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树森 《地质科学》1960,3(5):255-255
1959年8月,笔者到山西太原附近作地貭調查时,承蒙某勘探队惠贈一批钻孔中的重矿物資料,并交由作者整理。現将工作結果介紹如下。笔者首先整理了穿过地层較全、重矿物資料比較丰富并有一定代表性的11号鈷孔的重矿物資料。該孔位于太原市之西南。本文仅对这一个钻孔的重矿物資料所作的初步整理和分析,提出了一些看法。显然,由此所得出的結論不能认为是最終的結論,尚有待今后修正。下面依次将重矿物分布特点作一簡单介紹: 1.太原統:重矿物主要有锆石、电气石、黑云母、綠帘石、柘榴子石等。 2.山西統:重矿物成分与太原統略有不同,首先锆石含量較富;其次不含柘榴子石而含太原統所缺乏的磷灰石。 3.下石盒子統:分析的标本較少,特点掌握不够。 4.上石盒子統:因木层作过重矿物分析和鑑定的标本較多,故特点明显,从图1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其重矿物成分与較老几个时代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周中毅 《地质科学》1960,3(1):25-32
在华北磷矿的研究項目中,我們做了些磷酸鈣矿物及其相伴生的矿物的鑑定工作。大家知道磷酸鈣矿物的类别是不易确定的,不同的学者对磷矿物的认識,分歧很大。A.B.卡查柯夫认为,所有磷酸鈣矿物都是氟磷灰石与高度分散状态的方解石的混合物,其主要依据是磷块岩与氟磷灰石的粉末照象实际上是极其相似的。据哥尔德斯密特对磷酸鈣矿物的晶体化学的研究,六方格架和Ca与F原子在通道中的排列情况使氟磷灰石构造十分稳定。Cl-(1.81(?))和OH-(1.4-1.6(?))的离子半径比F-(1.33(?))大,因而稳定性較差。  相似文献   

3.
郭承基 《地质科学》1959,2(1):13-16
矿物鉴定是矿物研究工作的第一步,在一般情况下是没有什么很大的困难的。但是在野外设备比较差的条件下,有时在矿物鉴定工作中就可能产生一定的困难,尤其在某些稀有元素矿物方面,这种困难可能会更多一些。一般鉴定矿物的顺序是由简而繁,即由观察或试验矿物的产状、简单物理性质(如晶形、颜色、条痕、光泽、解理、断口、硬度、发旋光性质、磁性、放射性及比重等)及化学性质(如溶解性及定性分析等)开始,进一步再测定矿物的物理常数(如光学常数、电学常数、热学性质、空间羣及品格常数等)和研究矿物的化学组成。  相似文献   

4.
叶大年 《地质科学》1964,5(4):369-384
云母是最重要的造岩矿物之一,仔細地研究云母矿物,无論是在理論上还是在工业上都具有較大意义,而且云母矿物与粘土矿物有相似之处,因此研究云母就更为必要了。目前云母类矿物学的研究有两个主要趋向,一方面是从事热性貭的研究,如茨維特柯夫与別梁金娜等,另一方面是从事于云母的同貭多象的研究,如M.E.杰福逊和A.列文逊等等。我們偏重于热性貭的研究,但也涉及同貭多象,以及研磨后对云母性貭的影响問題。  相似文献   

5.
冯俊明 《地质科学》1960,3(4):188-188
前言橄欖石和輝石都是含Mg、Fe、Ca矽酸盐矿物。它們的比重、电磁性及其他一些物理性貭都是很相似的。所以一般选别比較困难,只能在双目鏡下挑选,要研究这类矿物选矿将是一个困难問題。但是为了了解超基性岩及基性岩中造岩矿物,就要选别这两种矿物。我們曾利用了表面涨力的原理来分离这二种矿物。其作法簡单,在野外及室內都可进行,效果比鏡下挑选提高十几倍(純度达95%左右)。因此将这种方法介紹出来,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6.
星叶石族矿物的晶体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星叶石是碱性岩中分布较广泛的副矿物,成分富含碱金属K、Na及Ti,随其产出的地球化学条件,类质同象代换情况较复杂,形成许多成分异种。本工作之前对其组成和性质都不十分清楚,前人虽进行了一般矿物学研究,但未能确定所属晶系,B.C.索波列夫曾推断星叶石中Ti呈四面体配位,并与硅氧四面体组成复杂构造。  相似文献   

