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维强风暴动力-电耦合数值模拟研究Ⅱ:电结构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利用文献 [1]所建立的三维强风暴动力 -电耦合模式模拟研究了CCOPE(CooperativeConvectivePrecipita tionExperiment)计划 1981年 7月 19日的一次强雷暴过程 ,分析了该雷暴云中电结构的时空演变特征和形成机制 ,讨论了起电、降水和对流三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感应和非感应起电机制是雷暴云电结构形成的主要机制 ,冰相物的出现大大增强了雷暴中的起电过程。雷暴云中最大电场出现的时间与最大固态降水强度的出现基本同时 ,但比最大液态降水强度和最大上升速度出现的时间略有滞后 ,云中最大上升速度与最大液态降水强度基本同时出现。云中最大电场出现的时段正好是最大上升速度达到最大值后回落的阶段。雷暴云中起电活动的强弱还受云中微物理过程的发展和冰相物出现时间的影响 ,对流运动与起电过程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对流运动影响着云中的凝结和冻结过程 ,从而与冰相物出现的时间有关。而仅仅依靠对流运动对正负离子的输送机制不可能产生云中接近放电的临界电场。  相似文献   

2.
三维强风暴动力-电耦合数值模拟研究Ⅱ:电结构形成机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文中利用文献[1]所建立的三维强风暴动力-电耦合模式模拟研究了CCOPE(Cooperative Convective Precipitation Experiment)计划1981年7月19日的一次强雷暴过程,分析了该雷暴云中电结构的时空演变特征和形成机制,讨论了起电、降水和对流三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感应和非感应起电机制是雷暴云电结构形成的主要机制,冰相物的出现大大增强了雷暴中的起电过程.雷暴云中最大电场出现的时间与最大固态降水强度的出现基本同时,但比最大液态降水强度和最大上升速度出现的时间略有滞后,云中最大上升速度与最大液态降水强度基本同时出现.云中最大电场出现的时段正好是最大上升速度达到最大值后回落的阶段.雷暴云中起电活动的强弱还受云中微物理过程的发展和冰相物出现时间的影响,对流运动与起电过程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对流运动影响着云中的凝结和冻结过程,从而与冰相物出现的时间有关.而仅仅依靠对流运动对正负离子的输送机制不可能产生云中接近放电的临界电场.  相似文献   

3.
现用的地面常规仪器中,电接风向风速计是故障率较高的一种,在各种介绍检修电接风仪器故障的材料中,只介绍了电路部分故障的检修方法,和机械部分的调整方法,似乎电缆故障只有更换。在实际工作中我曾遇到2次风电缆故障,并成功排除,现将我对电缆故障的解决方法写出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5.
电接风担负着昼夜监测、记录风向风速的任务。由于该仪器插头多,触点多,且其感应器,电缆常年露天工作,风吹雨淋日晒,使用环境条件差,因此故障率较高。要及时地对其进行检修,快速而准确地判断其故障点是前提,这对气象台站有关人员对电接风维护,维修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应掌握仪器的结构、组成及其相应的作用电接风是由感应器、12芯电缆、指示器、20线短电缆、记录器相互连接组成。而每一部分又有其特殊构造和相应的作用。感应器由风速表,风向标组成,担负着风速,风向信号的感应任务。12芯电缆由12股相互绝缘的…  相似文献   

