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课题,这是中央抓“三农”问题的一个总题目,其中关于“少取多予放活”的方针和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方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实际措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是如何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大量减少农民的数量,使农民离开土地。  相似文献   

2.
中央反复强调,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民富才能全民富,农业兴才能百业兴,农村安才能天下安。“三农”问题说到底就是土地问题,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最可靠的社会保障。国土资源部门作为涉农部门,做好“三农”服务工作,特别是做好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安置和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3.
国土资源部门是涉农部门。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为“三农”服务特别是维护农民土地权益、促进农民增收,是国土资源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回顾总结了近年来这方面的工作,指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国土资源部门为“三农”服务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征地制度改革与"三农"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三农”问题引起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虽然有各种提法、观点的争论,但几平一致惊呼:中国的农民、农村和农业进人了高危险期.“三农”问题是中国面对的最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土地问题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基础,而且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如何正确引导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已成为现阶段农村工作中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从土地流转的内涵和历史沿革出发,深入剖析当前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流转中坚持适当规模化谨防“非粮化”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的“公司+农户”土地流转模式的可行性及设计思路,为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在各地创造了许多鲜活、有效的经验,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同时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调整政策、完善机制才能更好地为解决好“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民增收问题,作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从美国智囊机构提出的中国农民失去土地将引发社会动乱的“预言”说起,阐述了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必须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制,并提出了“土地永包制”观点,从根本上遏制“圈地风”,真正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创造最根本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征地及其所涉及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财产权益保护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给“土地征用”概念正名,科学和合理地界定“公益性”用地和“非公益性”用地范围,并重新确定土地征用补偿标准,是当前解决土地征用问题的基本点和关键。提出了实行“征用”和“征购”补偿制度并存的双轨制建议。进行了“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市场化的制度分析。介绍了“土地征用补偿标准”的国际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国土资源部门是涉农部门.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为“三农“服务特别是维护农民土地权益、促进农民增收,是国土资源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回顾总结了近年来这方面的工作,指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国土资源部门为“三农“服务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土地问题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基础,而且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如何正确引导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已成为现阶段农村工作中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从土地流转的内涵和历史沿革出发,深入剖析当前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流转中坚持适当规模化谨防"非粮化"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的"公司+农户"土地流转模式的可行性及设计思路,为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信息在线     
《国土资源》2004,(2):42-43
中央一号文件:关注“三农”,促进农民增收 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正式公布。这是时隔18年后中央再次把农业和农村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意图。 《意见》指出,要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对现有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土地复垦基金等要相对集中使用,向粮食主产区倾斜。从2004年起,确定一定比例的国有土地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土地征收的规模不断扩大,从而引发了“三农”问题中又一新的问题:失地农民问题。失地农民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特别是在城乡结合部的近郊尤为突出。目前,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了“三农”问题的焦点,由此引发的一些社会冲突也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13.
一 当青海省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治理整顿小组成员跳下吉普车站到“三江源”土地上的时候,让他们吃惊不小。 江源两岸,一方土地上人们播种着,而另一方土地上,嫩绿的小草吃着劲儿地往上长,一望无际地向远方延伸而去。尽管“她们”看起来排列有序而不那么自然,尽管“她们”看起来还不太那么茂密,但是,“她”毕竟是由成百个人成千上万次地劳作,赋予“她们”以生命来到了人世间,又令大自然赋予“她们”成长的权利而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世界里顽强地生长……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年一号文件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着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双重挑战等。和全国、全区一样,经过这些年的改革与发展,北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由于农村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一些长期困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影响北海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因此,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加快、扎实推进“三农”工作的开展十分紧迫。一目前北海市“三农”工作存在的问题(一)农产品需求增长减缓,直接制约农民收入增长。去年以来,社会消费总水平、特别是食品消费持续下降,农产品“卖难”和价格低迷,将继续制约农民收入增长。如北海市及周边地区大力发展对虾、文蛤养殖,市场需求相对饱和,导致价格大幅下跌;气温普遍升高,蔬菜、西瓜等作物成熟期集中,北方同类产品提前上...  相似文献   

15.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存在“待遇”上的巨大差异,集体建设用地是农民最重要的财产,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不平等的“待遇”,使集体建设用地不能以市场方式有效地合理配置,影响到农业、农村和农民稳定与发展。允许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改变土地供应制度,建立以土地用途管制为核心的城乡建设用地统一的市场,建立农民土地保障基金机制是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土地整理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催化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整理是一项反哺农业、反哺农村、反哺农民的“民心工程”,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催化剂”!土地整理的有益实践,为农业和农村发展展示了令人振奋的光辉前景。土地整理,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崭新事业土地,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对绝大多数农民来说,土地仍是生存的保障,是“定心丸”。当前正在进行的新农村建设,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如果农民没有土地来经营种植,就失去了致富之本,党的富民政策再好,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土地整理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一项新兴事业。连续几年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都提到要加强土地整理工作。今后5年,土地整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耕地保护目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上将大有作为。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曾强调:“今后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建设促保护,立足点是加大对基本农田的投入,通过土地整理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前我国土地整理主要是在农村土地整理的范畴内,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通过对农田特别是基本农田整理,加强农田...  相似文献   

17.
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在各地创造了许多鲜活、有效的经验,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同时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调整政策、完善机制才能更好地为解决好“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民增收问题,作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轻车简从,驱车千里到河南商丘考察“三农”工作。在冬日凛冽寒风里,总书记深入农村,在田间地头与干部、群众促膝谈心,殷切嘱咐商丘市农村经济要加快发展,促进土地集约、粮食稳产、村居环境改善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是党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最鲜亮的名词之一,给解决困扰人们多年的“三农”(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找到新的渠道和载体。  相似文献   

20.
时值隆冬正是辽宁大地土地开发整理春潮涌动时。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辽西的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东部的羊角沟乡、西部的坤都营子乡、北部的中三家镇、南部的白塔子、南公营子镇,只见土地整理现场,一台台挖掘机马达轰鸣,一辆辆铲土机轮番上阵,一排排翻斗车往来如梭,刨开冻土、推高坝沿,垫平沟壑,运来熟土……辽河、大凌河、太子河岸畔,千山、凤凰山、龙首山脚下,处处可见如火如荼、热火朝天的土地整理现场,处处可见红旗招展,你追我赶的动人景象。肇始于2000年的辽宁省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历时五载,收获颇丰:省投资开发整理项目252个,投资总额16.4亿元,建设总规模80.4万亩,新增耕地23.7万亩。截止2004年底,组织实施国家项目39个,项目预算5.36亿元。土地整理使基本农田得到了进一步的保护,矿山复垦取得了新的进展,辽西、辽北农田保护、辽东林下经济建设力度加大;土地整理项目区农民脱贫致富卓有成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土地整理,是实施“反哺”农业战略的重要途径,是保证粮食安全,解决“三农”问题,是亿万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必要路径,是通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条康庄大道。辽宁省国土资源厅作为土地整理的组织者与管理者以“用体制理顺工作,用制度规范行为”为指导方针,全力以赴,精心组织,力争把好事办好,力保项目区农民满意,项目组织者和实施者满意,当地政府满意,而项目区农民满意是终级目标。如今的土地项目整理区,开发一片,脱贫一片,整理一方,富裕一方。目前,在辽宁广袤的田野上,一个个项目区,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土地整理项目备受欢迎,炙手可热!许多市、县、区的父母官们,争着抢着、憋足了劲,以为百姓争取到土地整理项目,为莫大的荣耀。放眼望去,春回大地,在希望的田野上新一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正如傲雪顶凌的迎春花,含苞待放,用独有的那一派金色迎接又一个春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