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持的全国泥石流防治经验交流会,于1981年11月17日至23日在云南省东川市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85个单位的地学专家、水文泥沙专家、工矿交通方面的工程技术专家和泥石流专业研究人员100多人。会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简称东川泥石流站)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半自动化泥石流野外观测站。它位于我国云南省东川地区。该站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和云南省东川矿务局多年观测工作的基础上,于1980年由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开始筹建,1984年基本建成,现拟将实行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地理研究所滑坡泥石流研究10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云南省地理研究所成立滑坡泥石流研究室10年来,在云南省滑坡泥石流灾害区域规律考察、形成环境、预测预报、评价方法和防治对策等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完成的科研课题成果丰硕;并对今后滑坡泥石流灾害研究方向和内容提出了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地理研究所自1978年成立,至今已有20年的发展历程。对云南省地理研究所发展的3个主要时期进行了总结和回顾;论述了在国土区域开发、环境演变与持续发展、土地资源与利用、滑坡泥石流灾害、农村发展与科技扶贫、民族文化与自然保护、喀斯特洞穴、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根据云南省地理研究所现有基础、科学储备和人才条件,对未来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云南东北部的小江流域,是我国暴雨泥石流的典型发育地区。这里的泥石流,就其分布之广泛,类型之齐全,活动之频繁,规模之巨大,以及危害之严重而论,都是国内外其他山区所罕见。“座座山头走蛟龙,条条沟口吹喇叭”就是当地群众对泥石流的生动写照;国内外学者则把这里称之为“泥石流的天然博物馆”。 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和云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组织的小江泥石流综合考察队,通过多年实地考察,编辑了《云南小江泥石汽图片集》。这本图片集是我国第一部泥石流专业画册,收录了小江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泥石流灾害区域特征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本文根据对云南省2000条泥石流沟的调查,综合分析了全省泥石流形成的区域环境背景条件,阐述了泥石流危害现状和对我省社会、经济的影响,分析了云南省泥石流灾害活动规律和区域分布特征,为全省泥石流灾害区域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首届全国泥石流、滑坡防治学术会议,于1993年9月14日至17日在昆明召开。会议由国家计委国土地区司、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云南省科委、云南省计委组织,由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云南省计委国土办、云南省地理研究所主办。出席会议的84名代表分别来自国家有关部门及11个省、市(北京、云南、四川、陕西、青海、河北、辽宁、山西、甘肃、江西、台湾等)的53个单位,其中有我国老一辈的泥石流、滑坡专家、水土保持专家、水利工程专家和管理专家,也有一大批年轻泥石流、滑坡专业学者和来自滑坡、泥石流防治实践第一线的技术骨干与管理干部;日本的滑坡工  相似文献   

8.
1984年5月27日凌晨4时3分左右,云南因民矿区暴发灾害性泥石流,危及矿山、农村,造成土地、建筑物严重破坏,使人民生命财产蒙受重大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达千万元以上。是国内罕见的一次大型泥石流灾害。一、流域概况因民沟位于滇东北乌蒙山区,属东川市管辖,是东川矿务局因民矿所在地,系金沙江二级支流。1、地形地貌本区北临金沙江,南与落雪矿相连,山脉南北走向,西南高,东北低,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地理研究所于8月21日、22日和23日、25日、26日和9月4日组织并通过了《德宏州内陆边境民族经济贸易开发区发展战略及口岸建设条件评估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省科委下达项目)、《云南省1:50万土地资源系列图》(共8幅图件:地貌类型图、坡度图、气候图、植被图、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类型图和土地资源评价图)(省科委下达项目)和《云南省滑坡泥石流灾害研究》(云南省科委“七·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技术的泥石流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49,自引:15,他引:49  
唐川  朱大奎 《地理科学》2002,22(3):300-304
为了满足对自然灾害预测不断增长的紧迫要求,泥石流风险评价成为帮助决策过程重要的基础工具之一。即使泥石流风险性各组分的评价很困难,但地理信息系统可辅助提出这种风险性制图的有关方法。我们以云南省为研究区,选取6个成因因子参与泥石流危险度敏感性分析,通过将研究区易损性评价图与危险性评价图叠加分析,编制出云南省泥石流风险评价图。该图描述了在现有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下的泥石流风险敏感区。研究成果为全面反映灾情,确定减灾目标,优化防御措施,进行减灾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泥石流学家高桥保教授,应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的邀请,于1982年10月18—20日在成都讲学三天。讲学的内容有:1.日本泥石流研究现状;2.泥石流及其堆积过程;3.潜在泥石流及泥石流危险区的确定;4.泥石流的防治;5.土壤侵蚀及人类活动。我国30多个从事泥石流工作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交通、矿山、水利等生产单位和设计部门的50余位专家和科研人员听取了讲学内容,并与高桥保教授就泥石流有关问题进行了座谈、讨论和交流。  相似文献   

