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江南古陆"在华南大地构造格局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前人以不同的大地构造理论为指导,对"江南古陆"形成了不同的认知。最早以槽台学说为主导,称之为地槽回返褶皱带;之后以板块构造理论为主导,将其视为洋陆碰撞造山带;再后来以大陆动力学理论为指导,认为其属陆内碰撞造山带。  相似文献   

2.
杨锺健 《地质论评》1939,4(2):91-96
卞美年先生在祿豐所發現之恐龍化石之地质情形,巳由卞先生于中国地质學會昆明分會第一次論文會有所報告。今該项化石尚在修理中,自不能作十分可靠之鑑定。但因該項化石无論在學术方面,或一般兴趣方面,均十二分重要,故先约为申述,以供探討。  相似文献   

3.
王国富 《云南地质》2004,23(1):77-82
记述云南禄丰棠海出土早侏罗世一件恐龙头骨化石标本。通过鉴定比较,归于新洼金山龙相似种(JingshanosaaurusofXinwaZhang&Yong,1995),并与许氏禄丰龙、金山龙、玉溪易门龙进行对比,讨论了它们在原蜥脚类进化过程中的各自位置。  相似文献   

4.
人类起源问题,一直是科学界异常关注和感兴趣的问题之一。19世纪中期,达尔文提出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理论,此后的一百多年间,在欧、亚、非的新第三纪地层中,发现了相当数量的、通称之“森林古猿”的化石。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这种古猿就是人和猿的共同祖先。  相似文献   

5.
通过云南中部禄丰地区侏罗系磁性地层学研究,建立了滇中侏罗系磁极性地层柱,为国内及该地区侏罗系地层单元的时代划分与对比提供了基础资料。依据磁性地层学研究的结果,修订了滇中侏罗系的顶界和上、中侏罗统的界线,建立了中、下侏罗统和侏罗系—三叠系界线数据。经对比发现,滇中侏罗系古地磁极与扬子地块侏罗系古地磁参考极之间有较大差异,反映滇中地块自侏罗纪以来曾向南发生了明显移动,产生过顺时针旋转。  相似文献   

6.
马德称 《云南地质》2003,22(2):192-195
于禄丰县黑井龙骨甸发现石斧一具,研究认为应届新石器文化期,距今约4000年。据石斧特点推测古人类行踪,为研究禄丰-元谋古人类活动区间新石器的联系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7.
8.
谭锡畴 《地质论评》1943,8(Z1):41-66
引言易门安宁禄丰三县,为云南中部产铁区域,土炉冶炼,采挖已久,惟关於矿产之价值,矿床之种类,作科学之研究者,至近年来,始有其人,最初有法人来克里者,曾考察易门铁矿,  相似文献   

9.
依据腰站以东前震旦系各组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叠层石发育情况,划分为滨海环境、潮间带环境、浅海环境、半深海-深海环境;将孝母山砾岩确定为层间砾岩性质。  相似文献   

10.
关谷透 《世界地质》2010,29(1):6-15
云南禄丰下侏罗统下禄丰组产出一新的原蜥脚类孙氏细细坡龙(Xixiposaurus suni gen.et sp.nov.),其特征为:侧视头骨背缘向前强烈倾斜,下颌高度大于齿骨最小高度的两倍,颈椎体中第四颈椎体最长,耻骨裙宽度大于肠骨的耻骨突,股骨第四转子侧视具有V形切口。其系统位置比较进步,是禄丰发现的原蜥脚类中最进步的一种。  相似文献   

11.
杨锺健 《地质论评》1941,6(Z3):406-408
与各种蜥龙共生之哺乳动物,已在本会会志第二十卷一期作初步报告。当此报告杀青之时,参考书籍极不完备,有待补究之点甚多;而以后又有新加不少有兴趣之标本,更感继续研究此项  相似文献   

