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航空伽玛能谱测量地形改正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空γ能谱测量资料解释中,地形影响改正是人们关心的问题之一.常规的地形改正方法只能对测量剖面进行基于二维空间的修正,未考虑其它方向地形变化的影响.本文针对这一特点初步探讨了一种三维地形改正方法--角度扇形改正.方法从锥台状辐射体照射量率基本计算出发,将作用范围内的地形辐射体按角度划分为若干环形,然后对各环按照同样的规律细分为若干个小的扇形辐射体,分别计算各小辐射体对修正点的照射量率,求和并计算出相应的地形改正系数,进而对空中测点进行地形影响改正,从而实现任意地形、任意飞行方式下的航空γ能谱测量的三维正演、反演及地形影响改正等计算,同时还考虑了范围不饱和、地面辐射体中放射性元素含量不均匀等因素.正演模型和实例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三维地形改正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Matlab平台,采用严格棱柱积分法和谱方法编程计算了吉林省大地水准精化重力归算,以长白山、吉林和松原地区为试验区分析了计算精度和速度。结果表明,不完全布格改正与地形高度成正比。地形改正的谱方法比组合法计算速度高,但精度较低,最大误差分别为2. 65 mgal和0. 21mgal。均衡改正的谱方法比组合法计算速度高,精度基本相同,平均误差分别为0. 02 mgal和0. 03mgal。地形改正分辨率达到30″时,内插精度优于1 mgal,而均衡改正分辨率为1'时,精度即可优于1mgal,不完全布格改正、地形改正和均衡改正的数值大小与地形复杂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采用“方域”方案时,在一般地形条件下求取近区重力地形改正值的公式和实测方法。讨论了沟渠、堤坝、路基等特殊地形情况下的地形改正与实测方法及其优越性。提出了判断是否进行地形改正实测及改正范围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重力勘探地形改正最大半径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力勘探地形改正半径偏小,会降低资料的可信度;地形改正半径过大,则会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通过地形改正数学物理模型的建立,提出了地形改正最大半径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5.
从传统的重力地形改正方法入手,用VC~( )语言编制了重力地形改正可视化程序。它能用于重力近中区地形改正,并能满足重力地改的精度要求,使得多年来重力近中区地形改正繁重的手工数图工作能够用计算机完成,且计算精度和速度得到明显提高。通过人机对话的形式(操作界面),可直接计算出近、中区的地形改正值。  相似文献   

6.
航空伽马能谱测量地形影响改正实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空伽马能谱测量受地形因素影响较大,采用常规高度改正方法对复杂地形条件下的航空伽马能谱数据进行改正,会造成结果失真。笔者结合航测动态测量特点,论述了利用航测过程中获得的地形数据,对作用带内的地形进行细化,应用点状辐射体辐射场理论,采用地形校正系数对航空伽马能谱数据进行地形影响改正的具体实现方法;通过实测的航空伽马能谱数据对该方法进行检验,并与地面异常查证的结果对比,表明该地形改正方法效果较好,基本能消除地形起伏对测量结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重力地改我队原来用地形改正计算盘计算时,每人每天算八个点(改正半径为7km)。用EL—5002计算器每人每天可计算20点左右,提高工作效率约一倍半。 1.计算公式地形改正方法采用鲁卡夫钦科环带法  相似文献   

8.
按常规方法整理重力资料时,与山形相关的局部异常值,往往大于矿异常.因此,消除重力山形异常干扰,是重力勘探的重要任务之一. 起因众所周知,重力测量结果必须对高度地形(包括通常所称的中间层和地形)和纬度进行改正.由于这些改正的理论或实际应用中存在着局限性,比如通常所称的中间层改正和地形改正两者补偿的不平衡,实际高改系数和理论值(0.308毫伽/米)存在偏差,布伽密度选择不  相似文献   

