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测站的云天,上午开始,就有晴天下的浓积云、淡积云和碎积云生成,但13时过后,浓积云迅速发展为积雨云,并伴有零星小阵雨.至14时定时观测,零星小阵雨未停,而晴天下的淡积云和碎积云依然存在.在这种天气条件下,14时定时观测,对原来的碎积云,是记碎积云还是记碎雨云,有两种不同的见解:一是认为仍记碎积云为宜,因这种碎积云是晴天碎积云延续而来,其成因与降水无关;二是认为记碎雨云为妥,因定时观测时有降水,降水期间的碎层云与碎积云都应记为碎雨云.两种见解各有各的道理,但笔者认为:云状观测应着重考虑云的成因和演变规律.上述以第一种记法较妥.但若降水云层下确有新的碎云生成,即便与晴天碎积云共存,则记为碎雨云为妥.  相似文献   

2.
积云的降水     
地面气象观测中,遇到有降水现象时,值班员都要慎重考虑该降水现象产生于何种云中?是否符合规范中有关技术规定?否则,就容易产生云天矛盾,发生技术性差错。 现行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在描述淡积云的特征时,没有讲该云是否产生降水,只是说浓积云“有时可产生阵性降水”。在实际工作中,一般观测员是不敢轻易记淡积云降雨的。  相似文献   

3.
李泰峰  苏茂 《气象》1984,10(1):25-26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为云下的定义,有时与实际观测到的情况有出入。这在云的降水现象方面尤为突出。例如,从很薄的低云、中云、高云中,都曾观测到降水。有的薄云的降水量还相当可观。下面介绍几个我们观测到的薄云降水实例,供参考。 一、薄的对流云的降水 我们曾观测到厚度只有1仟米的中积云(Cumed)和碎积云降水。这里所谓中积云,指的是从淡积云向浓积云发展过程中厚度大于淡积云,且云顶已开始有两个或更多云头的积状云。  相似文献   

4.
陈洪奇 《贵州气象》2002,26(5):48-48
阵性降水是指强度变化大 ,骤降骤停 ,有时伴有雷暴 ,降自积雨云、积云、层积云中的降水。对阵性降水的观测 ,不能全以雷暴或者云状来确定 ,有的地面测报员一听到雷声后 ,在同一分钟内便将雨改记为阵雨 ,于是一日之中 ,雨、阵雨、雨、阵雨 ,这样反复转来转去 ,使记录不连续 ,失去了真实性。笔者在此浅谈观测阵性降水的体会 ,以供同行参考。首先在思想上对阵性降水要有明确的认识 ,阵性降水一定降自积雨云或对流旺盛的浓积云 (积云性层积云有时也可降阵雨 ,但量较少 ) ,一般有雷电现象。但在积雨云本身 ,对流不旺盛时 ,就可能没有雷电现象。因…  相似文献   

5.
书本上对淡积云天气意义的介绍 ,多是“晴天积云”、“天气睛好”及“睛天常见”等。但广州观测到的淡积云 ,也有预兆坏天气的 ,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 预兆当天有地方性阵雨的淡积云  这种淡积云的特点是 :1淡积云生成的时间比睛天时早 ,0 7时左右便可生成 ,这表示大气不稳定。但需注意 ,要和从海面移入的淡积云区别开来。因为夏季睛天的后半夜 ,水体表面的温度比其上空低层气温降得慢 ,常有淡积云形成 ,有时有浓积云甚至积雨云 ,清晨随海风移入陆地 ,而陆地的温度比其上空低层的气温降得快 ,故移入的淡积云很快变成积云性层积云 ,并在 …  相似文献   