7.
傅家谟 《地质科学》1959,2(2):52-55
自然界没有純鈾,它总是与其它物質化合成矿物。现在已知的含铀矿物有100种以上;其中含铀量高的比較少只有少数几种,含铀量較高,铀在其中成为矿物的主要成分。由于铀矿物常常彼此共生,因此发现某一种,常常就可以找到其它各种,所以无論是有工業价值,或是沒有工業价值的常见铀矿物,对铀矿找寻者来說,最好都要了解。  相似文献   

8.
用单矿物計算分散元素的儲量是較好的一种方法,但效率很低,因此必须巧干。根据工作体会,解决单矿物挑选問題要从如下几方面解决: 一、注意採样工作及样品加工工作: 矿物結晶粒大小对于挑选及小型浮选精选都是有影响的,如果結晶粒很細小在加工到60网目时,还分离不开,那就几乎无法挑选,其效率每天每人挑不了一克。用小型浮选精选的单矿物,質量也不高,达不到要求的精度。因此在坑下採样时,就必須选擇結晶  相似文献   

9.
一緒言本項工作为山东淄博鋁土矿研究工作中的一部份,这种矿石主要由水鋁石和高嶺石組成。为了解决鋁土矿中的成份及其量的变化,我們用差热分析並配合化学分析、X-光粉晶照像定量分析及偏光显微鏡的研究,进行了这一实驗。实驗的方法,是利用矿物加热后的相变化和能量变化关系作为理論根据,所採用的标本除山东淄博鋁土矿外,还用江苏苏州所产的高嶺石。矿物加热后可能有各种物理与化学的变化,如失水(附着水及结晶水)、分解、結晶構造破坏、氧化、相变和重結晶等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进行火成岩的岩相鑑定一般較其他岩石稍困难,这不仅由于火成岩的矿物种类較多,且因火成岩的結構远較变質岩和沈积岩复杂繁多。作火成岩的岩相观察时主要要闡明这些結構現象,并配合野外大范圍的流层、流理、条帶状,节理及孔度等現象的研究,以进一步說明岩漿固结作用中的一些条件和情况。 結構这个名称在这里我們主要指三方面,即結晶程度,粒度及結構形状,这些均是由岩漿的原始溫度、成分、气体含量及岩漿的粘度、岩浆固結时的压力等所决定的。一  相似文献   

11.
矿物是地球物质运动过程中各阶段的必然产物。除了自然元素矿物外,主要可分二大类:一类是较复杂的络合物型的含氧盐类矿物;另一类是较简单的化合物型的矿物。本文根据地球运动“对数螺旋曲线”的规律性,对矿物演化周期性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夏  张宁克 《地质科学》1986,(4):365-370
珍珠石(许冀泉、方邺森,1982)曾称为珍珠陶土,它是高岭石类矿物中的一种,与地开石、高岭石、7Å多水高岭石和10Å多水高岭石同属于1:1型层状硅酸盐矿物。在高岭土的矿物组成中,珍珠石是一种罕见的矿物。目前,在我国尚未报道过珍珠石的详细矿物学数据。本文中研究的样品,通过各种方法测出的数据,初步认为它们与标准珍珠石一致。  相似文献   

13.
刘文秀 《地质科学》1960,3(2):110-111
萤光分析为鑑定在紫外光的照射下显示萤光性貭矿物的一种方法。对于萤光分析这一輔助性的鑑定方法,很早就被人們用于矿物的鑑定工作上,但是过去的应用方法是用紫外光照射矿物,然后用肉眼或实体显微鏡观察矿物的萤光性貭。并沒有将萤光分析与偏光显微鏡結合起来。这样萤光性貭相同的矿物单凭肉眼和实体显微鏡下的鑑定,其可靠性是不能满足我們的要求的。有时对于萤光性貭相同而其外表形态和物理性貭又很相似的矿物,就不能加以区别。所以,用肉眼和实体显微鏡不能认出的矿物或区别不开的矿物就需要測定其光学特性。这在萤光分析和偏光显微鏡結合起来后,就能同时获得矿物的萤光性貭和光学性貭。这样我們就可根据矿物的光学性貭去区別萤光性貭相同的矿物。萤光分析与偏光显微鏡相結合鑑定矿物的方法,在工作中經过多次試驗,其效果十分良好。  相似文献   

