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产业集群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从垂直、水平、制度、外部和权力因子分析了集群的生成、成长和再生现象。笔者认为,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集群必须与外部的供应商、市场和技术建立系统的联系,多种文化的融合、合理的权力结构、有效的调控手段是集群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在制定区域政策时,不能简单地将一地的产业集群政策移植到另外一个区域。此外,不是世界上的所有地区都具备形成产业集群的前提条件;产业集群政策也不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2.
唐承丽  吴艳  周国华 《地理研究》2018,37(2):292-306
城市群、产业集群与开发区的协同发展是实现城市群地区可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已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梳理了城市群、产业集群与开发区三者之间的关系及互动机制。认为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是产业集群和开发区发展的空间载体,城市群为开发区和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生产要素、服务和市场;开发区是城市群的创新创业高地与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的重要场所,是城市群的重要生产功能区;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推动开发区和城市群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产业集群与开发区共享着城市群的资源与服务,开发区通过产业集聚与创新,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链延伸、耦合与创新,与城市群形成生产要素、市场交易、创新与服务等方面的多维度相互作用,最终实现三者的协同发展。基于城市群、产业集群与开发区规模、结构、职能和创新等4个方面的17个指标,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法,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案例区,对城市群、产业集群与开发区两大变量组进行了互动因素与强度的量化分析,结果表明:① 长株潭城市群、产业集群与开发区已形成有效互动。其中,城市群通过经济规模、城市结构、创新投入与产出、服务职能的发展,促进产业集群的经济规模、产业集聚、经济效益与产业创新,以及开发区的建设品质、产业集聚与产业效率的发展。开发区通过产业集聚与创新效率的提高,产业集群通过产业规模、效益协同开发区效率的提升,强化了城市群规模、结构、创新与职能的发展。② 长株潭城市群通过经济规模、结构、创新与服务四类因子,对产业集群与开发区产生了全面的促进作用,但产业集群与开发区并未完全协同地促进城市群发展。③ 要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的效益与开发区的效率,加强其对城市群发展与繁荣的支撑作用,全面实现三者的多维良性互动,提高城市群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上海浦东信息产业集群的建设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曾刚  文嫮 《地理学报》2004,59(Z1):59-66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典型的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现象,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作者回顾了产业集群的基本内涵和类别,并从水平效应、垂直效应、内部制度环境、外部联系和平等与依赖的权利机构等5个方面从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产业集群的内部机理.同时,结合实际调研资料,对上海浦东的信息产业集群建设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作者认为,浦东信息产业集群具有规模扩张快、外部联系广泛,但内部水平垂直协作薄弱、内部制度环境建设滞后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本地网络联系、激发集体学习、注重外部联系、积极把握产业发展的主动权、构建适宜的区域制度环境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漯河市立足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坚持发展食品产业集群,通过密切产业内部联系,形成"滚雪球"效应,扩大产业规模,实施名牌战略,成为中国食品名城,走出了"资源导向型"产业集群发展之路,推动了传统农区向工业化迈进的步伐,形成了"依托农产品资源优势→发展食品产业集群→通过‘滚雪球'效应扩大产业规模→实施名牌战略→形成区域品牌(中国食品名城)→品牌效应放大→促进产业集群向更高层次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发展模式,对我国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以较低的成本起步实现工业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环境管制影响下的佛山市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静  魏成 《热带地理》2011,31(3):304-309,315
环境管制开始成为影响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现有文献都是从环境管制对企业区位变化、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建立生态工业园等方面来研究,鲜有研究其对产业集群整体发展模式的影响.本文以佛山市陶瓷产业集群为研究案例,通过深入的调查分析发现,在当地政府严格的环境管制措施下,陶瓷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主要发生三方面的转变:①以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6.
两型社会视域下的咸宁市产业发展研究:基于集群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要件,产业发展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性因子,是板块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在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背景下,围绕咸宁如何融入武汉城市圈的发展目标,文章采用产业结构区位熵与偏离度指标对咸宁市产业结构进行评价,在与武汉城市圈内区域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咸宁市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在问题诊断的基础上,以产业集群化思想,提出了咸宁市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基于互联网技术在产业领域全面渗透的发展形势,部分学者提出“网络空间邻近性将取代地理空间邻近性”的论断,而另一部分研究结论坚持认为网络信息技术与平台是线下产业转型升级的“催化剂”,同时提出线下实体产业自身及其关联产业之间的地理要素对线上虚拟平台的构建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此,文章从地理空间的视角,试图阐释体育场馆虚拟集群构建的地理学研究基础和关注重点,分析体育场馆地理聚集效应无法形成的原因,总结归纳产业虚拟集群具有促进产业聚集形态、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建立分工协作关系、带动合作与竞争氛围、形成柔性化创新模式等作用,提出构建虚拟集群是未来体育场馆产业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目前,中国体育场馆产业虚拟集群是横向各成员间合作与竞争的利益价值链,纵向是供需两端线上下产销价值链,共同构成了集群基本的结构体系;根据集群产业的主体规模、地理位置、产权属性和网络化程度等,场馆产业虚拟集群可分为单体型、连锁型、联盟型;而根据场馆产业集群的结构体系和功能特征,其发展过程需历经技术融合、产品改造、结构优化3个升级阶段。最终,建议通过正确认识场馆虚拟集群构建的地理性涵义,持续提升线下场馆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发挥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牵头结盟作用,建立场馆虚拟集群成员准入监督机制,为虚拟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动力机制是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和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根本力量.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大周镇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因素和形成原理.认为对该产业集群形成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共同的文化、制度创新、市场带动和环境建设等,而驱动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于社会网络、专业市场、本土企业家和地方政府引导与支持.这种动力机制为类似地区发展产业集群提供了案例性借鉴.  相似文献   

9.
