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青海湖作为高海拔的内陆湖泊,其表面水体面积多年变化对寒旱区的气候变化和水循环至关重要。为了研究30年来青海湖湖泊面积变化规律,提取了1986—2017年(除去2012年)覆盖青海湖的459景Landsat5/8影像,采用6种常用的水体提取方法分别提取了青海湖表面水体面积,并分析了不同方法的差异,最终分别对Landsat 5 TM和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采用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和水体指数2015(WI2015)方法获得1986—2017年青海湖表面水体面积的年变化,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89—2003年青海湖面积减小了175.34km^2,年平均减小率为12.52km^2/a,2003—2017年青海湖面积增加了183.43km^2,年平均增加率为13.10km^2/a,整体上,1986—2017年青海湖面积增加了104.46km^2,年平均增加率为3.37km^2/a。  相似文献   

2.
利用遥感技术,对兖济滕矿区2000-2010年的采煤沉陷区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兖济滕矿区累计沉陷面积为88.43km^2,占整个矿区面积的3.53%。10年来,沉陷区面积呈直线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57.37km^2,增加到2010年的88.43km^2,平均年增沉陷地面积约为3.45km^2。采用遥感手段,在大范围内,可以较直观、准确地确定采煤沉陷区的范围、面积、形态、动态变化等特征,可为沉陷区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面向对象的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遥感分类信息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面向像元分类方法虽然对光谱差异较为明显的遥感影像信息提取具有较好的效果,但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椒盐现象”,同时对纹理和形状信息不能充分应用,造成了大量信息损失。为了提高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遥感信息提取的精度,本文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对贵州省毕节地区开展了土地利用遥感信息自动提取研究。首先对该地区Landsat-5 TM影像进行多尺度分割,形成影像对象层,然后综合应用基于知识决策树分类和基于样本的最邻近分类等技术对喀斯特地区进行遥感解译。结果表明,面向对象分类技术能较好地对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信息进行提取,同时避免了“椒盐现象”的产生,经野外采集样点数据验证,一级类分类精度为91.7 %,二级类分类精度为89.4 %,表明该方法在贵州省毕节地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西北地质》2005,38(1):118-118
1,遥感解译:利用38景LandsatETM(TM)卫星遥感图像数据,制作了全盆地1:100万、1:50万和1:25万遥感影像图;对地貌类型、地表水体、地质构造、岩石类型、植被覆盖度进行了专题解译。解译各类水体总数达446个,水域总面积为1907km^2。其中,面积大于3.5km^2的湖泊为94个。圈定了区内积水洼地的范围,面积为4691km^2。  相似文献   

5.
陕西大柳塔煤矿区土地沙漠化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野外路线穿越调查和地面分辨率为2.5m的1:25000 SPOT5遥感影像解译,查明了研究区2005年沙漠化土地现状,采用TM遥感影像解译对比了1986年煤矿建设初期、1996年开发中期同时段土地沙漠化程度及面积。研究表明:20年来研究区土地沙漠化面积减少了11.67km^2。主要煤矿塌陷区土地沙漠化变化与研究区趋势相同,即重度、中度面积逐渐缩小,采煤塌陷区土地沙漠化没有出现加剧的现象。这一结论为该区大规模开发煤炭资源,同时保护生态地质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30年来北方农牧交错带沙质荒漠化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琦刚  高会军 《世界地质》2005,24(4):373-377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沙质荒漠化发展最迅速的地区,随着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强,沙质荒漠化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为搞清沙质荒漠化的地质成因,采用以遥感为主要技术手段,结合地面,对其沙质荒漠化现状进行调查;并利用不同时期遥感数据对比,研究变化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全区共有沙质荒漠化土地290512.53km^2,占全区总面积的23.67%;近30多年来,中国北方沙质荒漠化土地面积增加了7369.71km^2,平均每年增加294.79km^2。就沙质荒漠化发生、发展而言,地质背景是内因,干旱大风气候是条件因素,人类活动是“催化剂”。  相似文献   