6.
风沙起电的风洞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大型风沙物理风洞实验装置 ,模拟铺沙地面在不同风速条件下对不同粒径的沙样和混合沙的起电电场、电位和荷质比作实验测量。结果表明 :存在风沙起电效应。风洞内电场多为负极性 ,最大电场达到 - 2 9kV·m- 1 ,导线电位可达 12 0mV。沙粒越细 ,起电越强 ,且随风速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8.
雷暴云内电场的相对变化率与云内粒子(水滴、霰、冰晶)的宏观运动和微观物理过程有关。宏观运动与云内粒子的垂直加速度及粒子体积的乘积密切相关;微观物理过程与云内粒子体积变化率(或混合比对数变化率或数密度对数变化率)及粒子的碰并速度的乘积密切相关。因此,创立了雷暴云起电G模型,首次科学地解释了层云很少产生闪电,而强对流能够产生强闪电的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9.
10.
11.
劳小青 《广西气象》2007,28(A02):184-186
结合防雷规范,针对建筑物所处的雷电环境、电源配电不同情况,深入探讨电源电涌保护器通流量选取和电涌保护器在安装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1 查看设计图纸确定检测方案首先查看电气设计说明书、防雷平面图和基础平面图等。通过查看图纸 ,帮助检测人员对建筑物的防雷系统建立切实可行的检测方案。高层建筑物的防雷电措施要求防直击雷、防侧击雷、防雷电电磁脉冲、防雷电感应 ,缺一不可。图纸设计环节有疏忽遗漏的 ,必须明确指出 ,特别警惕。1 .1 电气设计说明书中防雷部分的阅读防雷部分是对图纸必要的文字性解释。通过阅读可帮助检测人员了解图中未注明内容。包括建筑物设计依据标准、防雷类别、接地阻值要求 ,对避雷引下线和接地极的要求 ,避雷接闪器选用的材料、热处理形式…  相似文献   

13.
14.
甘肃中川地区雷暴地闪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王道洪  刘欣生 《高原气象》1990,9(4):405-410
本文分析了1987年6月28日甘肃中川地区一次雷暴过程中地面4个测站的电场资料,并定量估算了4个地闪的8个回击所中和的电荷量及其高度。负地闪回击所中和的电荷离地高度为4km左右(对应的环境温度为-11.2℃),而正地闪回击所中和的电荷离地高度为2km左右(环境温度+4.9℃)。负地闪大多发生在云闪后的电场恢复阶段,且在开始时往往具有持续几百毫秒的云内放电过程。其激发过程可能是首先在云底部正电荷区产生向上传输的持续正流光,导致云中部负电荷向下移动,并引发向下传输的负先导,最终导致地闪回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杨华安 《四川气象》2005,25(1):44-44
我们的租先对雷电现象的解释为:“雷者,太阳之激光也。”说雷是由太阳照射激动空气而产生的。盛夏日照强烈雷暴频繁,那一道道利剑似的闪电刺破天暮,那一声声霹雳响彻长空,给人们带来惊恐不安。自古以来,雷电所造成的雷击现象,给人们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它焚毁森林、毁坏房屋、伤害生命。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风暴中的动力、微物理和电过程三者间的相互作用 ,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 ,建立了一个三维强风暴动力 电耦合数值模式。模式中将云中水物质分为水汽、云水、雨水、冰晶、雪、霰和雹 7类 ,各种粒子采用双变参数谱。考虑了详细的起电过程 ,它们包括扩散、电导、感应和非感应以及次生冰晶起电机制。此外 ,在模式中加入了云内放电参数化过程和云顶处屏蔽电荷层形成的参数化方案用以研究整个雷暴生命史内的电活动特征。最后利用CCOPE(CooperativeConvectivePrecipitationExperiment)计划中 1981年 7月 19日的风暴资料对模式的性能进行了验证 ,模拟结果显示此模式可以较好地描述风暴中动力、微物理和电结构的发展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7.
18.
杨云 《河南气象》2003,(1):47-47
前一时期 ,我局的电接风向风速指示器出了点小故障 :观测定时值 2分钟平均风速时 ,瞬间风速偏小很多 ,更换指示器后 ,该现象仍不能排除。经检查发现 ,原来是 1 2线插头座密封用的橡皮垫圈老化破裂进水发生短路所致。用棉花吸掉水分 ,再吹干 ,换上新的橡皮垫圈 ,风向风速指示器恢复正常。一次电接风向风速计故障的排除@杨云$新县气象局!河南新县465500  相似文献   

19.
电接风备用直流电源的设计是利用自动控制原理,采用12V蓄电瓶、LM324集成电路继电器、变压器等主要原件,设计了一个能自动充电并在市电停电时能自动供电的备用直流电源,用来解决市电停电时,保证电接风能正常供电。电接风自动充电直流电源设计简单,使用方便,而且该设计所采用的电子原件数量不多,市场上均可买到,自动充  相似文献   

20.
当由雷电产生的电磁效应作用在弱电设备上时,轻则会使弱电设备产生误动作,重则会导致弱电设备永久损坏,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损失。采取电磁屏蔽措施,能预防由雷电产生的电磁感应对弱电设备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