14.
阮道源 《地质科学》1959,2(6):168-170
邓埠仙位于湘东茶陵县,是一个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山,而且又是一个花崗岩侵入体。岩体中有很多黑鎢石英矿脉,产黑鎢,黄銅矿、黝錫矿及白鎢等金属矿物(以黑鎢为主)。花崗岩侵入体受到与成矿作用有关的气化变貭与热变貭作用,产生了以云英岩化为主的蝕变。岩体凝固后又受到較剧烈的碎裂变质作用,产生各种碎裂变貭岩石。这两种变貭岩差不多代替了矿区中原来絕大部份的花崗岩。  相似文献   

15.
矿物热电效应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家驹 《地质科学》1973,8(4):317-326
1965年笔者曾简要地介绍过有关热电效应的基本概念,国外有关矿物热电效应研究及其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近年笔者装配了一套热电效应测试仪器,先后对33种矿物共103块标本作了测试。现将测试设备及结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整理国內外稀有元素新矿物的资料过程中,曾对稀有金屬矿物的成矿规律性与注意寻找稀有元素的新矿床类型及新矿物方面,有一些粗线的认识,现在将它写出来,供同志们参看。一、我们如把稀有元素新矿物产地及已知重要矿点都投到世界地質图上,可以看到世界上稀有金屬矿产的分布如同其他金屬一样与世界大地構造控制的成矿带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夏  陈开惠  姬素荣 《地质科学》1979,14(4):322-329
江西省景德镇市高岭村是世界闻名的高岭土产地,高岭石矿物的定名即渊源于此。搞清该区高岭土的成因和矿物组成,对我国粘土矿物学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1978年我们对高岭村地区的高岭土矿物作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获得了一些新认识,报导出来供有关方面讨论。  相似文献   

18.
莽东鸿 《地质科学》1959,2(4):123-124
一般对火成岩副矿物生成順序的鑑定,似多偏向于使用薄片。但因鏡下所观察的只限于一块僵板的平面,其间关系究竟如何,則很难十分肯定,尤其是这一方法往往会受到薄片所切位置及数量的限制,对于分散在岩石中的副矿物,更难作充分而全面的观察。如果我們能够看到矿物顆粒的立体形象,卽观察其空间的矿物鑲嵌(或包含)及穿插关系,那末就能帮助我們更全面地認識所有的副矿物。  相似文献   

19.
李秉伦 《地质科学》1981,(2):159-163
研究气液包裹体有三个基本前提:(1)包裹体形成时,其内函物为均匀相;(2)包裹体形成后,其体积无明显变化;(3)包裹体封闭后,没有物质的加入和逸出。在这些前提下,才能利用包裹体的研究资料,来探讨矿物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缺此,就失去研究包裹体的意义。因为只有在矿物形成过程中,封闭在其中的包裹体,才保存了原始矿液。所以在研究包裹体时,首先要认出那些包裹体是在矿物形成时形成的,那些是在矿物形成后形成的。前者称为原生包裹体,后者称为次生包裹体。  相似文献   

20.
沈步明 《地质科学》1984,(3):349-350
微型计算机是国际上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具有价廉、方便、体积小、多效能等优点,正在向各个领域普及。在岩石学、矿物学研究领域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工作的深入,能获得的数据越来越多,数据处理量也越来越大。有的数据处理特别繁琐,要花费大量时间,比如标准矿物分子计算法,有的是手算无法进行的,如三斜晶系的晶胞参数修正。1983年,作者利用美国Cromemco Ⅱ微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岩石矿物数据处理微型计算机软件系统(PM-C2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岩石化学、矿物分子式、温度压力、晶胞参数修正等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