7.
ASTER遥感影像数据在土壤盐渍化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运用ASTER遥感影像数据,对不同地物进行光谱分析,根据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的光谱特征曲线,分别提取植被和水体信息,然后进行非监督分类。并结合物探试验和土样分析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了焉耆盆地内土壤盐渍化程度分布状况。评价结果为:在焉耆盆地的平原区内,非盐渍化土壤,457.65km^2;轻度盐渍化土壤,335.61km^2;中度-重度盐渍化土壤,580.93km^2;盐土,41.11km^2。根据野外实际调查,评价结果的精度达到了85%以上。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土壤侵蚀遥感调查与GIS制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技术规范和GIS制图精度要求,笔者在承担湖北省土壤侵蚀遥感调查项目工作中,引用图像信息理论和景观生态学理论,运用RS—GIS一次成图技术与数据库技术,在短时间内,多快好省地完成了全省国土(18.59万km2)土壤侵蚀分类分级的遥感判读分类及野外调查验证、GIS数字制图和分县市面积测算统计任务,为国土整治。环境治理、土壤侵蚀动态监测和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1.地质环境与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应用从自然过程看,土壤侵蚀类型和等级受控于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土壤圈、…  相似文献   

9.
多源遥感数据支持下区域滑坡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风险管理是防灾减灾的有效途径之一,而灾害风险评价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和依据。以三峡库首区为研究区、多源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利用立体像对技术及光谱分析等方法快速提取地形地貌、地表覆被、地质及水文条件等滑坡孕灾环境信息,应用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区域滑坡危险性;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建立典型承灾体识别规则,快速提取建筑物及交通道路等信息,综合分析滑坡危险性及承灾体信息,以实现区域滑坡灾害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高风险区面积为41 km2,约占研究区面积的9%,主要集中于人口聚集的城镇和交通建设用地等经济价值大的地区。其评价结果与野外实地调查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0.
嘉陵江流域北碚段基于GIS平台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平台.选取坡度、岩性、河流距离、曲率共4个地质灾害致灾因子,采用多因子综合分析方法,对嘉陵江流域北碚段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按照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分级,将2343.6km^2范围的研究区划为4类,其中低易发区面积为141.82km^2,中易发区面积为1162.47km^2,高易发区面积为914.95km^2,极高易发区面积为124.38km^2。最后应用野外地质灾害调查结果对分区结果进行验证,位于极高易发区与高易发区的灾害点分别占全部灾点的59.7%与28.2%,共为87.9%,且几处大型的滑坡、堆积体、危险库岸都位于极高易发区.表明研究成果比较客观。  相似文献   

11.
Mapping of hard rock aquifer system and artificial recharge zonation were carried out in an area of 325 km^2 in parts of the Perambalur District,Tamil Nadu,India.This district has been declared as one of the over-exploited regions in Tamil Nadu by the Central Groundwater Board.To raise the groundwater level,suitable recharge zones were identified and artificial recharge structures are suggested using geomatics technology in the present study.To this end,various thematic maps concerning lithology,soil,geomorphology,land use,land cover,slope,lineament,lineament density,drainage,drainage density and groundwater depth level were prepared.Fissile hornblende gneiss(244 km^2)covered most of the study area followed by charnockites(68 km^2).Structural hills and rocky pediments characterize the major geomorphological features in the targeted area,and are followed by deep moderated pediments.The area is mostly used as crop and fallow land,followed by scrub land and deciduous forest.In the study area,the slopes are predominantly very gentle(142 km^2)and nearly level(66 km^2)ones.Besides,Groundwater level data of 58 wells have been generated,in which the minimum and maximum depth were 3 and 28 m respectively.Integration under the GIS environment has been carried out using all the thematic layers to identify the groundwater prospect zone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weight and rank methods.Integrated output performances were classified into very poor,poor,moderate,good and excellent categories.All these classes were further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s suitable and non-suitable area for the selection of recharge sites.Hard rock fractures were mapped as lineaments from satellite images,and besides that,rose diagram was also generated to find out the trend of the fracture.Furthermore,fracture data of 146 numbers have been collected using Brunton compass to generate rose diagram and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rose diagram derived from lineaments.The present study significantly brought up a few areas such as Ammapalayam,Melapuliyur,Senjeri and around Siruvachur for artificial recharge.  相似文献   

