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微信的功能模块之一,其特有的运作模式对完善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方式、提升信息服务的用户体验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和多个专业数据共享分中心的数据资源,通过对比分析微信公众平台相对于传统服务方式在到达率、时效性、互动性、推广度和定制化等方面存在的优势,探析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向用户提供共享信息推送、数据申请和意见反馈等服务的可行性,为进一步优化地震科学数据的共享服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地震信息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开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种新的即时通讯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利用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开发模式下的高级接口,实现震情信息的即时推送、历史地震查询、位置服务、应急避难场所查询和地震科普知识宣传等功能,从而扩展地震信息的服务渠道,提升地震行业公众服务能力,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全国地震速报信息共享与服务系统,搭建河北地震官方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实现地震信息即时推送、避难场所查询展示、地震科普知识自动回复、震区灾情上报等功能,为地震部门与社会公众提供新的信息互动平台,可将地震成果及时有效地展现给大众。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环境下地震政务服务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先从地震部门微博、微信的开通现状谈起,将粉丝数排名前十的地震微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微博信息发布的种类及特点。同时运用WCI指数对地震微信公众号进行综合排序,分析研究前十位在文章数、阅读量以及功能和栏目设置方面的情况,将微博与微信在地震政务服务方面的优缺点做比较,为地震系统进一步优化运用新媒体推动宣传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接口技术和第三方代码托管技术,设计湖北省震情速报微信公众平台。该系统对EQIM数据库时时监听,产出权威地震信息;实现地震查询、科普宣传等功能,为地震工作者和普通大众提供交互平台;地震自救、灾情上报等功能可为防震减灾工作带来便利。  相似文献   

6.
微信是一种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厦门市地震局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发布震情信息,收集灾情信息,提供应急避难场所信息,有效发挥了地震微信公众平台在城市防灾减灾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提升了地震部门的公众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7.
基于层次分析法,围绕93个地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了实证评价研究。经过统计分析及计算,得出各个指标权重值,并依据评价体系计算,得出排名前十的微信公众号。同时,发现地震微信公众平台均存在信息发布数量不足、个性化内容和特色功能有待提升等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今应用新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开展防震减灾宣传已势不可挡。微信具有强大的社交互动功能,不仅能够主动推送信息,还能够采集到被沟通者的想法。这对促进防震减灾宣传深入开展,推动地震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宣传工作者应紧跟时代步伐,在宣传工作中不断创新,巧妙应用微信的强大互动功能,实现与公众的零距离接触,切实以公众为中心,把公众最关注和最需要的通过官微向他们传播展示,扩大地震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9.
介绍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地震应急救援协同联动系统架构与设计,阐述系统的实现技术和各模块功能,并以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M_S6.4地震灾情获取和多方协同联动为例,展示了地震灾区公众、现场指挥部和协同联动成员等多方的信息互通与共享,初步实现地震灾情信息获取和应急指挥的数字化和平台化。结果表明,作为当前新型应急管理模式下的技术支撑系统,地震应急救援协同联动平台能扩展灾情信息收集的渠道,一定程度上转变了现行灾情信息获取和应急指挥的模式,在地震应急信息服务中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地震局官方微信"南粤防震减灾",是基于微信开发的地震行业APP服务系统。以广东省地震局官方微信"南粤防震减灾"为例,介绍了基于微信的地震行业APP服务系统在国内的研究现状、特点和优势,广东省地震局官方微信"南粤防震减灾"的设计和实现,以及此系统尚需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地震日常信息和地震应急信息发布不及时、发布工作量大的问题,本系统通过EQIM系统和地震日报数据库获取数据,经过数据的解析和重组生成地震速报、地震快报和地震日报等信息,利用网站内容管理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及微博的信息推送接口,实现了地震信息的多平台快速发布,已应用在日常工作中,提高了地震行业的服务水平,并展示了系统应用情况及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12.