6.
cb云观测是地面观测中的重要项目,而如何准确判断cb云的存在又是观测中难题。尤其是初春季节,出现在本地的cb云体较小,而且往往与其他云混杂在一起,较难辨别。在今年二月中至三月末之间,本站共记载了三次cb云(经集体观测而定,若无集体观测确认,是不会记cb云的),但都无雷暴发生。事后笔者查看了本站从1980年至1994年之间二月和三月的航空簿记录,除有雷暴发生的以外,竟然没有一次cb云的记录,即使出现很强的阵雨,也没有记cb云,而记为积云性层积云。根据积云性层积云的定义和降水特性,这种云一般不会出现很强的阵雨。有时甚至出现观测时记普通云,观测后马上有雷暴发生的现象,这对于平原地区来说是明显的误记。查看兄弟台站的资料,也有同样的现象。这说明初春时期cb云的漏记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相似文献   

7.
夏季对流云观测记录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对流云的范畴 对流云系及其衍生云类主要有积云(淡积云、碎积云、浓积云),积雨云,积云性高积云、层积云,伪卷云。  相似文献   

8.
阵雨降自何云,新规范26页“天气现象主要区别点综合表”中,阵雨降自 Cb、Cu、Sc。这里的Sc 没有标明云类学名。因此有人认为普通层积云是可以下阵雨的,如此类推,普通高积云也可产生阵雨。商县1979年8月17日下午,当时天空以 Ac、As 为主,天边有微量低云,有降水记录为  相似文献   

9.
吴际平 《气象》1985,11(3):28-28
经验表明,对于“积云忽作闷雷声,雨弹光鞭欲杀人”的云层,及能够目击全部外形特征的孤立积雨云,无疑都会记作Cb。但对某些情形,要准确判定Cb却非易事。本文对几种云天情况,粗略谈点判断Cb的体会。 1 以Cu、Sc cug、Fc等为主,天空云量多,云块相互遮掩,不易看清云的顶部特征,尚未产生伴随的天气现象。这种现象常见于夏季午后。受热力对流作用,Cu不断生成和发展,多成为淡积云、浓积云、积云性层积云、碎积云并存,云量多。观测员目力所及仅在云块的底部或侧面,难于见到云顶。此种情况确实难于判定是否有Cu云块已发展成为Cb云了。这时须防止两种偏向。一是认为没有什么天气系统影响,忽视积云的发展变化,不产生雷电阵雨现象就不考虑记Cb云。另一种偏向是,仅看到云块黑一些或移过头顶时下几滴“过云雨”,便轻易地将Cu记为Cb云。  相似文献   

10.
云码编报规则口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L云:一淡二浓三秃积,四积云性五普通, 六层七碎八不同,九是鬃状积雨云。 解释:“淡”指淡积云或碎积云,或两者同时存在;“浓”指浓积云,可伴有淡积云、碎积云或层云,云底在同一高度上;“秃积”指秃积雨云,可伴有积云或层积云或层云;“积云性”指积云性层积云。“普通”  相似文献   

11.
测站的云天,上午开始,就有晴天下的浓积云、淡积云和碎积云生成,但13时过后,浓积云迅速发展为积雨云,并伴有  相似文献   

12.
徐永和 《气象》1983,9(5):49-50
积状云云幞常出现在浓积云及秃积雨云的云顶附近,这与积状云云顶的迅速上升及中空有湿度较大的薄层有关。 1982年8月1日,我们在湖北大冶拍到了一组淡积云-中积云生成云幞的照片。据大冶县气象站  相似文献   

13.
童乐天 《气象》1988,14(1):55-55
无云是不能降水的,既有降水现象就必然与某种云有联系。那么,在万荣县气象站西北方、北和东北方存在孤立的、总云量仅一成的浓积云是否会使测站出现降水呢?在特殊情况下是有可能的。 当有较强的风切变时,积云云体会发生倾斜或将降水物吹向远方。比如当积云云高为2000m,降水下落速度为4m·s~(-1),云下风速为10m·s~(-1)时,就可把降水物吹至5km远处落地。在飘动过程中,降水物一路都在蒸发,待其降落到地面时,可能大都被蒸发完了,只有少量降水物能落到地面,而且一般只是飘忽下落。因此,由不在天顶附近的浓积云飘来降水是完全可能的。 至于地面为1m·s~(-1)南风,是否说明当时地面气压较低,正适宜于偏北方向的较冷气流的侵入  相似文献   