9.
重力地形改正的计算方法、精度指标及精度的统计方法,在现行的《重力勘探工作手册》和和《区域重力测量手册》初稿中都有明确的要求,然而手册中所述的地形改正精度的统计方法并不能反映地形图的精度对地形改正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重力勘探近区地形改正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力勘探的近区地形改正,一般通过典型剖面的试验来确定是否需要改正,并采用简易地改仪实测地形改正值。典型剖面试验难免以偏概全,实测的方法耗资费力。本文通过对典型物理模型的理论计算及一定数量实测值的统计分析,提出了一套参考数据及近区地形改正的方法,既简便,又节约费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油气勘探开发中应采用哪一个系统的高程问题, 进一步做了论证和说明, 并指出用大地高代替高程的看法是不对的;还介绍测定正常高或正高的新手段和新方法。该方法可以充分发挥油气勘探中重力数据的作用, 使正常高和重力异常能以很高精度一并地确定出来, 如此可满足油气勘探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珠峰峰顶雪面高程和全球变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在1966年、1975年、1992年、1998年、1999年对珠穆朗玛峰高程进行了5次测定。对我国近35年来的珠峰高程测定的成果作了分析研究。对35年来所测定的珠峰顶雪面高程呈现持续性下降趋势和相对于全球高程系统的珠峰高程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覆岩分类是经验类比法预测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基础,应用模糊数学m相分类法对煤层顶板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进行处理,寻求煤层顶板对岩性"软""硬"的隶属函数,建立模糊关系矩阵,进行煤层顶板类别的综合判别,并将其结果用于确定计算导水裂隙带高度经验公式的系数值。这一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人为因素对覆岩分类的影响,使预测的导水裂隙带高度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
孕镶钻头的自锐性是保证钻头能继续有效钻进的基本条件。钻杆柱的纵向振动和钻头底唇面上出刃的随机性使得多个扇形块的高度有差异;并且轴向压力集中在高的扇形块上,故使钻头易于自锐。唇面上的金刚石在交变载荷下的碎裂和液流中的岩粉对胎体的磨逝,使新的金刚石裸露,乃是钻进时的重要井底过程,也是孕镶钻头的自锐过程。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因素敏感性分析的人工排土场高边坡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考虑人工排土场松散高边坡基本特征、变形破坏方式等的基础上,采用因素敏感性分析法,计算讨论了影响排土场高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坡体几何形态特征、日常爆破震动、水等因素的变化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程度,确定了坡体几何形态特征因素为影响其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以及在确保排土场高边坡稳定条件下的单台阶合理坡角、坡高、预留宽度等人工堆积参数及最大堆积高度。  相似文献   

16.
秦岭中更新世以来抬升的新资料及认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秦岭北坡的陕西省洛南县南洛河北岸发育高度不同的6层溶蚀洞穴,其中5层溶蚀洞穴中发现沉积物和古生物化石。对这些洞穴进行了考察和发掘,并研究了洞穴内沉积物的化石。另外对洞穴外的河流阶地进行了高程测量和对比分析,用选频光释光法测定各洞穴底部沉积物和洞穴外河流阶地沉积物的年龄,确定了各洞穴大致的形成时代,并首次得到秦岭中更新世以来的抬升资料。其抬升过程中速度不均一性、时代越新抬升速率越强的总趋势等状况与青藏高原相似  相似文献   

17.
上海外滩防汛墙的高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上海外滩防汛墙的建立及以后几次加高主要是上海城市地面沉降引起的。防汛墙安全递增率随时间、地点而不同,其决定性因素为地面沉降率和海面上升率。祗有在地面基本稳定的条件下,上海市区防汛墙的高度才主要取决于气象、风暴潮引起的高潮位。  相似文献   

18.
火山活动对南半球平流层气候异常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曲维政  赵进平  赵雪  黄菲  陈璐 《地学前缘》2004,11(2):579-587
文中利用逐次滤波法分析结果表明 ,火山活动能引起平流层较大幅度增温 ,对于南半球 70hPa高空气候异常变化的影响超过了总方差的 1 6 % ;火山活动影响最显著的高度是平流层 70hPa约1 5~ 2 2km高空 ,由此高度向上或向下 ,火山活动的影响都逐渐减小 ;火山活动引起平流层大气升温的同时还将引起对流层大气降温 ,其分界线大致位于对流层顶 30 0hPa附近。平流层高空气候异常变化还具有显著的 2 2a变化周期和 1 1a变化周期 ,分析认为是大气温度场对太阳磁场磁性 2 2a周期和太阳黑子 1 1a周期变化的响应 ,其方差贡献率超过 8%。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3种在大比例尺地形地质图上求解岩层真厚度的简便方法,导线法是根据岩层上下层面已同程点连线的长度,高程差、与岩层倾向后夹角和岩层真倾角计算岩层真厚度,水平面切割法和铅直面切割法是通过假想的平面来获得岩层上下层面的2条走向线。它们之间的距离或离程关芬别代表了岩层的最大露头宽度或铅直厚度,结合岩层真倾角很救是岩层的真厚度。  相似文献   

20.
辽宁海城小孤山遗址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更新世末期-全新世人类遗址,记载着从更新世末期到全新世人类的体质及文化特征的演化历史。对1983年在此遗址发现的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头骨进行了研究,该头骨是迄今在辽宁地区发现的惟一较为完整的新石器人类遗骸,为探索早期人类体质特征的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材料。研究显示,小孤山人类遗骸为30岁左右的男性个体。通过与更新世晚期、新石器时代及青铜铁器时代人类头骨的比较,发现小孤山人具有蒙古人种的形态特点,大部分特征与现代人相同,少数特征如颅长和颅容量,位于现代人变异范围的上限,而与更新世晚期人类接近。小孤山人非常低矮的上面部和鼻部,使其具有独特的头骨形态特点而差异于其他全新世头骨。15组头骨样本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新石器时代人类体质特征的变异非常大,难以将小孤山人的体质类型归入南方或北方类型,提示有必要对我国古代人类体质特征的分型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