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桓台县域内表层土壤开展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工作,统计了表层土壤地球化学参数,厘定了桓台县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并与山东省、淄博市元素平均值进行对比,发现土壤元素中Se、有机质、N,Zn,P,Hg,Cd,V,F,I含量明显偏高于山东省土壤均值;土壤元素中Se,I,P,N,Hg,Cd含量明显偏高于淄博市土壤均值;Se元素高于淄博市土壤均值。对表层土壤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根据聚类分析分组结果和各因子得分空间分布特征情况,结合研究区内土壤类型、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综合考虑影响元素含量的各种因素,将研究区表层土壤分为5个地球化学分区,各分区元素组合特征不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元素分布特征主要受控于地质背景,人类活动对土壤元素含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山东省巨野县土壤元素背景值状况的计算和研究,发现土壤中Ca,Cd,Hg,Mg,F等元素显著高于全省和全国背景值;Mo,Pb,Cu,Co等元素则低于全省和全国背景值;其中土壤Mo含量远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土壤质地是决定区内土壤N,K,Mg等元素含量的关键;由黄河冲积物发育的土壤P含量普遍较高,TOC空间分布与N密切相关。城镇及工业区土壤中Hg和Pb的积累趋势明显。元素分级结果显示,区内土壤K和有机质比较丰富;N,P和有机质缺乏区占比分别为23.82%,15.39%和6.47%。微量元素中Ca,Mg,S,Cl等元素较为丰富;而Mo,Si,Se,Co,Zn,Cu,Fe,Mn等元素的缺乏状况最突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分等结果显示,全区大部分土地质量优良,区内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土壤肥力较好,但有害元素含量偏高,西北部地区肥力较差导致土地质量等级偏低。全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以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加之局部土壤盐分偏高,对粮食作物生长不利。区内土壤环境质量水平总体较好,多数重金属元素分布受地质背景控制,但Hg和Pb污染位置与城镇及工业区分布明显存在一定关系,高值区多呈点状分布于人类活动强烈的地带,说明工业或生活排放对区内土壤中Hg,Pb的积累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3.
在威海市开展了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取了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地球化学数据,通过对地球化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了威海市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和背景值,对比区内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背景值变化,认为区内大部分元素或指标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继承了土壤母质,后期人类活动对其影响较小,但C,Cd,Hg,N,P,Corg等元素或指标在表层土壤中已明显富集,表明表生作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已对这些元素或指标的含量变化与分布分配产生明显影响。该成果将为地方政府进行农业区划、环境保护和国土资源管理提供了基础地球化学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茌平县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地球化学调查,获取了土壤20余项指标含量数据;在此基础上计算了茌平县土壤中背景值和基准值等系列地球化学参数,圈定地球化学异常区,评价了土壤养分和环境地球化学等级、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结果表明,与山东省土壤背景值平均值相比,茌平县土壤中K、Mn、Pb、V、Mo、I等元素偏低,而有机质、As、Cd、Hg、B等元素偏高。调查区7类异常区域均有分布;土壤质量综合评价以优质等级为主,约占全区面积的73.96%,良好等级约占全区面积的24.67%。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成武县农业地质环境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是按浅层、深层土壤样品1点/4km2。测试N,P,K,Cu,Zn,B,Mo,Mn,F,As,Hg,Pb,Cr,Cd等14种指标。在统计这些指标的表层、深层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参数的基础上,对其与世界、全省同类参数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区内表层、深层土壤元素含量的相关性,认为该区表层土壤元素含量的显著特征是高F,Hg,Pb而低Mo;大部分元素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继承了土壤母质的成分特征,但N,F,Hg,Pb等受人为活动和污染源的作用在表层土壤中明显富集。通过分析表层土壤营养元素有效量可知,P,K,Zn的有效量高;供肥能力强;而Mo,Cu,Mn明显偏低。利用易污染元素浅层土壤含量值,通过污染指数法,对全区土壤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区内土壤无严重污染区存在,并且明显污染地段面积较小,呈零星分布,说明区内污染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6.
以冠县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地球化学调查,获取了土壤29项指标含量数据;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冠县土壤背景值等地球化学参数,评价了土壤养分和环境地球化学等级、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结果表明,与山东省土壤背景值相比,冠县土壤中OrgC、I、Mo、CaO、MgO、P、S等元素指标偏高,而Al2O3、K2O、Pb等元素指标偏低;土壤质量综合评价为良好—优质,优质等级约占全区面积的52.32%,良好等级约占全区面积的45.91%。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曹县地区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是按浅层土壤样品1点/4 km~2,深层土壤样品1点/16 km~2。测试N,P,K,Cu,Zn,B,Mo,Mn,F,As,Hg,Pb,Cr,Cd等14种指标。在统计这些指标的表层、深层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参数的基础上,对其与世界、全省同类参数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区内表层、深层土壤元素含量的相关性,认为该区表层土壤元素含量的显著特征是高F而低P,Zn,Mo。大部分元素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继承了土壤母质的成分特征,但N,P,F,Hg等受人为活动和污染源的作用在表层土壤中明显富集。  相似文献   

8.