12.
喀斯特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以都匀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都匀市为例,选取地层岩性、地形坡度、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类型、人口密度和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等6个评价指标,利用3S技术对各评价因子进行量化提取,建立空间分析模型,并对各评价指标进行空间叠合分析,划分出研究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等级,再根据其区域空间分布特征,分别作出相应的分级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强度生态敏感面积为75.23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3.30%;中度敏感面积为228.32 km2,占全市面积的10.02%;轻度敏感面积为902.11 km2,占全市面积的39.60%;微度敏感面积为841.00 km2,占全市面积的36.92%;非敏感面积为231.35 km2,占全市面积的10.16%。同时,研究发现,喀斯特生态环境敏感性是人为活动长期对喀斯特山区频繁干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易武英  苏维词 《中国岩溶》2013,32(4):447-452
乌江位于云贵高原斜面上,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的支流,地质地貌独特,岩溶地貌广泛发育,由于长期不合理大规模开发利用活动,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问题突出,生态质量受到重大威胁。本文以乌江流域(位于贵州省境内)41个地区为研究区,以2010年 TM 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运用 RS 和 GIS 技术获取景观格局信息,构建乌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与 GIS 图形叠置法相结合,对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聚类法划分生态环境质量类型,将乌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划分为良好(Ⅰ)、较好(Ⅱ)、一般(Ⅲ)、较差(Ⅳ)4个级别。结果显示:乌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属于良好、较好、一般、较差的面积分别为7710.8 km^2、26208.3 km^2、15704.3 km^2、16106.1 km^2,所占比重分别为11.7%、39.9%、23.9%、24.5%。总体上,流域的西北、西南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差,而流域的东北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好,不同县区生态环境质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菏泽市总面积161.6421km^2,其中,无容量、合理、低度利用土地面积95.14km^2,利用率为58.85%。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快速向城市转移,中心城区人口不断增加,在明晰现状、从土地利用结构、利用强度和未利用土地3个方面进行潜力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加强土地利用宏观调控、完善土地集约利用机制、优化中心城区用地布局、提高固定资产投入强度等城镇土地利用挖潜途径与措施,以实现菏泽市土地资源优化利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RS和GIS的乌江流域生态安全度变化评价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易武英  苏维词 《中国岩溶》2014,33(3):308-318
乌江流岩溶地貌发育,水土流失、石漠化问题均较突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为了了解乌江流域生态安全状况及存在问题,文章基于RS和GIS技术,在分析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和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基础上,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景观生态3方面构建生态安全度评价指标体系,将熵权法与属性识别模型相耦合,对流域41个地区进行生态安全度评价。结果显示:2000年贵州省乌江流域生态安全度属于差、较差、中等、较好的面积分别为745.8 km2、15 212.2km2、40 670.7km2、9 361.4km2,所占比重分别为1.13%、23.05%、61.63%、14.19%;2010年属于差、较差、中等、较好所占面积分别为4 330.5km2、12 254.1km2、42 804.0km2、6 591.4km2,所占比重分别为6.58%、18.57%、64.86%、9.99%;2000年和2010年乌江流域均缺少生态安全等级为好的地区,而2010年较2000年生态安全等级较差的地区面积增加,较好的面积却减少,表明流域生态环境整体呈恶化趋势;流域上游、中游地区较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状况偏差,生态本底脆弱、人地矛盾突出、水土流失、石漠化等是影响上游地区生态安全度的主要原因,中游地区受矿产资源开采及大城市人口聚集的影响,下游地区受水电资源过度开发影响。   相似文献   

16.
GPS测量技术目前是国内地面沉降城市开展地面沉降研究的一个重点。GPS具有常规测量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但由于GPS系统固有的原因,其垂直方向的测量精度相对于平面测量精度一般较差。这对于开展城市地面沉降需要布设大面积GPS网而言,显得尤为突出。GPS伪星定位测量技术是近年兴起的新兴技术,它可以全面改善GPS测量在垂直方向(大地高)的精度,从而全面提升GPS的性能。本文就GPS伪星定位测量技术的原理、方法结合国外的诸多实践进行了论述,对伪星定位的潜在能力进行探讨。并就目前上海市开展的GPS地面沉降网改善提出了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7.
邢润华  贾十军 《安徽地质》2008,18(3):202-206
安徽省xx地区土壤Se含量≥0.4mg/kg的面积100km^2,富硒土壤受湖泊沉积环境控制。富硒区土壤环境质量低于土壤三级标准限值,农业营养元素K2O、N、有机质丰富。精米Se含量≥0.04mg/kg,高于对比区两倍,重金属元素未超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