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和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两种偏移方法,并通过对Marmousi数据模型和实际数据资料处理,对比叠前深度偏移成像与叠后时间偏移成像和常规叠加剖面的应用效果。实际结果表明:对于速度横向变化剧烈的复杂地质体,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精度更高,适合于城市活动断层的高精度探测。  相似文献   

2.
波动方程角度域共成像道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生昌  马在田 《地球科学》2007,32(4):569-574
针对基于波场深度递推的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难以准确地给出如Kirchhoff积分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的偏移距域共成像道集的不足,在分析研究现有的各种波动方程偏移成像共成像道集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波场外推的单平方根算子和波场的窗口Fourier框架展开与重构方法,提出一种局部角度域共成像道集方法——成像点处反射角共成像道集方法.把这种角度域共成像道集方法应用于国际标准的Marmousi模型数据和一条实际二维地震数据都取得了理想的结果.提出的波动方程反射角度域共成像道集方法可为进一步的叠前偏移数据振幅随角度变化分析和偏移速度分析工作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
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煤田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荣 《中国煤田地质》2006,18(5):47-48,69
在共炮点道集上,采用Kirchhoff积分法,提取所有深度点上延拓波场的成像值,并对所有的炮集记录按地面点相重合的叠加原则进行叠加,形成共反射点道集叠加。叠前时间偏移技术的关键是做好预处理、叠前去噪、静校正、叠前数据的动校正切除、建立准确的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地震数据的镶边等步骤。根据煤田地震勘探资料的特点,结合实例探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应用到煤田地震资料处理中应注意的问题。结果表明:叠前时间偏移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构造复杂地区煤层的成像效果,提高煤田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些现象,分析了产生原因,阐述了给国家、社会甚至企业自身带来的危害性,并提出了建立惩处机制,监督约束机制,推行会计委派制,完善会计监督体系,提高职业道德等相应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合成平面波数据的Rytov近似叠前深度偏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把Berkhout(1992)提出的合成平面波技术应用于线性Rytov近似叠前深度偏移,提高了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的计算效率。通过在Marmousi模型数据试验,我们认为在达到基本相同成像效果的条件下,利用合成平面波技术的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相对于基本共炮集数据的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可提高计算效率约10倍。  相似文献   

6.
黏滞声波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斯束偏移不仅具有接近于波动方程偏移的成像精度,而且保留了Kirchhoff 积分法高效、灵活的优点,可以对复杂介质准确成像。由于实际地下介质具有黏滞性,因此研究黏滞声波叠前深度偏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笔者采用高斯束偏移方法对地震数据进行吸收衰减补偿。首先给出共炮域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原理;然后在此基础上推导补偿吸收衰减的表达式,校正品质因子Q引起的振幅衰减和相位畸变,实现基于吸收衰减补偿的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最后用两层模型和气云模型对偏移方法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考虑地下介质的黏滞性时,黏滞声波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比声波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具有更高的成像分辨率。  相似文献   

7.
<正>Due to the effects of seismic wave field interference,the reflection events generated from interbedded and superposed sand and shale strata no longer have an explicit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with the geological interface.The absorption of the near-surface layer decreases the resolution of the seismic wavelet,intensifies the interference of seismic reflections from different sand bodies,and makes seismic data interpretation of thin interbedded strata more complex and difficult. In order to concretely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effects of the near-surface absorption on seismic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bedded strata,and to make clear the ability of current technologies to compensate the near-surface absorption,a geological model of continental interbedded strata with near-surface absorption was designed,and the prestack seismic wave field was numerically simulated with wave equations.Then,the simulated wave field was processed by the prestack tune migration, the effects of near-surface absorption on prestack and poststack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and the near-surface absorption was compensated for by inverse Q-filtering.The model test shows that:(1) the reliability of prediction and delineation of a continental reservoir with AVO inversion is degraded due to the lateral variation of the near-surface structure;(2)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ismic reflection events and geological interfaces are further weakened as a result of near-surface absorption;and(3) the current technology of absorption compensation probably results in false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anomaly.Based on the model experiment,the real seismic data of the Dagang Oil Field were analyzed and processed.The seismic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ntinental interbedded strata were improved,and the reliability of g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from seismic data was enhanced.  相似文献   