基于大比例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获取的海量数据对于区县级地球化学背景值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聊城市东昌府区、茌平区和东阿县调查获取的表层土壤分析数据进行统计,得出了基于调查区、地质单元、土壤类型单元和行政区单元等表层土壤各指标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并与聊城市和山东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调查区绝大部分指标总体分布均匀,Hg、S、Se、I、Cd、P含量变化相对较大;背景值与聊城市和山东省相比大致相当或偏高,分别有14项和16项指标的地球化学背景值高于全市和全省,仅Al2O3略低于全省背景值。调查区的主要地质单元第四纪单县组、巨野组和鱼台组各指标地球化学背景值均与全区一致;黑土湖组和黄河组均有7项指标低于全区,仅黄河组CaO略高于全区。调查区土壤类型单元中潮土、脱潮土、盐化潮土、草甸盐土和碱化潮土中绝大部分指标地球化学背景值与全区一致;I元素在脱潮土中略高于全区,在草甸盐土和盐化潮土中略低于全区;S元素在草甸盐土中略高于全区;草甸风沙土和冲积土分别有21项和8项指标低于全区,仅CaO在冲积土中略高于全区。行政区划单元背景值中东昌府区和茌平区与全区背景值一致,东阿县仅P和I略低于全区,CaO略高于全区。  相似文献   

9.
正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工作是以农用地为主要对象,以生态地球化学理论为指导,开展1∶5万土壤地球化学调查,结合大气、灌溉水和农作物地球化学调查,查明土地质量与生态地质环境状况、土壤污染现状和有益元素分布,全面评价总体的、综合的生态地球化学状况和土地生产质量水平。重点评价重要的起主导作用的生态地球化学问题,对土地质量、潜在价值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服务于土地质量与生态管护、土地资源合理与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广西象州县农用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对评价区内5 335个土壤采样点的植物营养及有益元素的全量、有效态含量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元素的全量除了受地质环境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外,在一定程度上也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有效态含量与元素的全量密切相关。并根据各养分元素的丰缺情况,对土壤改良及科学施肥提出了初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青州市南张楼村为研究区,基于村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开展土壤养分、土壤环境、土壤质量及特色土地资源评价.结果 显示,土壤养分N以较缺乏、中等为主;P以丰富为主;K以中等、较丰富为主;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综合等级以较丰富为主,土壤养分总体水平较好.土壤环境单指标Zn存在小面积的污染风险,污染等级为风险可控,其他指...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广西那坡县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表层土壤硒含量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受控因素。结果表明,土壤硒平均含量为0.53 mg/kg,含量介于0.08~16.20 mg/kg之间,高于中国土壤(A层)背景值0.29 mg/kg,属于富硒土壤。表层土壤中硒含量与成土母质、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Fe、Al、Mn金属氧化物含量密切相关,当土壤酸性越强,有机质越丰富,Fe、Al、Mn氧化物含量越高,土壤中的硒越富集。  相似文献   

13.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数据库是以土壤地球化学调查为主,同时开展大气干(湿)沉降物、灌溉水、化肥及农作物等介质的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资料为基础,利用MapGIS软件管理编制成果图件;利用Access数据库管理规范成果数据;利用中国地调局发展研究中心下发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数据录入子系统》将数据资料数字化,从而建立评价数据库。数据库内容包括区域地理地质、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及土地利用等基础空间数据库;包括采样介质的工作区采样布置、单元素地球化学图、土壤元素分级图及大气环境、灌溉水环境、土壤质量、土地质量综合等级图为核心的空间评价数据库;包括土地规划图、特色农产品种植规划建议图、施肥建议图等各种成果图件。数据库实现了对样品及相应的众多的化验分析数据的科学有效的管理,便于数据的统一保存、分析和使用,为评价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和总体综合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为促进农业经济规划调整,现代绿色农业发展和优化、特色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山东黄河冲积平原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东黄河冲积平原区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是按每1km^2采集1件表层土壤样品,4km^2组合成1件分析样品,每4km^2采集1件深层土壤样品,16km^2组合成1件分析样品,测试Ag,As,Au,B,Ba,Be,Bi,Br,C,Cd,Ce,CI,Co,Cr,Cu,F等54项指标。