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耐蚀性更高但生产成本与传统热镀锌成本相当的新镀层,制备了添加微量钛元素的热浸镀锌层,分别从表观质量、镀层厚度、电化学测试、盐雾腐蚀试验和全浸实验考察了添加微量钛元素对热浸镀锌层性能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盐雾试验后镀层表面形貌。结果表明,添加微量钛以后镀层表观质量有所提高,镀层厚度明显减薄,镀层在海水中耐蚀性能提高。微量钛添加量为0.03%~0.04%时耐蚀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热浸锌处理的CM系列钢为研究对象,通过盐雾处理进行了加速腐蚀试验,利用电化学极化测试分析了材料的腐蚀机理,利用扫描电镜和三维数字显微镜观察了材料的表面形貌。盐雾加速试验表明,随着时间增长腐蚀速度降低,主要是由于腐蚀产物膜抑制了腐蚀的阳极过程和阴极过程(产生钝化平台)。厌氧环境下的试验表明,在细菌繁殖到达高峰时产生了钝化平台,主要是形成致密、溶解度极小的ZnS腐蚀产物,在电极表面形成连续完整的腐蚀产物膜。以99.99%纯锌为原料的热浸锌产品在港湾海洋环境中有高的耐蚀性,其原因是由于腐蚀产物及锌-铁合金层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热浸锌处理的CM系列钢为研究对象,通过盐雾处理进行了加速腐蚀试验,利用电化学极化测试分析了材料的腐蚀机理,利用扫描电镜和三维数字显微镜观察了材料的表面形貌。盐雾加速试验表明,随着时间增长腐蚀速度降低,主要是由于腐蚀产物膜抑制了腐蚀的阳极过程和阴极过程(产生钝化平台)。厌氧环境下的试验表明,在细菌繁殖到达高峰时产生了钝化平台,主要是形成致密、溶解度极小的ZnS腐蚀产物,在电极表面形成连续完整的腐蚀产物膜。以99.99%纯锌为原料的热浸锌产品在港湾海洋环境中有高的耐蚀性,其原因是由于腐蚀产物及锌-铁合金层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依托撒哈拉沙漠南缘某炼厂岩土工程勘察,采用现场浸水载荷试验和标准贯入试验、室内常规土工试验和易溶盐测试,研究风积砂土的湿陷性。针对试验中浸水判稳标准的选取、载荷板宽度换算、有效浸润深度的影响等展开讨论,给出了风积砂土湿陷性的评价方法。试验结果及分析表明:非盐渍的风积砂土由于其特殊的组成和沉积条件具有湿陷性;载荷试验中加压至200kPa浸水观测10~12h,沉降达到稳定;判断湿陷性时,需注意圆形载荷板直径与方形载荷板宽度的区别和换算;浸润深度显著影响判别结果,给出了浸润深度未达到1.5倍载荷板宽时的湿陷性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介绍S31—1聚氨酯绝缘漆的性能和防潮、耐盐雾的实验效果,对其喷涂工艺也做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6.
根据曹娥江大闸的环境特点,对不同厂家的喷涂金属涂层和富锌涂料进行了浪溅区、潮差区和大气区的室外近2年的暴露试验以及室内近10 500 h的盐雾试验、盐水周期性浸泡试验和盐水浸泡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喷涂金属层耐腐蚀性能普遍优于富锌涂料层;在试验采用的富锌涂料中,高锌粉含量的富锌涂料防腐蚀性能优于低锌粉含量的富锌涂料;从长效防腐蚀角度考虑,建议采用喷涂金属防腐蚀措施.  相似文献   

7.
利用深液TLD装置减小结构振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TLD装置对结构的作功及其与结构的相互作用情况,建立了描述TLD装置对结构起减振作用的分析方法。依据本文建立的方法与概念,可将复杂的TLD装置与结构系统的相互作用研究、分析简化为:首先孤立研究TLD装置的性能,而后再与结构系统装配进行整体分析。最后,用试验测得的数据检验、印证了本文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MTSAT卫星的我国东部沿海雾区的自动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希  胡秀清 《台湾海峡》2008,27(1):112-117
本文综合运用可见光反射率阈值法,3×3像元空间一致性检测法,红外亮温阈值法及双通道差值法,建立全天候海雾遥感监测算法,并利用MTSAT卫星资料,对2006年4~5月间我国东部沿海海雾进行个例监测试验,并进行卫星图象的目视真实性检验.监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实现云雾自动分离.在夜间,能有效分离低层云雾和晴空像元;当出现逆温雾时,雾仍可以被有效地判识出来.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天然气和矿物油管道涂料发展概况,以及用于南海天然气管道外保护涂料的技术研究方向。各种理化试验表明,以环氧富锌为底漆,煤焦油环氧涂料为中间层,以煤焦油环氧砂浆为面漆,或以环氧铁红为底漆,环氧砂浆为面漆所组成的配套体系具有很好的附着力,并具有耐磨性、抗冲击、耐阴极剥离、耐盐雾、绝缘性和耐海水等性能。  相似文献   

10.