12.
禄丰—武定地区是昆阳裂谷带内四大铜多金属矿化集中区之一,其中铜矿床主要产于中元古界昆阳群因民组、落雪组及落雪组与鹅头厂组过渡部位。矿床类型可分为稀矿山式、落雪式和桃园式矿床,这些矿床均为海相火山喷发沉积改造矿床。根据地、物、化、遥及科研成果资料显示,可将该地区划分出四个具有找矿前景的成矿预测区。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记述了在云南禄丰石灰坝古猿化石地点发现的西瓦古猿桡骨近端化石一件,通过测量对比可知:它与黑猩猩的测量值十分接近,因而提出该标本属于禄丰西瓦古猿,可能是非洲猿类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据对黑猩猩一具骨架进行身高值测量,获得其身高值约为130cm,借以估计禄丰西瓦古猿的身高值可能在130-140cm之间,就桡骨颈较粗壮这一特征而言,该古猿具有一定原始性质,以适应其较多的地面生活。  相似文献   

15.
云南禄丰中侏罗世弓鲛(软骨鱼类)化石新材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后句弓鲛(Hybodus houtienensis Young 1941)是中国发现最早的弓鲛鱼类之一,由杨钟健建立。由于建种的化石材料均为破碎的鳍棘,因此与其他弓鲛鱼类难以进行较全面的对比。本文依据在禄丰川街盆地发现的新化石材料,对后甸弓鲛进行再研究,补充了描述、修订了其特征,并讨论了弓鲛属的生物地层和地理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6.
云南禄丰地区首次发现晚侏罗世早期轮藻化石组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云南禄丰地区在地层学方面有两项重要的进展:①川街盆地不仅具有“禄丰晰龙动物群”, 在其上部还相继发现了中侏罗世“川街龙动物群”和相当晚侏罗世的恐龙化石;②按照国际地层规范,厘定并新建了一套侏罗纪岩石地层单位。新近又在前人称之为“上禄丰组”下部(川街组)及“酒红层”(麻地山组)中分别鉴定出中侏罗世轮藻组合Aclistochara maanshanensis-Aclistochara abshirira-Aclistochara karierica和晚侏罗世早期轮组合Aclistochara jaisalmerensis-Aclistochara karierica-Mesochara voluta。这一晚株罗世早期轮藻化石组合在中国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7.
禄丰老长阱含新的蜥龙动物群地层剖面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详细介绍禄丰县街乡老长阱村附近侏罗系剖面,并与禄丰盆地侏罗系剖面进行对比,对老长阱上禄井组(中侏罗统)蜥龙动物群的性质人予确认,改写了自1938年研究禄丰群以来,上禄丰组无蜥龙动物群的历史,对研究蜥脚类恐龙的起源和进化,提供了重析实际资料。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禄丰—武定地区成矿地质背景、成矿物质来源、成矿过程调查及与东川式铁铜多金属成矿条件对比研究, 进一步阐明禄武地区是一个东川式铁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集中区域, 其成矿物质大部分来自于地球深部幔源, 与火山岩浆活动有关, 少部分来自于下伏地层和海盆地。成因总的归结为同生喷流热水沉积加改造。稀矿山式、落雪式、桃园式三种类型的矿床构成了本区域昆阳群褶皱基底层中一个完整的火山期后海相热液喷流、热水沉积-改造型成矿系列。这对禄武地区铁铜多金属成矿带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也对丰富完善该区铁铜多金属矿床的研究和形成机制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楚雄盆地中东部禄丰-楚雄一带的二氧化碳气及其成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楚雄盆地从南部楚雄杨家阱至北面禄丰县利鸟场,近南北向延伸约7Km,断续有高含二氧化碳气苗。这些气苗二氧化碳含量H76.5—99.1%,甲烷含量只有0.011-0.47%,没有重烃气和硫化氢,普遍含微量氩(0.030—0.34%)。这些气的二氧化碳碳同位素一般为-5.2~-6.2%,个别较轻的为-16%,而重的为-1.2%。根据本区地质特点、气的成分特征与二氧化碳碳同位素组成,讨论了气苗的气原与成因。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对比,作者认为这些二氧化碳的成因是无机的,即与火山-岩浆有关。  相似文献   

20.
路兆洽 《地质论评》1943,8(Z1):192-197
一、定义一平浪煤系,就植物化石群而言,实相当於香溪煤系,在滇省可以广通一平浪附近剖面为其代表,名为一平浪煤系。禄丰层指滇省之中生代之陆相红色地层,以含卞氏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