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年终资料整编时,发现雨量自记线倾斜,用订正的方法进行整编感到很麻烦。如果在观测时随时注意检查自记雨量计的安装情况,及时纠正自记线倾斜的问题,就会省事得多。检查和纠正的方法是: 向自记雨量计内加水,使自记线上升看其是否倾斜。如果倾斜的情形是上边时分少,下边时分多,则可在浮子室离自记钟近的那一边的底部垫一点东西,如旧刮脸刀片,如垫一片不行,可加垫到二、三片,如垫在边上不行,可稍向里面垫一点。如果倾斜的情形和上述的情形相反,可在浮子室的另一边底部垫东西。  相似文献   

2.
李国政 《水文》1995,(2):45-48
消除虹吸式雨量计记录线出现平顶的涂蜡法和压顶法李国政(河北省沧州水文水资源勘测大队)我区有自记雨量计站40余处,历年都有20%~40%的仪器记录线在临近虹吸时划出水平线(以下简称平顶)的现象。平顶现象已成为观测工作的“老大难”,严重影响了雨量资料的质...  相似文献   

3.
水电部机械制造局和水文局于1983年11月17日至19日在重庆召开了YDY01型翻斗式有线远传月记雨量计产品鉴定会,长办、黄委、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长春气象仪器研究所,华东水利学院,成都气象学院,天津钟表二厂及部份省、自治区水文总站等共23个单位35名代表出席了会议。重庆水文仪器厂研制的YDY01型翻斗式远传月记雨量计,采用石英晶体自记钟,走时误差达到每  相似文献   

4.
鲁为民  张文华 《水文》1999,(4):58-58
目前,在用虹吸式自记雨量计观测记录降水量时,日降水量的计算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水电行业标准《降水量观测规范SI21-90》(以下简称《规范》)第38页表7.3.5-1(见表1)要求进行的。表1年月日8时至日8时降水量观测记录统计表我们在多年的基层工作中,查算此表...  相似文献   

5.
一、概述目前,自记雨量资料存在记录线划平顶的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影响了降水资料的使用。表现为达到虹吸管拐点处时,降水沿管壁滴出而不能及时虹吸,致使记录线达到10.0mm后呈水平线或有小的波浪状。产生平顶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虹吸管拐点处有脏污、曲度过小和直径过大等。在实际工作中,即使选用适当曲度和管径构虹吸管,并经常清洗,有时也免不了出现记录线划平顶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研制了自记雨量计虹吸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玉树地区巴塘高寒草甸土壤温湿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娟  沙占江  徐维新 《冰川冻土》2015,37(3):635-642
在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巴塘高寒草甸草场设立野外试验场, 进行土壤温、湿动态监测. 利用温、湿监测数据及同步气象数据资料, 采用对比分析及线性趋势等方法, 分析了巴塘高寒草甸日、年土壤温、湿变化状况. 结果表明: 土壤温度从10:00时左右开始上升, 至17:00-18:00时达到最高值, 然后开始下降, 在第二天9:00时左右到达最低; 土壤湿度在10:00时达到最低值, 在18:00时达到最大值, 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 土壤湿度逐渐降低. 土壤温、湿度在不同的季节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二个点不同土层表现出相对一致的变化, 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 土壤温、湿度逐渐降低; 随着与雪栅距离的增加, 土壤温、湿度的变化幅度减弱; 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 雪栅的影响也逐渐减小. 通过对土壤温、湿不同时期的特征分析, 5月中旬至8月中旬, 土壤湿度与土壤温度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 而在其余时期土壤温湿变化趋势一致; 秋季向冬季转换时, 土壤温湿呈显著下降趋势, 而后土壤进入封冻时期; 冬季向春季转换时, 土壤温湿呈显著上升趋势, 土壤进入解冻时期. 冷季时, 25 cm土壤温度高于5 cm; 暖季时, 5 cm土壤温度高于25 cm.  相似文献   

7.
问与答     
《水文》1988,(2)
问我国正在试用动船法测流的有哪些站?情况如何? 答动船法测流是一项新技术,我国结合制订规范已试用了几年。部标“动船法测流”已颁发,自1987年1月已开始执行。已试用动船法测流的测站有长江干流的大通站、汉口站,广东北江三水站,辽宁鸭绿江荒沟站,广西西江柳州站,安徽淮河蚌埠站等。此外长江河口浏河实验站及珠江河口地区等受潮汐影响的,也开始用动船法测流。  相似文献   