黄琳 《世界地理研究》2011,20(1):142-150
产业集群是空间上的一种集聚现象,是带动地方积极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结合实际调研资料,作者对上海LED产业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作者认为:上海的LED产业集群已经形成,并呈轮轴式形态;上海的LED企业大多集中在近郊的开发区内,且集群效应显著。在集群的发育过程中,上海的LED产业集群还存在着产业价值链各环节发育不平衡、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应该优化上海LED产业结构、合理资源配置,积极学习国外先进技术、鼓励产业创新。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竞争力不仅可带动产业集群的发展,而且在提升企业竞争力、区域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GEM模型分析法,通过构建天津滨海新区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体系,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层次分析法等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天津滨海新区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得分,研究认为天津滨海新区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在相关辅助行业与集群中企业战略管理和创新方面表现一般。针对影响天津滨海新区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因素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运用区位熵法与旅游产业链及专业化分工相结合的方法,判别出新疆大喀纳斯旅游区旅游产业的集聚态势,根据本地区旅游发展过程中政府起到的作用,在现有的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构建GEMS模型,对新疆大喀纳斯旅游区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定量评价,得出其现有竞争力水平处于全国中上水平,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是其发展的短板。  相似文献   

12.
提升我国制鞋业竞争力的地方集群战略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制鞋业面临的国际竞争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通过鞋业集群的国际比较分析制鞋业升级和产业集群的作用,提出地方产业集群战略是提升我国制鞋业竞争力的最有效的方法。本文指出,产业集群能够为企业之间的外部协同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企业之间共享生产资料、公共服务、区域品牌,通过合作来提高集体效率,并在合作中促进创新。最后本文分析了我国各鞋业集群的现状特点,围绕提升制鞋业竞争力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服装业的地方集群战略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王缉慈 《世界地理研究》2003,12(2):32-38,85
本文旨在根据服装业的国际竞争态势,分析我国服装业发展中现存的产业组织问题,进而提出我国服装产业需要提高地理集中率的意见,以及在我国若干有条件的城市实行地方产业群的战略的政策建议。本文从对于城市服装产业集聚区域进行地方治理的角度研究提升服装业竞争力,对于服装产业的发展和城市发展具有双重意义,本研究对于我国其它产业的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上海浦东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浦东开发在我国30年经济改革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分析浦东不同发展阶段主要开发内容与特征的基础上,归纳出了浦东区域发展路径的5个特点:实施外源型产业战略与设立较高产业进入门槛、拓展融资渠道与建立创投基金、重视功能分区与发挥产业集聚效益、注重政策引导与政策适时更新、建立高效政府与扶持中介服务机构。从提升浦东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角度,指出了应该着力解决浦东外资依赖严重、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以提升浦东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粤港澳大湾区优化发展的关键要素特征及其功能升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蕾  刘毅 《地理研究》2020,39(9):2015-2028
城市群优化发展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人口的转移及质量提升、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深化。本文基于产业、人口、创新三大关键要素,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区域,以城市群发展关键要素功能升级的理论为依据,选取产业集群水平、人口流动情况、科创支撑力等代表性指标,采用定量测度、统计描述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关键要素的功能现状及存在问题:产业层面,服务型经济集聚特征显现,但产业集群高级化程度不够;人口层面,大湾区具有较强的人口吸引力,但人才集聚性、高端化及国际化程度偏低;创新层面,大湾区具备一定的科创基础与活力,但原始创新能力不足。针对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高端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培育、人才集聚功能强化、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等关键要素功能升级路径,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优化发展,以及提升大湾区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旅游产业集群具有网络属性,从网络角度研究产业集群已成为当前研究的趋势。但学术界大部分关于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都是移植产业集群的理论成果,鲜有比较视野下的旅游产业集群差异及其成因分析。从旅游产业集群的网络化特征出发,以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为分析框架,选择平遥古城旅游产业集群、剑门蜀道旅游产业集群、黄陂乡村旅游产业集群、杭州西湖国际旅游综合体4个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运用分析归纳法得出不同类型旅游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网络行为和网络绩效间的关系和差异,并解释了造成集群绩效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Ice-and-snow tourism (IST) is a booming indust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ts industrial clusters reflects its regional development quality. Taking 1985-2021 data for China’s IST enterprises, this study used industrial cluster identification and industrial correlation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IST industrial clusters. The following results were obtained: (1) China’s IST initially formed hotspot industrial clusters in Beijing-Tianjin-Hebei, the Northeast,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the Pearl River Delta, Chengdu-Chongqing, and Xinjiang regions. (2) Multiple industry forms failed to become deeply integrated into development, indicating a need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the IST industrial chain. (3)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of IST industrial clusters in each province showed differentiated characteristics. (4) IST industrial clustering was affected by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External factors were grouped into climate and ice-and-snow resources, government policies and sports events, and economic fundamentals and market conditions. Internal factors included industrial association and industrial integration in the IST industrial cluster. Based on this study’s identific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IST industrial clusters,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for their optim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异解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千庆兰  陈颖彪 《地理科学》2007,27(3):289-295
地区制造业竞争力是地区制造业在区域之间的市场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实力、所提供的有效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及其未来的发展潜力大小。利用构建的地区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以省区为基本单元,分析了近20年来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并对这种变化和差异的动因给与解析。研究表明,从1985年到2003年的近20年来,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呈现出一定的时空演化规律:①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和地区经济实力的提高,地区制造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普遍抬升;②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地域差异明显,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逐渐递减,且差距随时间的推移呈扩大趋势;③地区制造业竞争力与其驱动因素关系密切。驱动因素的时空分布格局决定了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时间过程与空间格局演变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