8.
尼勒克井田的浅表层地震地质条件差,深部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倾角大。通过建立地质构造模型,反演出高倾角地层的地震记录,针对高倾角地层地震反射波的特点,采用小道距观测,在资料处理方法上着重注意原始资料分析、静校正处理、反褶积测试、叠前偏移技术等环节。该区勘探结果表明:在高倾角地层从事地震勘探,首先要根据地震地质条件作好构造模型及反演记录,着重做好变观措施,其次选取合理的处理模块,做好叠前偏移技术,兼顾干扰波去除,即可获得满意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9.
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在世界油气储层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油气总量约占全球油气总量的70%,具有埋藏深、构造复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如何获得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在地下的准确位置及构造特征,是油气勘探急需解决的难题。叠前逆时偏移成像技术采用精确的地震波动理论,能够对任意复杂构造进行高精度成像。本文针对碳酸盐岩油气储层成像难的问题,研究各向异性叠前逆时偏移成像技术,并将其应用于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勘探中。通过采用精确的频散关系,推导各向异性纯qP波方程,利用高精度有限差分进行纯qP波模拟,通过叠前逆时偏移方法对纯qP波进行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基于典型的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实际地质条件,建立逼近真实地质情况的碳酸盐岩地球物理模型,对上述模型进行偏移成像试验,结果表明各向异性逆时偏移成像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勘探方法。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典型碳酸盐岩靶区的实际地震资料,并获得了精确的成像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各向异性逆时偏移成像技术在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勘探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分析探地雷达(GPR)叠前逆时偏移算法对实际地下随机分布介质的成像效果,采用随机过程的谱分解和混合型自相关函数理论构建了不同自相关长度的GPR随机介质模型。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构建了GPR叠前逆时偏移成像算法,其中FDTD用于计算正传和反传电磁波场,归一化互相关成像条件用于获取逆时偏移成像剖面。在此基础上,利用该算法对两个随机介质模型的多偏移距正演数据进行计算,并与相应背景介质为均匀介质的逆时偏移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电磁波在随机介质中散射强烈,反射波扭曲变形、不连续,形成了明显的随机扰动,致使逆时偏移成像剖面的空间分辨率更低,低频噪声更强;自相关长度是影响随机介质中异常体成像效果的主要因素,自相关长度越小,异常体的成像越清晰,自相关长度越大,异常体的成像效果越差,且不易被识别。  相似文献   

11.
这里借助简单地质模型数值模拟的地震记录,采用分步傅立叶方法进行叠前深度偏移,给出了几种误差速度模型给偏移成像带来的影响。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目前是解决地质复杂地区地震成像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速度模型的精确程度,直接影响着成像结果的可信度。局部速度误差影响成像质量,而区域速度误差不仅影响成像质量,更重要的是影响成像的构造形态。所以在应用偏移成果时,一定要根据速度模型的可靠程度进行谨慎解释。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复杂地表地区复杂地震波场的形成原因,探讨了基于高角度时空域单程波动方程适用于起伏地表之下构造成像的逆时叠前深度偏移方法。从声波方程有限差分法合成起伏地表上的炮集记录知,当激发点位于低速层中,共炮点道集中低速层表面和高速层表面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相差较大:低速层表面的信号很强,而高速层表面的信号很弱,低速层中产生了较强的槽波。将该逆时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应用于起伏地表地震波场的偏移处理。虽然在偏移成像前既没有压制与低速层有关的槽波,又没有压制随机噪声,但偏移剖面上界面清晰、位置正确,断层面也得到了很好的聚焦。  相似文献   