8.
冀中山前农业区地下水位强降弱升特征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冀中山前平原农业区浅层地下水位不断下降问题,采用时间序列异变特征和趋势分析方法,基于小时级、自记监测的地下水位动态资料,通过农业区灌溉期、非灌溉期地下水位变化程度的差异特征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该平原农业区浅层地下水位变化在主灌溉期呈"cm/d"级(大于1.0 cm/d)下降、非灌溉期呈"mm/d"级(小于1.0 cm/d)上升的特征,这些特征与降水量、年内降水分配状况及其影响的农业开采强度密切相关。前期降水偏枯,灌溉期地下水位下降过程线和年内水位上升过程线的大部分位于当地多年地下水位变化趋势线之下;前期降水偏丰,位于趋势线之上。农业集中开采是地下水位"cm/d"级下降特征的动因,厚大包气带是地下水位"mm/d"级上升特征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一个正常运轉的自記雨量計,它的虹吸过程約需20秒钟左右,在这短暫的时間里,自記笔尖所繪成的下降綫,可以近似地看作是一条鉛垂直线。如果这条下降线不与自記紙的纵座标基本重合(或平行),而是显著的前(右)傾后(左)倒,如图1所示,这都是不合理的現象。为什么会出現这种現象呢?归納起来大致有下列两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尾矿坝稳定性和溃坝模拟分析方面,对溃口位置及水砂的流动状态难以做出准确判断。将尾矿坝稳定性和溃坝模拟有机结合,采用FLAC3D计算正常水位、洪水位、漫顶水位三种工况下尾矿坝稳定性,并利用Rhino与Fluent建立尾矿库及下游精细地形,开展尾矿库溃坝水砂在不同时刻及不同地形下的流动状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浸润线的埋深随尾矿库水位的升高而变小,由正常水位升高至洪水位时浸润线埋深下降5~8 m,漫顶水位时坝顶浸润线沿坡面向下运移约8 m;(2)库水位对剪切带及尾矿坝稳定性有显著影响,从正常水位到洪水位时,剪切带纵向上不断向坝体内部延伸,横向上不断向坝脚延伸,剪切应变率增大为5.78×10?5,尾矿坝稳定系数由1.80下降至1.32;(3)达到坝顶时剪切带急剧缩短,而剪切应变率进一步增大为3.32×10?4,尾矿坝稳定系数由1.32下降到1.18。溃坝水砂的流动状态受地形影响明显,在山谷中表现为范围减小、流速增大的汇聚流动,在平坦农田处表现为范围增大、流速减小的发散流动特点。  相似文献   

11.
1978年国际泥盆系讨论会于9月9日至9月12日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市(Bristol)的布里斯托尔大学地质系召开。出席大会的有来自22个国家的代表200余人。会前,自9月1日至9月8日,在苏格兰及英格兰的北德文州,分别进行为期8天的地质旅行,观看著名的泥盆纪老红砂岩及泥盆纪海陆交互相地层。会后,自9月13日至9月21日又分两组进行地质旅行,分别观察泥盆系命名地区南德文州的海相泥盆系及威尔士的陆相志留—泥盆系。会议期间,国际地科联地层委员会所属泥盆系委员会进行了工作会议;国际古生态地层研究工作小组也进行了学术座谈活动。  相似文献   

12.
西藏班戈错近50年来的湖面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大量地形图、遥感图像或遥感数据、连续29个月的水位观测记录、三次水深测量和2003年5 月26日的湖水位高程测量等资料,勾绘了班戈错近50年来的湖岸线变迁和湖面高程变化曲线图。研究表明,自1959 年至2003年9月的近50年间班戈错湖面总体上升,但其间经历了先降后升再略有下降的过程,即自1959年至1973年或稍晚,班戈错一直收缩、湖面下降了0.25 m;自1973年或稍晚至2001年秋,湖面总体上升,其幅度可达1.75 m;其后,湖面又略有下降。班戈错湖面变化的原因难以用其面积较小的流域本身的气温与降水的变化来解释,只能归结为与其有水力联系的母湖色林错流域自1973年起气温的持续上升所引起的主要补给河流扎加藏布源区唐古拉山与巴汝藏布和申扎藏布源区申扎杰岗山的现代冰川的融水释放水量增大使色林错水位上升,因色林错与班戈错之间有一定的水力联系而引起班戈错水位上升。  相似文献   

