外形与大头金线Ba相近,但侧线鳞较少,前躯裸露或被稀疏细  相似文献   

20.
描记采于云南省沪西县城郊龙潭及阿庐古洞的金线喜巴属一新种,命名为阿庐金线喜巴Sinocyclocheilus aluensis Li et Xiao sp.nov。新种在外形上与狭孔金线喜巴S.angustiporus Zheng et Xiao(1985)相近,但有下列特征与之区别:1)新种头长显著大于体高;后者头长约等于体高。2)新种背鳍起点至吻端的距离大于至尾鳍基的距离;后者正相反。3)新种鳃孔大,上角超过眼上缘水平线;后者鳃孔小,上角低于眼上缘水平线。4)经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测定,两者分子遗传距离为3.0%,提示是两个独立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