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3年淮河流域洪涝暴雨的气象水文特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用常规的气象水文资料和常规分析方法,对2003年、1991年和1954年3a气象水文特征分析发现:(1)2003年淮河流域的降水比常年明显偏多,比1991年多,但比1954年少,是自建国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第2个多雨年份;1954年洪水最大,2003年次之,1991年最弱。但3a的共同特点是洪峰高、流量大、持续时间长、灾害损失严重;3a的不同之处是降水集中时段和强度各不相同,洪水的早晚也不同,1991年最早,2003年和1954年较迟。(2)环流形势的共同特点是:副高脊线相对常年位置均偏南,亚洲西风带阻塞高压活动十分频繁,120°E以东越赤道气流较常年偏弱、赤道西风明显偏弱,这样就造成赤道辐合带不活跃,低空急流都较常年偏强。环流不同之处:1991、1954年东阻活动最昌盛,而2003年以中阻塞形势为主;1991年副高与2003年相似,但强度和范围不及2003年,1954年是3a之中副高脊线最偏南、副高范围最小、强度最弱的1a;由于高、低空配置、副高位置的不同,低空急流的强度并非与越赤道气流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2.5°×2.5°再分析资料,对贵州2011年年初和2008年年初2次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期间的天气形势、冷空气、水汽和大气层结等特征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静止锋是贵州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2008年较2011年冷暖空气均较强,故锋区强、锋面坡度较小,这是2008年冰冻天气强于2011年的主要原因;冻雨的发生与层结的逆温有很大关系,逆温发展的阶段均能较好地对应每一次冰冻过程;逆温强度强且长时间存在是2008年冰冻天气持续时间长的原因。2次过程中低层锋区附近有明显的水汽辐合,形成雨雪天气;对2011年降雪和冻雨过程的对比分析表明降雪与冻雨最明显的特征是降雪时层结基本无逆温,逆温层的出现是降雪转换成冻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河南水灾变化及典型水灾年大气环流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河南1950-2007年的逐年水灾统计数据,对水灾年的时间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典型水灾年大气环流的异常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950-2007年的58 a中,河南年年都出现水灾,全省水灾受灾面积66.7万hm2的有28年;66.7万hm2的有30年,约2年一遇;受灾面积133.3万hm2的有17年,约4年一遇;333.3万hm2的有4年,约15年一遇。在河南的典型水灾年,中高纬度的长波和南支系统都有很强的稳定性;亚洲中高纬阻塞形势非常明显,在西西伯利亚上空出现了强烈的偏北风分量,因而冷空气暴发南下非常频繁;副热带高压脊线在24°N左右,584 dgpm线呈西南东北走向,将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充沛水汽带到内陆。河南省正处于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和南支系统带来的暖湿气流交汇的区域,这是造成河南省出现严重水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剑河县近45a降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剑河县1960年12月~2005年逐月降水资料,统计分析该县年、季降水距平百分率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以及旱涝的演变趋势。结果得出:剑河县年降水呈“少→多→少→多→少”的规律变化;冬季呈准20a周期变化;春季呈“正常→多→持续偏少→多”的变化趋势;夏季呈“正常→少→多→少”的变化趋势;秋季呈多→持续偏少的趋势变化,与贵州和黔东南地区变化趋势相反。年、季降水距平百分率与旱涝变化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1961-2008年贵州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08年贵州75个测站逐日12 h降水资料,分析了48 a来贵州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全省多(少)暴雨区与年暴雨量、年降水量多(少)值区的分布一致;年暴雨量占年雨量的12%~32%;年暴雨日数1.6~4.9 d;年暴雨日数、夏季暴雨日数呈上升趋势,春秋两季暴雨日数呈减少趋势;暴雨的季节分布呈明显的"单峰型",6月是暴雨最集中的时段;夜间暴雨多、白天暴雨少。  相似文献   