利用小平岛观测站1993~2002年10年雾季(4~7月)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小平岛海区雾季雾的气候统计特征;采用0-1时间序列周期分析的方法,对雾的持续时间进行了讨论;利用双向差分模式建模,并进行外延,预报未来出雾的日期,结果较为理想.作为该海区雾的短期预报试验,结果令人鼓舞.  相似文献   

11.
用阻抗分析方法,对有一块开缝板和一个消浪室组成的开缝板沉箱防波堤的波浪反射系数进行系统的研究。在对开缝板消波机理分析基础上,导出一个所有参数都可计算的、完全封闭的波浪反射系数理论公式。该式物理概念明确、结构简单,与已知学者的试验成果对比,理论与试验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2.
平潭附着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平潭岛位于闽中沿海台湾海峡北口(25°29′N,119°41′E),隔海坛海峡与大陆沿岸相距约20浬。1963年至1964年在本岛西侧的竹屿口进行一周年附着生物挂板试验,着重研究逐月,逐季和一周年试板上附着生物的种类、数量、附着季节及其与海水温盐波动的关系。试板挂在浮码头侧面,分表、底两层,表层板悬浮在水面,目的是研究水线层的附着生物,底层板挂在水面下2.5米处,用以模拟船底和码头受生物污损情况。逐月初挂取试板,回收的试板泡在10%的福马林中带回试验室分析。这期间还调查了平潭海域五艘船只的附着生物,并对岛东北东庠的定置网设施受生物污损情况进行调查。竹屿口在海坛海峡中部平潭岛西侧,试验期间附近已经筑堤岸,所以水流较为缓慢,也  相似文献   

13.
大气能见度是描述雾的重要物理参数。目前测量大气能见度是采用主动光源测量水平方向的可视距离,本文提出了用垂直方向测量的自然光光学数据计算能见度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测量两个不同高度上的谱辐照度,计算谱衰减系数,然后将自然光参数转换为标准光参数,按照大气能见度的定义计算能见度,形成了由垂向光学测量获取大气水平能见度的合乎规范的理论和实际可行的计算方法。在2016年5月5日,作者采用2台光学辐照度计(Trios)和1台能见度仪进行了9h的观测,获得了一个完整的雾生成和发展过程的观测数据,对本文提出的算法进行了检验。针对环境干扰因素可能导致虚报雾的情形,本项研究提出,先从光谱数据本身定性判断是否有雾,再通过本文提出的理论方法计算能见度。研究发现直射光和散射光在594和674nm的特异性,用归一化光谱之差作为判据,成为能见度是否小于2 000m的可靠判断方法。结果表明,光学观测的计算结果在能见度小于1 000m的均方根误差为173m,在能见度小于2 000m的均方根误差为471m。与通常使用的用550nm单一谱段衰减系数计算大气能见度的方法比较,精度有很大提高。尤其对于能见度小于2 000m的情形,与实测能见度有很高的一致性。用垂向光学辐照度观测结果计算能见度是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海岸带是全球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其防护林建设可以引起多种资源与生态过程的改变。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经济的发展,对海岸带的开发不断加剧,建设生态功能完备、景观优美的海岸带防护林生态体系,具有防风固沙、减轻风暴潮与盐雾的危害、降盐改土等生态效应。分析了烟台海岸带防护林体系建设现状与景观生态存在问题,提出了海岸带防护林景观生态建设的思路与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武文魁 《海洋学报》1983,5(6):793-807
“溯河”是幼对虾生活周期中一个重要特性.为了探索溯河幼对虾(Penaeus orientalis)发育生长与饵料生物和其他环境条件因素的关系,做了两项试验工作.在渤海湾大口河用跨网试验幼对虾的进河数量和在盐用田喂养幼对虾.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雾与能见度的预报水平,对业务上常用的两种能见度诊断方案,即Stoelinga and Warner(SW)方案与Forecast Systems Laboratory (FSL)方案的改进进行预报试验,SW方案基于Gultepe方案考虑了液态水粒子数浓度对能见度的影响,FSL改进方案中利用了递减平均法对公式中用到的温度与露点温度进行订正,并用其重新计算公式中的相对湿度。