13.
李刚 《中国煤炭地质》2011,(1):43-46,54
依据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时间偏移处技术的基本原理,探讨了该技术的实现方法及技术特点,并对其叠前去噪、振幅补偿、反褶积、多次波衰减、均方根速度场求取与优化、偏移孔径选取等关键技术的使用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实际资料处理结果对比可知,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时间偏移比叠后时间偏移处理结果包含的地震信息更加丰富,复杂构造区成像更好,断层及断点空间位置更准确。应用效果表明,在地层横向速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三维地震叠前偏移技术是解决煤矿采区陡倾角复杂构造成像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PC机群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的并行计算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波动方程的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解决复杂地质地貌地区地震成像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数据量巨大和计算量巨大的双重困难.以PC 机集群为硬件环境,以MPI消息传递并行编程环境为并行程序设计平台,研究设计出请求分配作业的主从模式来实现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的并行计算,从而解决了动态负载均衡难题,采用的作业登记与分析技术解决了容错处理问题.理论模型数据和实际地震资料测试结果表明:程序运行稳定,并行效率高.对我国东部地区某三维地震数据进行了处理,用请求分配作业的主从模式比平均分配作业的主从模式节省了23.68%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利用PP波和PS转换横波进行叠前联合反演的理论和实现方法,结合某油田实际多波地震资料,在叠前联合反演的基础上,对深层火成岩气藏进行了含气性预测。经钻井资料验证,根据联合反演资料预测的气藏结果与井资料吻合较好。实践证明,纵横波叠前联合反演可以避免单纯使用纵波信息进行弹性反演而造成的岩石弹性参数的多解性,提高气藏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成像条件是决定声波方程叠前逆时深度偏移效果的重要因素。常规的归一化互相关成像条件能补偿深部地层的反射波能量,但无法压制地震波逆时偏移过程中产生的偏移噪声。针对归一化互相关成像条件的主要缺陷,从二维声波方程出发,在交错网格空间中推导了声波方程逆时延拓的高阶有限差分格式和PML吸收边界条件,进而在对常规互相关成像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进,给出了一种加权互相关成像条件,即在成像过程中利用炮检波场的夹角进行加权校正,以实现只利用炮点下行波场与接收点上行波场进行成像的目标。模型数据和实测资料偏移结果表明,归一化加权互相关成像条件成像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归一化互相关成像条件。  相似文献   

17.
基于双平方根方程的共偏移距可分表示法叠前深度偏移用于复杂介质成像, 该方法在中点-偏移距坐标中同时向下延拓炮点和检波点波场, 实现方式采用正反傅立叶变换.构造的双平方根方程波场延拓算子能够使波数域变量与空间(速度) 域变量分离, 波数域内进行相移计算, 在空间域对因介质横向变速引起的时移作修正.地震数据偏移不需要逐炮计算, 具有较高的效率.对Marmousi模型数据的偏移成像结果显示, 该方法较好地成像强横向变速介质中的复杂构造.   相似文献   

18.
The offset-domain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 with optimal separable approximation, based on the double square root equation, is used to image complex media with large and rapid velocity variations. The method downward continues the source and the receiver wavefields simultaneously. The mixed domain algorithm with forward Fourier and inverse Fourier transform is used to construct the double square root equation wavefield extrapolation operator. This operator separates variables in the wave number domain and variables in the space domain. The phase operation is implemented in the wave number domain, whereas the time delay for lateral velocity variation is corrected in the space domain. The migration algorithm is efficient since the seismic data are not computed shot by shot. The data set test of the Marmousi model indicates that the offset-domain migration provides a satisfied seismic migration section on which complex geologic structures are imaged in media with large and rapid lateral velocity variations.  相似文献   

19.
在回顾叠前深度偏移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概述了当前几类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克希霍夫积分法、波动方程法、逆时偏移。在分析叠前深度偏移的波场成像方法、适用性、近地表条件敏感性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比偏移剖面,比较不同偏移方法的成像效果,指出叠前深度偏移的发展方向,为以后的叠前深度偏移的研究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0.
根据克希霍夫积分法的原理,介绍了叠前时间偏移的方法特点,实现过程,以及对地震资料的要求,依托国家重大产业技术专项“西部煤炭资源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工程,对“青海省鱼卡煤田四井田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资料进行叠前时间偏移,结果表明其能较好地解决成像质量差、能量聚焦不明显、绕射波收敛不理想等方面的难题。通过与叠后时间偏移对比,对于大倾角地层、断块小且多的破碎带、陡倾角不对称向斜等地质问题,其叠前时间偏移剖面成像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反映的构造关系更加清晰,同相轴连续性增强。总结该方法在多个矿区的推广经验.认为合理的观测系统、较高的资料信噪比,准确的测量资料及较高的中表层速度调查精度是做好叠前时间偏移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