14.
CL云:一淡二浓三秃积,四积云性五普通,六层七碎八不同,九是鬃状积雨云. 解释:"淡"指淡积云或碎积云,或两者同时存在;"浓"指浓积云,可伴有淡积云、碎积云或层云,云底在同一高度上;"秃积"指秃积雨云,可伴有积云或层积云或层云;"积云性"指积云性层积云."普通"指普通层积云;"层"指层云."碎"指碎雨云;"不同"指层积云与淡积云、碎积云同时存在但高度不同.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 强对流云降水粒子(包括雹)的急剧增长,是在浓积云向Cb发展时完成的。因此,研究深厚的浓积云模式是有意义的,同时,对这时降水粒子(雹)增长的温度、含水量和垂直风速的研究也是十分重要的。 自1947年Stomme提出积云的挟卷模式以来,人们总认为积云是混合的。然而新近NHRE浓积云的穿测发现,在深厚的浓积云内存有一个未混合的核区。在这个未混合的核区内,温度与液态含水量是湿绝热的,而垂直速度则是非湿绝热的。这难于同时为气块模式或挟卷模式所解释,因此,需要有一种模式来解释这种新事实。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新丰江流域4—5月暖云的微物理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对新丰江流域初夏暧云的含水量与小云滴谱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暖积云的含水量比暖性层积云大;广东初夏暧性层积云的含水量大于北方降水性As—Ns云系。被探测云的主要降水机制均为碰并增长过程,但浓积云中云滴碰并增长条件比层积云优越;与湖南等地积云相比,广东积云更具有海洋性积云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盐粉催化不同生命史的浓积云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改进的一维时变参数化模式计算了浓积云自然发展和盐粉催化过程.在不同的地面温度条件下积云的动力过程和自然雨量有显著差异,其催化效果也不同.一般的自然降水浓积云,其动力过程演变较快,雨量较小,催化增雨量则较大,可达50%以上.动力过程长期维持的自然降水云,雨量较大,而催化增雨量较小,个别情况下催化后雨量稍减.自然不降水的浓积云催化后可能产生降水.它们的动力过程越稳定,催化后的雨量越大.文中还讨论了增雨机制,对盐粉的最佳粒度、剂量、播撒时机和部位也作了一些数值试验.  相似文献   

18.
江祖凡  李太丰 《气象》1982,8(10):22-23
夏日晴空,骄阳似火,一块块棉絮一样的积云撒布在蓝天上,在那发展旺盛的浓积云顶(或者秃积雨云顶)上面,由于空气上抬而暂时形成的光滑带状(帽状)云,叫幞。 众所周知,有两类云幞,浓积云顶上的幞和秃积雨云顶上的幞。积云云幞的增长分三个阶段,云幞的形成与积云顶的迅速上升有关,与中空有湿度较大的  相似文献   

19.
关于积云增雨和实施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综合雷雨云式的积云降水特点和归纳观测及理论结果的基础上,用数值模拟研究了阵雨形成机制,发现雷雨云式的积云结构类似于雹云,也存在着水平风“零域”和成雨“穴道”,大粒子群向这里集中并累积,然后再下泻成阵雨。据此提出了积云人工增雨的动力学根据和设计实施方案的要领,并给出了积云人工增雨作业部位、时机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20.
我站虹吸雨量计近一段时间发现无降水时有时却有 0 1~ 0 2mm的抬升 ,而有小降水时有时却不抬升的现象 ,如 1 999 0 7 2 8 2 0时换纸后 ,至 2 0∶2 3分自记纸有 0 1mm的抬升 ,但此时段内本站无降水。 1 999 0 8 0 1 1 5∶41~ 1 6∶2 8分本站有阵雨 ,实测降水量 0 3mm ,而雨量计自记记录却无抬升 (无记录 )。根据自记录情况分析 ,产生以上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 1 )笔尖和自记纸间的磨擦太大 ;( 2 )浮筒直杆与各孔洞间的磨擦太大 ;( 3)容器口面不水平。经检查 ,笔尖和自记纸间的磨擦适中 ,容器口面亦水平 ,最终原因是浮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