6.
利用1961—2008年内蒙古中西部地区5—9月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北半球500hPa高度场(5×10网格距)资料。定义了3种不同强度的最高温度日。统计了近48年5—9月各月不同强度最高气温发生频率,进行时空特征分析。分析日最高气温日数高发期的夏季(6—8月)强日最高气温日数典型年北半球500hPa高度距平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48年5—9月各月日最高气温日数高发期在夏季(6—8月);7月最多,9月最少;气候变暖使得日最高气温日数有明显增加;日最高气温日数典型偏多年和典型偏少年的北半球500hPa高度距平场在欧亚大陆出现明显相反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
白银市秋旱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逢春 《干旱气象》2001,19(1):14-17
利用白银市 4站 1958~ 1996年的秋季降水资料 ,分析了秋旱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 ,白银地区秋季降水量自南向北依次减少 ,且变率较大 ;80年代以来转入一个相对少雨时段 ,90年代秋旱加剧 ;存在 3、6、8年周期 ;秋旱年白银地区处于纬向环流弱脊前西北气流控制之中 ,且位势高度高 ,冷空气势力弱 ;秋旱与太平洋海温有较好的遥相关关系 ,厄尔尼诺出现年易发生秋旱  相似文献   

8.
近40年那曲地区日照时数和风速变化特征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毛飞  卢志光  郑凌云  张佳华 《气象》2006,32(9):77-83
利用那曲地区6个气象站1961—2000年逐日日照时数和风速资料,采用常规统计方法和墨西哥帽小波变换分析那曲地区近40年日照时数和风速的地理分布以及年内、年际、年代际变化规律。主要结果是:那曲大部分地区,年总日照时数大于2550小时,年平均风速大于4m·s-1;近40年那曲地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生长季(5—9月)和年6个时段的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风速冬季呈减少趋势,其它时段呈增加趋势;6个时段的90年代日照和风速都小于80年代;2000—2005年日照时数和风速继续减小的可能性比较大。  相似文献   

9.
近50a开封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开封市气象观测站1957-2007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近50 a气候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开封市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春季气温呈波浪式平缓上升,夏季气温略有下降,秋季气温缓慢上升,冬季气温上升明显;年平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年际波动大,夏季降水呈上升趋势,冬春降水变化不明显,秋季降水下降明显;历年大风日数呈V型上升趋势,夏季上升明显,秋冬两季略有下降;年平均大雾日数呈明显上升趋势;年平均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2000年后日照时数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安昕  孟鹏  廖国进  孙福义 《气象科学》2012,32(S1):145-148
通过对沈阳近半个世纪10℃ 活动积温不同尺度的年际间、年代际间、极值等数量变化、升幅变化、降幅变化、形态变化的特征分析,得出了若干具有农业生物学意义的、带有标识性意义的不同级别的气候特征值。首次详细地分析了沈阳不同等级的积温数量、积温振幅、积温极值等,从宏观趋势形态特征到微观数值解析,解释了具有不同农业潜力、不同热量潜势及不同类型、不同气候组合的、多极化的高热量年、低热量年及他们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50 a的长时间序列中,1998年为典型的高热量年,当年的积温量值4 010.6℃·d为历史第一,积温正距平值502.6℃;积温垂直升幅635.9℃为历史第一;积温升幅极差598.7℃·d为历史第一;当年创12万hm2水稻平均产量7 935 kg/ hm2的大丰收记录。1972年为典型的低温冷害年,其积温量值2 923.8℃·d为历史最低,积温负距平值584.2℃;积温垂直降幅684.9℃·d为历史最低;积温降幅极差647.3℃·d为历史第一。当年全市大面积水稻大歉收,平均只达2 954 425 kg/hm2。  相似文献   

11.
应用趋势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海南岛全岛各站点1961~2004年雨量和雨日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全岛年降水主要集中在5~10月份;年均雨量最多在中部和东部沿海地区,其中琼中最高(2438.9mm/a);最少在西部沿海地区;不同等级降雨雨日分布与雨量基本一致。从年际变化看,全岛年雨量、旱期雨量、汛期雨量均呈增加的趋势;全岛平均年降雨日数、毛毛雨日数以及年最长持续降雨日数均呈逐渐减少的趋;而全岛多年平均年大雨日数、暴雨日数则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梅县近50年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2,自引:30,他引:2  
根据梅县气象观测站1953~2006年的年、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降水量变化趋势及异常年份资料,对梅县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梅县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1998年之后年平均气温进入一个迅速上升的阶段,各季节气温变化趋势不同,冬季变暖趋势最明显,其中平均最低气温升高最为显著;近50年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降水的年变化趋势与气温变化之间,有气温偏低时期降水偏多,气温偏高时期降水偏少的反相位关系。  相似文献   