该文简要介绍浙江省地震监测预报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建立的系统架构、实现的关键技术及实际应用情况。通过应用实例,说明该微信公众号可实现地震信息实时发布、地震科普知识及大震专题信息推送,并对存在的不足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地震信息传播平台综合服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形成了微博、微信等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因其传播快速和便捷的特点已成为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本文基于地震信息传播的特点和新兴媒介平台的优势,通过对地震信息资源的分析,提出了建立以地震监测、震害防御、应急救援为主体的地震信息发布构架。同时,借助大众新媒体传播及时快捷、立体多元、全面覆盖的信息平台,可为公众提供丰富多彩的地震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4.
地震速报微信自动推送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API接口技术,设计和开发一套基于微信的地震速报自动推送系统。该系统对速报数据库进行监听,自动产出各类速报信息并封装成微信数据包格式,利用微信模板接口,实现震后第一时间速报信息的自动推送,增强信息发布时效性,扩大信息发送受众面。  相似文献   

15.
使用微信公众号作为载体搭建一个可供地震行业内各省局所属区域台网在日常运行维护中实现具有运维信息采集、运维经验分类归档、后台数据库集中管理、终端访问及智能检索等功能模块的平台。仪修人员可以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使用文字、语音、图片等多种形式实现对台网运维信息的收集、发布和检索等功能,从而提高地震观测台网的日常运维效率。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全国地震系统的微博、微信开通情况,研究探讨了山西省地震局微信、微博的运行及推广现状,并对基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详细阐述了山西省地震局微博、微信平台在推广应用中采取的运行机制和有效措施,并就微博、微信在地震信息服务、防震减灾宣传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7.
以地震科普微信公众号为主要科普传播载体,并以"震知卓见"公众号为例,对地震科普作品的选题进行了分析。创作选题要充分考虑受众的需求,从时事热点事件、震情事件等多角度进行切入;此外,还应考虑选题与科普创作形式之间的关系,找到二者之间能够提升科普传播效果的契合点;选题时可以专栏化,打造地震科普系列作品。文章最后就如何提升地震科普微信公众号科普内容传播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地方地震基础数据为依托,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基础数据库建设、数据挖掘、模型建立,采用B/S开发模式,以PHP+MySQL结合JavaScript编程语言作为开发工具,利用图像预处理技术、LBS技术、AJAX技术实现WebGIS地图服务,构建智能化、情景化、自动化的地市级地震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地震专题服务及公众服务无缝对接。利用微信公众号快捷传递信息的优点,为社会公众快速了解震情、应急避险提供服务,为地震部门、应急指挥机构、学校、大型企业模拟演练提供技术支持,为政府抗震救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地震谣言借助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向公众传播虚假信息。其传播具有突发性、随意性和广泛性等特点,会引起社会秩序混乱,也给公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不良影响。为提升公众了解各类谣言套路后的鉴别能力,把控虚拟空间内地震谣言的产生和发展动态,通过对网络地震谣言的传播特点、传播路径及传播心理的深入分析,提出面向公众甄别地震谣言的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20.
做好地震信息服务需要深入研究服务的公众触达和反馈。随着国家地震预警工程的推进,地震预警系统即将大范围面向公众提供服务,因此公众的地震预警需求、地震预警误报接受程度等问题亟需研究。本文设计了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公众接触率及公众满意度调查指标体系,用以量化测量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的公众触达现状和反馈评价,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国公众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80.7%,56.2%,29.5%和26.7%的受访者接触过地震速报信息服务、防震减灾知识科普、自建房抗震咨询服务和各级地震部门门户平台,各项服务的公众接触有明显的区域和人群特征。公众反馈评价总体较好,但是地震速报信息服务及时性的满意度评价得分相对较低,显示公众对地震速报信息发布时效性在近年来取得的进步缺乏直观感受。地震预警公众需求研究结果显示,88.3%的公众认为地震预警有必要,56.8%的公众对地震预警信息有强烈需求,公众对地震预警误报的接受程度在过去十年时间里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大城市和地震多发区公众对地震预警的需求和对地震预警误报接受程度均显著高于全国公众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