13.
据来自国家防办的消息,深圳市6月16日上午9时至下午2时降了特大暴雨,暴雨中心在市区一带,5小时降雨151mm。市区和布吉镇从16日8时至17日8时,24小时降雨251.6mm;市外区镇24小时降雨在80~150mm之间。暴雨使市区街道积水,低洼地带成灾。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库水下降过程中不同因素作用下的堆积层滑坡稳定性响应规律,基于块体极限平衡理论用解析法分析地下水浸润线下降时,影响滑坡稳定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概化典型堆积层滑坡地质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手段获取在各因素变化时,库水下降条件下不同时刻滑坡稳定系数,统计分析其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库水下降时,滑坡稳定性变化受滑体渗透系数K、地下水浸润线变动区内的下滑带倾角α和阻滑段与下滑段体积比ε、滑带内摩擦角φ等影响,表现出逐步下降型、逐步上升型、"U"字型、阶梯上升型四类变化规律;K、ε控制稳定系数大小及其曲线形态,α和φ仅影响稳定系数值和不同时刻的稳定系数差异;库水下降始末滑坡的稳定系数变化百分比Q与渗透系数负对数-lnk在逐渐下降型曲线中表现出较好的幂函数关系,ε、α对幂函数的系数和指数的影响呈现出较好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5.
一、前兆反应 1995年10月6日6时26分,在唐山市古冶(39.8°N,118.5°E)发生了Ms5.0地震,震中在宝坻地温观测点N85°E 125km的位置(图1)。9月18日之前,宝坻地温观测点日平均变化幅度为0.0008℃。9月17日7时井孔水温为21.0171℃,9月21日14时宝坻观测点井孔水温为20.9960℃,累积下降幅度为0.0211℃,下降速率平均约为0.0004℃/h。21日15时温度回升,到25日24时,井孔水温基本恢复正常,水温恢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贵金属地质专业组,于1983年8月21日至9月1日在新疆托里地区和乌鲁木齐市先后进行金矿地质考察和学术交流活动。参加这次活动的代表有:科研和教学单位的代表30名;生产单位的代表28名,共58名。托里地区金矿地质考察,自8月21日开始至27日结束。代表们首先听取了各矿区技术负责人对矿区地质情况的介绍,阅读了地质报告和图件资料,对岩、矿标本等实物作了仔细的观察;接着利用两天的时  相似文献   

17.
传统Exxon层序地层学模式把层序界面定义在下降拐点,低水位体系域则位于类型Ⅰ层序之底,且低水位体系域(LST)被定义为海平面相对下降期至初始上升阶段的产物;但是,在建立海平面变化曲线时,又假定层序界面位于海平面变化的最低点,从而造成层序地层学概念体系的下连贯性。强迫型海退被定义为与沉积物注入无关,而与相对海平面下降相关的滨线向海方向迁移的海退过程,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沉积体则构成强迫型海退楔体系域  相似文献   

18.
孙娴  魏娜  王式功  姜创业  王琦 《冰川冻土》2013,(5):1176-1182
利用西安市1961—2010年夏季逐时自记降水资料,分析了西安市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及其年代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0a来西安市夏季降水日变化在降水量和降水频次上呈现出不一致的变化特征,夏季降水日峰值出现在下午至傍晚,逐时降水量以15:00一20:O0时为高值区,以17:0(]时的累积降水量最大;逐时累积降水频次呈现出双峰型分布,以04:00—10:00时为降水频次峰值区,以17:0020:OO时为频次的次峰值区;降水强度以15:00—20:00时时段小时降水强度大,04:00—13:00时小时降水强度较小.降水持续时间超过6h的长持续性降水的最大降水量通常出现在清晨和午后,而持续时间在1~6h之间的短持续性降水易于在傍晚达到降水量峰值.  相似文献   

19.
1961-2015年吉林省极端降水指数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1961-2015年吉林省50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量资料,通过RClimDex v1.1软件计算11个极端降水指数,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吉林省极端降水指数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61-2015年吉林省最长连续无雨日数(CDD)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其他极端降水指数均呈自西向东逐渐增加的趋势分布。吉林省CDD呈极显著的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1.99 d·(10a)-1,其他极端降水指数波动变化,线性趋势不显著。吉林省各极端降水指数均在20世纪70年代达到最小值。绝大多数极端降水指数存在3 a和12 a左右的周期变化,3 a左右的主周期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吉林省极端降水指数除CDD随经度、海拔的增加而显著降低,随纬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外,其他大部分极端降水指数随经度、海拔的增加而增加,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20.
本期资讯     
《中国勘察设计》2006,(11):84-85
三峡工程开始156米蓄水2006年9月20日22时,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梯级调度中心发出指令,三峡水利枢纽工程7号机组随即关停,三峡电站电力负荷开始降低,长江通过电站机组下泄的水流量开始下降,三峡水库156米蓄水正式启动。三峡工程蓄水至156米高程,意味着三峡工程由围堰发电期转入初期运行期,开始全面发挥防洪、发电和航运效益。中国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介绍,此次蓄水将采取分阶段抬高水位的方式。9月30日,水位到达148米,停止蓄水两天,对三峡大坝的渗流、渗压、应力、应变等进行全面监测分析,然后再上升。蓄水过程中,中国三峡总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