13.
2000年春季孟加拉湾东北上的西南暖湿气流位置偏南;北支冷空气活动少,强度弱,路径偏北偏东,南下势力弱;加之近两年来连续性少雨,是造成信阳地区2000年春季历史同期最严重干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达坂城1961—2008年来风的气候特征及风能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达坂城气象站1961--2008年风的气候特征及48a来风速最小年2008年的风能参数。结果表明:达坂城一日之中17—18时风速最大,07-08时最小;一年之中4—5月风速最大,9—10月最小;风速变化分4个阶段,其中1986--2008年风速呈减小趋势,特别是2000年以来风速明显偏小,2008年出现了近48a来的最低值;一年之中以4-9月风速减小最为显著。2008年的风能参数达到了“风能较丰富”的指标,近期为风能资源偏少时期,特别是夏半年风能偏弱。  相似文献   

15.

:利用了1977—2008年黄南州四县(尖扎、同仁、泽库、河南)的地面观测资料和2009—2011年青海省闪电定位探测资料,分析了黄南州地区的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黄南州的雷电活动从北到南逐渐递增;主要集中在4—9月,7、8月最多;一天当中主要出现在14—21时。黄南州主要以负闪电为主,闪电强度主要集中在20kA以下。

  相似文献   

16.
新龙站近48年气温、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龙县位于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面上,平均海拔3500m,研究新龙站的气候变化,对揭示青藏高原的气候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对新龙站1960~2007年气温和降水量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新龙站近48年平均气温略有上升的趋势,近10年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冬季气温有上升趋势,夏季气温变化基本平稳;年平均气温有显著的15年左右的周期变化。降水量变化略有增加的趋势,无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近年来强降水出现的频率增大。   相似文献   

17.
石河子地区近50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石河子地区3个气象站近50年(1961-2010)逐月日照时数资料,建立石河子地区年日照时数序列,利用3年滑动平均、一元线性回归、Mann-Kendall全面分析石河子地区近50年来日照时数变化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年日照时数呈现增加趋势,其变化的倾向率为6.9h/10年;年日照时数近50年来极低值出现在1987年,最高值出现在1961年;春季、夏季和秋季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但是秋季变化趋势不明显,未能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冬季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32h/10年。年日照时数20世纪70年代以来年日照时数在1974年发生了突变,之后年日照时数逐渐减少,到1994年年日照时数出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8.
乌海市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乌海市1971—2009年每天4个时次(或3个时次)的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和2004—2009年的空气质量状况(PM10、SO2、NO2浓度值),统计分析了乌海市灰霾的分布特征和规律以及出现灰霾时的相对湿度、平均水平能见度、2分钟平均风速、风向特征和空气质量状况。得到:(1)乌海市1971—2009年共出现165次灰霾天气,2004年以后出现了161次,最多出现在2007年和2009年;春季出现次数最多,冬季最少;4月出现最多,1月和2月出现最少;82.4%的灰霾天气出现在08时。(2)当出现灰霾时,相对湿度在60%以下占71%,相对湿度在70%以上时绝大部分是与雾同时出现;灰霾天气出现最多风向是偏南风,最多风速是≤3.0 m.s-1。(3)2004—2006年出现灰霾时92%的空气质量出现了三级轻微或轻度污染,2007年以后出现灰霾时,在冬半年空气质量绝大部分为三级轻微或轻度污染,而在夏半年大部分空气质量为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统计分析法、线性趋势分析法等方法对泰来县国家基本气象站近61a(1958-2108年)大风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别分析了大风日数与风速的年际、季节、月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1a来,年际大风日数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下降倾向率1.8d/10a;春季大风日数最多,占全年的66%,且月平均风速在4月也为全年最大值4.7m/s;年平均风速呈现与大风日数相似的波动下降趋势,1987年之前偏大,2001年之后逐渐减小,直至2010年后逐步稳定在3.1m/s左右;各季节平均风速表现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  相似文献   

20.
对泸溪县1959年~2011年53年的逐日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泸溪县雷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表明:泸溪县属于多雷区,平均雷暴日数为47.5d;年雷暴日数线性变化呈明显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4.6d/10a;全年4个季度均有雷暴活动发生,发生的频率以夏、春两季最高;一年中雷暴活跃期出现在3~9月,活跃期平均雷暴日数占全年的85.1%;雷暴初日和终日都呈缓慢提前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