基于山东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逐时更新循环(hourly update cycle,HUC)业务模式输出结果,从2015—2016年选取10次雾天气过程,并详细分析了2015年11月13—14日这次雾天气过程的预报结果,比较了改进前后各方案对雾与能见度的预报效果,结果显示:在模式预报的雨水含量占总液态含水量比例较大的预报时效,改进后的SW方案对雾与能见度预报效果优于原始方案,在模式预报液态含水量接近0的预报时效,改进前后的SW方案对雾与能见度的预报效果相当;利用订正的温度与露点温度重新计算相对湿度,其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降低明显的预报时段,改进后的FSL方案对雾与能见度的预报效果大大提升。将两种改进后的方案相融合并进行预报试验,结果显示,综合对能见度与雾的预报效果,Combined Visibility(CVIS)方案要优于其他两种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FY-4A静止气象卫星数据,以全卷积神经网络(Fully Convolutional Networks, FCN)为前处理、全连接条件随机场为后处理的日间海雾反演算法模型,以动态阈值海雾反演方法获得黄海雾区标签,使用浮标观测、CALIPSO观测和动态阈值法反演的雾区进行检验,发现与仅使用全卷积神经网络方法的海雾反演结果相比,全卷积神经网络结合全连接条件随机场的算法模型不仅可以反演出海雾主体分布,而且可以克服单纯FCN提取的图像过于平滑和模糊的问题,给出更细致的雾区边界,同时雾区检出率(POD)可以达到91.8%,误判率(FAR)20.0%,成功率(CSI)76.4%,Heidke技巧评分(HSS)82.9%。因此,以全卷积神经网络方法为核心的算法模型可以用于日间黄海海雾雾区的反演。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尺度大气模式WRF及其3DVAR.模块,采用循环3DVAR数据同化方案,针对6次明显的黄海海雾过程,实施了一系列直接同化ATOVS卫星辐射数据数值试验.在试验中设计了不同化任何观测数据、仅同化GTS常规数据、仅直接同化辐射数据,同时同化二者,以及同化不同疏密程度辐射数据的对比研究方案.利用地面水平能见度与卫星云图对模拟的海雾雾区进行了评估,并比较了各种同化方案所形成初始场的差异.对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同化试验较好地再现了影响海雾的天气系统,模拟雾区与实际观测较为吻合,并且初始温度场和湿度场对比不同化任何观测数据的试验有明显的改善;仅同化辐射数据的结果略优于仅同化常规数据的结果,疏化或者只同化海上辐射数据几乎不影响模拟的雾区,但却可以大幅节约计算资源;同时同化常规数据与辐射数据的结果为单独同化它们所得结果的综合体现,总体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大黄鱼15个半同胞家系鱼苗对低盐、低溶氧和低pH值水体的抗性试验,采用半同胞组内相关法,对大黄鱼耐各环境因子遗传力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大黄鱼40日龄鱼苗在水体溶氧4.76—1.21mg/L时2.5—10h以内全部死亡,盐度8.05—9.03时1—30h内全部死亡,pH值4.49—5.2时1—8h内全部死亡;对耐低溶氧、低盐和低pH值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23、0.10和0.23,t检验表明对耐低溶氧和低pH值的遗传力估计达到显著水平,耐低盐遗传力的估计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选取2012年4月14日的一次存在东西2片雾区的黄海春季海雾为研究对象,借助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采用循环3DVAR(3-Dimensional Variational)数据同化方案,考虑了湿度控制变量的背景误差协方差CV6,进行了AIRS(Atmospheric Infrared Sounder)卫星温度与湿度廓线数据的同化试验,并基于同化试验结果探讨了此次海雾的形成机制。同化试验结果表明:同化AIRS卫星温度与湿度廓线数据后,模式能成功再现海雾的形成过程,特别是东西2片雾区之间的晴空区的存在,这归功于AIRS数据的同化能够显著改善海上大气边界层的温湿结构、影响海雾的低层高压的范围与强度;机制分析揭示:东西2片雾均为典型的平流冷却雾,但二者厚薄和气团来源不同;海上高压控制黄海西岸陆地的暖空气入海,受低海温的冷却作用降温先形成逆温层,然后逆温层底部生成了较薄的西侧雾区;来自黄海中部的空气向东北移动至朝鲜半岛西部海域,高压下沉增温形成一个顶部较高的稳定层,从而生成较厚的东侧雾区;高压中心下沉区内,近海面风速小使得机械湍流弱,空气增温与海温暖舌共同作用下使得近海面气海温差小,海雾无法生成导致了晴空区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