12.
昆明市东川城区后山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云南省是中国遭受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省区之一,而对危险范围和危险程度进行划分和评估是泥石流减灾的重要内容。以昆明市东川城区后山泥石流为例,应用泥石流沟危险度综合评价法对泥石流危险度进行了评价;接着应用流域背景预测模型对泥石流危险范围进行预测,在这些数据和已构建的东川城区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的基础上,应用GIS生成了以上泥石流危险范围预测图,研究成果为东川城区减灾防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P642 .23 2003010189基于GIS技术的泥石流风险评价研究=Ass~ent of debrisflow risk of Yunnanp~nce by using Gls塘川,朱大奎//地理科学一2002,22(3)一300一304 以云南省为研究区,选取6个成因因子参与泥石流危险度敏感性分析,通过将研究区易损性评价图与危险性评 25价图叠加分析,编制出云南省泥石流风险评价图.该图描述了在现有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下的泥石流风险敏感区.研究成果为全面反映灾情,确定减灾目标,优化防御措施,进行减灾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图!表2参29(盛春蕾)CI习P642.222《犯3010190黄土地区灌溉水诱发滑坡群的研究二I刀t…  相似文献   

14.
一本集中反映我国泥石流研究成果的《中国泥石流研究专辑》(载《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集刊》第4号),最近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各地新华书店经售。 本专辑搜集论文32篇,40余万字。专辑内容包括:泥石流的分布、成因与分类,泥石流运动过程与堆积特征,泥石流体结构,泥石流特征值计算以及泥石流工程防治和综合治理,泥石流测量仪器的研制、测试和泥石流模型试验;此外还有泥石流研究内容与发展方向的学术讨论。 专辑基本上反映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末我国泥石流研究的进展与水平,显示了泥石流这门新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信息共享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方强  崔鹏  胡凯衡  陈杰 《山地学报》2002,20(4):511-512
东川站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绿茂乡蒋家沟。蒋家沟是被国内外专家誉为“天然泥石流博物馆”的小江中游右岸的一级支沟 ,流域面积4 8 6km2 ,海拔 10 4 2m~ 32 6 9m。由于地形、地质和了和水条件的特殊性 ,蒋家沟成为小江流域泥石流暴发最频繁的一条典型泥石流沟。蒋家沟平均每年发生泥石流 15场左右 ,最多可达每年 2 8场。如此高频率的泥石流 ,属国内外罕见 ,为泥石流野外观测、试验和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这种极为宝贵和丰富的泥石流研究天然资源使得东川站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进行泥石流观测、试验和研究的重要基地。该站全称…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滑坡泥石流灾害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云南省滑坡泥石流灾害资料的收集和调研,提出了滑坡泥石灾害分类与等级划分标准,根据滑坡泥石流灾害评估的综合性、客观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原则,建立了人员伤亡、房屋破坏、基础设施破坏和农业损失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调查、统计、评估和核灾等滑坡泥石流灾害结合评估办法,以期实现抗灾救灾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17.
在闻名中外的九寨沟风景区,近年来泥石流活动频繁,破坏了森林,冲毁和淤埋公路,阻断交通,威胁游人安全,特别是泥石流或其固体物质进入众多的海子后,使号称九寨之最的镜海以及熊猫海、季节海、犀牛海等遭严重淤积。因而九寨沟风景区泥石流急待治理。 1984年8月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横断山泥石流组,在考察九寨沟风景区泥石流的基础上,制定了《九寨沟风景区泥石流治理规划方案》。目前该方案已审查通过,并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泥石流治理规也  相似文献   

18.
滑坡泥石流是云南省的主要自然灾害,现已查明全省滑坡泥石流沟坡3836处,每年造成我省的经济损失近亿元,死亡人数50人左右,如1986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3亿多元,1991年死亡人数273人。因此滑坡泥石流防治工作十分严峻,每年要投入数百万至几千万元的工程治理费用和赈灾款。随着人口逐年增多,经济建设的发展,自然资源不适度的开发,导致山区自然环境本底日益恶化,滑坡泥石流灾害呈上升趋势,所造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钟敦伦等编制的《长江上游泥石流综合危险度区划》,最近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其为专题地图形式的长江上游泥石流危险度区划研究总结,由《长江上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泥石流灾害典型区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山地自然环境和人类经济活动即土地利用状况的剖析,分析了东川区泥石流灾害暴发频率和强度,以及其灾害的兴衰与山地自然环境和人类经济活动互为耦合作用的关系。当人们加大环境修复力度和合理地利用山地土地资源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泥石流灾害,并达到优化山地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