在统计这些指标的表层、深层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参数的基础上,对其与全国同类参数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对比区内表层、深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含量值的变化,认为大部分指标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继承了土壤母质的成分特征,后期人类活动对其影响较小,但Corg,N,Se,S,P,Br,Hg等指标在表层土壤中已明显富集,表明表生作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已对这些指标的分布分配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17市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20年来,利用财政资金,通过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等4个项目,全面完成了山东省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该文以表层土壤Ag,As,Au,B等54项指标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为基础,分行政区域,统计并研究了全省17市表层土壤地球化学参数及其特征,厘定了山东省17市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并与全国、全省背景值进行对比,分析了其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昌乐县表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组合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昌乐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是按5件/km^2的密度布设表层土壤样品,并以“多点取样”的方式进行样品采集,采样深度为0~20cm。分析有机质、N,P,K,B,Mo,Mn,Se,I,Ge,F,Pb,Zn,As,Cd,Cr,Cu,Hg,Ni,Co,V,pH和全盐量,共23项。该文统计了昌乐县表层土壤5818件样品的23种元素(指标)的数据,通过spss软件进行了聚类分析将23种元素(指标)划分为3个簇群和9个单元素簇,认为第一簇群主要受地质背景的影响;第二簇群主要受黏土矿物的影响;第三簇群主要与自然因素及人类农业生产活动有关。通过因子分析得出用10个因子就基本可以代表昌乐县原来23种元素(指标)的分布特征,并对F^1,F^2因子进行了解释,进一步证实了Ni,Co,Cr,V,Mn等亲铁元素与地质背景密切相关;有机质、N,Se则与自然因素及人类农业生产活动有关。首次摸清了昌乐县表层土壤元素组合分布特征,认为昌乐县表层土壤元素分布主要与地质背景、元素自身性质和人类农业生产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7.
平阴县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是按每1km^2采集1件表层样,4km^2组合成1件分析样,每4km2采集1件深层样,16km^2组合成1件分析样,分析测试Ag,As,Au,B,Ba,Be,Bi,Br,C,Cd,Ce,C1,Co,Cr,Cu,F等54元素或指标;统计了这些元素或指标的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背景值等参数;研究了区内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背景值与全国、黄河下游流域土壤及平原区、丘陵区土壤的差异;对比区内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背景值变化,认为区内大部分元素或指标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继承了土壤母质,后期人类活动对其影响较小,但C,Cd,C1,Hg,P,N,S,Se,Corg等元素或指标在表层土壤中已明显富集,表明表生作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已对这些元素或指标的含量变化与分布分配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信息快递     
平阴县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通过野外验收近日,济南市国土资源局组织专家对平阴县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进行了野外验收。该项目是山东省2005年度矿产资源补偿费地质勘查项目。项目以地球化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地学、环境学、生态学、医学、农学等多学科理论,完成了调查区内827平方千米的遥感解译调查,为采样设计和异常查证提供了同步适时的基础性图件资料;完成了调查区内平原、丘陵区面积性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查明了平阴地区土壤54种元素和指标的区域分布特征,圈定了有毒有害元素污染区和适宜农作物生长的N,P,K等营养元素及其他有益元素分布…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东部地区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山东省东部地区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工作取得的一些基本成果以及该区存在的生态地球化学问题。调查与评价结果显示,Zn,Pb,Cu,Se,Cd,S,P,Hg,N,OrgC等元素或指标在表生作用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下,使表层土壤含量明显大于深层;总体上该区地球化学环境质量优良,Ⅲ类和劣Ⅲ类土壤仅占全区总面积的0.13%,主要分布在矿集区和城镇周边,主要污染元素为Cd,Cr,Ni,Hg。浅层地下水大部分元素或指标处于自然低背景含量状态,部分水样总硬度超标,溶解性总固体、NO2-和F-等超标,已不适合饮用。该区存在的生态地球化学问题有:①山地丘陵区土壤pH值低,且表层土壤具有向强酸、强碱两极化发展的趋势,易引起重金属元素活化,危害人类健康;②沿海地带土地贫瘠,N,P和有机质等营养水平多属缺乏级;③莱州-烟台和牟平-乳山矿集区以及人口密集的城镇地带表层土壤Hg,Cd,Pb,Zn,Se,S等元素污染严重。地质高背景、酸性的表生环境和工业污染的共同作用,是造成环境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日照市开展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取了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地球化学数据,通过对获得的地球化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了日照市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和背景值,认为日照市除部分元素或指标外,大部分元素或指标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和背景值与全省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和背景值接近。研究发现,日照市As,Cd,Cr,Cu,Hg,Ni,Pb,Zn等8种重金属元素背景值含量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土壤一级标准限值,日照市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而受工业化生产和城市化建设等后期人为活动影响,日照市表层土壤中Cd,C,Hg,N,P,S,Se,Corg等元素或指标出现明显富集,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